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预后分析

2022-05-05 07:10靳福利
系统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库巴缬沙坦心衰

靳福利

山东省日照心脏病医院综合内科,山东日照 276800

心脏疾病患者病情发展至终末阶段便会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临床参考患者病情以两个类别进行划分,即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罹患慢性心衰后患者心功能会出现持久性损伤,对其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均会造成较大影响[1-3]。 所以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常规疗法多通过硝酸酯类、 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加以干预,效果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4-5]。该次为探讨更为可行的治疗方案,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78 例慢性心衰患者展开研究分析, 结合患者入院先后顺序以及个人意愿,分别以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归纳,每组39 例患者, 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疗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78 例慢性心衰患者展开研究分析。 纳入标准:①与《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标准相符,且LVEF<45%,心功能介于Ⅱ~Ⅳ者;②本人及(或)家属了解授权该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②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③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④严重感染者;⑤精神疾病者等。该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合患者入院先后顺序以及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9 例。 对照组男24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55.48±4.55)岁。研究组男26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55.49±4.33)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院内接受常规治疗: 取0.25 mg 地高辛片(国药准字H31020678,规格:0.25 mg/片)给予患者口服,1 次/d; 取25 mg 氯噻嗪片 (国药准字H44023235,规格:25 mg)给予患者口服,2 次/d;取6.25 mg 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国药准字H20073964,规格:100 mg)给予患者口服,2 次/d,首次用药后可逐渐增加给药剂量, 最大不能超过50~100 mg/次。

研究组基于对照组疗法另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 取50 mg 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批准文号H20170344,规格:50 mg)给予患者口服,2 次/d,若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可将单次给药剂量上升至100 mg。

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 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有效率: 经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趋于正常,心功能改善达到Ⅱ级以上,为显效;经治疗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心功能改善达到Ⅰ级及以上,为有效;若未达到上述两个条件,为无效。 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6-7]; ②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 步行距离; ③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 参考MLHFQ 评分量表,共计4 个维度,满分105 分,所得分值与患者的生命质量呈反比[8-9];④不良反应情况:包括高钾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律失常、肝肾功能异常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LVEF以及6 min 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研究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心率(次/min)治疗前 治疗后LVEF(%)治疗前 治疗后94.55±11.56 94.47±11.33 0.031 0.976 76.13±10.14 83.88±10.46 3.322 0.001 34.65±5.36 34.49±5.59 0.129 0.898 44.88±6.57 39.37±5.16 4.119<0.001 6 min 步行距离(m)治疗前 治疗后184.24±25.76 184.12±24.54 0.021 0.983 364.95±31.67 285.27±24.47 12.433<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命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75.70±6.10 75.50±6.40 0.141 0.888 30.50±3.40 45.30±4.70 15.933<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患者罹患慢性心力衰竭后, 会因心功能损伤而危及其生命安全, 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有效的疾病控制方案纠正患者心功能, 以此降低患者出现死亡的风险性[10-11]。总结目前临床所采取的常规方案,多通过硝酸酯类、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加以干预,效果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 心衰患者在病程进展期间的主要表现为心肌重构,查阅既有研究资料可知,慢性心衰患者普遍存在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过高等情况,因此导致其心肌承受较大的负荷,进而诱发心室重构,损伤心肌;心肌受损后会给患者的交感神经造成进一步刺激,增加相关激素的分泌量,最终恶性循环[12-14]。

该研究为了探讨慢性心衰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预后分析,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78 例慢性心衰患者展开研究分析,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疗法,临床价值较好。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8.21%(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76.13±10.14)次/min、LVEF(44.88±6.57)%、6 min步行距离 (364.95±31.67)m 均优于对照组 (83.88±10.46)次/min、(39.37±5.16)%、(285.27±24.47)m(P<0.05);研究组生命质量评分(30.50±3.40)分低于对照组(45.30±4.70)分(P<0.05)。 原因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以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 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为主要成分, 沙库巴曲进入患者肝脏后, 通过代谢会转变为脑啡肽酶抑制剂LBQ657,可促使相关肽类浓度下降,有利于扩张患者血管,增加尿、钠的排出有效率,从而缓解患者的心肌负荷[15-18];而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进而对醛固酮分泌产生有效的阻滞作用,增加尿、钠的排出量,避免患者心肌承受较大的负荷,以此抑制患者出现心肌重构[19];所以临床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辅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万艳波[20]的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有效率92.68%高于常规组有效率72.73%(P<0.05),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效果较为可靠,有利于患者获取更好的生命质量,此外还能为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提供保障,具有临床普及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库巴缬沙坦心衰
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是未来防治重点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