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与气候问题分析

2022-05-06 03:45吕建华王小莉
种子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气候栽培技术玉米

吕建华 王小莉

摘    要:以玉源7879品种为例,对玉米栽培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气候进行研究,分析了栽培技术和气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出了选种、播种、整地、施肥等环节的建议,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气候;玉源7879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02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1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1 选种原则

在玉米栽种过程中,选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可以根据玉米种植需求和土壤情况,针对性选择玉米品种。热量资源较好的地区,可选择有较长生长期的玉米品种,这样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享受到充足的日光照射,进而快速成熟,使玉米种植的产量和玉米质量都能得到有效增加。

如果所要种植玉米的土壤具有较好的肥力,是肥沃型土地,那么在种植时可以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做好日常管理,可以产量为条件选择玉米种的品类,让其产量得到增加。如果所要种植玉米的土壤肥力不足,土地贫瘠,那么在选种时就需要选择适应种植环境的玉米品种,让其可以成活,满足基础的种植要求。

玉米产量与之前所种植农作物有关。之前所种植的农作物有较好的养田效果,土地肥力较足,为后续的玉米种植提供了好的种植条件,可以提升玉米产量。反之,之前所种植的农作物没有较强的养田效果,那么田力会较弱,玉米产量也会相应减少。因此,在种植玉米前,可以选择一些养田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如豆类作物、马铃薯等,从而起到滋养土地的效果。如果之前所种的农作物有较长的成熟期且成长速度较慢,那么可选择早熟型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不让土地空置。

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一个品种不宜连种3年。尽量每年都进行品种替换,避免出现品种退化现象,使玉米产量降低。

1.2 栽培方法

1.2.1 播种时间

在播种时间的选择上,由于地区以及品种种类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播种时间。玉米种植时间以春夏为主,秋为次选。

冬季气候寒冷,较为干燥,会造成玉米出现成活问题,因此通常不在冬季进行玉米种植。

在春季进行玉米播种的主要气候要求为连续10 ℃以上的气温回升指标。达到此指标表示着天气逐渐回暖,这时可以开始进行玉米播种工作。春播要注意“早”的原则。在播种后,要对播种的位置覆盖地膜,对玉米种子进行温度保持和湿度保持,减少倒春寒等不良天气对种子造成影响。

在夏播时,可在小麦成熟和夏至之间进行播种。要在小麦收割后再进行种植,不能两者嵌套种植。如果嵌套种植,易造成玉米出现病虫害问题。

秋播要在立秋前完成,这样才不会因气温降低出现玉米死亡的情况[1]。

1.2.2 播种和种植密度

玉米播种一般采用直播栽培方法。首先起垄,宽120~140 cm、高20 cm,让垄面两行间隔50~60 cm的浅沟。将处理后的玉米种子以每点双粒的方式在沟中播撒,一边播撒一边为其盖土。一般情况下,玉米种植密度和耕地区域气候条件、品种特性、日常管理情况、实际播种时间等密切相关。以同一品种为例,如果耕种地区是背阴或平坡区,应种植稀疏一些;如果耕种区域是多热多雨的区域,可以种植密集一些。

1.2.3 选地和整地

玉米是喜水、喜热的农作物,并且对土地的土质有一定要求,在过于贫瘠的土地种植时容易出现产量不佳、种植成活率低等问题。因此,在玉米种植时应以较好的土质以及阳光充足的区域为主要选择。整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在确定玉米种植地后,需要对土地进行深翻,深度要在30 cm以上,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要求。

在整地中,可以使用秸秆还田法和深翻深耕法对前茬秸秆进行处理和对土地进行施肥。秸秆还田法是在农作物成熟摘去果实后将其所剩下的茎叶等重新埋入农田,可以起到较强的肥田作用。在农作物收获后,将秸秆部分存储在一起,利用切碎机或者切碎设备将其切碎,然后埋入到泥土下进行发酵,从而让其变成无公害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这可以为玉米耕种提供好的耕种条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农作物使用率,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促进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

1.2.4 施肥技术要点

基肥为玉米生长提供了必需的养分,对玉米生长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用量為施肥总量的60%~70%。玉米对氮、磷、钾肥需求量较大,在全育期可随水进行相应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用磷肥和钾肥。可以根据后期土壤具体的肥力需求以及玉米的具体生长要求,适当科学追肥。对于肥力较高的地块,一般不需要进行追肥,以防营养过剩,出现烧苗等情况。

