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22-05-06 20:28张莹
种子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张莹

摘    要:我国是杂交玉米高产大国,部分杂交玉米品种进入全球市场,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杂交玉米栽培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如杂交玉米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文章研究了增加杂交玉米生产栽培技术和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希望找出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方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03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现阶段,我国粮食种植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从种植业技术层面来看,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是未来我国杂交玉米种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杂交玉米种植业的技术相对传统,提升种植业技术水平的方法和效益并不理想,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十分重要。

杂交玉米是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优化杂交玉米的生产技术能为工业化运营提供技术保障。从农村和工业两方面考虑,提高杂交玉米种植业技术水平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杂交玉米种植业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面临着相应的技术问题。想要提高杂交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就需改良栽培技术,提高预防病虫害的技术水平。

1 杂交玉米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1.1 选用良种

筛选种子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关键作用。在选种过程中,需注意播种的萌发速率,发芽率较高的种子可以降低后期的成本投入;需注重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避免抗病虫害能力较差的种子影响玉米后期的产量与质量。华兴单7号、罗单566、路单22号、北玉1521等是当前产量较高的杂交玉米品种。

1.2 选择地块

杂交玉米是对气候条件和土质特征要求相對较低的粮食作物之一,可生长于平均海拔3 000 m的地区,当海拔持续上升时,产量会持续降低。杂交玉米是土壤适应性较强的粮食作物,可生长于不同土质中,沙壤土最适宜杂交玉米生长发育,重壤土则易导致杂交玉米产量下降。

杂交玉米是冬季粮食作物,一般在秋季播种、夏季收割。部分种类也可在春季播种,但晚播会减少杂交玉米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温度低于-25 ℃时,会损伤玉米植株的生长体系,所以杂交玉米不能在极低温度环境下栽培。杂交玉米可以稳定大气中的氮气,所以一般杂交玉米不施用氮肥[1]。

1.3 整地

杂交玉米株穗的生长整齐程度和群体生产呈正相关性。苗齐、苗匀、苗壮是高产品种的重要基础。生产时应精耕细作,保证出苗速度。在种植前深翻、细耙田块,确保土层疏松细碎,可提高土层的透气性、保水性,并促进土地养分熟化。在较大面积的田块中开挖水渠,可提高土层的透气性,利于排水。

为确保杂交玉米高产,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播种技术,确保土壤肥沃。当叶片生长到一定时期,需根据叶龄开展合理的管理工作。杂交玉米种植采取精耕细作的方法。在秋季进行灭茬处理,即通过灭茬机把多余的杂交玉米茬埋入土壤中,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在犁地过程中,需采用大犁开展连续作业,确保翻地的深度符合相关规定,必要时可开展套耕作业[2]。

1.4 确保肥料与光热

不同地区的播种时间有所不同。部分地区气温差异大,为满足杂交玉米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热度,必要时可覆盖地膜。施肥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施底肥。

2 杂交玉米栽种技术

2.1 杂交玉米播种技术

播种是杂交玉米生产的关键环节。杂交玉米种植的环节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种植前期农民必须预先了解种植后的各种问题及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为确保杂交玉米高产,应运用宽窄播种的方法,有效利用土地,为杂交玉米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空间。合理播种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宽窄播种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法。另一方面,播种时需严格控制播种数量,通常采用“一点三籽”的播种方法,可防止出现严重的缺苗现象。在杂交玉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幼苗长势采取合理的除苗措施,为杂交玉米的高产作奠定基础[3]。

2.2 杂交玉米灌溉技术

在杂交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充足的水分供给十分关键。相关实践证明,春季杂交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水量为3 000~5 000 m3/667 m2,夏季杂交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水量为1 800~4 000 m3/667 m2。

杂交玉米播种期到拔节期所需要的水分约为总水量的20%;拔节期到吐丝期所需要的水分约为总水量的38%;吐丝期到注浆成型期所需要的水分约为总水量的30%;灌浆期至成熟期所需要的水分约为总水量的20%[4]。

2.3 杂交玉米施肥技术

施肥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施肥标准,科学控制施肥量,采用定量灌袋和定时施肥的方法。运用玉米复合肥可促进玉米增产,平均增产量为10%~12%。此外,需节约施肥,提升化肥的利用率,在施用氮肥的过程中,需注意对氮肥的利用,尽可能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化肥中含有一定的硫元素,对于改善土壤土质具有明显效果,可以缓解土壤板结现象,进而达到增加粮食作物耐旱能力和耐寒能力的目的,最终提升作物的产量和品质[5]。

