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侧柏人工林叶枯病防治效果分析

2022-05-06 01:07裴守政
种子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叶枯病人工林防治

裴守政

摘    要:现阶段,山地侧柏人工林叶枯病为害程度逐渐增大,这种病害对山地侧柏人工林的影响十分严重,尤其是在发病的季节,整个山地侧柏人工林会明显枯黄,只有树叶梢部残留几分绿色。文章对山地侧柏人工林叶枯病特征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叶枯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病规律,根据侧柏叶枯病防治技术和防治效果提出了侧柏定植后的养护技术。

关键词:叶枯病;防治;人工林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11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针叶树种,又名扁柏、香柏,属中国特产的常绿乔木,隶属柏科(Cupressaceae)侧柏属(Platycladus Spach),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均有栽培。侧柏高达20 m,是优秀的绿化树木种,一般种植在向阳的斜面、日照充足的坡面、盐碱土地和山地,多分布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地区。侧柏的寿命比较长,中国华北、西北部大面积种植着侧柏,100年以上的古柏也很常见。

1 山地侧柏的价值

侧柏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产能力,具有防尘、耐寒等特点。侧柏具有树脂细胞,木质结构细腻、细长,能释放出一种特殊的香味,广泛用于桥梁、枕木、船舶的加工。此外,侧柏叶中含有大量芳香油,其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行业,具有生态和经济价值。近年来,西北地区生产和发展模式缺乏科学性,导致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进程加快。在發展人工造林的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质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高产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

2 侧柏叶枯病

树叶枯黄为侧柏叶枯病的重要症状。该病导致山地侧柏人工林大规模死亡,病情指数高达50.0以上。侧柏叶枯病发病期间的表现为树叶变黄,仅在梢部残留绿叶。现阶段,该叶枯病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大,在人工林中波及范围较广,几乎成片人工林都会出现相似的症状[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森林绿化和生态可持续性受到广泛关注。了解侧柏的种植与养护技术、研究侧柏造林的实际应用,加快崎岖山区的绿化进程、提高我国的绿化率,对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随着我国生态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侧柏作为我国特有的树种,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值得大力推广造林。

2.1 相关研究综述

穆忠学(2018)[2]研究了侧柏人工林叶枯病防治效果的过程,试验研究了5种杀菌剂防治侧柏叶枯病效果及适期,得出防效依次为50%苯醚·甲硫>50%叶枯唑>50%多菌灵>40%灭病威>50%百菌清。随着药物稀释次数增加,预防和治疗效果处于下降状态。6月中旬是防治叶枯病的最佳时期。在种植园的现场药物控制试验研究中,随着药物种类不断更新、给药方式不同、环境气候变化,植物砧木的抗真菌性能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相应的药物和方法[3]。

史小春(2019)[4]在《侧柏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中指出侧柏叶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甘肃降雨时间不均衡,在高温和高湿的气候下,容易引起该病暴发性地蔓延和传播。随着疫情的大范围扩散,其为害程度也在逐步增大,且影响也越来越广。这需要种植人员提高对侧柏叶枯病的重视程度,抓住有利的病害防治时机,通过修剪病枝、抚育间伐和化学药剂喷洒等措施加大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力度。只有做到不留死角、积极防治、根除病害,才能为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山东省的降水量不均匀。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造成枯叶病蔓延。随着病害的大规模发生,灾害范围逐渐扩大,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时对侧柏叶枯病要多加注意,抓住病害防治的好时机,修剪病枝,进行间伐和化学喷洒药剂,强化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若能及时预防疾病,彻底根除疾病,才能为植树造林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5]。

刘建朝认为,侧柏叶枯病是一种传染快、为害程度高的侵染性病害,发病后一旦控制不住就会造成大面积传播。相关试验结果表明,6月高温雨季时,在侧柏叶面喷施杀菌剂是最佳防治措施,使用40%苯醚·甲硫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每隔10~15 d在叶面喷施1次,喷2~3次即可有效控制其蔓延。如果再对病重树进行砍伐处理,减少病原,同时对所在林地做到统防统治,则防治效果更好[6]。

2.2 山地侧柏人工林叶枯病概述

2.2.1 症状

一般来说,山地侧柏人工林叶枯病在春季属于暴发期,这个季节病情较为严重,幼苗和成林在春季都会遭到严重破坏,生出的新叶被细菌侵染后会一直存在于生长的过程中,直到变为枯黄的叶子,芽和鳞片叶也会同时出现类似症状,鳞片和叶片最终会消失。秋冬过后,第二年3月叶片会迅速凋谢,叶枯病的潜伏期出现在6月中旬,且长达250 d左右。感染叶枯病后鳞片和枝条的枯叶上会出现黑色颗粒,鳞片叶逐渐变黄,或从鳞片叶的中部和茎部变绿,然后在整个叶片中扩散,并由黄变褐死亡。感染叶枯病的树枝有时为棕色,在病枝影响范围内的树冠内部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但是秋梢几乎不会被影响[7]。

