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五步实施法”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2022-05-01 14:18钮丽霞
甘肃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实效性培养

钮丽霞

【摘要】一个人的自我约束力是遵守规则的源泉,从孩子抓起,让自我约束的源头活水滋养孩子的心灵,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至关重要。文章就运用“五步实施法”提高学生规则意识进行了初步探索。从建立对规则的初步认知体系入手,通过深入调查理解规则的内涵,全方位育人增进实效,最后付诸行动践行规则,运用五步实施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刻认识并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实现对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从认知到实践的体系化。

【关键词】规则意识;五步实施法;培养;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7—0050—0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处处讲规矩、守规矩的人,是因其自身具有强大的自我约束力,正如源头活水一般滋养着道德素养。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这股活水滋养孩子的心灵,才能让遵规守纪的意识在学生心中成长为参天大树。为此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运用“五步实施法”提高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建立对学生从认知到实践的规则意识培养体系的初步探索。

学生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学习系统化的规则体系,这是育人的基础,也是建立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首先从内容上看,要让学生全面学习所有的守则、规范、校规校训、班规班纪等常规条例,逐条朗读理解,牢记于心。其次在时间保障方面,规定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行为规范周”,集中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覆盖校园、楼道走廊、教室、绿化带、各功能教室的规则意识培养宣传体系,做到规则内容无处不在[1]。如,把《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小学生守则》挂在教室里,时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生活习惯;把班纪班规张贴在教室里;把有关规则的名言谚语贴在楼梯上,或者不定期在校园电子宣传屏滚动播放等。

要达到让规则内化为学生精神需求的目的,仅仅牢记规则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规则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自觉遵规守纪的自我约束力。开展深入的调查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现实,透过表象去发现本质,是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目的明确,计划完备

在调查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调查目的,制订出详细可行的计划,确定重点调查内容,编写调查记录表。在目标明确、方案可行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校外观察记录身边不遵守交通规则、破坏环境、损毁公物、不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的现象。

(二)科学调查,扎实准确

要使社会调查扎实有效,就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调查方法,避免调查形式化。例如,调查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就要在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地点连续观察一周,统计出的通行人数、违规人数、违规比例等精确详尽的数据。同时,调查既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调查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而是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调查内容从交通安全、环保意识到社会公德、文明礼仪等多视角、大范围调查。不仅要自己去观察,还要与周围的人访谈,听电视新闻,看网络新闻,广泛、立体地透视这个社会,为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奠定基础。

(三)团队合作,加强指导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社会生活经验不足,教师需要合理分配调查小组,亲自指导学生进行调查,同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建立一个团队合作的模式,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调查活动。

(一)深刻认识规则存在的意义

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大量的事实让学生看到不遵守规则给自己和他人、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以此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在辩论中认识到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人类活动的高度社会化决定了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规则。生活处处需要规则,只有人们遵守规则,生活才会有秩序,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理念深深植根在学生心里[2]。

(二)深刻认识规则和自由的关系

在摆出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辩论分析那些知规违规的人的心态:一是将自身利益凌驾于规则之上,二是从众心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内心的自我约束力。通过辩论挖掘出存在于人性深处的阴暗面,深刻认识规则和自由的关系,要懂得无论在任何环境下,自由都是相对的,规则是保护着大多数人的利益,让大多数人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限制了少部分人为所欲为的欲望,保证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三)消除被动接受规则的心理

通过深入地剖析辩论,让学生认识到“监督”“罚款”等外在的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人在有人监督时会遵守规则,无人监督时就会违反规则。例如,在交通监管相对薄弱的地方违反规则的事情发生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在校内从不乱扔垃圾,一旦走出校门就会随意而为。由此通过辩论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对规则的坚守最重要的是要有敬畏之心,只有内心自觉、自主地遵守规则,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引导学生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来理解自律的意义,真正的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人感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规则的心态,形成自觉用规则约束自己一言一行的思想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因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一些司空见惯的违反规则的事情只是一个看客的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冷漠已成为一种社会顽疾。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们发现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明明是红灯,总是有人為了少等几秒钟而闯红灯;明明立着“禁止游泳”的牌子,总是有人下水游泳;明明写着“禁止吸烟”,总是有人点燃香烟……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心中的冷漠逐渐消除,激发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此为契机,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规则,做规则的捍卫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世界,让那些无视规则、践踏规则的人无处遁形。

