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监测

2022-05-07 11:21木陈会玉香章田茂兴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2期
关键词:藿香保护区物种

木陈会,玉香章,田茂兴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 景洪 666100)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经对生态环境、生产或生活造成明显损害或者不利影响的外来物种[1]。

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殊、复杂、多样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为不同生境需求的动植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特殊的区位也为外来物种“安家落户”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重灾区”。据统计,我国有外来入侵植物72科285属515种[2],云南有外来入侵植物59科190属321种4变种[1],西双版纳现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约有75种[3],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于2005—2006年调查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17科28属32种[4]。最近,联合国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1970年以来,每个国家入侵的外来物种数量增加了70%,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过去50年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五大因素这一,而被关注、重视和防治程度又往往低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1]。

1 监测区域概况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北部,地跨景洪市和勐海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2′~100°44′,北纬22°04′~22°17′,土地总面积266 km2,距离州府景洪市水路16 km,陆路25 km;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 304 m,最低海拔602 m;自然环境复杂、垂直高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总体气候类型属北热带湿润气侯,年均温20~22 ℃,年降雨量1 190~2 240 mm;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分布有西双版纳所分布的8种植被类型,保护区涉及3个乡镇32个自然村,居住着傣、拉祜、哈尼、布朗等6个民族6 459人。从上述概况看,充沛的光、热、水条件及众多社区村民频繁的人为活动为外来植物入侵提供了机会。

2 监测时间及方法

根据《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DB 53/T 391—2012)、《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规划(2016—2025年)》以及《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2020—2025年)》。保护区筛选出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对象为: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紫茎泽兰(Eupatoriumcoelesticum)、肿柄菊(Tithoniadiversifolia)、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2021年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和社区踏查法进行本底调查,2022年起每年进行一次监测。

2.1 样线法

综合考虑保护区海拔梯度和不同植被类型,设置基本能覆盖整个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固定监测样线7条,每条长2 km。沿监测样线用皮尺或测绳进行丈量,以10 m为计数单位,统计整条样线所见次数,记录所见到的外来入侵植物基本信息、分布地基本情况及入侵途径、繁殖能力、扩散方式、防治措施、适生面积等。

2.2 样方法

在7条样线上每隔100 m设置1个10 m×10 m的乔木样方、1个5 m×5 m的灌木样方和1个1 m×1 m的草本样方。受实地条件限制,实际共设置乔木样方58个、灌木样方47个、草本样方68个。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样方内分别调查记录入侵物种基本状况及其他植物种组成、个体数量、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及下层灌木、地被物情况。

2.3 踏查法

重点调查保护区32个社区村寨以及调查样线外所分布的入侵植物的种类,该方法可作为样线、样方调查的补充,弥补样线、样方调查涉及面相对较小的不足。

3 监测结果

2020年开展了基线调查。2021—2022年开展了2次样线法、样方法监测。

3.1 样线监测

3.1.1监测对象

7条样线中均发现有监测对象分布。其中:回马河样线NBH-L08(WL)、蚌龙样线NBH-L09(WL)以及曼兴龙拉样线NBH-L13(WL)3条样线均发现有4种监测目标物种(飞机草、紫茎泽兰、藿香蓟、肿柄菊)分布;蚌冈管理站样线NBH-L12(WL)发现分布有2种监测目标物种(紫茎泽兰、藿香蓟);曼点样线NBH-L07(WL)、小糯有上寨样线NBH-L10(WL)、蚌冈新寨样线NBH-L11(WL)3条样线发现各有3种监测目标物种分布(飞机草、紫茎泽兰、藿香蓟)(表1)。

3.1.2其他外来入侵植物

2021年对7条样线的调查结果显示:样线及附近共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15科28属35种。各条样线中外来入侵植物出现频率最多的依次为紫茎泽兰、藿香蓟、鬼针草、小蓬草、飞机草(表2)。

3.2 样方监测

3.2.1监测对象

2021年在乔木林、灌木和草本中共设置173个样方,在监测的58个乔木样方中,有19个样方分布有监测对象飞机草、有25个样方分布有紫茎泽兰、有20个样方分布有藿香蓟;在47个灌木样方中有16个样方分布有监测对象飞机草,27个样方分布有紫茎泽兰,17个样方分布有藿香蓟;在68个草本样方中有13个样方分布有监测对象飞机草,21个样方分布有紫茎泽兰,30个样方分布有藿香蓟(表3)。

表1 监测对象在样线出现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monitoring objects on line transects

