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面甸镇洋葱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

2022-05-06 01:07张艳芬包维春
种子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洋葱化肥

张艳芬 包维春

摘    要:近年来建水县面甸镇洋葱种植户不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影响了洋葱品质。面甸镇从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深施肥、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监测预警、标准化作业、科学用药、绿色防控等方面集成应用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为加快推进建水县面甸镇洋葱产业绿色发展、打造建水洋葱“绿色食品牌”保驾护航。

关键词:面甸镇;洋葱;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09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34.3       文献标志码:B

洋葱是一种营养又健康的食品,富含蛋白质、挥发性油、碳水衍生物,以及磷元素、铁元素、苹果酸和钙质。另外,还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烟酸及18类氨基酸等多种营养化学物质。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常食洋葱可以稳定血压,降低血管脆性,保护人体动脉血管。

化肥农药是洋葱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其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近年来面甸镇洋葱种植户对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出现了土传病害、土壤板结以及污染环境等现象,使部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洋葱品质[1]。鉴于此,面甸镇集成应用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实际应用表明效果显著,化肥农药的施用实现负增长,提高了洋葱品质和产量。

1 面甸镇的基本情况和洋葱发展概况

1.1 面甸镇的基本情况

面甸镇位于建水县东部,属半山区乡镇。总面积336.6 km2,耕地面积9 587 hm2,海拔高度为1 260~1 600 m,年平均气温20 ℃,年平均降水量640 mm,无霜期327 d,属南亚热带气候。

境内水源丰富,泸江河自西向东流过,有水库5座,总蓄水量631万 m2,有提水泵站36座,水利设施控制面积2 162 hm2。镇内交通便利,天猴高速公路、泛亚铁路(玉蒙段)铁路、国道323线穿境而过,乡村公路纵横交错,通讯网络已在面甸镇开通。

1.2 面甸镇洋葱发展概况

面甸镇洋葱至今已有40年的种植历史,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面甸镇10个村委会,除了安边哨村、多依树村、马鹿塘乡、红田村、过鲊村5个村(乡)以外均有种植,主要有红皮洋葱和黄皮洋葱两大类型,其中当地自育的红皮洋葱占65%~70%,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每年种植面积达2 000 hm2,平均单产54 t/hm2。

2 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以洋葱绿色发展为目标,确保洋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化肥利用率达到40%,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10%。

2.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

按照洋葱的需肥规律,合理配制有机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确保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等中微量元素的合理施入量、施肥期限和施用方式、土地的供肥特点和肥效。测土与配方施肥技术旨在按要求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达到作物基本需求。施用有机肥应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施肥按照农业部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原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每667 m2苗床基肥用沼渣2 000 kg或腐熟农家肥2 000~3 000 kg+复合肥10 kg,3叶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 kg;每667 m2大田基肥施沼渣3 000~3 500 kg或优质农家肥4 000 kg、干猪粪500 kg、45%~54%复合肥50 kg、生物菌肥60 kg或硫酸锌3 kg。大田追肥结合灌水,旺盛生长期追施尿素15 kg、硫酸钾5 kg,鳞茎膨大期追施碳酸氢铵80 kg[2]。

2.2 机械化深施肥技术

机械化深施肥技术主要是指耕作层施肥,一般施入土层20~30 cm,便于根系吸收。机械化深施可降低肥料损失,增加肥料利用率,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021年面甸镇深翻耕土地70 hm2、优化施肥2 460 hm2。

2.3 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科学技术是一项集施肥与灌水为一体的新兴农业科学技术。利用中央压力管路系统和放置于末级管线上的变送器,把肥液平稳、精确地输送到洋葱根部土壤,确保养分均匀,为洋葱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从而达到节水节肥、节省人工、降低成本的目的。

主要做法是在覆膜移栽前在墒面上安装1~2条/墒喷灌带,壤土、沙壤土安装1条,黏壤土安装2条。喷灌带多采用型号N45斜7孔,主管带多采用型号N80。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持洋葱根部温度,减少水分挥发,减少病虫害,防止土壤板结,提高鳞茎品质和色泽。

2.4 增施有机肥,搭配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有机肥统称为农家肥。农家肥要渥堆发酵,并用塑料薄膜密封,堆捂发酵3个月以上再使用。農家肥养分含量相对完整,肥效持久稳定,同时还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可更好地改善土壤通透性。2021年面甸镇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完成粪肥就地就近还田469 hm2,还田量为猪粪2 475 t、沼液7 245 t。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推动化肥减量化,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闫把寺村委会闫把寺小组实施洋葱“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田间试验示范一组。试验结果表明,推荐施肥配方N∶P2O5∶K2O=

