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孩子聊“死亡”

2022-05-08 20:31钱雨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死亡雨果亲人

钱雨

大人们对死亡总是讳莫如深,不愿意和孩子提起,觉得这个话题与孩子无关,说了孩子也不懂,还会吓坏他们。其实,当我们用一种教育的眼光看待死亡时,死亡话题完全可以变成富含儿童哲学意蕴的对话,孩子会很有兴趣地表达他们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很可能令你惊讶、赞叹。

把“死亡话题”变成儿童哲学谈话

不要回避“死亡话题”,倾听与提问是很好的选择

有一段时间,儿子雨果对“活了多久”很感兴趣。凡是看书,他都要先问作者的生平,由此他知道维果斯基活了38岁,苏东坡活了65岁,罗素活了98岁……

遇到新朋友,雨果会毫不客气地问:“你是哪一年生的?几岁啦?你爸爸呢?你爷爷呢?他死了吗?什么时候死的?”

每当这时,我就会很尴尬,尤其是当着老人的面。于是,我悄悄地告诉雨果:“别问大人多大……你可以问小孩子年龄。也不要随便问大人关于死的问题,这不太礼貌,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寿。”

你看,事实上,是大人害怕谈论生死,不是孩子。雨果惊讶地发现,原来大人很怕死。于是他问我:“妈妈,我可以活几岁?”我告诉他:“如果注意饮食健康、经常锻炼身体,就可以活很久,也许是98岁,甚至是198岁。具体我也不知道答案,答案掌握在你手里。”

对死亡的恐惧是一种不可控的情绪,我不愿孩子把死亡定义为消极、恐怖的概念。我希望通过谈话,让他对死亡抱有一种天真、淡定的孩童态度。

死后的事情不可知,不用恐惧“未知”

一天,雨果陷入了沉思,他问:“我98岁的时候,哥哥姐姐几岁?你几岁?”

我耐心地告诉他:“哥哥会一直比你大4岁,姐姐会一直比你大8岁。所以,你梦想再过4年就和哥哥一样大,是不可能的。你在长大,别人也在长大,这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不过,等你98岁的时候,也许(基本上)妈妈已经不在了。”

他瞪大了眼睛:“不在了?死了吗?”

我说:“是的,有可能的,人都要死的。有人说死了以后会去天堂,一个很美的地方。在动画片《狮子王》里,辛巴的爸爸对辛巴说,所有死去的祖先都会变成星星,在天上守护他们。你觉得人死后会去哪里呢?”

他说:“我觉得人死了可能会到宇宙里,看到宇宙第二次爆炸。”

我想了想,觉得他这样猜也挺有趣的。又继续追问:“不过,宇宙爆炸会不会有危险呢?”

他乐观地说:“不会的,没危险的。因为那时你已经消失了。其实你自己能看见自己,但别人看不到你,像空气一样。那时候,你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不会饿,也不需要吃饭。”

雨果这么乐观,让我很佩服。

我继续请教:“那么,死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他平静地说:“当然是坏事情。因为你没有腿,没有手,也没有身体啊。”

我很羡慕他能这么平静地描述一件坏事情,全无一些大人遇到挫败时气急败坏的样子。但我还是忍不住反驳他:“你刚才说你是有手有腿的,只是别人看不见罢了。”

他说:“是的,因为你已经死了,别人看不到你,对别人来说你就是空气了。”

“嗯,我明白了。你是想说,如果你完全不存在,对别人来说就像空气一样,这才是件坏事,也是最值得伤心的事。”我说。

雨果点点头。

难怪很多人会说,人其实有两次死亡,一次是肉体的死亡。一次是世界将你彻底遗忘,你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了,仿佛空气一样随风而逝。也许那时候,你才是真正的死去。连雨果都知道,变成空气不再被别人看到和想到,会很难过。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生活,给世界多留下一点美好的回忆。如此,我们会一直活在亲人、朋友的记忆里。

用积极的心态看待“死亡”

没有生,就没有死。生死相随、祸福相伴,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孩子有一种奇异的生命观。皮亚杰称之为“泛灵论”,即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活的,如月亮会走路,花朵会唱歌……

一天,雨果主动和我聊起生命的话题。雨果说:“你知道吗?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我问:“什么叫有生命呢?”我想知道他如何定义有生命和無生命。

他说:“会动的就有生命。”

听起来和“泛灵论”没什么区别啊。我追问:“石头呢?一动不动的石头有生命吗?”

