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要点

2022-05-06 18:12刘志丽
种子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

刘志丽

摘    要:玉米栽培中,高产创建栽培技术利用通透面栽培、抗旱保密高产栽培、抗低温保密高产栽培及保护地栽培等核心技术,选用高产优质品种,精耕细作,科学施肥,深度融合农机与农艺技术,实现高产栽培。针对宜良县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02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云南省粮食作物中的第一大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为130万hm2,年产量約550万t,对云南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云南省超过70%的玉米种植区分布于水利灌溉设施不足的山区与半山区,以雨水栽培为主,因此干旱是影响云南省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

宜良县地势南低北高,中部平坦,山地、谷地与坝交错分布。当地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没有酷暑,冬季没有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6.3 ℃,平均日照2 177.3 h,平均降雨量达到912.2 mm,平均湿度达到75%,无霜期260 d。当地有天然湖泊阳宗海,总面积达到31.9 km2,蓄水量6亿m3;有500多个塘坝水库,年蓄水量达到5亿m3,其中南盘江龙头水库——柴石滩水库蓄水量达到5亿m3。

1 高产创建品种特点

第一,品种稳定性高。高产创建品种性状要稳定。高产创建目标产量与产品收获要求品种有很强的生命力,出苗整齐,单株生产率高,群体年产量差异小,籽粒与果实的稳定性与商品性都比较好[1-2]。

第二,品种丰产性好。高产创建品种中,丰产性是基础条件。高产创建品种成穗率、结实率与出籽率要好,而且产量比较高,一般生产应用品种应比当地品种高出5%左右。

第三,抗病性能强。高产创建玉米品种田间种植要对大小斑病、穗粒腐病及灰斑病等有很好的抗性[3]。

第四,抗逆性与适应性比较高。高产创建品种要具备一定抗逆性,包含抗倒伏性、耐受低温与干旱等恶劣环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昆明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因而高产创建品种的适应性必须强。

2 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现存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产业经济效益。深入研究玉米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4-5]。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玉米高效种植技术非常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应深入研究并分析玉米种植技术。机械化种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玉米种植技术,是玉米种植手段融合的表现。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很多技术都可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在玉米生产中逐步应用此类技术有效提高了玉米产量,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应用范围有限。相关人员要深入研究并分析高产栽培技术,充分解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促使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6-8]。

2.1 玉米种植户缺乏丰富的经验

玉米长期种植过程中,部分种植户总结出了一些栽培经验,对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进步有很好的作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部分传统玉米种植技术明显不适应现阶段玉米种植与发展,甚至有的技术缺乏科学合理性,逐渐成为影响玉米种植的重要因素。玉米种植中,土壤与水分缺乏合理调节,种植不够深,不能结合现有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进行调节,不利于提高当地玉米产量[9]。

2.2 玉米种植缺乏细致的管理模式

玉米是我国农业种植重要作物,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不断调整与完善,以及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我国深入研究玉米栽培技术,加大了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

我国西南地区玉米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大。然而现阶段玉米栽培管理中,宜良县部分种植户没有细致管理玉米种植。受当地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宜良县玉米机械化种植水平不高,出现很多不科学的管理方式,而不合理、不细致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当地玉米产量[10-12]。

2.3 玉米栽培缺乏先进技术

玉米种植过程有严格的要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种植制度。本地种植户要结合实际环境,合理选择玉米品种栽培技术,加强对玉米的种植管理。玉米栽培过程中,栽培技术有很大的相似性。实际栽培中种植户要准确把握并选择玉米种植技术。宜良县玉米种植中,种植户缺乏先进的种植理念,创新意识不足,玉米栽培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实现预期产量目标。

3 宜良县玉米栽培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要点

3.1 有效选择玉米品种并做好科学处理

我国玉米种植范围广泛,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与生态环境。玉米品种有丰富的构成,不同品种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为了提高当地玉米种植产量,栽培前要根据本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合理选择玉米品种,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玉米种子发芽率与种子质量联系紧密,土壤湿度与温度也会影响发芽率。玉米种子挑选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玉米的拌种工作。玉米拌种旨在帮助玉米种子适应当前的气候以及土壤环境。玉米播种前,可先通过浸泡方式处理种子,保障发芽率。玉米高产栽培时,先用冷水浸泡,再用温水浸泡,冷水浸泡时间应更长一点,并加强水温控制。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利于增强玉米种子抗疾病抵御能力,提高其发芽率。要注意所选包衣剂必须适宜当地情况。

