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博物馆学方法活化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2022-04-29 10:03耿志博邱云慧刘志毅陈顺和
浙江建筑 2022年2期
关键词:风貌博物馆历史

林 婧,耿志博,邱云慧,刘志毅,陈顺和

(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 福州 350028)

1 生态博物馆的诞生与运用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法国诞生与运用,是由当地居民构成共同体来运营,当它在法国国内推广后成为一种思潮影响了加拿大、瑞典、芬兰等国。20世纪80年代末,在亚洲,日本将生态博物馆学发展成为田园生态博物馆制度运用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中国台湾也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乡村与城郊的社区营造。

生态博物馆是传统博物馆的扩展,它的理念是挖掘当地人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发展过程,将存在于当地的自然遗产(山岳、河川、森林、动植物等)、文化遗产(街区、史迹、风俗、习惯、传说等)、产业遗产(与农业和渔业等相关的土地、技术、设备等)等,在当地进行保护、培育、展示,从而对当地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1]。

将生态博物馆学运用于景观活化在日本与中国台湾已有成功案例。日本三岛町上一个只有少数人愿意留住生活的废村,通过民间组织自下而上探询村落隐藏的文化和历史,探询习俗、传说、老手艺,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收集,这些如同三岛町这座博物馆中的藏品,开展“故乡运动”来活化村庄,加强居民的归属感,使村庄得以昌盛。中国台湾宜兰县通过宜兰博物馆的开设,组织民间活动,用社区参与的形式慢慢将社区文化内涵渗透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不仅保留宜兰县的人文荟萃,更提高居民积极性,使宜兰县成为真正的博物馆。在硬体方面,自然景观、社区、匠人民宅等都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在软体方面,每位居民都可成为宜兰这座博物馆的导览人员[2],详细、亲切地对访客介绍当地的生态景观与风土人情。

2 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发展概述

历史文化街区是地域文化的衍生与保存的最具代表性区域,是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它连结城市文化脉络与自然肌理,其中包含的自然地域特色、人文历史特点再现了当地某历史时期的居民生活。然而随着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过度商业化使街区和原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出现断层,甚至在某些地方成为经济商圈,成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一个问题。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有九巷二街,具有以下4个优势:第一,优越的自然资源与区位条件,位于山、江、城交汇处——福州山水格局的关键节点;第二,1842年,五口通商,福州作为中国首批通商口岸开埠,最早的“洋人领事区”和“对外商贸区”在烟台山形成;第三,作为近代福州最重要的国际化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国际化的多元文化社区,承载福州近现代商业历史,见证城市发展变革,发展痕迹应当被保留;第四,它同时也是福州市近代化城市建设的起始区域,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拥有多样多元的建筑(表1、图1)。

图1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部分老建筑(图片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网站)

表1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多元建筑

面对烟台山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一:怎样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历史风貌区建成的今后依旧保持自身特点,避免沦为千街一面的景象?问题二:在田野调查中有当地学者称万科地产入驻后,许多文化景观被毁,文化肌理得不到好的保留,在日后的开发过程中,如何借助所学理论活化人文历史元素?问题三:风貌区原有地方人文特性的根源及存续有赖于住民生活的长存,因长期以来政府企业二元化自上而下的社区治理模式,忽视了居民的需求,民众缺乏认同[3]。

自2012年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方案获得专家审核通过,烟台山便进入“拆迁、修复、重建”的过程。政府采用BOT模式招商引资,万科地产于2015年10月拿下该地块,在2016年对爱国路2号进行修复兴建,保护修缮设计从第五立面出发,对烟台山风貌区建筑屋顶进行编织,填补碎片,将历史碎片织补为有机整体,通过提炼烟台山历史照片中单体屋顶元素的秩序,生成统一且丰富的屋顶群落,继承和发展了烟台山的设计语言(图2)。对历史巷道坊门重新分类修缮,根据檐口形式,简化线脚和压顶,采用丁顺交替砌筑法,灰塑匾额与门同宽。2017年,爱国路2号美国领事馆以烟台山博物馆的面貌对外开放。

图2 风貌区第五立面修复改造

3 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与价值塑造

对烟台山风貌区和历史街区的修缮和保护,需要在景观上尊重历史文化痕迹的同时,强化居民在地意识和地方认同感,这关系着历史风貌区能否实现文化脉络长存。借鉴生态博物馆学方法对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实施硬体方面的规划建设,对历史街区进行软体方面的文化、历史价值重塑。

3.1 基础整合:地域资源评析

通过设立合理的空间范围,认识与评价地域资源的特征与状态是重塑地域价值的基础,该空间范围包含自然环境与历史风土结合的地区。要理解生态博物馆的地域特性,需要通过田野调查,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发掘并重新评价该地域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性,探讨未来的可能性与发展方向。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自然资源包括烟台山山体、巷路、江面区域,人文资源包括使馆建筑、宗教建筑、学校建筑、别墅建筑,万科团队在立项初期联合建筑与景观专家对烟台山进行田野调查,确立保护和织补九条历史古巷与重要历史建筑解决方案(图3),并通过公众号征集烟台山风貌区的老故事,对九巷二街的历史进行搜寻和收集,组织专家、热心民众共同参与设计方案研讨与沟通,在全面了解烟台山的街巷空间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对烟台山风貌区的分区进行整体规划。