他坚定地说:“有啊,石头有生命。大的石头有生命,它可以变成小石头、小沙子。”

他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感悟:生命的意义就是带来新的生命,就像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成长。

我问:“那最小的石头有生命吗?”

雨果说:“最小的石头碎了就没生命了。”

我问:“没生命了吗?”

“不是,是碎到最小它就没生命了。”雨果回答道。

他看我听得认真,继续补充:“比如玩具,刚买的时候有生命,旧了、坏了就没有生命了。”

雨果认为,生命的含义是发挥作用、让人们获益。

我又问:“那风呢?有生命吗?”

雨果轻蔑地回应:“哎呀,风没有生命,风就是气啊。”

我再次质疑他自相矛盾了:“你刚才说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生命。风怎么就没有生命呢?风不是东西吗?”

北风在窗外呼呼地叫着,好像在说,别瞧不起风。

雨果很讲道理,他立刻反思:“呃——对啊,风也有生命,它吹的时候就是活的,停止的时候就死了。”

我又问:“书有生命吗?”

雨果说:“有啊,只要书能看就有生命。”我想起他昨天撕破了一页书,顺便问他:“如果书撕破一点点,像你的钢琴乐谱那样,但不影响看,它还有生命吗?”

他点点头:“有的。不过如果撕得很破了,字一点都看不清,补也补不起来,书就死了。”

我觉得雨果逻辑严密,说得很有道理。向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书致敬!

和孩子聊亲人的过世

如果家里有亲人过世了,该不该和孩子聊一聊呢?我经常听见有的父母对孩子说,奶奶去很远的地方了,或者爷爷睡着了。

我觉得,与其隐瞒真相,不如用适合孩子理解的方式,和他们聊一聊亲人过世这件事给生者带来的影响。隐瞒真相有可能让孩子更加害怕死亡。

小时候,爷爷一动不动躺在床上的样子,令我记忆犹新。我问:“为什么爷爷不起来给我讲故事了?”大人们说他睡着了。我知道这不是真相,因为太阳升起又落下,黑夜过去又是白天,可爷爷躺着再也没有起来。

真相就是—大人在骗我,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发生在爷爷身上,恐怖到连大人也不敢说。

这种模糊的恐惧延续了很久,爷爷去世多年后,我依然不敢轻易走进他当年的卧室。虽然那里曾经有给我念“唐僧骑马咚里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的爷爷,但也曾经一度躺着冰冷僵硬的爷爷。后者的形象因为缺乏完整的认知,反而被想象力拼补得更加离奇古怪,足够吓到一个孩童。

2021年末,我先生的奶奶去世了。在参加葬礼前,我认真地和雨果聊了太奶奶去世的事。他知道了,爸爸会是我们家最难过的人,因为他从小和太奶奶一起生活。所以,爸爸最近情绪会有些低落,我们要多说快乐的话,让爸爸逐渐快乐起来。

后来,雨果爸爸逐渐走出了低落的情绪,他对我们说:“太奶奶走了也是解脱,她再也不会痛了。在太奶奶去世之前,无名疼痛折磨了她很久,现在她不再痛苦了。”我们赞同雨果爸爸的看法。

我告诉雨果,人死后通常会有一个墓地和墓碑,以便于亲人去缅怀。雨果说:“我知道,他们把太奶奶先烧成灰,然后埋到山上去了。”

我问:“埋到坟墓里是好事吗?”雨果说:“是吧,有了坟墓,我们就可以去看她,给她送去思念。反正你心里觉得太奶奶在就行了。她有时候会到你心里去。”

我觉得,雨果的话说到我心里去了。

猜你喜欢
死亡雨果亲人
Chapter 24 Live to be tortured 第24章 生死折磨
亲人
念念不忘
雨果剃发
亲人( 连载一)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