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尔可夫和GM系列模型的邹庄煤矿钻孔钻屑量预测对比

2022-05-06 01:36黄妍罗文柯陆俊翔王成龙
矿业工程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采区残差灰色

黄妍,罗文柯 ,陆俊翔,王成龙

(湖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煤与瓦斯突出是十分复杂的动力现象,表现为具备非线性特征的突变,该现象发生时会向外喷出大量的煤和瓦斯,并伴随瓦斯爆炸等灾害[1-3].一旦发生突出,将会影响煤矿的生产安全,甚至威胁到工人生命[4].为保证煤层的安全开采以及防突措施的可靠性,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煤与瓦斯突出进行研究和预测就非常重要[5-6].钻孔钻屑量是指每1 m钻孔排出的钻屑总量,与煤与瓦斯的突出相关联,在冲击地压、煤岩体应力等方面应用广泛.因此,通过预测钻孔钻屑量对解决煤与瓦斯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周洋等[7]提出钻屑量新的计算公式,以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准确度;唐巨鹏等[8]围绕钻孔四周平面展开研究,完成了应变力学模型的构建,并对钻杆直径、钻速、钻屑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钻杆直径、钻进速度同钻屑量之间的关系规律;范晓刚[9]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分布在巷道四周的煤岩体所受应力状况,并通过测定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对巷道松动圈的范围进行进一步研究.

灰色理论[10]是以不确定系统、小样本为研究对象,对信息已知部分加以利用并找到系统的运动规律.目前灰色理论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发展和应用[11-12].楚喜丽等[13]提供一种新思路,以非时间序列为基础,实现土壤腐蚀系统GM(1,1)模型的构建;袁宇等[14]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与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桥梁维护中BIM移动终端,以此建立了桥梁病害预测模型;邱茂等[15]以时间序列加法模型为基础对滑坡位移展开研究,将其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并进行预测.近年来,灰色理论在煤与瓦斯突出领域被大量应用,成果颇丰,推动了煤与瓦斯突出领域研究的发展.

将灰色理论引入煤矿突出危险性预测中,本文以淮北邹庄煤矿72煤层4#钻孔实测数据作为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的原始序列,利用GM(1,1)模型[16]、新陈代谢GM(1,1)模型[17]、残差GM(1,1)模型[18]和灰色马尔可夫组合模型[19]进行预测,并分析比较各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等级,最终得到能对钻孔钻屑量进行最优预测的模型.

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邹庄煤矿地处淮北濉溪,东南西北的界限分别为双堆断层和F22断层、石炭系太原组顶部第一层灰岩露头线、南坪断层、27勘探线和钱营孜井田.矿区长约6.5 km,宽约3~5 km,面积约为26.98 km2.邹庄煤矿地面标高+20.50~+24.88 m,西北高、东南低.第四采区位于煤矿西南部,根据矿区内煤层的可采性,将工作面分为北翼和南翼,南翼分布有7401,7403,7405工作面,每个工作面分为里外段, 72煤层为主要采集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第四采区南翼内区段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四采区南翼工作面划分及平面布置

1.2 研究方法

1.2.1 GM(1,1)模型

x(0)(k)+ax(1)(k)=b.

(1)

x(0)(k)+az(1)(k)=b.

(2)

(3)

(4)

通过式(4)可得到均值GM(1,1)模型时间响应式:

(5)

相应的还原式为

(6)

1.2.2 新陈代谢GM(1,1)模型

随着数据的不断更新,之前的数据对系统的反映程度在持续下降,之前所建模型不再能准确反映新数据的情况.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补充更新数据的同时删去之前的不再能反映系统发展的数据,建立新陈代谢模型.

该模型通过对序列X(0)=(x(0)(1),x(0)(2),…,x(0)(n))进行建模,然后添加新的数据x(0)(n+1),并删除最早的数据x(0)(1),形成新的序列X(0)=(x(0)(2),x(0)(3),…,x(0)(n+1)),然后重新建立GM(1,1)模型,就这样不断的递补进行,从而达到预测目标.

1.2.3 残差GM(1,1)模型

若存在k0,满足(1)∀k≥k0,ε(0)(k)的符号一致;(2)n-k0≥4,则称(|ε(0)(k0)|,|ε(0)(k0+1)|,…,|ε(0)(n)|)为可建模残差尾段,记为ε(0)=(ε(0)(k0),ε(0)(k0+1),…,ε(0)(n)).若ε(0)(k0)≤0,此时应将存在负数的残差序列进行非负处理,转换为正数,此时新得到的数值表示为Y(0).

