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选材,细致叙述

2022-05-05 08:51吴燕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佳作刻画麦子

吴燕

记叙性散文是以叙述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文章。它在叙述人物时,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注重写意式描绘,而它在叙事时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舒卷自如,行止随心。作家李广田说散文“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人随意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去”。

那么,怎样写好记叙性散文呢?

一、视角独特,个性选材

一般来讲,记叙性散文的选材有两类:一类取材于现实生活,选取生活中那些触动人心的事件;另一类来源于历史人物或民间故事。

选材贵“新”,要独具慧眼。“新”在独具匠心,“新”在另辟蹊径。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写作时,尝试从新的角度去描写人和事,在选材上多下功夫,力求不写千篇一律的事,不说众口一词的话。如佳作《我是一棵麦子》中的一文段: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延安土地上的麦子。焦灼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低矮的窑洞里闪动着战士们忙碌的身影。终于,我在土地的滋养下萌发了,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的新生做着艰苦的奋斗。

这一文段将麦子人格化,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和抒情,视角新颖,构思奇特。全文以一棵麦子的叙述视角,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串联起来,展现了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历程。这种独树一帜的素材选用,打破常规的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往往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

二、细节传神,创意表达

记叙性散文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面对纷繁芜杂的人与事,我们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全部写下来,而要选取角度,“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选择个性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集中笔墨,以小见大,运用多种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叙述事件,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佳作《静候桃李花开落》中的一文段:

借着抬手的姿势偷瞄了两眼,发现您并没有像平时一样走进教室,然后像將军巡查士兵那样鞭策我们。今天的您在门口站着,这一站便是好几分钟。好奇心从来都是个神奇的东西,我忍不住想探个究竟,转头看向门口,视线刚好与您的对上,电光石火的瞬间,我埋下头躲进复习资料中,心跳久久没能平复,脑海里全是那一眼。透过端正的镜框,一双眼漆黑如墨,里面藏着的情绪浓烈而复杂,在眼眸中不停地翻滚着。似有紧张,似有悲伤,有点失落,也有丝欢喜。

这一文段观察细致,笔触细腻。以“在门口站着,这一站便是好几分钟”的动作描写,将一位爱生心切的老师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又以“一双眼漆黑如墨,里面藏着的情绪浓烈而复杂”的神态描写等,将高考前夕最后一课时老师复杂的心绪展露无遗。

三、感悟细腻,情感真切

记叙性散文需要饱满的情感,见人之所共见,发人之所未发。那些体现自己独特思索和对生活独有感悟的文字,那些情深意切的文章,才有可能激发读者共鸣。何为情真意切?即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或动人心弦,震山撼海;或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或促人警醒,让人醒悟……无论哪一类,都是以情动人的,可以说情感是叙事性散文的内在线索。如佳作《静候桃李花开落》中的又一文段:

三年的记忆如潮而至,陪伴守护的日子似幻灯片,一页页翻过,而现在终点站到了,我们也该各奔东西。心绪纷杂,有回忆的喜悦,也有离别的悲伤,有对我们的担忧与紧张,也有对我们的信任与自豪。稍微收敛涌上来的情绪,您才缓步走进教室,留下这最后一节课想对我们说的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一笔一画写得缓慢,生怕时间过得太快,想拽着它慢点,再慢点。

这一文段从“我”的记忆入手,运用饱含感情的语句直接抒发内心情感,与揣摩老师内心活动的心理描写结合在一起,渲染了老师对学生的守护与不舍。文段细腻的心理刻画、真实的情感表达,极富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佳作刻画麦子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古代冰上运动会
佳作欣赏
趴在麦子上的鳄鱼一家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麦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