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常态课堂 构建“倾听文化”

2022-05-05 01:19金霞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4期
关键词:尊重

金霞

【摘   要】为改变“边缘学生”“静坐学生”“明星学生”等分化严重的课堂现象,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学会倾听。教师应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学生,而后带领他们做到全面倾听、真实倾听、深度倾听。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明确倾听要求,放慢课堂节奏,灵活组织倾听活动,及时进行激励,让每一位学生在倾听中学会尊重,从孤立学习走向互惠学习。

【关键词】常态课堂;倾听文化;尊重;互惠学习

课堂上,有这样三类学生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第一类是“边缘学生”,他们对教师的讲解或同学的发言置若罔闻,思绪时常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表现为出神或做小动作;第二类是“静坐学生”,他们坐姿端正,看似认真,但能否真正“听进去”却不得而知,课堂表现为沉默寡言;第三类是“明星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异常活跃,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课堂表现为好插嘴,好抢答。这些现象为什么会成为课堂常态?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如何改善这些情况?

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是敏感的。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耐心、专心、细心地倾听,是否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接纳他们,他们都能感受得到。正如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一书中所说:“要构筑合作互利学习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心声。”如果教师经常采用虚假式倾听、选择性倾听或是过场式倾听的方式,学生的心门就会慢慢闭合,疲于参与、安于沉默甚至拒绝倾听。要让学生愿听、会听、善听,教师自身首先要学会倾听。

一、一个前提——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学生

特级教师莫国夫老师在《课堂迭代:深度学习的完整意义及关键路径》中写道:“倾听关系的本质是尊重,所产生的首先是安全、安心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充分尊重和用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对他们充满信任,怀抱期待,尽可能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是倾听的前提。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会关注那些“安静的学生”,听他们的发言,也会等那些暂时“跟不上趟的学生”。在安全的课堂言说环境中,学生的兴趣得以被激发,思维得以被点燃,表达得以被激活,从而达到想听、善思、愿说的课堂效果。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存在感和归属感,他们彼此尊重,信赖互惠,为倾听文化的建构提供了可能。

二、三项改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怀着“空杯心态”,用耳朵、眼睛乃至整个身心去倾听,绝不遗漏任何一位儿童的发言,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课堂权利。

(一)变选择倾听为全面倾听

学力的强弱使学生被分成了所谓的“学优生”和“学困生”。课堂上,“学优生”总是唱主角,其他的大多数学生则成了陪衬。原因在于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片面倾听。

事实上,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是教师的道德责任。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无论是说得语无伦次还是清楚明白,教师都应一视同仁,认真倾听。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帮助,超越原有的学习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教师应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发现教学的各种可能性,并运用教学智慧,用柔和的语言去评价和串联学生的发言。对于不常发言的学生的心声,教师更要关注和珍视。

(二)变虚假倾听为真实倾听

课堂上,有些教师习惯于倾听与自己预设一致的答案,一旦出现与自己预设不同的答案时,就会有意识地淡化或忽略。长此以往,学生不愿再说出不一样的见解,课堂缺乏思维碰撞,失去活力。

真实的倾听不是只听与自己想法相同的表达,而是用心听不同的见解。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始终要保持专注、尊重的态度,分析学生的思考轨迹。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倾听,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才能不断发现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创意,及时捕捉、激活丰富的课堂资源。

(三)变浅表倾听为深度倾听

真正的倾听包含了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行为,即瞬间捕捉并筛选信息,随即展开联想,形成个人评价。

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抓住学生表达的矛盾处,听清问题的核心并及时做出回应。当学生的观点发生冲突时,认知需要提升时,发言偏离教学内容或因卡壳难以继续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巧妙启发,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听”,还要关注其倾听的欲望、倾听的效果以及倾听后与同伴的关联等,由此逐步建立起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深度联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五点做法——有效实践课堂倾听

要使倾听的做法在课堂中真实落地,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一)距离近一点

倾听离不开吸引。要让师生、生生之间产生强有力的吸引,教师首先可以在座位的编排上做一些调整。如改变传统秧田式的坐法,让学生自主组合,注意性别平衡及强弱搭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使座位整体呈“U”字型或者“品”字型,让面对面的课堂交流成为可能。