(7)

将非负处理后的序列进行建模,得出新的模拟序列.再通过式(7)将其还原,即:

(8)

将修正后的残差序列重新通过GM(1,1)模型得到新的发展系数aε和灰色作用量bε,并结合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式得到残差修正时间响应式:

(9)

1.2.4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

当采用GM(1,1)模型建模进行预测,精度满足不了预测要求时,可以再通过灰色马尔可夫理论进行修正,以满足预测要求.首先根据实际值与模拟得到的数值进行比较,将所得结果按顺序排列,将其划分至相应的状态区间Ei=[σi1,σi2],其中Ei(i=1,2,…,s)为系统处于第i种状态,σi1,σi2分别为状态区间的上下限.模型状态转移概率为

(10)

式中:Mij(m)是由状态Ei经转移m步到状态Ej的样本个数;Mi为状态Ei在样本中出现的次数.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为

(11)

通过概率矩阵得到概率最大的状态,即系统未来的转移状态.基于状态的变动区间,则可得出灰色马尔可夫预测值:

(12)

2 预测模型精度检验

预测模型完成后,需要对模拟结果进行精度检验,以此来判断模型是否符合要求.常用的预测模型精度检验方法有残差合格检验法、均方差比合格检验法和小误差概率合格检验法,精度检验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精度检验等级参照

2.1 残差检验

设残差序列ε(0)=(ε(1),ε(2),…,ε(n))为原始序列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

(13)

(14)

2.2 均方差检验

通过原始序列X(0)和残差序列ε(0)可得

(15)

(16)

(17)

(18)

均方差比值:

(19)

小误差概率:

(20)

3 模型预测

为了保障工作安全,选取突出危险性预测敏感指标进行测定,此次原始数据选取四采区72煤4#钻孔的钻屑量实测数据.煤矿钻孔每加深1 m,测定钻孔钻屑量1次.该研究对3组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预测,第1组为1~15 m的实测数据,第2组为20~35 m的实测数据,第3组为40~55 m的实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邹庄煤矿四采区72煤4#钻孔钻屑量实测数据 kg/m

3.1 GM(1,1)模型预测

由此可得第1组数据的模型预测结果.同上步骤得第2组和第3组数据的模型预测结果.3组数据的GM(1,1)模型预测精度等级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四采区72煤4#钻孔钻屑量的GM(1,1)预测精度等级

3.2 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

通过上面GM(1,1)模型建模,得到了序号11的预测值,去掉序号1的信息,采用序号2~11的数据组成新的原始数据序列,对序号12进行预测.依此类推,可得出序号13~15的预测值,将所得预测值与表2中的实测数据相比得出预测结果.同上步骤得第2组和第3组数据的预测结果.3组数据的新陈代谢GM(1,1)预测精度等级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四采区72煤4#钻孔钻屑量的新陈代谢GM(1,1)预测精度等级

3.3 残差GM(1,1)模型预测

通过GM(1,1)模型对第1组实测数据进行模拟得出参数a和b分别为0.015和2.430.取k0=5,得到残差尾段:

ε(0)=(ε(0)(5),ε(0)(6),ε(0)(7),ε(0)(8),ε(0)(9),ε(0)(10))=(-0.222,-0.087,0.097,-0.020,0.113,-0.054).

由于残差存在负数,需要对残差进行非负处理,处理后的序列为

ε(0)=(0.222,0.357,0.541,0.424,0.557,0.390).

将处理后的序列重新进行预测,结合式(8)和式(9),将新的模拟序列还原,得到修正后的残差模型:

同理,按上述方法可得出第2组和第3组数据的预测结果.3组数据的残差GM(1,1)预测精度等级分析如表5所示.

表5 四采区72煤4#钻孔钻屑量的残差GM(1,1)预测精度等级

3.4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

将表2中第1组实测数据与上述GM(1,1)模型得到的预测值对比,得出相对值,如表6所示.再将相对值由大到小排列,并进行状态划分.状态划分如表7所示.

表6 钻孔钻屑量相对值对照

表7 钻孔钻屑量灰色状态划分

计算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基于表6中序号7,8,9的数据,结合所处状态以及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得到第1组数据中序号10的概率预测值,如表8所示.

表8 序号10的钻孔钻屑量所处状态预测

同上依次类推,得出第2组和第3组的钻屑量预测结果.3组数据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精度等级分析如表9所示.

表9 四采区72煤4#钻孔钻屑量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精度等级

4 结论

1)GM(1,1)模型、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精度等级较低,预测结果与煤矿实际测量的数据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准确反映钻孔钻屑量的发展趋势.

2)残差GM(1,1)模型的精度等级预测较高,能较为准确地预测钻孔钻屑量;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精度等级在4种预测模型中最高,能准确预测钻孔钻屑量.

3)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可以对钻孔钻屑量进行最优预测,对钻孔钻屑量的预测最为精准,建议用于煤矿井下钻孔钻屑量的预测中.

猜你喜欢
采区残差灰色
基于残差-注意力和LSTM的心律失常心拍分类方法研究
常村煤矿花垴回风井主要通风机投运方案论证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胜利一号露天矿扇形转向过渡位置优化
用于处理不努力作答的标准化残差系列方法和混合多层模型法的比较*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浅灰色的小猪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图像分类算法研究综述①
矿井多水平多采区通风系统合理布局研究与应用
灰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