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2-05-01 14:18张玉红
甘肃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融入

张玉红

【摘要】文章基于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梳理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概况,并经过科学统计和分析,深入探索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一是要深入挖掘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助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二是要走进兰州红色育人基地,构建实践育人体系;三是要形成高校与社会运用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四是要拓展“互联网+红色教育”,建设网络兰州红色思政课品牌。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7—0015—05

紅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继续奋斗的精神之源、是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1]。深入研究兰州红色文化资源,使其以多种路径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当中,发挥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助力兰州红色文化生生不息,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责任。研究、挖掘兰州本土红色资源,使其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实效性,是我们思政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亟待转化为红色育人资源。兰州因其重要的地理和战略位置,古有“倚岩百丈侍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之说,作为红色甘肃的省会城市,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和解放历史进程中,遗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各类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地、革命历史类陵墓、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甘肃省博物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兰州市烈士陵园、兰州战役纪念馆、榆中县兴隆山张一悟烈士纪念馆、营盘岭战役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非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兰州人民在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光辉的革命历史,以及赓续红色革命精神的生动革命事迹。兰州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红色精神跨越时空、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是推进兰州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历史铭鉴和精神动力,为发展红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本次调查选取甘肃高校进行样本调查,随机发放问卷,目的是了解当前高校运用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具体包括大学生对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及党史的认知、接受及需要程度,参观兰州红色文化场馆的情况、兰州高校已有做法和成效等,以期为运用好、发挥好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调查问卷内容设计紧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围绕高校师生对高校运用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反馈,从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层面进行调研,既有基本情况调查,也有现状调查。

(一)问卷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本次网络调查,回收完整有效的网络答卷302份,其中,教师问卷155份,占总问卷的51%;学生问卷147份,占总问卷的49%。问卷参与者既有高校教师,也有大学生,而且数量相当;参与问卷调查的师生,38%来自高职院校,39%来自专科院校,23%来自本科院校。从政治面貌来看,中共党员占比53%,共青团员占比24%,群众占比22%,民主党派成员占比为1%。从地域分布来看,302份有效答卷中,来自西部地区247份,占比82%,且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内,东部地区34份,占比11%,中部地区21份,占比7%。这保证了问卷结果的客观、真实和全面,重点是对兰州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并以其他地区的少量问卷加以补充,分布较为广泛。

(二)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分析

1.兰州高校师生对于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深入了解不够。调查显示,高校师生对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方面,49%(占比较大)为“有点了解”,了解程度不高;19%非常了解;16%不太了解;14%比较了解;2%完全不了解,占比小。高校师生对“近代兰州党史发生的重要事件的了解情况”,75%“知道一些”,13%“知道很多”,12%“不太知道”。兰州高校师生对于“兰州红色文化基地的了解情况”方面,知道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占比19%,知道兴隆山烈士陵园的占比16%,知道白塔山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的占比14%,知道张一悟烈士纪念馆的占比13%,知道邓家花园纪念馆和兰大烈士纪念亭的分别占比11%,知道兰州战役指挥部旧址的占比9%,知道营盘岭兰州解放战争遗址的占比7%。在“参观兰州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的数量”问题上,69%的高校师生参观过1-4个兰州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25%的高校师生参观的数量达到了5-10个,没有参观过兰州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的高校师生仅占6%。可见,兰州高校师生对于兰州红色文化基地的了解不够全面,参观频次不高,总体呈现出就近原则以及对红色基地了解程度不够的特点。

2.学校、课堂是高校师生了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渠道。图1是高校师生对“了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来源”这个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可见红色文化的输出在学校中占比最大,反而家庭占比较小,也表明红色文化教育除了家庭外,尤其应注重学校的教育。

高校师生对“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采用过的教学方法”问题,“课堂讲述”的占23%,“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的占21%,“多媒体播放影片或音乐”的占20%,“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占15%,“请相关专家学者开设讲座”的占14%。可以看出,高校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时选择的方式是多样的,课堂讲述及实践教学是最主要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但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时,有77%的高校“有时”会融入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内容,23%的高校“偶尔”会融入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内容,反映出目前思政课融入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不够。

图2是对“所在学校将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这个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从整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将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中的最主要途径,而且在思政理论课上受到的红色文化教育对师生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是普遍共识[3]。

3.高校师生期待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图3是对高校师生参观兰州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的意愿的问答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师生参观兰州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的意愿程度很高,对兰州红色文化教育持积极态度。

