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入手,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评讲课

2022-05-06 03:24杨滨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1期
关键词:变式小数错题

杨滨华

练习,通过对一定题目的分析、求解达到检查知识、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数学练习评讲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知识就像胃里的饭菜一般,只有好好消化吸收了才能成为一个人能量,那么,在教学当中,练习评讲课无疑就是一颗“健胃消食片”。是不是好的“健胃消食片”区别在于它是促进了消化吸收,还是一味灌输“硬塞”进了“嘴巴”,没促进消化不说,还白白浪费了“空间”。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或是不重视或是不知如何利用好这颗“健胃消食片”,往往充当了那个一味灌输的角色。如何打造一颗好的“健胃消食片”,方法固然重要,但今天笔者想从健胃消食片的“原料”——题入手,浅谈在小学数学练习评讲课中如何用好题。

一、整理错题,去其“糟粕”

部分教师或许会错误地把整理错题等同于批改作业,登记学生的错题,再对有错误的题目“走马观花”式从头讲到尾,无重点与主次之分,这往往会导致看似同一类型的题目已经反复强调多次,学生还是“屡教不改”。或是明明已多次暗示、提问、警告,轮番提醒注意课堂纪律,认真听讲,但课堂氛围仍然较为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各开小差,教师越讲越无力。产生这种现象其实也很好理解,数学本身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当含有大量已经做过的题目的数学练习评讲课遇上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小学生,如果再毫无逻辑地从第一题开始评讲到底,这也不怪缺乏成就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小学生对课堂提不起兴趣了。

因此,想要实现一节好的数学评讲课,一定要在课前正确整理好错题,理清思路,把握本节知识重点与难点。一方面,梳理知识脉络,根据所登记的各题做答情况进行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確定评讲主次,切忌从头到尾,并进行适当舍弃。根据梳理的脉络主干,以知识“点”对题目进行归类,再逐一进行评讲。此外,对于一些极少部分学生如由于小粗心、审题不清而出错的题目,虽然也是有学生出错,但在综合考虑课堂时间与课堂容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的舍弃,简单点评,而不是用大量时间去分析出错原因,甚至把练习课当作“秋后算账”课去指责学生。

如,在《小数的意义与读写》的练习评讲课中,通过对学生实际做答情况分析,将学生整体薄弱项定位在“根据实际意义将分数转换为小数”以及“小数的组成”,而后再次钻研教学目标,确定以“看图写分数或者小数”“小数的现实意义:转化小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的含义与组成”及拓展性题型“按要求组小数”为主干(如图1),对练习题目进行二次分类,再并于课堂上对其重难点练习依次进行逐个击破。

二、注重变式,补其“精华”

有教师或许会发现,尽管按照主次整理好错题,逐一点评了,而学生在同类型题目再犯率是有下降,但还是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除却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因素外,笔者认为,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题”,这里的“题”指的是易错题的变式再现。学生从新授新获得知识、从练习中运用知识、从评讲中补缺知识,那么,漏缺的知识学生又从哪里巩固呢?答案是显然的——错题“再现”。

因此,教师在分析学生练习做答情况之后应该精心设计变式,巧妙巩固学生所学。一方面,根据课前错题分析情况,精心根据原题设计课中完成的变式;另一方面,综合整节练习评讲课课堂具体实际,巧妙设置课后变式作业。

如,在《乘法运算定律》练习评讲课中,通过对学生做答情况继续分析,发现学生在简便运算上容易混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如,在简便运算“(80×8)×125”中,第一步误用乘法分配律写成“80×125+8×125”。因此,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区分两个定律的含义,重新订正该题外,还设置了相应的变式练习(如图2),使得学生能够立即将查漏补缺的知识运用起来,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简便运算极为考察学生运用定律的灵活性,因此,在每次练习点评之后,对于出错律较高的题型,相应设置变式让学生在课后再次巩固是十分必要的。

三、巧设开放,增其“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练习评讲课上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的做答欲望与学习热情,这值得我们思考。新课标指出,模仿与记忆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但却不是全部环节。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一个有效的数学练习过程必然要适当减少指令性题型,切勿“题海”战术。同时,根据实际增强练习的开放性与趣味性。笔者在课堂观察和课后与学生交谈中发现,拓展性与开放性的题目比“一般”常规性的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学生在此类题目上面更有耐心,注意力也更集中。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与课堂实际适当设置开放性与趣味性并存的创新型题目。一方面,在课中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鼓励开一题多解,面对学生错误的思路切忌急于否定,因为犯错也是一种另类的贡献、一种不可替代的学习资源,正确的答案往往千篇一律,而错误的解答确实创新;另一方面,在课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设置趣味性与开放类题型,但不局限于书面形式,动手操作类题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在对“125×88”进行简便运算时,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式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很快地想到“125×8=1000”进行快速计算。因此,要对“88”进行适当的变形,方法1:通过乘法结合律,能够判断将“88”变形为两个数的积,即88=8×11;方法2:通过乘法分配率,能够判断“88”也可以变形为两个数的和,即88=8+80。以上两种方法,学生在学习《运算定律》这一单元中能够完成分析判断,但是,学生就只能想到这两种方法吗?回顾学生以往的学习,其实可以发现,“求解不易口算的两个数的积”这类题型除了直接列竖式与现阶段学习利用运算定律,学生其实还学习了“积不变规律”。因此,通过适当引导复习,学生思考分析可得到方法3:运用积不变规律,将因数125乘8,另一个因数88除以8,积不变,即125×88=(125×8)×(88÷8)。在一题多解中,不断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其挑战欲的同时,累积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体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总之,在小学数学练习评讲课中,从题入手,打造一颗好的“健胃消食片”,不仅需要好的方式、方法,更需要从“原料”入手,不断整理分析错题,去其“糟粕”、注重错题变式再练,补其“精华”、巧设开放性题目,增其“味道”,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猜你喜欢
变式小数错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失踪的小数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