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解析

2022-05-09 16:10王立华
种子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植保技术应用分析

王立华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更加的向往,在物质上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小麦作为我国三大谷物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来源,因此小麦的产量、质量都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产生直接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成为保证小麦增产的重要技术。文章简要分析了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以供有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植保技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分析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5-007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数量占据了世界总人口的1/5,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谷物品种之一,小麦高产高效的研究是我国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植保技术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小麦栽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植保技术概述

农业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农业发展迫在眉睫,而植保技术是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植保技术是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技术,能有效提高农业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效防治农业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是注入杀虫剂以达到防治效果。虽然有明显效果,但会在农产品上产生残留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降低种植的总体效益,同时喷洒农药也会破坏环境。

植保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保障植物健康的新型农业技术。不仅可以达到病虫害绿色防治的效果,还可以大幅提高种植效果,改善我国农作物的种植现状,优化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1]。

2 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应用植保技术的重要性

小麦种子从萌发到生产的过程中,生长环境对其有着重要影响。小麦生长过程中植株的健康会受到一定的威胁,如病虫害威胁、病原菌入侵、竞争威胁等,会对小麦籽粒品质和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科学应用植保技术,能够使小麦植株顺利生长,有效解决小麦生长期间较为常见的问题,避免小麦植株发生病变,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及基数,大幅度提高小麦籽粒的品质。总体来说,植保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应用植保技术能够在根源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及基数。特别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发小麦烂穗病,从而使得小麦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不仅影响了小麦品质,还降低了小麦产量。因此,应用植保技术可防治小麦病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2) 最大程度提高了植株抗倒伏能力,使小麦植株具有良好的弹性,降低倒伏发生概率,对小麦健康生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 防止植株出现不能正常成熟、提早衰亡的现象,有效避免植株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况,加快小麦植株的生长速度。

3 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应用的重要原则

小麦是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全球首位的粮食作物,优质小麦备受人们的青睐。在当前农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科学种田,应加大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进行优化,全面发挥其技术优势,切实实现小麦丰产丰收。

3.1 坚持高品质、高产量原则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对小麦的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植保技术是确保小麦高品质、高产量的重要栽培技术之一,通过加强对麦田的管理,对土地利用进行总体规划调整,进而保证小麦丰产丰收。从当前我国小麦栽培技术来看,小麦品质不高的问题仍旧存在,一些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小麦品质的要求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不仅对小麦产出造成了严重影响,还会威胁人体健康。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追求,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小麦,应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科学应用植保技术,全面发挥其技术优势,为小麦丰产丰收提供重要保障。

3.2 坚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原则

早些年我国采用的小麦栽培技术较为落后,因此,应在小麦栽培技术上进行创新,通过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栽培技术和设施设备,综合我国实际国情,持续完善小麦栽培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系统化生产,促进小麦增产增收,确保小麦苗全、苗壮,推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可通过选择高产稳产、抗逆广适、品质较好的小麦品种提高产量,加大对操作简单、容易理解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益。

4 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应用的主要特点

小麦高产栽培是具有较强技术性的工作,随着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要积极应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具有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农民文化素质水平较高和小麦种植水平较高的地方作為小麦高产栽培示范区。由于小麦高产栽培示范区的农民对科学种植小麦的意识较强,且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因此,在小麦高产栽培示范区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同时将最前沿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传授给农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植保技术不仅是其重要技术之一,还是农业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技术,能够防治病原微生物和病虫害。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合理应用植保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而且可以广泛推广植保技术,对提高我国小麦种植经济效益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在大力推广植保技术时应充分体现出绿色概念和绿色植保的特点,推广与应用绿色植保技术,规范使用农药,全面深入开展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进而确保小麦高产栽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6766FCCE-46D8-4394-A07B-557569F2C7F0