2.4 田间管理技术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对增加杂交玉米的产量非常关键。田间管理必须做好以下3个方面。

首先,清除田间杂草。杂草过多会抢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影响杂交玉米的品质。清除杂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自然物理技术手段清除,即翻耕;二是使用化学技术手段清除,即采用化工制剂。

其次,确保养分充足。由于杂交玉米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要求有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生长关键阶段必须满足杂交玉米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所以需在掌握杂交玉米生长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适当添加相应的营养物质。4B117FDE-B9D6-4C24-B5A9-CD6CBBFC7D40

再次,确保水分供给。杂交玉米在不同的生长发育环节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根据杂交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供应充足的水分,在特殊天气还应关注杂交玉米的倒伏状况。

3 杂交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杂交玉米斑病

杂交玉米斑病又叫条斑病、煤纹病,大多产生于杂交玉米生长发育中后期。高温高湿的气候利于大斑病的形成,低洼地、降水量大、气温较高的地区易形成大斑病。大斑病主要为害杂交玉米叶子,严重时苞叶和叶鞘上会出现大连片病斑。

杂交玉米斑病通常产生于植株底部叶展开时期,之后逐步向上延伸。发病后叶子干燥,叶绿素水平降低,光合作用能力减弱,严重影响籽粒灌浆质量,会出现整叶枯死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全部死亡,造成粮食减产严重。通常杂交玉米在即将抽穗的各阶段最易出现杂交玉米斑病,如果田里3/4的植株患病,约20%的杂交玉米叶片就会受到感染,从而出现严重的大斑病。

防治杂交玉米斑病的主要方法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这两种药剂可以发挥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方法是对杂交玉米直接喷射,每隔7 d喷施1次,持续2~3次能取得一定疗效[6]。

3.2 杂交玉米纹枯病

杂交玉米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为提高杂交玉米产量,应大力推广应用优良抗病品种,如中华星单7号、罗单566、路单22号、北玉1521等,这些品种可有效降低杂交玉米纹枯病的为害,提升杂交玉米产量。防治杂交玉米纹枯病还需增施有机肥,并采用合理的配方施肥,防止过度使用氮肥。

经试验研究证实,通常磷、钾肥剂量大的田块病情较重,应兼顾使用氮、磷、钾肥,有效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低洼地块要注重雨后的排涝工作,应降低田间湿度,从而降低杂交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概率。草荒严重的地段要进行中耕除草,确保田间透气性良好,减少杂交玉米纹枯病的发生。

防治杂交玉米纹枯病时,可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100~150 mL/667 m2或25 g/667 m2,井冈霉素高含量可湿性粉剂兑水50~60 g/667 m2进行喷雾防治;也可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喷药位置一般在杂交玉米中下部叶鞘。

采收杂交玉米后要及时清理田间病菌残株,同时深翻土地,以消灭过冬菌源。轮种倒茬,合理密植,降低杂交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概率[7]。

3.3 杂交玉米红蜘蛛

杂交玉米红蜘蛛是发生在杂交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螨虫,对杂交玉米的为害较大。其成虫吸取杂交玉米叶片的汁液,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会导致杂交玉米干瘪无籽,大量减产。降低杂交玉米红蜘蛛的发生概率主要从“防”和“治”两方面入手。

从“防”的层面来看,必须在播种杂交玉米之前用大型耕作機械深翻土壤,将潜伏在浅层土壤中的成虫翻到土壤深层,再浇灌封地水,使红蜘蛛成虫窒息而死。需及时清除杂交玉米田间的杂草,并保持对杂交玉米种植地的清洁,破坏红蜘蛛的传播源和藏身之处。要避免杂交玉米与大豆间作,降低互相感染的可能性,从根源上降低传播率。

从“治”的层面来看,感染杂交玉米红蜘蛛初期,可用3%甲拌磷颗粒剂1.5 kg/667 m2或55%3911乳油1 kg/667 m2防治,这两种药剂疗效较为突出。此外,将配制好的药剂喷射在杂交玉米行间的疗效也较好,可以有效防治杂交玉米红蜘蛛[8]。