表2 2021年外来入侵植物样线调查结果Tab.2 Survey results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2021

续表2

表3 监测对象入侵植物样方数Tab.3 Number of quadrats of monitoring invasive plants

3.2.2其他外来入侵植物

2021年对173个样方的监测结果显示:样方内共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11科22属26种。各样方中外来入侵植物出现频率最多的依次为紫茎泽兰、鬼针草、藿香蓟、野茼蒿、两耳草(表4)。

表4 2021年外来入侵植物样方监测结果Tab.4 Monitoring results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2021

3.3 样线外及周边区域监测

为更详实地反映纳板河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2021年的调查在对样线、样方调查的同时,增加了对32个社区居民点的监测,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界定及入侵等级以《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为依据。共记录到整个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37科88属136种(表5)。

4 结果分析

4.1 入侵植物种类数量

由于几次调查、监测所参考的依据不同,导致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在2004年、2008年调查的基础上有显著变化。

表5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名录(2021)Tab.5 List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Naban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2021)

续表5

续表5

据刘峰、陶国达、王东升等《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调查及防范对策》显示:2008年,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共有17科28属32种;又据2014年刘峰、王东升主编《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显示: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2科37属42种;2021年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整个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 37科88属136种。分析数据相差巨大的原因:(1)前几年的调查,由于参考的依据杂且出处不一,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界定各抒己见,导致记录到的入侵植物数量出入较大;(2)前几年的调查忽视了对人类活动频繁的社区周边的调查,导致记录不完整。2021年的调查以《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片)》为依据,纳板河地处云南省,故以此为依据较为科学。

4.2 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范围呈扩大趋势

在4个监测对象中,紫茎泽兰、藿香蓟分布最广,在7条样线中均有分布,飞机草其次,在6条样线中有分布,肿柄菊相对较少见,仅在4条样线中有分布。飞机草在48个样方中有出现,紫茎泽兰在64个样方中有出现,藿香蓟在67个样方中有出现,肿柄菊在样方中未出现。样线、样方在经过保护区村民的菜地、果园、玉米地附近时,紫茎泽兰、鬼针草、藿香蓟、金腰箭、两耳草呈片状分布;其他外来入侵植物中两耳草、苏门白酒草、野茼蒿、小蓬草分布最广,在7条样线和绝大部分样方中均有分布。多数种类在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为零星分布,从近几年调查人员目测来看,肿柄菊、阔叶丰花草的分布范围呈扩大趋势。

4.3 社区及样方、样线以外入侵植物

社区及样方、样线范围外调查记录到的外来入侵植物多为1~2年生陆生草本植物,呈零星或斑块状分布于实验区和缓冲区内,分布大多集中在社区村寨及附近,对当地植物和生态环境未构成大的威胁。肿柄菊、阔叶丰花草的分布范围呈扩大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五爪金龙、秋英、鸡冠花、青葙等作为绿化、观赏植物引入后,除在社区村寨种植外,目前在纳板河部分支流、公路沿线两侧不断蔓延,并逐渐延伸到纳板河两岸。

4.4 传播方式

4.4.1人为传播

保护区内无人为传播外来入侵植物行为发生,但如秋英、五爪金龙、鸡冠花、青葙作为绿化、观赏引入后,除在社区村寨种植外,有逃逸风险,目前在纳板河部分支流、公路沿线两侧不断有零星分布记录。

4.4.2无意引入

保护区周边的荒地及村寨周围是外来入侵植物分布较为集中区域,所有外来入侵植物在这些区域内基本有分布。由于保护区的建区理念及历史原因,保护区划定时,居民不搬迁、山林土地权属不变,基于此,形成了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存在大量人为活动的现状,人为活动会无意将外来入侵植物带入保护区。以位于保护区入口曼点村附近海拔700 m左右的样线NBH-L07(WL)作分析,记录到的28种外来入侵植物中有16种均为人类活动无意引入。

4.4.3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干扰

截至2021年,保护区内共记录到136种外来入侵植物,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公路沿线、村寨周边、农田农地,在保护区核心区内相对较少,总体上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大的影响。紫茎泽兰、飞机草、肿柄菊等均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如果数量和范围继续扩大,存在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的隐患。

5 措施与建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升温和周边地区开发程度的不断加强,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不容忽视。

1)充分认识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尽早建立起具有小流域特色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机制并完善管理机制。

2)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公众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认识。

3)加强与外来入侵物种监管和防治的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4)着力推进外来物种调查与监测,及时掌握外来入侵物种的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清除,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藿香保护区物种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
丽水发现新物种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