对“最想去的兰州红色景点”,高校师生倾向于参观早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旧址类红色景点的占33%,倾向于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类红色景点的占27%,倾向于参观名人故居和观光游玩类的红色景点的占40%。总体来看,有近九成的高校师生倾向于参观红色氛围浓厚的景点。在高校师生“去兰州战役遗址的动机”方面,近26%是因为党团活动,23%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活动,18%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社团活动,18%是因为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85%的高校师生是因为学校活动或课程才会选择参观,而陪同家人前往或自发前往的仅占15%。对“是否愿意了解兰州红色文化的精神和内涵”问题表示“愿意”者占比72%;“非常愿意”者占比28%,没有不愿意者。可见,高校师生都有了解兰州红色文化精神和内涵的强烈主观意愿。

4.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意义非凡。关于高校师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收获”问题的回答,15%认为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5%认为坚定了理想信念,15%认为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14%认为加深了对党史知识的了解,14%认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13%认为培养了奉献、百折不挠等革命精神,12%认为加强了集体主义观念,还有2%有其他收获。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立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4]。

图4是高校师生对“红色文化对当今时代的意义”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显示出广大师生对于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文化融入道德建设”“促进红色文化教育大众化”“传承红色文化内涵,发展红色文化特色旅游”等正向价值的充分认同,也说明红色文化对当今时代的意义是充满正能量的,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滋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等都有很大作用。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加深了对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价值的认识,发现高校师生对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认同度很高,学校、课堂是高校师生了解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渠道,并认真研究了今后进一步把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和初步对策。

(一)深入挖掘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助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

兰州红色文化资源为甘肃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党史学习的重要作用,依托兰州红色资源,深挖红色资源“鲜活素材”,进一步提炼兰州红色文化资源,编写翔实的教学资料,将兰州红色文化的内容融入教师讲义、进入思政课堂、深入学生头脑,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用红色文化滋润学生心灵,努力打造立体生动、入脑入心、学生喜爱的党史思政课,从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整体上助推思政课建设。

(二)走进兰州红色育人基地,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高校师生对“红色文化教育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原因”,26%选择是通过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发自内心地敬佩革命先烈;25%选择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浓厚、耳濡目染;21%认为是教师讲解得非常生动,吸引学生;15%选择喜欢收藏红色文化系列的文创产品;9%的高校师生认为是出生在红色家庭,继承优良传统。这表明,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及生动有趣的课堂更能让大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而通过经常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等,更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兰州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

图5是高校师生对“了解兰州党史的渠道”这个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占比最大的就是“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时了解”。对于“自己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的教学方法”,61%的高校师生认为“非常好,创意不断”,近四成的高校师生认为“还有待改进”。这也从侧面表达出当代大学生在上思政理论课时更偏向于課堂与实践相结合,趣味与创意共出发的方式。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借助兰州不同红色资源的特色,发挥其价值;另一方面,应注重将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提炼资源内涵,建立“课堂”与“实践”良性互动的实践育人体系。此外,可聘请兰州红色场馆等地的党史专家成为思政课特聘教师,发挥他们的专长,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形成高校与社会运用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高校师生对于“政府、社会和家庭协同配合学校来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程度”这一问题,70%选择“非常有必要,缺一不可”,29%选择“很有必要,且起促进作用”,只有1%选择“可有可无,学校教育就够了”。

图6是高校师生对“愿意参观兰州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的原因”這个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绝大部分人是“想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相当多的人选择了“学校党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说明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高校师生对于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深入了解不够的问题,我们要站在形成高校与社会运用兰州红色文化资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的高度,形成全社会协同育人的共识。政府可以依托兰州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发挥主导推动作用,打造不同层级的红色文化品牌,在兰州红色纪念场馆开展主题党日、现场教学等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进行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形成在全社会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拓展“互联网+红色教育”,建设网络兰州红色思政课品牌

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顺势而为,拓展“互联网+红色教育”思维[5],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兰州红色教育“微课堂”,可以将兰州历史、兰州故事、兰州英模、兰州战役等,采用小视频、微课、动漫等表现形式传播,与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相结合,建设网络兰州红色思政课品牌,实现兰州红色资源形象化,让青年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品味兰州红色资源的魅力。

总之,用足用好兰州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项长期性的课题,新时代,我们要坚持探索兰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引导青年学生汲取信仰的智慧,使红色基因植根心田,用革命精神铸牢思想,让红色文化丰润人生,汇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中国力量。

[1]刘振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与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8):77-78.

[2]赵文杰,张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J].汉字文化,2020(14):171-172.

[3]李文锋.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3):55-56.

[4]余维祥.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教学实践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5-7.

[5]张慧中,高邓.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策略研究[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9(01):100.

(本文系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及课程思政专项科研课题“甘肃红色资源的禀赋、价值和开发利用的系统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YSZ-02)

编辑:陈静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