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如烈火的先驱者

2022-05-05 23:24王璐
中国共青团 2022年8期
关键词:青年团团组织四川

王璐

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穿越世纪风云,1919年5月4日,天安门前的呐喊震醒神州,赵家楼的火光照亮东方,中国青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站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中一批进步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引入鸿蒙初辟的新境地。在这一过程中,党的早期组织开始筹建,早期青年团组织应运而生,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随后,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纷纷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组织,这其中就有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的创始人——王右木,以及他所创建的“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

1887年11月12日,王右木出生在四川江油一个颇有些旧文化修养的普通平民家庭,自幼随教私塾为业的大哥王初龄生活,日子虽然寒素清贫,但却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养,一路从私塾读到府立龙郡中学,为后来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时的王右木坚信教育可以救国,为了投身教育事业,20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今四川大学),并于两年后顺利毕业,回乡任教,被聘为龙郡中学校长。王右木雄心勃勃想要改革教学、整顿校务,而那时的神州大地正值风雨飘摇之际,暴乱、灾荒、国破民苦,仅仅办好一所中学对于挽救国家危亡真的有意义吗?在这样的思考下,王右木转投“科学救国”之路,毅然辞去校长之务,再度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理化专科。这期间,辛亥革命爆发了,却没能彻底改变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右木再次陷入“何以救国”的深思。恰遇这时省上给江油、彰明两县分配了一个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王右木凭借扎实的学识功底成功被录取,争取到了前往日本留学和考察的机会。

1914年,27岁的王右木开启了东渡扶桑求学深造的人生阶段,他先是在庆应大学理化科学习,后转入明治大学法制经济科。留日期间他也曾备受屈辱,也曾发奋读书,但影响他最深的是他积极投入到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总会组织的爱国运动中,开始接触到了社会主义学说,结识了李大钊、李达等革命先驱。受他们影响,王右木逐渐认识到,“教育救国”“科学救国”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要想挽救民族的危亡,必须要彻底地改造社会。

1919年,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决心已定的王右木拒绝了大哥提出的出任省议员的要求,与族人决裂,分家自立。他深知投身革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于是留下一封诀别信,写道:“木此行离家革命,纯属个人意志,一人做事一人当,与家族毫无瓜葛。”自此,王右木带着妻小来到了当时四川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都,开始了他在黑暗中举火寻路的革命生涯。

到成都后,王右木先是受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今四川大学)聘请,出任学监并兼授经济学和日文课程,后在农业专门学校、成都高师附中、政法专门学校等兼授经济学课程,多校任教的经历为王右木在四川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打下坚实基础。

1920年,王右木为了寻求斗争经验于暑假前往上海考察,得以见到陈独秀等同志,了解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及开展工人运动的情况,并得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手段,这对王右木启发很大。回川后,他仔细研读《新青年》和相关理论书籍,一路求索,最终发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呼喊,并迅速以成都高师为中心展开马克思主义宣传和革命活动。

课堂之上,王右木的教学激情四射,极具吸引力,深入浅出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之中自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的经济问题不解决,政治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实业就没有前途”,这正是他在四川農业专门学校(今四川农业大学)授课时向同学们发出的主张。课堂之下,王右木深入同学,主动谈话,有问必答,指导和支持他们的革命活动,张秀熟、康明惠、裴紫琚等一批川内最早的共产党员都曾受到王右木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王右木将执教过程中发现和考察过的一批有志青年,纳入到由他组建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以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其核心,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培养革命力量,为日后建立党、团组织做好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吸引凝聚仁人志士,王右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相继创办了《新四川旬报》和《人声》报。对于四川而言,这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斗争武器的革命报刊,《人声》报不仅被视为四川第一张党报,在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支持办报,王右木用尽家中所有的积蓄,最为穷困之时,妻子生病也拿不出钱去医院治疗,就连家中正用的杯盘碗盏也拿去典当了来支撑办报,还因报上揭露老家江油军阀罪行,遭到了军阀的强力镇压,牵连王右木的两个哥哥被捕入狱,二哥被活活打死,大哥也被施以重刑。就在这样痛苦的境遇中,王右木始终坚定革命信念,《人声》报的创刊词上更是坚定地写下“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类谋均等幸福”,这些报刊文章也如战鼓般唤醒了群众,振奋了许多热血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党团组织在四川的发展壮大做好了人员和实践的准备。