1.2.5 灌水技术要点

在玉米生长全育期,可按350~380 m3/667 m2进行灌溉,灌水8~9次。在播种后,应及时进行浇水。可根据地区降水情况等气候条件,对灌溉进行适当调整。

1.2.6 田间管理

第一,苗期管理。苗期是指玉米长根、增叶等初期生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是对玉米叶片的数量和节数进行管理。具体工作要求为促进叶片的生长、促进根系发育等,从而实现苗早、足、齐、壮等要求。要进行查苗、补苗、定苗和及时放苗等管理工作,确保其可以更好地生长发育[2]。

第二,中期管理。这一时期属于茎秆和叶片迅速生长时期,根系不断拓张,雌穗和雄穗出现变化。这一时期的管理是让叶片面积增加,让茎秆粗壮敦实,并且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重点防治,保证其可以健康生长。

第三,后期管理。玉米后期是决定产量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管理以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为主。对于叶片进行保护,促进其吸收热量,让玉米达到粒重、粒多的种植效果。D12CE7FF-0AB4-4DC7-BB38-0AE075704851

1.2.7 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方面,以防为主,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玉米病害主要包括大小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在防治方面,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对大小叶斑病、锈病进行预防,使用5%井冈霉素500倍液对纹枯病进行预防。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黏虫、玉米蚜、小地老虎等。针对于玉米螟、黏虫等虫害,可以用10%氯氰菊酯2 000倍液加Bt粉800倍液进行防治,对玉米蚜虫可用20%康复多3 000倍液进行预防,对小地老虎可使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炒香的米糠或者麦麸以1∶50比例混合撒入玉米地诱杀幼虫。

1.2.8 收获

应根据不同的栽种目的、品种和季节选择收获时间。收获参考标准为玉米叶颜色改变、籽粒成熟饱满等。在收获时要注意不能让玉米完全在地里晒干。当茎秆内部呈现成熟的浅黄色时,玉米籽粒变老,影响食用口感。在茎秆还存有一定青绿色、有一定水分时,较适宜进行收获。在收获后,需要对其进行晾晒,防止出现霉变等问题,之后可以贮藏或销售。

2 玉米栽培气候要求

2.1 玉米栽培的气候适宜要素

玉米是我国农作物的重要品类之一。温湿环境以及疏松的土壤是种植玉米的必要条件,而我国具有这样种植条件的地区很多。当前我国玉米种植区域主要为东北、华北、西南等地。玉米种植对于有关气候的要求主要有光照因素、降水因素和温度因素3点。

第一,光照因素。玉米对光有特殊要求,适宜的日照时间有助其成长。玉米需要足够的热量,但又不能过量。资料显示,玉米种在出芽后需要每天接受10 h的阳光照射和热量摄入,才能正常发育,并有效缩短发育期、提升生长速度。光照不足会使玉米的发育期加长、产量受到影响。光照过于猛烈会造成玉米内部有機质转换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其成长和产量。

第二,降水因素。水分是玉米生长中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重要的气候适宜参照之一。水分与玉米成长有直接关系,与产量直接挂钩。

第三,温度因素。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玉米生长有2 500 ℃的总温度积累需求,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满足这一需求[3]。

2.2 玉米全发育期的气候指标

2.2.1 播种至出苗期

玉米种子发芽温度最低为8~10 ℃。这一时期的适宜气候条件为气温在12 ℃以上,土壤湿度要求在60%~70%的田间持水量。5~10 cm地下温度稳定在10~12 ℃时可进行播种,18~20 ℃较为适合幼苗进行生长,12%~14%的土壤含水量较适宜幼苗对土壤的水分要求。这一时期的不利气候条件为:气温低于8 ℃,造成种子无法发芽或死亡;土壤中含水量过大或过小都会严重影响幼苗的生长;幼苗受到2 ℃及以下低温影响,会出现生长问题;幼苗短时遇到-1 ℃会受伤,-2 ℃会死亡。

2.2.2 拔节至孕穗期

这一时期,玉米需水量占总水量的23%~29%。这一时期的适宜气候条件为日平均气温为18 ℃以上。玉米植株开始拔节的适宜温度为24~26 ℃,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70%以上,土壤含水量17%以上。这一时期的不利气候为:低于24 ℃的气温,对幼苗正常生长产生影响;低于15%土壤含水量,造成玉米的籽粒出现问题。

2.2.3 抽穗至开花期

这一时期的适宜气候为月平均气温在25~28 ℃,空气湿度为65%~90%。这一时期的不利气候条件为:温度高于35 ℃,土壤湿度低于45%,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低于15%,会造成玉米发育的不良或是籽粒过小的情况出现;当温度低于24 ℃时,严重影响玉米生长,造成生长停滞等问题。