如果说座位的调整拉近的只是师生、生生间的有形距离,那么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拉近的就是无形距离。教师不仅要全神贯注地听,还要积极回应,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减少使用命令式的话语,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以和蔼的态度、鼓励的眼神、细微的动作来缩短与学生的距离。

(二)要求明一点

怎样才是会倾听?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聽,学生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教师不妨提出细化的、可操作性的倾听要求并率先示范,给学生树立具体可感的倾听榜样。

1.学会注视。倾听需要注视,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应用专注、欣赏的眼神看着他。这样面对面的倾听和零距离的对话能给学生最大的尊重、信任与赏识。同时也传达给其他学生这样一个信息:要倾听,首先要学会注视。

2.耐心听完。无论发言者是谁,无论发言是对是错,耐心听完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时刻提醒自己听懂了哪些内容,不能因为发言者表达乏味而放弃倾听;如果认同就点头或微笑示意,不认同也绝不能急着打断;当发言有错时,要等发言者说完再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既能学会倾听,又能保持理解的心态,做到文明而有修养。

3.补充质疑。倾听不仅要用耳、用眼,更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教师要求学生不能盲从,而要选择性地接受,做到“听”“思”并重。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同学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和自己的想法是否有联系,有疑问也可动笔记录,之后再进行补充或质疑。由此,学生将在“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

(三)步子慢一点

当学生发言卡壳或理解困难时,教师应表现出宽容和理解,并通过有意等待或稍作提示,甚至创设情境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其中的方法,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彼此倾听。

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一位学生无法理清诗中一连串的地名。教师并没有越俎代庖地进行灌输讲解,也没有为了赶进度而敷衍了事,而是趁此机会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学生的热情被激发,有的建议结合注释在地图上找地名,有的在黑板上画起了诗人的回乡线路图,还有的提议大家从列出的四个地名去感受作者回乡的喜悦之情。通过讨论、思考,这些地名不再是散乱而没有联系的地点,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地域特点、承载着诗人情感的标记。在帮助同学解惑的同时,学生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还增进了互助合作的情谊。更重要的是,课堂传递出了这样一种信息:不懂就应该提问,老师和同学都愿意帮助“我”解决问题。

教师要学会“慢一点”,倾听学生的发言,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课堂环节,找准契机破解教学重难点。通过同学间的协同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可以说,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文化,促进了深度学习的发生。

(四)方法活一点

对于一些倾听能力较弱、倾听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倾听游戏,促使其多感官参与,增强其倾听时的专注度、准确性、思辨性。

1.听辨游戏。这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分析判断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注意讲话者讲的内容及言外之意,辨析其正误,通常用于判断题和改病句等题型的辨析。比如由教师口述病句,学生迅速找出语病,然后对症下药,改正病句。

2.听记游戏。这种游戏能够培养学生边听边记录的能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听。比如教师口头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快速听记下来,迅速抓住重点信息。

3.听述游戏。听述是指学生通过倾听别人的讲话,获得信息与知识,而后运用表达技能进行规范复述的一种游戏。口语表达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快速思考,准确表达。内容可以是一个小故事或一则小新闻。

(五)激励多一点

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评价,强化学生的优良行为,那么,这些优良行为的辐射面便会越来越广。

1.充分使用激励性语言。在倾听能力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表扬,让学生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比如“瞧,小眼睛亮亮的,听得多认真呀”“你一直耐心听到最后,太棒了”“你听出了他人的错误,帮了他一个大忙”……这些话语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趋浓厚,逐渐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2.发挥体态语的魅力。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教师要以友善的态度激励他们,充分发挥体态语的作用。如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次击掌、一个拥抱等,都能温暖学生的心灵,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

3.扩散“金耳朵”的正效应。对于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如每周评选“倾听之星”,每月评选“金耳朵”,为其颁发奖状,并在宣传窗里进行宣传表扬。这些评选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倾听的积极性,又为不善倾听的同学指明了努力方向。

总之,倾听应从教师做起,錘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建设良好的倾听关系,让每一位学生在倾听中学会尊重,从孤立学习走向互惠学习。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莫国夫.课堂迭代:深度学习的完整意义及关键路径[J].新课程评论,2019(9).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阳光学校   312300)

猜你喜欢
尊重
“尊重”主题素材解读与适用话题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