3.2 整理玉米种植土地

玉米生长与其所在土壤环境构成紧密联系。宜良县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种植户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做好充分准备。种植户要先整理种植土地,处理土壤中农作物根茬等杂物,对土壤做好深耕,确保土壤结构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另外,种植时间要适宜,以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玉米种植整地过程中,需要做好及时翻土等准备工作,保证翻土深度在20~25 cm。对于部分较为特殊的玉米种子,也可选择将翻土深度调整到25~30 cm。翻整后的土地应经过充分晾晒之后再投入使用,主要是为了调整好土壤内部环境,更好地适应玉米种子的生长与发育。F657F8BF-DDA7-440B-97BE-F3C45F6FE9A6

要检测土壤成分,找出土壤中缺乏的成分,利用施加肥料提升土壤中相应成分的含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化肥的施用量。不要过度施用化肥,以免对土壤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3.3 合理选择播种方式

玉米栽培中,人们所选播种方式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也影响后期玉米病虫害防治。种植户可采用宽窄行交错的播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保障玉米有充足生长空间,还可降低各类疾病发生概率并便于后期更好地进行病虫害防治。为了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当地种植户应选择一点3籽的点播方法,以便更好地控制玉米种植量。

3.3.1 播种时间

为了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宜良县玉米种植户应结合本地区气候与土壤环境,选择早熟品种,搭配育苗移栽与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基于市场需求,可选择同一品种分块与错期播种的模式,或不同生育期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延长采收期,相继上市,创造更多种植效益。

3.3.2 合理密植

玉米种植密度要适宜。根据地区土壤肥力、气候条件、耕作方式及品种特点等,当地种植密度应控制在3 200~3 800株/667 m2。早熟品种可适当地增加密度,中晚熟品种则要注意稀疏种植。宽窄行种植模式的应用,可增加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为田间管理创造了条件。一般种植规格是大行80 cm、小行40~45 cm,保持25~30 cm的株距,每塘预留单株,在为田间管理提供便利的同时,促使个体充分发挥优势,确保产鲜穗大而均匀,使商品价值更高。

3.3.3 精细播种

当地玉米栽培过程中,如果种子籽粒皱缩干瘪,发芽率不会高。一播全苗是玉米高产的重点。为了实现全苗与壮苗,应选用发芽率高的玉米种子并精细播种。如果水源方便,可进行直播。田间播种时,播种相应的玉米苗方便后期补苗。实际生产中,要尽量选用育苗移栽技术,确保苗全而且整齐,降低种子用量节省成本。应用育苗移栽技术时,育苗袋中提前放置玉米种植与营养土,每袋放2粒玉米种子。其营养土具体配制方法是2份细土晒干过筛、1份细厩肥、1份复合肥,复合肥使用量为3~5 kg/667 m2。玉米幼苗生长到三叶一心时进行移栽,通常播种深度控制在1~3 cm。播种过程中,选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药剂对地下害虫进行处理,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保障出苗完整、整齐与均匀。

3.4 确保施肥的科学性

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施加有机肥,以实现更好的生长。当地种植户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所选肥料构成结构要有科学依据,为玉米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通常情况下,玉米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氮、磷、钾等化肥,保障玉米健康生长。要结合玉米生长时期与状况,合理选择并控制施肥种类与数量,确保有机肥与化肥充分发挥其价值。

3.5 加强玉米种植田间管理

3.5.1 培育壮苗并适时移栽

玉米经过催芽播种5~7 d就可出苗。此过程中要观察出苗情况,发现存在缺苗断垄时,应及时补种或移栽,确保苗完整。幼苗长到3~4叶时,带泥移栽长势健康的苗,而且栽后要浇灌充足的定根水。

3.5.2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铲除田间病弱株

应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以防玉米生长所需养分被杂草吸收。要定时松土,保障玉米苗生长更加健康。及时铲除田间病弱株,以防其他玉米苗感染病虫害从而降低产量。

