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初中体育田径课程中的渗透策略

2022-05-06 03:24梁煦亮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1期
关键词:田径训练思政教育初中体育

梁煦亮

【摘要】“体育思政”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在田径训练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意义,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思政教育;田径训练;渗透策略探究

田径运动是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提升学生健康水平,还可以排解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思政教育在田径训练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建立的重要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开始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而良好的体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个人身体素质,获得健康幸福的生活。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身体状况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国人才培养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田径运动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磨练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田径训练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信仰及爱国主义精神等。在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双重作用下,学生的政治意识、品德素养、审美能力、智力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同步发育。

二、思政教育在田径训练教学中的融合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很多教育专家开始就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开展了讨论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和国外相比,我国的体育思政教育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已经为促进我国青少年全面综合发展提供了道路和方向。目前,在众多的体育思政教育探索中,大部分教育家和学者更多的是围绕高校体育来展开研究,缺乏对初中阶段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渗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体育思政教育的效果。为了解决初中体育思政教育的困难,国家出台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文件政策,给初中体育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基础。另外,由于教育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初中体育教育中,尚存在一些阻碍体育思政教育开展和推广的因素,尤其是对初中体育田径运动的影响最为明显。

(一)学校不够重视田径课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育也被搬上了初中教育的重要位置。《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其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但是,体育新课标和传统体育教育的“冲突”,导致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中,过于强调学生兴趣的培养,而忽视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因为缺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升的重视,学生参与体育田径运动的兴趣也随之降低。

(二)学生缺乏田径运动兴趣

在田径运动课程中,初中生除了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完成课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田径运动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投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教师会通常采用枯燥的、单一的、反复的训练,缺乏趣味性的引导。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爱好奔跑,开始对球类运动产生兴趣。学生在球类运动中,可以重新找到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而且球类运动的运动技巧相对容易摸索出來,学生无需进行刻苦的训练即可轻松掌握。而田径运动,除了需要掌握必须的基础技巧外,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爆发力、耐久力、速度等多个层次能力,与初中生新、奇、特的发展规律不相符,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参与兴趣。

(三)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另一个导致初中体育田径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教师体育素养水平。田径运动是一项看上去非常简单的运动,但其中包含了很多竞技技巧和方法。在教学中,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向学生讲授田径技巧的时候,通常都会采用口口相授的方式,将技巧、方法以理论知识的形式照搬照抄下来,期望达到提升学生田径素养的目的。然而,初中生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并不“买账”,而且理论知识并不利于学生进行记忆,很多学生在课上学习后课下就忘记了,难以形成有效的田径教学效果。另外,个别田径教师只注重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的表现,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常常出现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业的进度。

三、思政教育在田径训练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一)深挖思政内涵,加强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是近年教育领域中全新的、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借助课程和思政内容的融合,实现思想道德法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强调学科与思政间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育人效果,早日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成。在初中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除了讲解常规的田径运动知识、技巧和方法外,还要重视思政内容的融入,例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拼搏奉献精神等精神文明的建设。教师通过体育知识和思政内容的同步讲授,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方式,增加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思政水平。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师者”的作用是“授业和解惑”。因此,体育教师在田径运动中融合思政内容的时候,首先需要确保自身具备较高的体育素养和思政水平,当学生在向教师索要“一瓢水”的时候,教师可以送给学生“一桶水”,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特色发展观。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思政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技能,重视体育思政内涵以及其渗透的方式。在初中田径课程教学中,利用田径内容和思政内容共通的部分,为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打好基础。

(二)尊重学生差异,科学合理评价

在我国教育中,采用的人才应试选拔制度,学生想要进入高一等级的学府,都需要通过考试,从而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其进行分类。因此,在初中教育中,大部分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评价,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另外,初中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无论是在生理、心理方面,还是在体育基础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所以,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参与性,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育田径运动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差异和体育评价,建立科学、完善的体育评价体制。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接力跑的技巧和规则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针对学生不同程度的回答给予多元的评价。教师:“A同学,你说下1棒和3棒应该跑哪个道?”学生A:“应该是里道,因为1棒和3棒需要完成的部分属于弯道,往里道跑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教师:“回答不错,大家鼓掌,那么,B同学你说下1棒起跑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时候,尽可能减少负面评价,而是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参与状态。

(三)开展竞赛活动,重视生本理念

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的时候,需要顺应学生发展规律,融入趣味元素。同时,需要做到重视生本理念,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兴趣,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而激发出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田径运动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学生在练习投铅球的时候,教师:“大家每四人一组,每四组一队,投掷成绩最差的一组需要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哦!”经过议论投掷后,D小组的投掷成绩最差。教师:“就你们小组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有哪些?”D小组:“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教师:“回答不错。下一轮四项基本原则内容是什么?” E小组:“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通过提问惩罚代替了体力惩罚,在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有效地实现了体育和思政的相互融合。

四、结语

“体育思政”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应当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思政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终身运动精神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萍.思政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 (11): 162.

[2]林赛花.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刍议[J].黑河学院学报,2018, 9(10):40-41,44.

[3]朱冬碧.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97-98.

猜你喜欢
田径训练思政教育初中体育
拼命地“玩”,“玩”命地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