4.1 小麦育苗以及品种的选择

首先,在高产小麦栽培中,植保技术在高产小麦栽培中的具体应用可从3个方面进行考察,即小麦品种的选择和栽培、土壤改良和土壤处理、田间管理和维护。小麦品种的品质直接影响小麦产量,优质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抗性,如抗倒伏、抗虫性、抗病性等,除了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外,还必须具有灌浆速度较快以及粒重的特性。现阶段,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市场中反应较为良好的小麦品种有烟农19、鲁麦21、冀麦22、农大211等。其次,目前我国市场上优质的小麦品种众多,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例如,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考虑当地的地形因素和肥力条件。在肥力高的地区,通常选择抗性强、植株短、秸秆强的小麦品种,植株较高的小麦应选择在肥力一般的地区种植[2]。再次,选择小麦品种要基于当地气候。如果当地小麦播种季节较早,应选择冬小麦品种或半冬小麦品种;如果播种季节较晚,应选择春小麦品种。小麦栽培应采用包衣和化学制种的方法,科学选择包衣和种衣剂,并混合小麦种子,干燥后可播种。

4.2 改良土壤和整地

土壤是影响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播种小麦种子前,必须调节和改良土壤,可以通过增加土壤营养的方式,确保在生长期间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比如,土壤盐渍化一直是限制我国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改良盐渍地区的土壤可显著提高我国小麦的总产量[3]。首先,必须对小麦播种土地进行平整,减少盐渍层的破坏,并对土壤进行深加工,提高土壤肥力和渗透性,这种深耕方式对耕作蓄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盐碱区,可适当添加磷肥,施肥量为90~100 kg/667 m2,并与农用肥料混合,然后进行深耕耙平,以实现中和碱性的目的,同时采用麦麸,施用量为250~350 kg/667 m2,并持续改良。改善土壤性质,不仅可以减少土壤盐碱损害小麦,而且可以防止土地盐碱化复发。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选择最佳播种期,通常以气候温度为选择标准。小麦最佳播种期的适宜气候为14~16 ℃;周期通常只有7~10 d。其次,在种植小麦前,应及时清理土壤。土壤处理应在种植冬小麦前进行[4];由于土壤中可能存在玉米根系,所以必须进行深层土壤处理,以确保小麦高产高效。在深层土壤处理中,深度应保持在25 cm左右,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应用除草剂处理杂草。例如,每667 m2使用20%氟草定、使它隆40~50 mL或者双唑草胺10 g,上述任意一种药剂兑40 kg水混合,在3~5叶草本植物上进行茎叶喷洒,可以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

4.3 田间管理与追肥

首先,为了实现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在小麦播种后要进行田间管理,从而使小麦产量和品质得到有效保证。小麦灌溉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得以健康发育的基础是水分,水分可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灌溉和浇水过程中,要坚持“不旱不水”的原则。因此,为了避免灌溉后强降水导致小麦涝灾的情况,应在灌溉前观察天气。在北方灌溉的方式主要是沟灌和喷水灌溉,其中喷水灌溉方式相对均匀,经济性强,节水程度高,经有效控制后,用水率可达80%以上。灌溉必须结合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和当地降水量进行。其次,小麦的日常管理还体现在追肥上。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养分,因此种植小麦的农户必须要掌握小麦追肥技术。合理施肥可有效控制小麦的整体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单位面积内小麦产量,因此在现代农业施肥中应选择氮磷钾肥,增加土壤肥力。在当地降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农户必须及时选择恰当的肥料对小麦进行追肥,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要选择氮肥补充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氮含量;在小麦拔节完成后,要做好3项重要工作,即防治病虫害、遮挡和干热风。在喷洒化学药剂时,应相应增加肥料,如每667 m2选用40%高效氯氰菊酯30~50 mL,或加入20%哒螨灵40~50 mL,兑30 mg水,均匀喷洒,其中加入98%磷酸氢钾200 g,以增加土壤肥力。采用植保技术,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优质栽培,进而使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得到有效提高。