侧柏受到严重的病害侵染后,树冠很快会枯萎,接着大量的病叶掉落,树枝枯萎,仅剩下树干或树枝上的小枝叶。多年来,感染病害的树木面临着大批量枯死的威胁[8]。

2.2.2 病原

病菌为侧柏绿胶杯菌,子囊盘和斑点单一或聚集在树枝表面上,有短柄或无柄,黑色漏斗状,吸水后会膨胀,变为圆形或者圆柱形状,外表为橄榄绿。子囊盘直径为0.21~0.46 mm,基质为黏性胶体凝胶,子囊圆筒形到棍棒形(80~129) μm×(10~15) μm,里面有8枚子囊孢子,子囊顶端微孔,用染色剂染色无蓝色反应。侧丝丝状,透明状,末端稍肿胀,有时分枝,长78~120 μm,囊泡孔细胞大多均匀,成熟时透明,椭圆形或球形(13~18) μm×(8~15) μm。

病菌菌丝体在玉米粉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但很难在培养基中形成物质。细菌和真菌最适在15~28 ℃的温度下生长,30 ℃以上停止生长,35 ℃以上会死亡。适宜病菌菌丝体生长的pH值为3.0~7.5,尤其是pH值4.5~6.5时生长最好。病菌子囊孢子在25~30 ℃时萌发率最高,子囊孢子萌发温度不能超过35 ℃,见表1。

病菌菌丝体在感染病害的叶片上过冬,在3月会出现症状,6月在干燥的叶片上形成子囊盘,扩大吸入,释放囊肿,每年都有新的侵袭。

2.2.3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侧柏绿胶杯菌,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绿胶杯菌属。该病菌主要侵染新叶,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侵染植株鳞叶上,经秋冬之后,于翌年3—4月开始发病,6月在枯死鳞叶上形成子囊盘,子囊盘单一或聚集在枯死鳞叶或细枝表面。

病害在发病的初期往往集中在某一区域,其中存在于山地侧柏人工林的岩石以及涂层浅薄区域较多,即为侧柏生长势较弱的地方。简而言之,生长势较弱的侧柏容易受到感染[9]。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对于相同立地环境下生长的侧柏,生长15年的侧柏感染叶枯病的指数是37.5,生长20年的侧柏感染叶枯病的指数是66.2,生长30年的侧柏感染叶枯病的指数是84.7。

发病率和侧柏生长位置没有显著关系。树木繁茂或侧柏林密度大的地方,树木往往较为脆弱,一般侵染程度较重。

对于侧柏感染叶枯病的程度主要取决于6月的降水量,侧柏感染叶枯病的严重程度和6月的降水以及气温呈现负相关。如果在第一年的6月降水量很大且处于高温的环境中,则在第二年侧柏感染叶枯病的病情将会特别严重,反之亦然。

在侧柏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其他病菌的感染,进而造成侧柏的生长势变弱,例如在侧柏生长中常见的是叶枯病的病原体——侧柏绿胶杯菌,这种盘菌寄生性不强,但是在侧柏生长中十分常见。侧柏生长过程中一旦出现阻碍生长的因素,将会进一步感染侧柏叶枯病。总之,影响侧柏生长的各种因素都为病害的侵染创造了机会。

2.3 侧柏叶枯病防治技术及效果

为了改善山区的山地侧柏人工林生长条件,减少污染源,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例如修枝和间伐树木等,以达到山地侧柏人工林防治效果[10]。

2.3.1 适当修枝

为了减少感染源,需要改善侧柏的生长环境。及时清扫枯枝和落叶,特别是树冠的枯枝应集中处理。如果发现生病的树木,需及时切除枯叶,以便收集须烧毁的细菌源,去除疾病和昆虫的来源[11]。

2.3.2 适当增加施肥量

加快山区柏树人工林生长速度。使用1 500 kg/hm2的碳酸氢铵有助于提高树木的潜在抗病能力。当森林密度较高时必须及时间伐。侧柏的密度为1 650株/hm2时有利于树冠通风,还可以降低温度,避免疾病。病株应立即清除,与地上杂草、落叶、枯枝一起清理干净并集中焚烧。