3.5.3 地膜覆蓋

地膜具有保温、保水与保肥的作用,可以增强土壤肥力,防止连续降雨损害庄稼,保障玉米苗健康生长发育,提升产量。应结合不同玉米苗生长情况合理调控,喷洒生长素或抑制剂。

3.5.4 适时间苗与定苗

直播栽培时,玉米苗期生长阶段4~5叶时间苗、6~7叶时定苗。同时,要移苗补缺,保障苗完整而健康,以提高种植产量。

3.5.5 及时去除分蘖

玉米生长中,分蘖与果穗比较多。种植户要加强巡田,及时清除分蘖与多余果穗,降低养分损耗,保障田间有良好的通风与透光条件。

3.5.6 中耕除草与培土

利用中耕可以增强土壤通透性,保水保墒,提升地温,破坏地下害虫生存环境,促进玉米根部发育。尤其是玉米幼苗期间,要及时清除杂草,以防杂草生长旺盛影响玉米生长。消除杂草还可以避免其与玉米争夺光照、水分与养分,保障玉米幼苗健康生长。

中耕除草过程中要坚持浅—深—浅的原则。在4~5片叶时,浅中耕,通常为3 cm。生长到7~8片叶时,深中耕,深度约为10 cm。拔节后,3 cm浅中耕。从拔节到抽雄前,根据中耕进行2~3次中耕培土,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每次开始追肥前,人工清除行与塘间杂草,增强田间的通风性与透光性,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化学除草。要严格选择药剂并保障用药时间,加强用量控制。如果土壤有很好的墒情,播种后到玉米3叶期前,每667 m2施用150~200 mL浓度90%的乙草胺乳油或150~250 mL浓度为72%的异丙草胺,施加300 mL浓度38%的莠去津或200 mL浓度50%的莠去津,还可用250~300 mL浓度为62%的乙莠滴悬乳剂。

3.6 及时灌溉玉米种植地,加强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生长中,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降水对植物生长有一定限制,无法保障玉米有充足的水分。当地种植户要根据玉米种植及降水状况,及时灌溉,为玉米提供充足水分,保障其健康生长。玉米灌溉时,所选灌溉方式要合理,在保障灌溉量充足的基础上,增强灌溉效率,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玉米种植中,病虫害防治也是提高种植产量的重要因素。宜良县玉米种植中,病虫害比较严重。草地贪夜蛾、玉米黏虫、玉米蓟马、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及玉米灰飞虱等是最为常见的病虫。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频繁发生病虫害会使得玉米种植产量与种植户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F657F8BF-DDA7-440B-97BE-F3C45F6FE9A6

玉米黏虫是迁飞性与暴食性害虫,是现阶段玉米苗期存在的主要害虫之一。黏虫食性比较复杂,特别喜欢吃玉米叶片,导致叶片出现残缺甚至整个叶片只剩下光杆。实际种植过程中,可用粘虫板或杀虫灯诱杀此类成虫。必要情况下,可用功夫菊酯搭配甲维盐喷施,预防此类害虫。

玉米栽培时,玉米大小斑病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害,通常从玉米叶子下端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到顶部。随着作物生长,褐色或白透明的病斑一直伴随,在很大程度上对玉米高产带来了影响。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应在玉米收获后彻底翻耕栽培地,清除原有植株与根系并暴晒土壤,也可喷洒多菌灵药剂减少侵染源。

4 結束语

现阶段云南省宜良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创建还存在一些问题,怎样有效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积极推广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提高当地农业种植技术先进程度,为当地种植户创造更多收益,推动当地玉米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娟,彭艳飞.试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2):38-39.

[2]宋国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践[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161-162.

[3]许海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211-212.

[4]姜淑华.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研究核心探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9):210-211.

[5]韩淑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分析[J].农家参谋,2020(8):75.

[6]李振英.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171-172.

[7]张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J].乡村科技,2020,11(30):113-114.

[8]谢加玲,任丹,李菊,等.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J].新农业,2020(2):41.

[9]张建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4):182-183.

[10]张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15):34-35.

[11]李金英.玉米高产种植方式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21(9):24.

[12]王艳霞.关于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3):76.F657F8BF-DDA7-440B-97BE-F3C45F6FE9A6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