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2-05-05 07:10屈红梅
系统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出血点出血量内镜

屈红梅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甘肃白银 730900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道出血类型,起病急,出血量多,出血原因复杂,临床治疗棘手。 该病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部分伴有发热,若出血量大,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直接危及生命[1]。临床统计显示,25%~30%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由消化道溃疡引起,此外,血管畸形、贲门黏膜损伤、恶性肿瘤等也是重要因素[2]。 常规内科保守治疗通过抑酸、补液、止血等药物治疗,止血速度较慢,且止血后容易再出血,临床疗效一般。 外科手术创伤大,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慢,也不是最佳选择[3]。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止血具有精准、高效、快速、微创等优势,能有效闭合破裂血管,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该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6 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进一步分析消化内镜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6 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53 例,男30例,女23 例;年龄24~68 岁,平均(38.7±10.5)岁;胃溃疡20 例、十二指肠溃疡14 例、食管溃疡7 例、急性黏膜病变7 例、胃癌3 例、食道癌2 例。 对照组53例,男31 例,女22 例;年龄22~69 岁,平均(39.1±10.9)岁;胃溃疡19 例、十二指肠溃疡15 例、食管溃疡6 例、急性黏膜病变7 例、胃癌3 例、食道癌3 例。纳入标准: 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在发病24 h 内入院接受治疗; 出血量(354.5±121.6)mL;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出血量>500 mL 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出血者;继发性上消化道出血者;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出血者;拒绝内镜治疗者。两组的年龄、性别、上消化道出血类型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禁食、补液、止血、抑酸、营养支持等,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国药准字H20093278)40 mg 加入生理盐水100 mL 中静脉滴注,2 次/d,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1559)100 μg 加入生理盐水20 mL 中静脉推注,连续治疗3 d[5];期间严格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在内镜下查找出血点,用8%去甲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冲洗出血点再吸尽,确保视野清晰,若为较小的活动性出血,则在出血点周围多点注射0.001%肾上腺素,单个注射点剂量不超过2 mL,总剂量不超过20 mL, 当出血停止且黏膜周围发白肿胀后停止治疗,退出内镜;若出血点较大,可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用钛夹夹闭出血点,在内镜下安装好钛夹释放器,距离出血点3 cm 时推出钛夹,垂直靠近出血点血管,钛夹夹闭出血点血管及周围组织,断开释放器,生理盐水冲洗确认无出血后撤出消化内镜[6]。

1.3 观察指标

记录出血停止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再出血率;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NF-α、IL-8,采用ELISA 法测定;统计有无感染、穿孔、周围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1.4 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24 h 内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消失,伴随症状也逐渐消失,大便潜血试验阴性;有效:治疗72 h 内呕血、黑便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伴随症状随之减轻,大便潜血试验弱阳性或者阴性;无效:治疗72 h 后仍有明显呕血、黑便症状,胃镜检查仍有活动性出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7]。 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再出血率标准: 止血后新出现的呕血或者胃管抽吸出血性液体、鲜血;再次出现黑便或大便稀薄为暗红色; 生命体征未完全恢复正常或正常后出现血压显著下降情况; 复查内镜可见原出血病灶或有新出血灶[8]。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各项止血指标比较

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再出血率1 例(1.89%)明显低于对照组12 例(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6,P<0.05)。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止血指标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止血指标比较[(±s),d]

组别 出血停止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1.49±0.58 4.72±1.26 4.013<0.05 2.02±0.49 4.38±0.85 3.918<0.05 7.87±2.18 12.56±3.14 4.414<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8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pg/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pg/mL]

组别TNF-α治疗前 治疗后IL-8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74.23±12.89 74.08±13.10 0.237>0.05 50.94±7.82 62.31±9.27 5.146<0.05 948.92±138.79 949.26±140.05 0.391>0.05 641.98±76.25 705.84±81.43 6.028<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穿孔、周围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指除了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外的其他消化道出血类型,以消化道溃疡破裂出血最为常见,病情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密切相关,轻者仅有大便隐血,无明显呕血症状, 大多行保守治疗能达到良好止血效果,重者出血量大,病情进展迅速,需要临床立即明确诊断,行针对性止血治疗[9-10]。

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 消化道溃疡侵袭血管致血管破裂是引发出血的最主要病因, 其他如急性黏膜病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该病通过内镜检查能快速明确诊断,但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部分患者存在反复出血或持续出血的问题,有一定病死率[11]。

内科保守治疗是常用治疗方式, 多使用抑酸药物、止血药物、抑制胃肠激素分泌及胃肠运动等方法进行治疗。 奥美拉唑能改善胃内环境,使胃内pH 值达到6.0 以上,从而避免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有助于血小板在出血部位黏附聚集,促进止血[12]。 奥曲肽减少胃肠激素及胰岛素分泌, 降低胃的运动和胆囊排空,促进胃肠道血管收缩,达到促进止血的目的[13-14]。 但保守治疗存在再出血率高的问题,止血效果不彻底,使得治疗时间延长,止血效果不佳。

消化内镜治疗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用手段之一, 其借助内镜可直接明确出血病灶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小出血灶直接注射肾上腺素, 能有效收缩血管,促进血管内血小板聚集,并使得病灶局部肿胀,达到压迫止血效果,从而能快速闭合出血血管。对于较大的出血灶可利用钛夹夹闭病灶血管,阻断血管,达到压迫止血效果[15]。 消化内镜下止血精确度高、速度快、止血彻底、再出血率低,且不对机体造成损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止血手段。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 陈晓露等[16]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 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8.55%,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止血治疗后的有效率80.00%,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 该研究中,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8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穿孔、周围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充分证明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能有效提升止血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机体严重反应,减少并发症,从而促进病灶创面愈合,降低再出血率。

综上所述,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确切,止血彻底,再出血率低,患者恢复速度快,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出血点出血量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