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022-05-06 22:08张勇
种子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

张勇

摘    要:马铃薯的脂肪含量与碳水化合物含量低、饱腹感强,有利于人体健康,广受消费者的青睐。为了保证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种植马铃薯时应选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控。文章分析了马铃薯栽培技术的要点,总结了馬铃薯病虫害防治方法,以期提升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04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32;S532       文献标志码:B

1 马铃薯栽培技术

1.1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1.1.1 选择良种

马铃薯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从外表来看,要选择表面光滑、没有冻伤的品种;从特性来看,要选择抗逆性较强的品种。种植于不同地区的马铃薯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在选种的过程中要考虑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在一年两熟的地区,选择晚熟品种会影响马铃薯结果,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在一年一熟的地区,需选择中晚熟品种。

1.1.2 催芽处理

要对选择好的马铃薯薯块进行催芽处理。在催芽前20 d左右,将薯块放在地窖冷藏,目的是打破薯块的休眠状态。在催芽过程中,当芽长长至1 cm左右时壮芽,要避免风吹和阳光直射。同时,要翻动薯块,每间隔4 d翻动1次,以提高催芽率。

1.1.3 切块处理

在切块过程中,需确保每个薯块都有一个芽,以提高发芽率。使用刀具前要用多菌灵消毒处理,选择小整薯作种,避免通过刀具传入病虫害。如果在催芽过程中发现薯块病变或者腐烂,需立即将其淘汰。为防止种薯带菌,可以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薯,浸泡时长约10 min,以此提高种薯的抗病能力。

1.2 选地和整地

1.2.1 选地工作

马铃薯不适合连续种植,否则会影响土壤肥力,不利于马铃薯健康生长。应选择3年内没有种植过马铃薯的地区,确保马铃薯产量。此外,还应考虑种植地区土壤是否疏松且肥沃。选择排水性能好、地势平坦且便于灌溉的地区,可提高马铃薯的成活率。

1.2.2 整地施肥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茎叶的生长需求,保证块茎膨大。为此,需结合马铃薯对养分的需求做好肥料供给工作。可以通过整地施肥为马铃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但需注意的是,应使用腐熟的人畜粪肥等有机肥料配合施入尿素、磷酸二铵、磷酸钾等,并合理控制施肥量。最好选用穴施的方法施肥,施肥深度控制在10 cm左右为宜[1]。

1.3 播种技术

播种技术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合理播种能确保马铃薯健康生长。多数地区的播种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4—5月,具体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如果气温连续3 d在10 ℃左右则可播种。播种时,应结合土壤的肥力控制播种量。通常情况下,种薯量为1 800 kg/hm2。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垄距,早熟品种的株距应控制在20 cm左右,中熟品种的株距应控制在25 cm左右。播种完成后需覆土,并控制覆土厚度,避免土壤过厚影响马铃薯出苗。

1.4 田间管理

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生长周期不同。通常情况下,马铃薯的生长周期约为2~4个月。在整个生长周期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4.1 及时抠苗

马铃薯播种后25 d左右应浇1次水,并及时查苗。针对刚出土的幼苗,要将其抠出地膜,用土覆盖。3~5 d后若没有整齐出芽,需捋放1次,确保齐苗、壮苗。

1.4.2 查苗和补苗

播种后要及时观察田间的出苗情况,如有缺苗、漏苗现象则需及时补苗,确保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不受影响。在补苗的过程中,应选择薯块密植的区域。如果缺苗部位有病烂薯,要将病烂薯和周围的土壤挖掉后再补苗,否则会影响补苗的效果。如果土壤干旱,要适当浇水并施入少量肥料后栽苗,以缩短缓苗时间,确保幼苗尽快恢复生长[2]。

