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血清肿瘤标志物(HE4、CA125、CA153)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5-05 07:13赵玲王玉香
系统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敏感性标志物内膜

赵玲,王玉香

1.单县中心医院检验科,山东菏泽 274300;2.单县中心医院输血科,山东菏泽 274300

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女性生殖恶性肿瘤疾病为子宫内膜癌,疾病早期症状无典型性,常在中晚期时确诊,疾病预后较差,病死率高[1]。 所以,早期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对改善疾病预后、提升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诊断此疾病的常用方式为宫腔镜、磁共振成像、超声造影、子宫内膜活检等,虽然此类方式均具有一定优势, 但宫腔镜无法让操作者明确子宫肌层浸润状况, 子宫内膜活检存在创伤性,超声、MRI 检查非常规检查[2]。随着医学生物检测技术逐步改进, 目前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式为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53、HE4、CA125,但一直以来, 临床多将此三类指标单一用于判定子宫内膜癌疾病[3],有关此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报告目前较少。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2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35 例子宫内膜癌和35 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 重点讨论CA153、HE4、CA125 指标联合检测的优势。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35 例子宫内膜癌和35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分别将其划入观察组、对照组中。 纳入标准:①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得到确诊;②病历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者;②合并血液、内分泌性疾病者;③精神、智力因素无法配合该次检查者。 观察组:年龄31~72 岁,平均(45.36±2.32)岁;病程5~19 个月,平均(12.32±0.24)个月。 对照组:年龄30~71 岁,平均(45.38±2.31)岁;病程5~20 个月,平均(12.36±0.22)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抽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液5 mL,离心处理标本后,分离血清,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E4、CA153、CA125 指标,并计算检测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

1.3 观察指标

该研究中各指标检测均由该院检验学科2 名工作时间≥5年的医生负责,若发生分歧,则互相商讨确定结果。 肿瘤标志物正常值[4-5],HE4<140 pmol/L、CA153<25 U/mL、CA125<35 U/mL。 阳性:单项检测指标>正常值,联合检测任一指标>正常指标[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A125、CA153、HE4 指标比较

观察组CA125、CA153、HE4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A125、CA153、HE4 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CA125、CA153、HE4 指标比较(±s)

组别 CA125(U/mL) CA153(U/mL) HE4(pmol/L)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28.59±9.31 61.65±9.26 14.895<0.001 33.25±2.35 51.65±2.36 32.685<0.001 85.26±22.30 205.36±21.36 23.009<0.001

2.2 两组患者单项检测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CA125 阳性率51.43%、CA153 阳性率45.71%、HE4 阳性率60.00%高于对照组CA125 阳性 率1.43%、CA153 阳 性 率8.57%、HE4 阳 性 率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单项检测阳性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

CA125+CA153+HE4 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90.65%, 高于CA125+CA153 联合检测的敏感性55.35%、CA125+HE4 联合检测的敏感性76.23%、CA153+HE4 联合检测的敏感性73.82%及单一指标检测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特异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比较(%)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为临床女性生殖性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7],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近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且逐步年轻化。 目前暂不明确子宫内膜癌具体发病原因, 按照其生物学特征可将其分Ⅰ型和Ⅱ型,即雌激素依赖型、非刺激素依赖型[8]。 Ⅰ型多发于年轻人群,往往合并不孕不育、高血压、肥胖,发病率高,大部分患者均属于腺癌,存在较高的细胞分化,所以Ⅰ型患者预后更好[9]。目前认为子宫内膜癌发生与雌激素长时间刺激子宫内膜,且不受孕激素拮抗有关,使子宫内膜增厚,逐步转变为子宫内膜癌。长时间大量使用雌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雌激素分泌性疾病等均为诱发高危因素[10]。 Ⅱ型多发于老年消瘦型人群,病理类型主要为腺鳞癌、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病变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报告显示,林奇式综合征与该疾病发病存在密切关系[11]。

目前治疗该疾病主要方式为手术, 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70%[12],术后按照其实际状况需给予辅助放化疗。但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手术实施的意义重大。 针对疾病早期患者,转移率低,若手术范围较大, 可系统性清扫腹膜后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13],但不仅加大了手术难度,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也较高,且可能会诱发术后并发症,影响其生存质量。 所以早期准确确诊有积极意义。

子宫内膜癌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阴道流液、阴道异常流血等, 临床主要采用影像学方式和诊断性刮宫术进行判定[14]。但B 超特异性低,在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分辨上存在较大难度, 而诊断性刮宫术的创伤性较大。加之近年检验学科的发展,临床已倡导采用测定肿瘤标志物的方式判定子宫内膜癌疾病。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CA125、CA153、HE4 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测定CA153、CA125、HE4 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可用于区分子宫内膜癌、内膜增生,此方式具有易于操作、经济、创伤性小等优势[15-16],已在临床得到推广。 CA125 属于体腔上皮细胞生成的糖蛋白物质,可及时明确肿瘤抗原,在判定子宫内膜癌上意义重大, 此指标在良性子宫病变和健康女性人体中呈程度不同的增高状态[17]。 此物质属于糖蛋白复合物,可结合单克隆抗体OC125,往往呈现在人体体腔上皮组织。 半衰期时间大约为4.8 d,所以,测量血清CA125 可明确近期病灶组织变化和发展。 临床检测CA125 往往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癌、卵巢上皮癌的辅助标准。 报告称,子宫内膜癌患者机体中血清CA125 指标与病情转移、 手术-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等有相关性[16]。 报告显示,血清CA125 为临床判定子宫内膜癌疾病的独立标志物之一,其指标比健康者、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均较高[17],该研究结果也同时证实了此点。 CA153 属于临床判定乳腺癌疾病的主要肿瘤标志物, 来自乳腺表面糖原蛋白,并在子宫内膜癌中也存在异常表达。HE4 属于分泌型糖蛋白,此为新型肿瘤标志物之一[18],最初发现于附睾管上皮细胞中, 在血清和子宫内膜癌中存在高表达, 而在良性肿瘤、 正常组织中几乎无表达,因此,在判定子宫内膜癌中特异性较高。 报告显示,雄性生殖系统外其余组织内也存在HE4,特别是在检测卵巢癌和复发监测中的特异性较高。 近年报告显示, 在对比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者人群中,子宫内膜癌者机体中血清HE4 指标也明显增高[19]。 但单一采用以上几种指标判定疾病,其敏感性不及联合诊断。 屈洁等[20]学者曾在报告中了子宫内膜癌患者84 例、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74 例进行重点分析,结果显示,CA125+CA153+HE4 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性90.48%高于CA125+CA153 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55.95%、CA125+HE4 联合诊断敏感性76.19%、CA153+HE4 诊断敏感性73.81%、单一诊断敏 感 性 (HE4 敏 感 性60.71% 、CA153 敏 感 性46.43%、CA125 敏感性51.19%)(P<0.05)。 该研究结果也显示,CA125+CA153+HE4 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性90.65%高于CA125+CA153 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性55.35%、CA125+HE4 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性76.23% 、CA153+HE4 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性73.82%和单一指标检测诊断的敏感性 (P<0.05),与屈洁等学者报告结果相符,同时证实了CA125+CA153+HE4 联合判定,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为判定子宫内膜癌的良好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临床在诊治子宫内膜癌时,可测定三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HE4, 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敏感性标志物内膜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miR-145通过调控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OCT4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机制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别大意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
何为盐敏感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