35∶15∶24基础上增施生物有机肥400 kg/667 m2,可减少使用氮元素10%、磷元素10%。坚持将化肥和有机肥混施,改变土壤理化性状,从而增加土壤肥力。面甸镇通过推广搭配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等技术,实现节本增效12.3%。

2.5 利用秸秆催熟剂改进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催熟剂可迅速催熟秸秆等有机垃圾,将秸秆中的有机质和磷元素、钾元素等营养元素转化为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形成大量有益菌,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植株抗逆性,降低肥料损耗,提高洋葱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洋葱生产。每667 m2还田200 kg以上废弃秸秆,可减少施用钾元素20%,减少施过磷酸钙5 kg。使用方法有堆沤法、水沤法、原位翻耕腐解法。面甸镇通常采用原位翻耕腐解法,其是指作物收获后,立即将秸秆粉碎均匀铺到地表上,可在秸秆上撒一层畜禽粪便及沼液100~200 kg(可用尿素5~8 kg或碳铵15~20 kg代替),每667 m2用2 kg秸秆还田专用腐熟剂均匀撒在秸秆上随即进行翻耕即可。具体操作为每1 000 kg作物秸秆及杂草用秸秆还田专用腐熟剂2 kg、畜禽粪便150~200 kg(可用尿素5~8 kg或碳铵15~20 kg代替),粉碎作物秸秆和杂草后,分层叠堆,厚20 cm为1层,约8~10层为1堆,分层泼水(作物秸秆和杂草的含水量应达到60%)及所需的秸秆腐熟剂、畜禽粪便(尿素或碳铵),逐层按要求操作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即可,当温度达到55 ℃以上时,每5~7 d翻堆1次,约25~30 d腐熟。2021年面甸镇秸秆粉碎翻压还田348 hm2。

2.6 选用新型肥料

推荐高浓度多元复合肥,避免使用低浓度复合肥;积极推广高能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施用有益微生物含量高的肥料和药肥;促进长效缓释化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新化肥的应用[3]。

3 農药减量增效技术

以打造建水洋葱“绿色食品牌”为目标,通过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推进标准化作业,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强化绿色防控技术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2~3次。

3.1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

加强病虫害动态监测,认真做好田间监测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适时、精准地掌握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准确将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信息传达给农民,指导农民在最佳防治时期开展防治,减少盲目用药。

3.2 推进标准化作业

第一,喷药机器运用前应进行规范调试,这是提高效果、降低用药量的关键。第二,在喷药机作业时要规范操作,严格按照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进行施药,均匀喷雾,坚持“不泄喷、不重喷”的原则,剂量精确。喷施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药剂时,若温度低于15 ℃或者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或温度超过27 ℃时应停止喷雾。

3.3 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第一,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丁硫克百威、水胺硫磷、乐果、氧乐果、乙酰甲胺磷、毒死蜱等,保障洋葱产品质量与安全。第二,筛选和推广一批防治效果好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推进替代减量。第三,合理利用杀虫剂,按照天气条件、作物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合理选用杀虫剂,明确使用方式和剂量。第四,根据病虫害发生部位准确施药,如洋葱疫病、灰霉病、紫斑病等应均匀喷施在洋葱叶片和假茎上,洋葱蓟马防治应重点喷施在心叶,并添加增效剂、有机硅或省功宝(有效成分为卵磷脂、脂肪醇醚聚合物),以减少农药的使用。第五,控制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减少药物损害和农作物农药残留。第六,合理轮换药物可以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减少药物的种类和用量。第七,合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并避免盲目或重复使用,以减少药害。

3.4 强化绿色防控技术

集成一套以农业防治技术为基础,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简单易操作的全程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模式,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有效降低农作物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4]。

3.4.1 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在庄户、湾塘两个村委会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大力推广黄板诱杀蚜虫、蓝板诱杀蓟马,使用沼液防治蓟马等新型实用技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发现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精准用药,可提高药效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将一季洋葱施用农药次数从7~9次降到5~6次,减少了2~3次,每667 m2用药成本从原来的405元降低到225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2.8%。