1.4.3 科学除草

马铃薯生长初期,田间很容易滋生杂草,若不及时将其清除,会影响马铃薯的出苗速度。待马铃薯出苗之后,田间的杂草会与马铃薯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导致马铃薯产量和质量下降。此外,杂草可能滋生各种病菌,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1.4.4 施肥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较大。正确施用肥料能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常见的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等。马铃薯生长的不同阶段对肥料的品种和用量存在不同的需求。生长发育初期,马铃薯的生长速度较快,需要的肥料较多,该时期要确保肥料供给充足。生长后期,可适当减少肥料的施用量。除了必要的营养元素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微量元素,促进马铃薯的光合作用,确保其健康生长,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虫害能力[3]。

1.4.5 打花与疏枝

马铃薯的分枝能力较强,过多使用氮肥会造成马铃薯徒长。及时疏枝可提高马铃薯的通风性和透光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花蕾阶段要及时摘除花蕾,避免过度消耗养分,应让养分集中供给于块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2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1 晚疫病

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出现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每年7—8月是晚疫病的高发期,一旦发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病初期,病变部位会出现淡褐色的病斑,随后患病部位开始萎蔫,严重时,叶柄和茎部也会受到感染,最终导致植株死亡。对于晚疫病主要采取农业防治方式。播种前可使用百思特可湿性粉剂浸泡脱毒的马铃薯薯种,晾干后播种。同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应科学施肥,控制氮肥的使用量。若发现植株患病,可使用药物防治,采用百思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995F35D2-A0C5-4EDC-8E86-6972D4CE0398

2.2 黑胫病

黑胫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茎叶和薯块部位。如果幼苗感染,会导致植株矮小,患病叶片上卷,茎部变黑,造成马铃薯萎蔫死亡;如果种薯染病,会导致薯块腐烂,影响发芽率,即使发芽也无法出苗。要加强对黑胫病的防治,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采取轮作倒茬方式。最好选择整薯播种,播种前进行晒种和杀菌,并用草木灰拌种。种植过程中,需适当早播、加强田间的管理、控制田间湿度、做好排水工作。早播使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表温度,促进马铃薯尽早发芽。患病后需及时清理患病植株,并使用药物喷洒防治,0.1%硫酸铜溶液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3 环腐病

环腐病的发病概率高、为害大,主要发生在马铃薯的花期,其首先为害根部叶片,之后逐渐向上蔓延,感染整个植株。发病初期,叶脉部位逐渐由绿色变为黄色,之后枯萎,最终导致马铃薯整株倒伏死亡。防治环腐病要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最好选择小整薯播种。如果需要切块则需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刀具,最大限度降低环腐病的发生概率。

2.4 青枯病

青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能够在土壤中存活14个月到6年。其从马铃薯植株的根部入侵,通过灌溉、施肥的方式扩散和传播,对马铃薯的为害极大。青枯病的防控难度较大,需采用综合性防治手段,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科学轮作倒茬,选择土质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地块,发现病株后要作拔除和深埋处理,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尿素的施用量。若选择药剂防治,可在发病的初期阶段用50%灭菌灵粉剂1 100倍液或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在预防青枯病的同时,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控工作,减少根系损伤,能够降低发病概率。

2.5 地下害虫

马铃薯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老虎幼虫的为害较大,会啃食幼苗和地面的结合部位,造成整株死亡。蛴螬主要为害马铃薯的块茎和嫩根部位,会导致马铃薯品质下降。应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控工作,在播种前科学整地,深翻土壤,以破坏幼虫的生长环境,有效控制害虫的繁殖数量。需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避免其与马铃薯争夺养分。也可以选择化学防治方法,例如耕地时将调制好的毒土撒在土壤中,诱杀害虫。同时,对马铃薯进行灌根处理可灭杀地下害虫。

2.6 蚜虫

蚜虫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主要虫害之一。其主要为害茎叶和花芽部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马铃薯的为害较大。蚜虫在啃食茎叶时会把病毒传给健康植株,导致马铃薯大面积减产。为了有效防治蚜虫,需合理轮作,发现蚜虫后及时使用5%氧化乐果乳油防治,效果显著。

