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眼贴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视屏终端眼疲劳临床观察

2022-05-05 13:40宋洪梅
光明中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视屏眼部疗程

宋洪梅

眼疲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临床表现以眼干、视物模糊、眼酸胀为主,部分病情加重者,会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此病症多因患者长期注视视屏终端所致,因此为保障患者眼部的基本健康,避免患者视力下降过多,视屏终端眼疲劳患者需及时入院接受救治,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诊疗措施[1,2]。视屏终端眼疲劳病症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为提升视屏终端眼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拟采用中药眼贴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方式对此类病症患者进行救治,并针对此诊疗方式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视屏终端眼疲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18~55岁,平均年龄为(36.51±2.78)岁]和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18~57岁,平均年龄为(37.01±2.95)岁]。研究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自愿纳入此次试验中,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经应用统计学对比2组患者性别组成、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结果显示,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3]中诊疗标准,结合患者用药情况、常规眼科检查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视屏终端眼疲劳;②患者有较明显的眼酸胀、眼干、视物模糊等临床病症。

1.3 纳入标准①患者每天接触视屏终端时间≥5 h;②患者对本研究中用药无过敏反应;③患者在本研究诊疗前,未接受过眼部诊疗;④患者无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配合度高;⑤患者双眼外观正常,无眼部手术史或其他病理性疾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中药眼贴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采用自制中药眼贴进行敷贴治疗,中药方剂:菊花40 g,甘草、丹参、葛根、麦冬、薄荷、决明子各20 g。水煎法熬制后,用0.2%卡波姆凝胶、0.2%柠檬酸缩水并调制成专用药液,再将此药液置入无纺布眼贴中,每包眼贴共含6 ml药液,同时对患者进行穴位敷贴。穴位敷贴:主穴为太阳、鱼腰、四白、球后、攒竹、丝竹空、承泣、瞳子髎,将眼贴敷贴至穴位及眼部,其中眼部敷贴15 min左右,穴位敷贴10 min左右,每天1次。7 d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接受空白眼贴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本组患者采取空白眼贴治疗,即眼贴中完全无中药成分,仅是单一的无纺布眼贴,穴位敷贴同观察组完全一致,同样在眼部及8个主穴处进行敷贴治疗。眼部敷贴15 min左右,穴位敷贴10 min左右,每天1次。7 d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4.2 观察指标统计对比2组患者诊疗前后视疲劳评分、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改善情况,包括统计诊疗前、诊疗2个疗程后、诊疗4个疗程后这3个时间段的视疲劳评分、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其中视疲劳评分主要是利用视疲劳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视疲劳症状评估,共计44分,分数越高,患者视疲劳症状越严重,以分析对比不同诊疗方式对患者病症改善情况的正面影响。

1.4.3 疗效判断标准统计对比2组患者诊疗效果,有效:疗程完成后,眼干、视物模糊等症状完全消退,患者眼功能恢复较好,无显著视力下降等症状;一般:疗程完成后,眼干、视物模糊等症状有显著改善,患者眼功能恢复一般,有轻微视力下降等症状;无效:疗程完成后,眼干、视物模糊等症状无显著改善,患者眼功能恢复较差,视力下降较为严重。总有效率=(有效+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视疲劳评分 双眼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改善情况诊疗前,2组患者的视疲劳评分、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2个疗程后、诊疗4个疗程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视疲劳评分更低,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视疲劳评分 双眼调节幅度评分 调节灵敏度评分对比 (分,

2.2 诊疗效果诊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诊疗效果对比 (例,%)

3 讨论

视屏终端综合征患者常出现的非视觉性症状有眼部疲劳、眼表干涩、红肿瘙痒、眼压升高等,有些甚至出现视力持续下降、视网膜损伤等病理性不可逆损伤,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视疲劳与眼干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视屏终端长期使用者出现视疲劳症状的几率为55%~90%,出现眼干涩症状的几率约为39.1%,表明视觉显示终端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同电脑、手机等可视屏设备的接触时间也越来越长,然而此类可视屏设备的闪烁荧屏会对人体的眼睛造成一定刺激,会增加各种眼部疾病的发病几率,且人们在使用可视屏设备时,多过于关注视屏内容,其眨眼次数会显著减少,进而眼泪分泌量减少会增加眼疲劳,致患者出现眼干、视物模糊等症状[4,5]。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中药汤剂浸渍无纺布,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于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清代外治之宗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理瀹骈文》一书。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穴位贴敷疗法“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并随证用药,能祛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清;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能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

本研究拟采用中药眼贴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方式对此类病症患者进行救治,为帮助视屏终端眼疲劳患者缓解眼干、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提升其整体的临床疗效。在本研究中,经对照组、观察组间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经诊疗后视疲劳评分更低,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更高,说明此诊疗方式对患者眼功能改善情况效果更佳。这主要是由于在传统中医诊疗中,虽无同眼疲劳相关的论述,但中医认为相关病症多是因气血失调所致,可归属于“肝劳”诊疗范畴,且《千金要方》中有提及,“其读书、博弈等过度用目者,名曰肝劳”,说明肝血不足、经脉不舒,会对人体气血运行造成严重影响,气血不得上荣于目,最终会致患者出现眼干、视物模糊等症状,因此在中医诊疗中多以清肝明目为主要治疗目的[6-8]。本研究所用中药眼贴中,菊花有平肝明目、散风清热之效;甘草有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之效;丹参有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效;葛根有解肌退热之效;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效;薄荷、决明子有清头目、清热明目之效。诸药合用,可达清肝、养阴、明目的治疗目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眼干、眼涩等症状[9,10]。同时在穴位敷贴治疗中,除对眼部进行中药敷贴治疗外,还需对太阳、鱼腰、四白、球后、攒竹、丝竹空、承泣、瞳子髎这8个主穴进行敷贴治疗。其中太阳、丝竹空有醒脑明目的作用,鱼腰有镇静安神、疏风通络的作用,四白、球后有祛风明目、清热的作用,攒竹有吸热生气的作用,承泣有明目止泪、散风清热的作用,瞳子髎有降浊祛湿的作用。通过敷贴这几处穴位,使药效缓慢渗透至患者机体内,可达舒筋通络、调节气血、清热明目的治疗目的,能有效改善患者眼部及眼周的气血运行状态,帮助患者缓解眼干等临床症状。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说明单一的穴位敷贴,虽能通过刺激这8个主穴,达缓解眼疲劳的疗效,但临床效果有限,若在穴位敷贴治疗基础上,加上中药眼贴治疗方式,则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眼功能的恢复,使患者能在更短时间内恢复较正常的眼功能,有效消退眼干等病症。

综上所述,对视屏终端眼疲劳患者行中药眼贴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方式,能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眼干、眼涩等症状,能提升其整体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恢复较好的眼功能,避免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

猜你喜欢
视屏眼部疗程
关于医疗器械视屏作业者职业病防控的思考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窥见眼部瑜伽
治前列腺增生
高中生视屏时间与BMI、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黄陂区第三高级中学的调查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品胜掌上视屏
儿童体质指数与父母限制视频行为有关
美目莫忘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