3.4.2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面甸镇种植的洋葱主要有红皮洋葱和黄皮洋葱两大类型,其中农户自繁自育的当地红皮洋葱占总种植面积的65%~70%,当地红皮洋葱抗病力强、品质好、葱味浓。其余30%~35%种植杂交品种,杂交红皮洋葱选择红火、红宝石、红太阳、红冠、科威红1号等优良品种;杂交黄皮洋葱选择多林、圣地1号、金元帅等优良品种。

2) 苗床消毒。每667 m2苗床用100亿 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 g或1.2%精甲·噁霉灵颗粒剂4~4.5 g,拌细土均匀撒于墒面进行苗床消毒。

3) 药剂拌种。播种前先进行药剂拌种,将种子与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例1∶100加少量水稀释拌种后晾干,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

4) 轮作。采用水旱轮作方式或其他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方式,水旱轮作模式有水稻—洋葱,水稻—洋葱—大白菜,水稻—洋葱—西瓜;其他与非葱蒜类轮作模式有玉米/辣椒—洋葱、玉米/红薯—洋葱、西瓜/红薯—洋葱等。实行轮作可控制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使病原菌失去寄主,有效控制病虫害。

5) 银灰膜覆盖。面甸镇洋葱种植于2019年示范推广银灰膜覆盖栽培,规格为1 500 mm×0.012 mm或1 600 mm×0.012 mm。2021年推广打孔银灰膜,规格为1 500 mm×0.012 mm、株距18 cm、行距20 cm、边距11 cm、孔径2 cm,8个孔。银灰膜是银黑双色地膜,覆盖时银色面朝上、黑色面朝下。银色面能反射紫外线、趋避蚜虫和蓟马,防治病毒病。黑色面能使杂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除草效果好,与白地膜相比可在大田期不使用除草剂,每667 m2节约除草剂成本22元。

6) 健康栽培。在轮作基础上,采取翻犁晒垡、细碎土块,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降水过后及时开沟排水,严防墒面积水,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科学配方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7) 清洁田园。清除杂草,清理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病虫发生基数。及时捡除废弃的农药、肥料包装袋和废弃地膜,并分类统一送到指定回收点,避免随意丢弃,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3.4.3 物理防治

每2~3.3 hm2大田设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667 m2均匀插挂20~30块黄板诱杀葱蚜成虫,插挂20~30块蓝板诱杀蓟马、葱蝇等成虫;每667 m2设置两套性诱剂装置诱杀目标害虫。

3.4.4 生物防治

重视保护和利用生产基地的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食虫鸟等有益生物,以降低人为因素对主要天敌的危害。

3.4.5 化学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指标,适时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5]。在发病初期,可选择使用以下农药进行防治,每667 m2使用10%宁南霉素可溶粉剂90 g喷雾防治疫病、霜霉病、病毒病;每667 m2有效活菌数≥10 亿/g的哈茨木霉菌60 g、20%丁子香酚水乳剂45 mL、5%香芹酚可溶液剂120 mL、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25%啶菌噁唑·嘧菌环胺悬浮剂60 mL喷雾防治灰霉病、紫斑病、疫病;每667 m2使用2%加收米水剂60 mL+2%武夷菌素水剂150 mL喷雾防治叶枯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在蓟马若虫发生高峰期,先选用植物源杀虫剂,每667 m2使用3%除虫菊乳油22.5~38 g、0.3%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或0.5%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兑水喷雾防治;再选用其他化学农药,每667 m2使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 mL、12%氯氟·噻虫胺悬浮剂60 mL、90%敌敌畏可溶液剂30 mL或11.8%甲维·唑虫酰悬浮剂60 mL喷雾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交替、轮换使用以上药剂,每7~l0 d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1~3次。为便于药剂附着,可在药液中加入3%中性洗衣粉。

4 结束语

通过调整施肥结构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发挥化肥农药的最佳使用效果,达到节本增效目的,同时降低流失化肥农药对农业面源造成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杨嫦景,邱传明.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7(1):54-56.

[2]李金祥,王洁,韩俊.建水县面甸镇洋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104-105.

[3]李建奎.北方大葱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96.

[4]申强,徐金益,王程亮,等.无锡市化肥农药使用现状及减量对策浅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61-62.

[5]杨蓓,肖关丽,陈国周,等.永平县大五星枇杷生产技术[J].农家参谋,2018(11):49-51.

猜你喜欢
洋葱化肥
泰国批准化肥涨价
奔跑的化肥
奔跑的化肥
第一次切洋葱
切洋葱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洋葱 编辫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史上最难的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