图3 织补九条历史古巷与重要历史建筑(图片来源:万科烟台山规划文本)

3.2 外部模式:生态博物馆运用

以田园生态博物馆制度为借鉴,规划出核心博物馆、卫星博物馆、探索路径,从这三要素的关系来看,核心设施烟台山博物馆(原美国领事馆)(图4)处于生态博物馆整体的中心位置,主要进行烟台山历史与地域资料、文物器件展示,其周围分布着其他不可动的保护文物点或修缮的历史建筑,也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卫星博物馆”,展示内容可以大体归结为“感受生活和文化”“阅读土地历史”等类别;探索路径在历史建筑节点之间用路径连接,用以引导来访者探索散布在区域内的各类卫星博物馆。烟台山风貌区中,九巷二街作为探索路径,每一条路径中蕴含的历史与故事也作为文化展示部分向游人展示街巷独特的文化,也可看作线性的卫星博物馆;而以核心博物馆、卫星博物馆为点,探索路径为线,以点、线带面塑造出烟台山独特而完整的风貌,让游人可以按图索骥,不止单纯欣赏风景,还要带着思考融入文化环境地,领略与探索这片土地。基于大量历史建筑和极具可塑性的风貌保留,万科团队对该地块的整体定位是泛博物馆艺术街区,使市民走进这个街区就像走进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

图4 烟台山博物馆(原美国领事馆)(作者自摄)

3.3 空间融合:在地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

街区活化不单思考如何进行外在规划与更新,更需要从软体角度(文化要素)考虑新老空间的交接与融合,这其中就牵扯到对项目的历史特性,它的社会形态以及人的尊重,将历史中的场景带回到场地之中,让景观成为讲故事的载体。将新老空间融合方针定为“区域系统考虑、微循环有机更新”,进行更加灵活、更具弹性的文化节点和网络式软性规划,将烟台山博物馆视为互相关联的社会、历史、文化与城市空间脉络的枢纽。其中,将文化创意作为激活因子与节点,将散布其间的院落、街巷进行有机联合[3],使街区文化脉络更加清晰,形成一个沟通前后街巷、整片式的文化网络。此举既能尊重烟台山的肌理和风貌,也能将风貌区从空间结构到产业结构、社会人文结构方面的改造,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软性生长模式进行有机融合。万科团队保留历史建筑外观,结合文创点,在乐群路9-1开设后传媒文创苑,始建于民国初年的亭下山洋衣房在保留原址外观的基础上,在内部招收服装企业、创意企业,展示裁剪工艺或艺术制造工艺,兜售地方文化产品,带动地区经济。2019年6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在烟台山历史街区中的艺没城市美术馆举办综合艺术作品展,此后,万科团队在艺术展览资讯、线下展览与合作方面,也以烟台山为活动基地,策划了烟台山雅集系列活动,如领馆江畔音乐会、寒山尺八以及非遗活动的分享沙龙。

3.4 内在动力:社区参与

烟台山的项目性质使其很难由政府或者市场的任何一方单独主导完成,所以需要将相关的各方利益主体结合起来,集中社区居民(在地居民)以及社会各方资源的参与,使大家得以在不同阶段担起责任、贡献力量[4]。

笔者认为可以将民间组织作为平台,在当地节庆时期举行民俗活动,以活动作为联系的纽带,探讨每家每户在旧日的习俗习惯、老传统等,以民众“献宝”的形式,唤起在地居民对土地的感情,主动思考如何保留老地方的熟悉感,使每个居民不仅作为一个建议者,更作为亲身参与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去传承家户的习俗、手艺,小家文化的沿袭对区块范围的文化传承起到内在推动作用。改变“自上而下”的规划式做法,从地方住民角度出发,“自下而上”作为驱动力使地方的独特性文化传承源源不竭。

在地居民住宅文化、老手艺工匠的住所可以视为散点状的博物馆藏品,博物馆的作用不止在于知识和讯息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整个过程,随着活动的开展,其中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参与者(主要为在地居民)的生活形态。从地方文化发展,或是博物馆在各种文化制度扮演的角色方面,博物馆仍有许多课题与资源尚未被发掘,我们可以把博物馆当作思想的题材,思索博物馆如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烟台山活化历程见图5。

图5 烟台山活化历程

4 结 语

在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活化过程中,以地域资源评析作为基础整合,构建出自然与文化资源的框架,以田园生态博物馆运用作为外部模式,将在地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作为空间融合的方式,以社区参与作为内在驱动力,建构“共建、共享、共生”的机制,利用“生态博物馆”作为承载文化空间活动的容器,使街区得到内生发展的、可持续的生命力,其中的活化模式与思维值得我们借鉴。

猜你喜欢
风貌博物馆历史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博物馆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新历史
库车城市风貌
露天博物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