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博物馆不让看铜镜的正面

2022-05-03 15:09张嵚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7期
关键词:铜镜铭文纹饰

张嵚

多少“历史粉”慕名跑去博物馆,想要一睹古代铜镜真容,却只看到铜镜的背面。为什么博物馆的古铜镜,从不以正面示人呢?

对这个问题,“历史票友”们脑洞大开,想出很多新鲜理由。流行最广的就是“辟邪”说,即铜镜自古有辟邪功能,所以正面照人不吉利,甚至可能招灾。但真实的原因,其实没这么魔幻——就是没法照人。这些历经岁月考验的古代铜镜,正面长满绿锈,非但不能照人,也毫无观赏性。

这就要说说古代铜镜的制作工艺。

铜镜的材料,是以铜、锡、铅组成的合金,宋代以后还加入了锌。而在古代科技条件下,一面上好的铜镜用久了就会生锈,需要工匠重新打磨才可使用。所以在古代,“磨镜子”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职业。明清演义小说里,常见“挑了一担新磨的镜子”的“磨镜者”走街串巷。日常使用的青铜镜尚且要磨,更何况千百年没磨过的文物铜镜?

不过,纵然锈迹斑斑,也遮掩不了中国古代铜镜工艺的诸多亮点。比如陕西周原博物館青铜范铸造研究所,就严格按照古代造镜工艺造出铜镜,其清晰度与今天的玻璃镜子相差无几。值得一提的,还有古代铜镜的透光技术,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可以造出“透光镜”,即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其镜子背面的纹饰文字,可以清楚反射到墙面上,堪称世界手工业史上的创举。

随着铸造工艺与相关冶炼技术的进步,铜镜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唐代的铜镜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明清时期的铜镜,更是从权贵奢侈品变成了日常居家用品,直到晚清,才被防锈效果更好、价格更低的西方玻璃镜取代。

展出铜镜背面,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历代铜镜背面的纹饰与铭文,不只是“装饰”这么简单,相反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其内容堪称所在时代的烙印。

比如战国时期的铜镜,纹饰已经非常丰富,有卷云镜、龙纹境、菱形纹镜、四叶纹镜等多种类型。单看不同纹饰,就能清晰区分战国的不同时期。汉代的铜镜背面有铭文,有了“长乐未央”“大乐富贵”等内容,还有彩绘的车马人物。魏晋南北朝的铜镜背面,除了依然有铭文,还有伍子胥、范蠡、西王母等的故事画。唐代起更进一步,开始用金银薄片雕刻人物花鸟山水,然后镶嵌在铜镜背面。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铜镜背后也有了各种商标介绍。明清时期的铜镜日益平民化,铜镜的纹饰也以求道、修仙、祝寿为主。可以说,如果把每一个年代的铜镜,其背面的图案、纹饰、铭文组合起来,完全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历史书。

若问中国文化的厚重博大,铜镜的背面就是另一扇窗口。把古铜镜的背面展出来?那是必须的。

(一米阳光摘自微信公众号“朝文社”)

【素材运用】博物馆里展出的古铜镜为什么只展出背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了解到铜镜的制作工艺以及中国古代铜镜工艺的特点。铜镜的背面,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去欣赏博大精深的中国古文化内涵。保持好奇心,深入去探究,定能发现别样精彩!

【速用名言】

1.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德国诗人 歌德

2.希望是隐藏在群山后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倔执的旅人。——丹麦天文学家 第谷·布拉赫

【适用话题】变化;善于探究;提出问题

(特约教师 江煜)

猜你喜欢
铜镜铭文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雕漆纹饰的修复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