3.4 杂交玉米螟

杂交玉米螟虫卵孵化后会啃食杂交玉米幼叶,然后潜入心叶蛀食花叶,导致叶片张开后出现5~6孔排洞。如果虫卵钻入杂交玉米的穗轴及茎秆,则会啃食髓部,并将粪便排于洞口,通常雌穗顶端较多。玉米螟会导致雌穗养分运送不足,主茎折倒,其对鲜食玉米穗部的为害会给生产商造成巨大损失。

玉米螟隐蔽性较强,为害前不易被发现,当种植人员发现时已错过最佳防治时期,所以应注意早期预防。杂交玉米在心叶期可采用1.5%辛硫磷颗粒剂1~2 kg/667 m2加以控制。如果杂交玉米已进入打苞阶段,可采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防治,通常采用的施药方法为蘸滴花丝。

4 适时采收

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杂交玉米栽培多样化。随着高产、抗逆优良杂交玉米品种选育的成熟和普及,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肥料、杀虫剂使用水平的提升以及养殖业、加工业巨大需求量的带动,我国杂交玉米种植栽培面积急剧增加,粮食产量得以大幅提升。为保证玉米的经济价值,应关注玉米的采收与贮藏工作。收获杂交玉米应考虑以下条件。

首先,通过观察玉米抽雄期确定收获时间。杂交玉米一般在抽雄3 d后吐丝授粉。

其次,通过观察杂交玉米须色泽确定收获时间。通常未经授粉的杂交玉米须呈鲜红色,授粉后花丝色泽逐渐变深,此时可分批收获。

再次,通过观察杂交玉米周围植被的成熟度确定收获时间。通常田地中的大部分的植被要比杂交玉米晚熟3 d左右,可据此推断大田的收获期。

5 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

5.1 构建示范区

杂交玉米生产技术试验首先在NORMISIST农场示范点开展。试验田初步划分为3个1 hm2的玉米田,以满足分裂图研究设计工作中的3×5×5试验。开展裂区设计的试验分为3个主要地块、5个次级地块。从各玉米品种或杂交品种获取数据,包含植株总高、每株植物品种的穗数、抽样天数、吐丝天数、百粒重、产出、优种比例等。

为更进一步评价杂交玉米产量,政府应设立由农户负责管理的示范农场(标志为Tabelon Demofarm),测试7个玉米杂交体,包括TNG-1、TN-20、PGH95-5、PGH 9501-1、PWX90-3、Dekalb 9051。由于培育杂交种能增加玉米粒产量,杂交种PGH99-5和TN-20显示出优异的田间特性,大部分混杂玉米粒比传统玉米粒的产量高。4B117FDE-B9D6-4C24-B5A9-CD6CBBFC7D40

品种生产期间与播种时间的重要相互作用表明,播种日期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新引入的杂交品种必须进行现场评价。

5.2 严格遵循农艺基本要求

当前,虽然杂交玉米已适应多种环境,但种植人员仍需注意生產的具体条件。作为冷季粮食作物,玉米种子只有在土壤温度55~60 ℃时才能开花,夏季土壤温度至少要达到68 ℃。

肥沃的土质是杂交玉米最理想的种植状态,因此土壤必须满足玉米生长的条件和要求,当土壤的pH值为6.5或更高水平时,土壤的疏松度和排灌性较好。科技研究是创新与技术推广的关键,科研单位应深刻认识到研发的重要性。在科技研发阶段,有关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从政策上予以适当支持,拓展投资渠道,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

6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作物之一,在饲料和作物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玉米可以作为各种原料供我国食品工业利用,所以在民族经济的发展中,玉米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随着市场对玉米需求量的逐步提高,人民愈发关注玉米生产技术的相关问题。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是我国当前“三农”问题中的重要农业课题之一。应加强对我国杂交玉米高产品种栽培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宣传,提高杂交玉米的产量与质量,提升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盆周山区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9):29.

[2]龚来祥.高山区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0):13,17.

[3]王艳艳.杂交玉米高产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20(13):48.

[4]李彬.浅析杂交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6):25-26.

[5]刘如海.杂交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19):40.

[6]张洪能.杂交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浅析[J].农家科技,2019(3):47.

[7]黄爱国.杂交玉米新品种鲁单908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1):97,140.

[8]余长平,周华平,叶青松,等.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双玉919高产栽培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12):71-74.4B117FDE-B9D6-4C24-B5A9-CD6CBBFC7D40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