4.4 沟系配套管理

首先,沟渠系统配套管理主要是指对麦田内外沟渠进行疏通,及时清理沟渠系统,保证麦田排水畅通,起到排除积水的作用。如果冬季持续降水,科学的沟渠系统和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避免由于阴雨天气造成小麦渍害,能够避免冰冻以及冻融交替渍害。其次,麦田的“小气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以减少疾病和瘟疫的可能性。春季小麦在物质积累下快速生长,从高峰开始快速发育幼穗分化。此时,土层随着小麦根系生长逐渐加深,根系密集区域的土层深度可达到1.25 cm;如果持续阴雨天气,会使小麦根系缺氧腐烂,而沟渠系统内外沟渠的支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避免因根部腐烂而导致黄叶和植株大量死亡。再次,保证小麦高产,实现收入稳定增长,要及时清理水分、犁沟和挂钩,在确保完整的根系覆盖和提高小麦抗性的基础上,改进小麦挖掘系统的管理,与此同时,沟渠支护管理系统可为灌溉和排水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5]。

4.5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气候变化、农业等问题会导致麦田遭受病虫害,最终致使小麦减产。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种植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应将病虫害防治作为重点,以治理为主,保证农户收入稳定增长。在实际种植中,小麦常见病虫害较多。例如,小麦经常受到谷子、树叶和条锈病的影响,这将影响小麦粒重;条锈病为害小麦叶片;蚜虫对小麦前期的为害较大,每种病害都有不同的症状,随着气候变化,病虫害甚至会在小麦中造成有害致癌物[6]。因此,小麦病虫害需在小麦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防治,如11月可防治小麦地下病虫害。每667 m2采用50%辛基硫酸20 mL、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 mL、0.5 kg水以及25 kg细土混合形成毒土,均匀施于地表,通过耕培施入土壤中,达到防治地下害虫的目的;2—3月是小麦迎春期和拔节初期,防治小麦纹枯病最为重要,可以對小麦地下害虫进行二次防治,可使用甲氰咪唑等杀虫剂,并混合使用岗霉素、非农宁、纹枯净等药剂进行防治;4月是小麦定向开花期,要控制红蜘蛛、条锈病和叶斑病,并注意天气变化,若阴雨天气持续3 d天以上,应防治赤霉病;5—6月是小麦进入谷类灌浆期阶段,小麦蚜虫和叶锈病是为害最严重的,应用禾果例、粉锈宁、辉丰菊花脂和吡虫啉等药剂可防治小麦蚜虫和叶锈病等。除此之外,每667 m2施用磷酸二氢钾150 g,可起到一定的补肥效果,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4.6 科学除草

杂草对小麦植株的影响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杂草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而且天敌较少,在生长过程中会与小麦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给小麦的生长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除草工作,运用相应的化学手段清除杂草,确保小麦高产。在选择化学药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剂。如小麦田常见禾本科杂草有野燕麦、雀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多数在冬前出苗,基本与麦苗同时生长,如雀麦、节节麦等,杂草苗期和麦苗极其相似,不易辨别。在清除这种杂草时,可以在千草灵试剂中倒入一定比例的水,通过喷雾操作清除。正常情况下,清除杂草的最佳时间是小麦杂草的2~3叶期,在此期间应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选择相应的药剂开展除草工作,清除双子叶杂草时,可在氯氟吡氧乙酸0.2 g/mL中掺入适量的水分进行喷雾,以达到清除杂草的效果,这种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的作用,有典型的激素型除草剂反应,对阔叶杂草(猪殃殃、田旋花、荠菜、繁缕、卷茎苋、马齿苋)效果较为明显。

5 结束语

植保技术可有效缓解小麦病虫害、早衰和倒伏问题,帮助小麦种植户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小麦种植,从而更好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小麦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植保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可帮助小麦农户实现小麦高产,提高小麦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芳.浅谈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8):158.

[2]陈修宏.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8(6):127-128.

[3]慕晶,付金元,王亚静,等.小麦高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应用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16):105-106.

[4]湾晓霞.探析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12):130.

[5]哈布力汗·木那依.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19(10):131.6766FCCE-46D8-4394-A07B-557569F2C7F0

猜你喜欢
植保技术应用分析
植保技术推广现状及相关建议
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探讨
论农药危害性及绿色植保技术
初探无公害果蔬中植保技术的应用
关于园林设计中的绿色园林植保技术的主要应用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浅谈植保技术应用于小麦高产攻关中的作用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