2.2.4 灌浆至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适宜气候为玉米灌浆时期最适宜日照时数8~10 h,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8%。这一时期的不利气候条件为:气温高于30 ℃,增强玉米消耗,加快叶子老化,使籽粒灌浆不足;过低的温度会造成玉米完全停止生长、影响产量,低于1 ℃会导致玉米死亡。

3 玉源7879栽培技术要点

3.1 玉源7879品种特征特性

玉源7879是甘肃玉源种业股份有效公司以Y378为母本、以Y179为父本组配杂交出的玉米品种。该玉米品种株型为半紧凑,花丝浅绿色,穗轴红色,籽粒呈现半硬形态、黄色,具有抗旱、抗倒伏等特点,对玉米常见病有高抗作用,对大斑病、矮花叶有中抗作用,成熟较晚,适宜密植。

3.2 玉源7879栽培技术与气候要求

3.2.1 地块选择

在地块选择过程中,要选择较为平缓开阔的区域进行种植。田块要有一定肥力。可选择之前种植过豆类等农作物的土地进行种植,这样田块的肥力更有保证。需开展轮番种植,少进行连续种植。

3.2.2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在播种前进行深耕和施肥,可一次性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尿素、硫酸二胺、硫酸钾、硫酸锌,施用量分别为22 500~30 000 kg/hm2、100~150 kg/hm2、300~375 kg/hm2、75~150 kg/hm2、15~22.5 kg/hm2。1 hm2土地可以使用10%的辛硫磷7.5 kg与500 kg土进行搅拌,然后撒入地表,进行虫害防治。之后需要进行整地,确保无垃圾、平整,便于之后开展覆膜工作。

3.2.3 抢墒覆膜

在整地后要及时进行覆膜,以便更好地保护土地中的水分,为后续玉米栽种提供好的条件,确保玉米生长。在进行起垄覆膜时需要注意按照地形确定垄的方向,东西方向可以更好地透光,南北方向便于通风。可沿地边线处,用小垄划行器以小垄、大垄排列顺序从地头开始划行,小垄高度为15 cm,大垄高度为10 cm。刨平垄面,然后进行覆膜,可用宽于垄面的白色地膜覆膜。在覆膜时,需将地膜的一端用土压紧压实,让其与垄面中心线对齐。之后沿小垄面定膜,在地膜上边线一定宽度用土带将膜边封住。对于大垄中线上的膜边,可间隔一段取土浅压。每覆一定长度的垄膜时,需要在膜面上横压宽土腰带以防止大风将地膜揭起。D12CE7FF-0AB4-4DC7-BB38-0AE075704851

从第二垄开始,每一垄地膜都需要在最边的位置将地膜和其他垄的地膜相掺在一起,并用土压住,直至整块地覆完。要保持垄膜平、紧、严实。可在覆膜7 d后,按照相同的间距打渗水孔,以便雨水更好地渗入到垄内。如果当地条件充足,可直接采用起垄覆膜一体化作业,从而提升覆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抢墒覆膜是为该品种提供良好气候条件的重要工作内容。

3.2.4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将选择的包衣种子进行晾晒2~3 d,有助于提升种子发芽率,也可以让玉米苗更为强壮。

3.2.5 栽种时期

适宜播种时期为4月中旬,可采取人工点种,深度为4 cm,每穴两粒,种子用量为22.5~30 kg/hm2。在种植玉米种后,需用土将穴口封住。玉源7879是半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在种植时需要进行密集型种植。

3.2.6 田间管理

在2~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在大喇叭口期除草、追肥,可施肥300~350 kg/hm2。对于灰飞虱,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 g/hm2兑水600~750 kg对玉米进行喷洒。对于二代黏虫,可使用40%赛波克乳油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实施防治。

3.2.7 玉米收获

该品种玉米成熟期约在9月20日—10月10日。当玉米苞叶颜色改变、籽粒变硬、乳线消失,即可进行收获。可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玉米机械化收割。在玉米收获后,应对玉米及时晾晒,防止玉米水分过多或雨水淋湿出现霉变而影响食用和销售。在将玉米的水分充分干燥后,可脱粒储存或销售。对于收获后的玉米地,可用根茬残膜回收机或茬地残膜回收机清除根茬和残膜,为后续种植做好准备。

4 结束语

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粮食种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产量与栽培技术、气候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必须重视对玉米栽培技术与气候因素的研究。要在玉米种植前、种植中和收获后开展管理工作,根据地区具体气候情况,挑选合适的種植品种,选择适宜当地的玉米种植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玉米种植效果,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锋.气候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栽培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25):227.

[2]呼丽霞.陕北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1):75.

[3]郑丽红.河北唐山市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70,72.

(编辑:郭 瑞)D12CE7FF-0AB4-4DC7-BB38-0AE075704851

猜你喜欢
气候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