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22-05-05 07:10付广芹
系统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血常规

付广芹

沂水县疾控中心传防科,山东沂水 276400

炎症性肠病是胃肠科常见的疾病类型, 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腹泻、持续性腹痛以及便血的问题,身体各项指标均会受到影响,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出现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增加疾病治疗难度[1]。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出现便血、水电解质失调等情况,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炎症性肠病还会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下降,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患者生活和社交[2]。 对于该病及早诊断、及时干预非常必要,但是该病在早期症状不显著,而肠镜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需要选择更加有效的诊断方法,提升疾病的诊断质量[3]。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验方式,在临床开展范围广。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来进行检查分析, 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身体有无异常情况,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观察中,可以对机体是否存在炎症进行判断, 为医生治疗炎性肠病提供基础数据,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更好地进行疾病控制,为疾病的判断提供更好条件[4]。 该文纳入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80 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和同时间段内80 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分析, 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血常规检验对其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炎症性肠病患者80 例作为观察组,同时自体检中心获取同时间段内健康体检人员80 名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42 例,女38 例;年龄22~68 岁,平均(45.13±3.76)岁。对照组中男43 名,女37名;年龄21~68 岁,平均(44.88±3.93)岁。两组一般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审批。

纳入标准[5]:①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过程中;②各项检查完整。排除标准[6]:①身体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或是患有恶性肿瘤,身体素质差,对研究配合度低者;②患有传染性疾病,例如:艾滋、乙型肝炎等患者;③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情况者;④由于多种原因正在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疗者;⑤高凝状态及有出血倾向者; ⑥研究开展过程中提出疑问,自行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叮嘱所有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前1 d 内,不可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于次日清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展开血常规检验工作。对患者进行肘静脉采血,叮嘱患者将需进行采血侧的手臂以及手肘以上的部位进行充分暴露,指导患者水平放置前臂,以止血带将患者上臂捆扎住, 捆扎部位在距离患者肘关节约5 cm 的位置,保证患者前臂及肘关节处于紧绷状态, 但不能对其动脉的血流情况产生影响,指导患者采血侧手握拳,护士在确定隆起、怒张的血管后,反复揉搓患者血管上皮肤,直至血管可显示清晰。以注射器对患者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并吸取血液标本,穿刺部位选择患者静脉前方2~3 cm 的位置,同时,叮嘱患者将拳头松开,并将止血带去除。采血后指导患者对穿刺点以棉签进行按压,至少3 min。患者的血液采集后,均置于干净的试管内,采血后立即进行8 次颠倒,以保证混匀,在采集的血液样本中,加入枸橼酸钠,以达到抗凝的目的,然后在转速5 000 r/min 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处理10 min,然后进行血常规检验,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检验试剂要求步骤进行,做好质量控制。所有血液样本的检验均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并做好记录,若出现异常,则进行二次血液采集,并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二次检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 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C 反应蛋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红细胞比容、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C 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s)

组别观察组(n=80)对照组(n=80)t 值P 值平均红细胞比容(fl)84.32±10.12 89.34±13.45 2.668 0.008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血小板计数(g/L)317.34±17.38 329.76±17.68 4.481<0.001 157.65±16.11 187.34±21.23 9.964<0.001血红蛋白浓度(g/L) C 反应蛋白(mg/L)120.13±11.33 128.13±14.32 3.919<0.001 19.88±7.32 9.21±2.17 12.500<0.001

3 讨论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逐渐受到关注,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发生在胃肠黏膜处的炎症病变, 起病较急,通常由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导致[7]。 常见发病原因在于患者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等,该病在夏季中发生率较高,并且儿童群体更容易出现。在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及时进行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治疗, 帮助患者缓解腹泻和脱水的情况,给予补液和饮食调整,可以逐渐改善胃肠黏膜炎症,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可以有效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病例特点,帮助患者缓解病症[8]。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已经成为临床研究中的重点内容,目前将该病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均属于严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疾病类型不同,临床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克罗恩病患者无特异性表现,但是疾病发展快速,可能会对整个消化道造成影响,同时还存在一些肠外表现[9]。 而溃疡性结肠炎则会出现全身症状,包括内急厚重、黏液脓血便以及反复腹泻, 主要在有家族遗传史以及免疫功能失调的患者中出现[10]。 炎症性肠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吃了太多生冷食物或者是已经被污染得不干净的食物, 还有可能是腐烂或馊的食物,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导致,常见的有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病毒[11]。 部分患者是进食刺激性药、食物,比如某些药物、食物含有水杨酸盐,磺胺等,或误服了其他,比如强酸强碱、农药等,而出现临床症状,如呕吐、恶心、腹痛、腹泻、发烧、腹胀等炎症性肠病的表现。但是最常见的还是饮食不洁,这个不洁虽然是不干净,但是也有可能是自己主观没有注意,或外界的环境导致[12]。 通常情况下,发生炎症性肠病大多是由感染导致的。如果大便呈现稀糊状,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是细菌感染[13]。细菌的来源可以是不卫生的水, 比如说没有烧开的生水,或者食物被细菌污染,像一些不太干净的小饭店,或者是自己家里被细菌污染的剩菜、剩饭没有完全加热,直接食用也会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发生[14]。 还有一部分炎症性肠病的致病菌可能是病毒, 这些患者容易表现为水样泻,一天10 余次大便,甚至20 余次,大便呈现稀水样,没有黏液脓血便,这种情况就提示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治疗一般是无效的。

