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21 年新疆审定长绒棉品种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2022-05-05 08:30张磊磊陈晋瑞洪梅吐尔逊吐尔洪马志华范阿棋
中国棉花 2022年2期
关键词:黄萎病枯萎病抗病性

张磊磊,陈晋瑞,洪梅,吐尔逊·吐尔洪,马志华,范阿棋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新疆早中熟及早熟陆地棉、长绒棉科学观测实验站,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新疆属于世界超级长绒棉高产区,作为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 其审定种植的品种多为零式分枝、筒形或者零式分枝和Ⅰ型分枝混生紧凑型[1],棉纤维具有长、强、细等突出特点,絮色洁白,纤维综合品质优异,可与世界上久负盛名的埃及棉Giza45相媲美。 自1953 年长绒棉首次在新疆引种试种成功以来,69 年间新疆先后审定长绒棉品种76 个,在不同时期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研究通过整理分析2008—2021 年新疆长绒棉审定品种和4 个当前待审品种的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 重点比较育成品种主要性状的特征特性,以期为今后新疆长绒棉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材料为2008—2021 年14 年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43 个早中熟长绒棉品种和4 个已于2021 年9 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的待审品种(表1)。 各品种主要性状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

表1 本研究中长绒棉材料情况

1.2 方法

选择铃重、衣分、皮棉产量作为新疆长绒棉产量性状研究指标,选择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指数作为纤维品质性状研究指标,选择枯萎病病情指数、黄萎病病情指数作为抗病性研究指标。 对以上产量性状指标、纤维品质性状指标、抗病性指标分别做统计分析。 数据整理与分析均在Microsoft Excel 2003 中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性状演变

2008—2021 年, 新疆长绒棉平均铃重增加较为明显:2008—2011 年各年份审定品种平均铃重为2.91~3.15 g, 之后各年份审定品种平均铃重范围在3.35~3.57 g, 且大多年份在3.40 g 以上 (表2)。 各年份审定品种平均衣分范围为32.20%~33.64%,总体变化趋势较为平稳。 各年份审定品种平均皮棉产量波动较大,范围在1 589.00 ~1 949.20 kg·hm-2, 这可能与近年来新疆长绒棉主产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全生育期干旱缺水、季节性高温/低温和冰雹等极端天气频现, 以及病虫草害发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的单产不稳有关[2]。

表2 2008—2021 年新疆审定和待审长绒棉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

2.2 纤维品质性状演变

2008—2021 年,各年份新疆审定长绒棉品种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总体表现出增长的趋势,2013 年以后增幅较大, 上半部平均长度的均值均≥38.00 mm,其中2021 年审定品种和待审品种增幅最为明显,突破了40.00 mm(表3)。 2008—2021 年审定品种的平均断裂比强度范围在42.68~48.01 cN·tex-1,与王献礼等[3]统计的1995—2004 年10 年间新疆审定长绒棉品种平均断裂比强度38.75 cN·tex-1相比, 提高了3.93~9.26 cN·tex-1, 改良效果明显。2008—2021 年各年份审定品种的马克隆值平均值较为稳定, 除2008 年的4.32 外, 其余年份均在3.70~4.20 的A 级分档范围内。 2008—2021 年各年份审定品种的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由2008 年的86.31%上升至2021 年的最高值90.20%,2009—2021 年间仅2014 年为87.87%,其余年份均在88.00%以上。

表3 2008—2021 年新疆审定(待审)长绒棉品种纤维品质性状

2.3 抗病性演变

2008—2021 年,各年份新疆审定(待审)长绒棉品种枯萎病病情指数平均值的范围为0.15~15.49, 黄萎病病情指数平均值的范围为5.56~42.53(图1)。其间新疆长绒棉品种抗病性实现了向高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转变。 其中,2017 年及以后审定(待审)的品种均高抗枯萎病和黄萎病。

图1 2008—2021 年新疆审定(待审)长绒棉品种总体病情指数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从纤维品质性状和抗病性来看,2008—2021年新疆审定(待审)长绒棉品种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指数、枯萎病抗性、黄萎病抗性较之前年份审定的品种提升较明显。 今后,应当进一步拓宽培育品种的系谱来源,深入挖掘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持续改良新疆长绒棉的纤维品质、抗病性,加快基因工程的研究应用,向基因定向改良的方向转变[4-5]。

从产量性状看,新疆长绒棉产量极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归根到底是受到早熟紧凑型品种的限制,存在耐高温性能有限、生殖器官补偿能力低、抗逆性不足等不利特性[6]。 其中,花铃期持续高温、田间持水量不足是致使长绒棉减产的主要因素[7-9]。 在对温度较为敏感的时期,过高的气温会使棉花花粉活力下降,从而导致大量蕾铃脱落,温度每提升1 ℃,棉花产量将减少17.00%[9]。 而对于生殖器官补偿能力低的新疆长绒棉,高温造成的减产尤为明显。 因此,应当把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和稳产性作为今后新疆长绒棉品种改良的重点方向,从而实现丰产、优质、抗逆性的协调统一。

猜你喜欢
黄萎病枯萎病抗病性
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攻克棉花“癌症”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