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情感意蕴的教学策略

2022-05-01 09:07仇佳欣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翁媪体悟古诗词

仇佳欣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鲜活的画面、真挚的情感以及多元的文化,在统编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们除了要从常规性思维层面感受诗歌语言所描绘的画面,还要体会语言文字中蕴藏的丰富情感。由于古诗词情感抒发相对含蓄,常常是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这给学生体悟写景诗中的情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借助语言文字的平台,引导学生细加揣摩。

所谓诗眼,就是最能体现诗人表达中心和情感意蕴的关键词语。在教学中,学生抓住了古诗中的诗眼,自然就找到了解开诗歌情感之门的金钥匙。

以《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为例,辛弃疾在上半阕以简练且白描化的手法展现了农村闲适、幽雅的生活环境,下半阕则以三个儿子为描写中心,展现三人各自劳作和玩耍的情景。教师可以将最后一句“最喜小儿无赖”中的“喜”视作诗词之眼,设置这样的问题:1.翁媪为什么而喜?2.翁媪是怎么喜的?3.这样的“喜”对词人有着怎样的触动?

借助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整首词的内容,从景色优美、两人恩爱、儿子懂事天真等不同的维度进行思考,走进翁媪的内心世界。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语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想象两个老人喝酒之后微醺状态下彼此闲聊的画面,体会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第三个问题,则是从词人创作的角度出发,洞察其创作的用意。教师可以相机拓展资料,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文武双全的辛弃疾此时正赋闲在家,无法在沙场效力。看到这样的场景,不仅充满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还想到很多人还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内心涌起忧国忧民的情感。

从诗眼入手,教师关联三个核心问题,全面解读了诗词的内容,又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用意,可谓一举多得。

在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要营造适切的氛围,强化文本的体验路径,引导学生融入诗歌的情境之中,通过体验感知的方法,体悟其中的情感。

以《石灰吟》为例,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诗人于谦借助石灰制作的过程和特点,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果敢的特点和志向表达出来,写出了咏物诗“人即是物,物即是人”的特点。很多教师教学这首诗,习惯于探寻石灰与于谦经历上的共同点,从而借助石灰的特点来感知于谦的情感。但是,这种情感只能以标签化的方式贮存在学生的意识中,而情感内涵却无法真正体悟。教师需要设置鲜活的情境,将情境引入诗歌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借助于谦被迫害走上刑场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朗诵这首《石灰吟》,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此时此刻的于谦究竟想要借助这样的诗歌表达怎样的志向、抒发怎样的情感。这样一来,学生与诗人就处于相同的情境,形成了情感认知上的共鸣,达成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古代,诗词、音乐和舞蹈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后来才逐步分解开。因此,古诗词的学习不能与音乐完全分割开来,尤其是对诗歌情感的体悟,更要借助音乐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比如,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营造出丰富空灵的意境,其中很多意境是当下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和体会的,这就成了这首诗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与诗歌意境相匹配的音乐作品辅助教学:“当你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你希望有什么样的音樂在你的耳旁萦绕呢?”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相应的音乐,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生体悟、辨析的过程,就是对诗歌内在情感和意境进行整体性感知的过程。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整体效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诗词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层面上,古诗词创作的特质决定了,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容绝不会浮游于诗歌表达的外显维度,教师要紧扣诗人创作的初衷及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与诗人展开对话,体悟诗情,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

猜你喜欢
翁媪体悟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关晓凤
春日乡间即景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公园晨曲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南乡子·访故园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