2.3.3 抚育间伐

降低山地侧柏人工林密度将达到良好的效果。侧柏病害林分的抚育间伐能够为林分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了森林凋落物和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了土壤肥力,有力地提高了森林的多样性[12]。这能加强山地侧柏人工林的稳定性和抗病性,真正体现山地侧柏人工林的综合效益[13]。

2.3.4 化学防治措施

子囊孢子开始释放的时间段属于侧柏叶枯病暴发的高峰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选择化学防治的方法,例如喷洒灭病威、多菌灵和百菌清的混合液。多次试验可知,化学防治可以大幅度降低侧柏叶枯病的侵染程度[14]。喷洒混合液时需注意轮换用药,重点注意观察侧柏生长情况,在第一时间喷洒混合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此外,对于山地公路沿线部分小区域的侧柏种植区而言,需要在每年6月上旬左右喷洒化学混合液,选择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的苯醚甲流悬浮剂1 200倍液,每隔两周喷洒1次,一共喷洒3次。

2.3.5 使用杀菌剂烟剂

化学防治中也可以选择杀菌剂,在每年6月中旬之前,到了囊孢子释放的高峰期时使用,按15 kg/hm2的用量在夜间釋放烟雾,以达到侧柏人工林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之后再进行大规模化学防治。经过大量实地调查发现,在使用这些化学防治手段过程中,用杀菌剂I号和Ⅱ号烟剂放烟1次,杀菌效果可达50%以上。

2.3.6 加强森林植物检疫

避免在发病区调入和调出侧柏苗木、原木、加工品等,阻断侧柏叶枯病传播渠道,防止其传播。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要遵循“适地适树”和“建混交林”的原则,全面考虑环境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大范围发展适合侧柏生长的其他混交树种[15]。

3 侧柏定植后护理

侧柏的栽培养护技术对于植树造林有重要意义,此技术更适合荒山的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提高侧柏幼树的成活率,推动我国绿化的发展速度[16]。

植树造林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加强植树造林后的森林管理,首先必须要提高幼苗的生存率,森林管护包括施肥、灌水、修剪、除草、害虫驱除等,在树苗生长期间,应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比如使用农场的腐烂肥料,但必须将肥料清洗干净,以防烧苗。潮湿时,应频繁地移植苗木,并且补充水分,树苗生根后,根据气象条件进行洒水[17]。

移植5年后,可以修剪侧柏的树枝,因为侧柏容易引起侧面分枝,所以应修剪更密处的树枝。移栽7年后,在植被坑里只留下生长状态最好的1棵树,去除剩下的树。在平整土地时,要适当清除杂草,防止杂草夺取营养。

4 结束语

对山地侧柏人工林叶枯病防治效果展开分析,从该叶枯病症状入手,分析其防治技术和效果,可以看出,山地侧柏人工林叶枯病为害性大,波及范围广,需要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理。

针对人工林的种植环境使用合适的山地侧柏人工林叶枯病防治技术,对叶枯病病菌的为害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未来山地侧柏人工林叶枯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麻仕栋,苟有社,梁振龙.侧柏叶枯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6(1):35.

[2]穆忠学.5种杀菌剂防治侧柏叶枯病效果及适期测定[J].防护林科技,2018(6):38-39.

[3]孙笑飞.几种化学药剂对侧柏叶枯病防效分析[J].绿色科技,2018(11):57-58.

[4]史小春.侧柏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7):49.

[5]黄毅.杨树叶枯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6]赵宝宝.4种药剂对侧柏叶枯病的防治试验[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40(2):63-64,24.

[7]韩文启,孙厚行,刘馨蔚,等.7种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药剂的效果试验[J].落叶果树,2018,50(6):49-51.

[8]王文志.北方地区不同药剂及防治时期对侧柏叶枯病的防治效果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9(1):44-45,79.

[9]杨满宏.七种杀菌剂对侧柏叶枯病防治效果及适期测定[J].陕西林业科技,2016(2):108-110.

[10]孟小亚.陕西凤翔侧柏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21,49(3):81-83.

[11]刘菊梅,张红霞.浅析侧柏叶枯病的发生状况及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9):83,85.

[12]郭秉艳.侧柏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4):219,223.

[13]王军.陇县侧柏叶枯病发生状况及防治经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77.

[14]李培琴,明潔,张舒瑶,等.黄帝陵侧柏叶枯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1):74-84.

[15]武小熊.侧柏病虫害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2019(2):85.

[16]张舒瑶,贺虹,唐光辉,等.黄帝陵侧柏叶枯病田间防治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7,36(6):22-25.

[17]明洁.黄帝陵侧柏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叶枯病人工林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再力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韶关市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