(一)撰写校本教材,系统地进行规则意识教育

为了让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入脑入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撰写了校本教材《写给孩子——遵守规则奠定成功的基石》。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规则、认同规则,逐步上升到能够自觉践行规则,再升华到能够做规则的坚定捍卫者,通过系统强化和培养,使学生对规则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在力量。同时,笔者还撰写了针对家长培训的校本教材,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校联动提高规则意识教育的效果。

(二)完善学校、家庭协同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体系

1.教师规划制定《家庭规则量化考核实施表》。考核表设置为每天打分,每月一张表。月底学生和家长各写一份总结,老师在全班作总结评价,并评选优秀。

2.建立家校联系卡。联系卡每周填一次,分为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三部分。教师对学生每周在校情况评价后,周末下发,再由学生家长填写学生在家的表现,以此使家长和老师能随时掌握学生情况。

3.利用网络班级优化大师评价系统作为家长联系纽带。班级优化大师评价系统的评价内容更为精细化,家长可以随时看到孩子在校的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活动的详细情况,家长还可以随时与老师交流,了解具体情况。

4.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培训总结会。对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指导,解决具体问题。

以上措施旨在建立更加密切、规范的家校联动机制,消除学生规则意识培养过程中的真空地带,进一步加强规则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三)将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与学校活动、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扎实开展规则意识教育

1.将规则意识培养渗透班级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班主任要将规则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好每天的晨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力争做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开好每周的班队会。每学期开学之初,根据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安排制订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计划,按照计划严格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例如,每学期开展“安全第一课”队会,进行安全教育;开展核心价值观系列内容教育、法治教育、环保教育等队会。三是利用特殊节日进行随机教育。挖掘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例如,每学期开学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教育,在每年三月进行学雷锋教育。四是抓住每一个随时出现的契机进行教育。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遵规守纪表现,对随时出现的不良现象抓住契机进行批评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将“时时可育人,事事皆育人”的理念贯穿始终。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规则意识培养内容进行教育。在各科教材中,编入了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对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进行重点梳理,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做到依托教材对学生强化规则意识教育。例如,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谁说没有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名言都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口语交际《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是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抓住这些规则意识教育的“点”,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除了课堂上的教育,还可以开展有关规则意识的作文竞赛、小报展览、书法作品展览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3.结合学校各项活动和少先队活动进行规则意识培养。学校每周都举行隆重的升降旗仪式,并安排了国旗下的讲话和经典诵读两项活动内容。再如,开展的“学雷锋活动”“读书活动”“道德讲堂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班队会,都提高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四)进行个案追踪精准教育

教师对班级中个别习惯差、纪律意识松懈、思想意识落后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重点教育引导,对这些特殊学生采取灵活多样、针对性极强的方法进行个别教育,加强这些学生的规则意识。这种精准教育不但有助于学困生的转化,而且体现了教育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理念。

(一)增加督促频率,强化自查纠错

针对小学生意志薄弱,做事难以持久的弱点,增加检查督促的频率,将每周总结改为让学生每天自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查漏补缺。这样就使学生对自己规则意识培养的方向更加明確,自律意识反复得到强化,避免发生半途而废、徒劳无功的问题。

(二)建立互助小组,促进共同进步

针对小学生思想积极性高,上进心强,但自我约束力较弱的特点,教师按照学生的居住区域划分小组,让组内成员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当发现同学有违规行为时,要及时提醒,及时纠正,促进每一位组员得到行为习惯上的进步。这样就为每一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提供了保障。

(三)完善评价机制,以榜样促成长

对于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及时树立学生的行为模范,在学生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定期开展“遵规守纪小模范”评选活动,并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将优秀学生的突出事例作为开展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通过宣传栏、微视频、微故事的方式广泛宣传,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感受到处处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重要性。用优秀学生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全体学生,汇聚遵规守纪的正能量。

对规则的敬畏,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只有敬畏规则、严守规则的人,才能游刃有余地融入社会生活。运用“五步实施法”,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刻认识并加强自身的规则意识。“五步实施法”使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形成了一个从认知到实践的完整体系,只要能够坚持抓落实,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就会有卓有成效的进步。

[1]李凤荣,闫景秋.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难题解决经典案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9-110.

[2]高其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 .甘肃教育,2021(01):56-57.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实效性培养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