有了读书会和《人声》报带来的思想和政治基础,1922年5月,以童庸生、钟善辅等为代表的读书会骨干成员在认真阅读了《先驱》杂志上登载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道与团的纲领及章程之后,热情高涨、相约建团,在王右木指导下,四川最早的团组织——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了。

同一时期,成都争取教育经费独立运动愈演愈烈,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迅速牵引起成都各学校和各工人帮会骨干力量,在王右木的指挥下,统一部署行动,并于《国民公报》发表《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宣言》。这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并得到了强大的舆论支持,有力地震慑了反动军阀政府。

首次以四川本土团组织开展的运动,扩大了团组织在四川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影响力,让成都的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开始以崭新的姿态投身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成都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但王右木始终认为他们的组织尚未与团中央取得联系,于是在1922年7月教育经费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之后,他便启程前往上海以谋求统一的组织。最终于两个月后返回成都,1922年10月15日这一天,王右木在家中主持开会,在原有团组织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执行委员会,并严格按照团的章程进行了选举,童庸生任书记部主任,王右木虽取得最高票,但因年龄原因只能以特殊团员身份指导工作。

成都地方团组织建立初期,团员多为青年学生,面临着寒暑假离校工作中断的情况,加之团组织中少数成员存在内部分歧,王右木坚定地按照党、团章程办事,以书信的方式与团中央保持联系,并利用暑假时间前往上海等地拜访学习,毫不妥协、直面与错误思想斗争到底。在几经改选之后,成都地方团组织得到不断巩固和建设,同时王右木将工作重心从学生转向工人,组织开展罢工运动,帮助工人建立劳工组织,革命力量日益壮大。

这时王右木认为在四川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基本成熟,1923年5月,王右木致信党中央,请求在四川建立党组织。又于8月前往上海、广州等地,郑重地与党中央负责人联系,收到中共中央在四川建党指示。10月,中共成都独立小组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王右木任书记。在四川党团组织创建的过程中王右木坚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建原则,结合四川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党、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短短5年的时间,王右木以四川成都为中心进行革命活动,在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战士,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在这过程中,王右木一直在顽强不屈地与军阀作斗争,从江油地方小军阀以兄长生命要挟,逼停《人声》报,到杨森占领成都后欲以高官厚禄收买不成反予逼迫,王右木的信仰始終如磐石般坚不可摧,但他深知杨森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于是他借由前往广州参加党的重要会议,离开成都。遗憾的是这一次离开竟是永别,1924年秋,正值战斗年华的王右木在返川途中,不幸于贵州土城遇难失踪,年仅37岁。

“是马列先驱星火燎原歌昂易水,为青年向导朝阳鸣凤响彻人声。”这是四川江油王右木纪念馆大门的楹联,也正是革命烈士王右木短暂却伟大一生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为王右木烈士家属签发了“光荣纪念”证书,谨此纪念他短暂而伟大的革命人生。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100年前,一群逆流而上的“新青年”,年纪尚轻却无私无畏,在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路途中英勇斗争、步步鲜红。王右木作为他们之中的代表,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他将信仰的火种传遍四川,引领一批进步青年成长为四川早期党团组织的骨干力量,用一腔热血为四川革命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作为矢志为党的传薪者,红如烈火的先驱者,他的精神也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青年团团组织四川
四川移动
四川移动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叠罗汉”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
无主管企业建团组织后的隶属关系怎么办
青年团北平市工委办青年团学校干部学习会
民主同盟盟员可以参加青年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