载人航天与航天表(三)

2022-04-29 03:11李北
钟表 2022年2期
关键词:珐琅飞天神舟

三月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轨道上飞行已将近140天,状态非常好。迄今为止,完成了计划的与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的各项任务,下个月将回到地球家园。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即将圆满收官,今年5月我国将进入空间站工程的建造阶段。年内将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

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和能力是一个国家科研水平、高技术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放眼当今世界,具备完整载人航天工程技术、能力和条件的国家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后来居上成为世界航天强国,充分体现中国作为世界航天大国对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担当和贡献,也将进一步显示中国作为世界航天强国的实力和话语权。

原计划于2020年退役的国际空间站,经过两次延寿后故障频发,即将结束靠修补维持运行的状态退出太空。日趋严重的俄、美矛盾加速了国际空间站的分家危机,国际空间站告别历史的倒计时大概率会提前,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和运行成为举世瞩目、令人期待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俄、美在太空合作中的互卡脖子之痛,更凸显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研发和运行天宫空间站的战略意义,未来太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笔者与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MIH)馆长Ludwig Oechslin博士交流中国女航天员舱内工作手表制造工艺。

实现载人航天需要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航天器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需要具备自主研制舱外航天服的能力,更需要意志坚强、专业技术过硬的航天员。迄今为止,全世界执飞过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宇航员超过500位,其中包括68位女性航天员/宇航员(不含亚轨道飞行、绕地球飞行不满一周者)。还有4位美国女宇航员为人类航天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是克里斯塔·麦考利夫、朱迪丝·雷斯尼克、卡尔帕纳·乔娜和劳雷尔·克拉克。世界各国的女性航天员/宇航员和男性航天员/宇航员一起,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奉献毕生精力甚至宝贵生命,她们在太空中书写下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是前苏联宇航员捷列什科娃。1963年6月16日,捷列斯科娃乘“东方六号”宇宙飞船完成太空飞行,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其名命名以兹纪念。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是前苏联宇航员萨维茨卡娅,她也是世界上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1984年7月17日,萨维茨卡娅在其进行第二次航天飞行时,出舱完成了太空行走任务。世界上第三位进入太空的、也是美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是萨利·克里斯滕·赖德,她于1983年6月18日成为“挑战者”号第二次飞行乘组的宇航员。

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位女指令长,迄今为止在太空飞行包括空间站驻留时间最长的女宇航员是美国的佩姬·惠特森,她在轨飞行过665天。美国女宇航员香农·沃克在轨飞行330天,名列第二。世界上第一位航天飞机的女机长是美国宇航员艾琳·柯林斯。1995年2月3日,柯林斯乘“发现”号航天飞机首飞。1999年已身为人母的柯林斯在第三次进入太空前被任命为航天飞机机长,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航天飞机女机长。

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是刘洋。她于2012年6月16日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中国第一位完成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是王亚平,她也是第一位在太空授课、第一位两度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她于2013年6月11日乘神舟十号飞船首飞太空并首次进行太空授课,2021年10月16日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再次进入太空、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并完成出舱活动。

2010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要求飞亚达公司在航天员舱内工作用表的基础上,研制既满足航天特殊计时技术要求,又符合女性气质的女航天员舱内工作手表,为神舟九号中国女航天员首飞做准备。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的杨利伟将军提出将中国载人航天飞天文化与敦煌艺术相结合的设想,根据此思路,飞亚达研制出适合女性航天员使用的纤细型舱内工作用表并成为沿用至今的型号任务用表,该型号产品还将继续伴随我国女航天员遨游太空。

该款手表在钛合金表壳体外侧镶嵌飞天图案的掐丝珐琅饰件,飞天图案依据敦煌莫高窟第329号窟内的初唐壁画飞天莲花纹藻井中的飞天形象和产品技术要求进行二次创作和设计,寓意中国女航天员一飞冲天的飘逸和神采。通过多次试验,解决了银质掐丝珐琅饰件的力学性能、耐富氧性能以及与钛合金表壳体配合的安装结构、使用安全性等关键技术,成功地将传统掐丝珐琅工艺应用于手表外观件。

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造象和传统掐丝珐琅工艺应用于满足航天特殊计时技术要求的女航天员舱内工作手表,既能突出中国载人航天飞天文化与传统文化艺术的渊源和宏大,也可以充分利用掐丝珐琅工艺的精致、神韵和色彩解决女性气质与高技术产品要求干涉的技术矛盾。

2013年该款手表被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MIH)永久收藏。时任MIH馆长的Ludwig Oechslin博士评价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在表壳体上成功使用掐丝珐琅饰件的手表。

猜你喜欢
珐琅飞天神舟
飞天之梦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
“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航天探索之飞天筑梦
酒坛飞天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敦煌飞天
珐琅器之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