在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 单纯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特异性不够显著, 而通过肠镜进行检查普及率不高, 因此需为患者提供更加理想的临床检验方式,及时对疾病进行判断,并进行早期干预控制[15]。 血常规是常用检验手段,通过采集患者血液,观察血细胞形态分布、计数等,进而判断观察对象机体状态, 既往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内容包括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等内容。 这些指标均是血常规检验常用敏感指标,对患者身体反应较敏感,临床上常将这些指标作为辅助参考指标,以判断患者身体状态。

该研究中,对80 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和同时间段内80 名健康人员进行分析,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平均红细胞比容(84.32±10.1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7.34±17.38)g/L、血小板计数 (157.65±16.11)g/L、 血红蛋白浓度(120.13±11.3)g/L 低 于 对 照 组 (89.34±13.45)fl、(329.76 ±17.68)g/L、 (187.34 ±21.23)g/L、 (128.13 ±14.32)g/L,C 反应蛋白 (19.88±7.32)mg/L 高于对照组(9.21±2.17)mg/L,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比较,存在一致性[16]。 其选取60 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与通期健康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的平均红细胞比容、C 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88.11±14.98)fl、(19.38±3.19)mg/L、(122.13±9.10)g/L,(82.92±13.02)fl、(39.99±8.64)mg/L、(111.27±9.35)g/L,(62.43±12.64)fl、(82.04±13.32)mg/L、(107.36±8.28)g/L,对照组的分别为(89.61±15.42)fl、(11.88±8.55)mg/L、(101.24±9.21)g/L。 分析原因:血常规检验属于临床常见的检验方式,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该检查方法借助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以精确地换算出多项指标,对平均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等进行检测, 可以对机体情况进行及时判断[17]。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炎症性肠病血常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并且变化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联系, 医生在进行疾病治疗期间可以结合检查结果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并通过检查的结果对治疗方案的实施质量进行评估, 以实现疾病的综合干预和控制[18];在血常规检验中红细胞变化属于一种较为敏感的指标, 克罗恩病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肠道对铁的吸收存在严重的障碍, 因此平均红细胞比容、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均较健康人降低, 通过该指标可以对机体营养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营养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疾病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而对于存在炎症期间的患者,最为直接的指标即血红蛋白浓度和C 反应蛋白,如机体处于轻微的炎症状态下则血红蛋白浓度处于正常或者轻微降低的状态,如果处于中度、重度炎症情况下血红蛋白浓度则会降低非常明显,而C 反应蛋白则是机体内炎性指标的真实反映, 该指标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几乎无法检测,一旦机体存在炎症反应,该指标会在短时间机内上升至原本的十倍甚至是几十倍,可以对机体的炎症反应进行判断,同时炎症程度越严重则指标升高越严重, 可以为医生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但是血常规检验可以对机体状态进行判断, 但是也需要与临床症状进行结合以对疾病类型进行判断,对于感染性肠炎,因为多种病菌的感染而导致, 临床可出现黏液脓血粪便以及腹泻的问题。 对于阿米巴肠炎发病位置主要在右侧结肠,往往为边缘潜行。 如为肠易激综合征,则未出现脓血,粪便中存在黏液,因此在血常规检验的基础上综合病理诊断,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 炎症性肠病使用血常规检验诊断可以及时反映出机体的炎症状态,与病理诊断进行结合,为诊断提供参考,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干预,为医生的诊断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控制。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血常规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ErbB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吃辣条会诱发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患者能生宝宝吗
长期腹泻可能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