3 马铃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当前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主要手段。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科学轮作倒茬。最好选择与豆类作物轮作,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轮作时间为3年以上。要做好马铃薯种块的选择工作,脱毒的种薯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需选择没有病虫害和虫眼的薯种,切块时应对切刀进行消毒处理。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加强田间的管理工作,科学中耕除草,降低病虫害的虫源数量,破坏病菌在土壤中的生存环境。发现病虫害后及时清除病株,并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当前较为简单的防治方法。黄板诱杀在防控蚜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黄板上涂抹凡士林,防治效果显著。发现虫卵后需人工摘除,减少害虫的数量。利用害虫的趋化性诱杀或选择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防治效果明显。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病虫害防治中最显著的方法之一,应针对不同种类的病害和虫害合理用药。在播种之前要做好种薯和芽块的消毒工作,利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20~30 min,晒干后再播种,能够有效预防细菌性病害。应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确保药剂均匀粘附在种子表层。使用40%锌硫磷乳油制作成毒土,在播种前均匀撒在沟内,能有效预防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现病虫害后要及时选择适宜的药剂防治,并控制好药剂使用量,避免药物残留。

3.4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具有绿色、无污染等特点,选择生物农药或者性诱技术防治,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农药残留。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也可达到显著效果。

4 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纷纷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开展关于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推广脱毒和优良的品种,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广覆膜栽培技术和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推广平衡施肥和使用微肥等技术、科学使用农药,通过上述对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可以确保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调查研究显示,利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的节水保墒能力,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地膜覆盖技术是实现马铃薯节水增产的主要手段。利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实现春季播种的马铃薯夏季收获并提早上市,以便尽快空出种植地,便于后茬秋收栽培。采用一年两茬的栽培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此外,可以利用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种植,在提升马铃薯产量的同时,提升玉米产量。相关人员坚持因地制宜的栽培方法,研发出许多栽培技术,例如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法。调查研究显示,与普通的马铃薯栽培相比,免耕稻草覆蓋6 cm左右可以增产24%,免耕稻草覆盖8 cm左右可以增产35%,免耕稻草覆盖10 cm左右可以增产50%。采用该种方法省工省时,可以省略中耕除草环节,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保证苗齐和苗全,提高马铃薯成活率。开花现蕾期,马铃薯生长速度及块茎膨大速度快,利用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 马铃薯的营养平衡和施肥技术研究

大量试验表明,马铃薯专用肥料的缓释效果比较好,可以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的淋溶损失,提高氮、磷、钾的利用率。氮、磷、钾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是马铃薯产量的基础,科学配比施肥可以确保马铃薯高产、优质。

调查研究显示,植株对氮的需求量受生长情况的影响,马铃薯对氮的吸收与其营养生长、块茎生长有着密切联系。马铃薯积累淀粉后,氮素会向块茎转移,造成叶片和地上茎衰老。在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中,要控制好氮磷钾的比例,满足块茎的生长发育需求,防止植株生长过旺或者在后期发生早衰。磷肥是促进马铃薯健康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肥料,可以促进马铃薯根系发育,但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磷肥的需求量较小。块茎膨大初期阶段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对磷肥需求量最大的时期,要控制好磷肥的浓度。钾元素是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能够有效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的形成。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马铃薯追施钾肥的效果存在差异。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使用微量元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起到提高产量的作用。单独使用微肥产量能提高11%~14%,混合使用微肥和多效唑能提高产量19%。使用稀土肥料后,马铃薯生育期生长旺盛且光合作用能力强,可以提高单株的生长性能。同时,稀土肥料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抑制环腐病的传播和晚疫病的扩散。

6 结束语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为此,要加强对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科学选择栽培技术。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促进马铃薯健康生长,确保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推动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娜.豫西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河南农业,2016(6):140-141.

[2]张华.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5(11):89-90.

[3]徐向宁.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4):179,186.995F35D2-A0C5-4EDC-8E86-6972D4CE0398

猜你喜欢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有功劳
给马铃薯“开窗”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