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中传统岭南图形在地化的功能与艺术研究

2022-05-11 03:26余月强YuYueqiangZhangChuHuoKa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4期
关键词:岭南民宿装饰

余月强,张 楚,霍 康 Yu Yueqiang &Zhang Chu &Huo Kang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在新时代民族的强大、文化自信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传统图腾、经典纹饰、民俗印迹等视觉图形越来越受到各设计领域的追捧。而当下的空间设计也一样,新的空间尺度、新需求体验、新价值导向以及更新更广的材料技术呈现驱使下,博大且广阔的传统题材和经典图式在经过删减、混合、变形、置换、统一等手法后与当下新环境达到视觉的协调。正如李宗桂在《时代精神与文化强省:广东文化建设探讨》中指出,只有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才能使传统岭南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活力[1]。

1 传统岭南视觉图形的空间表现

1.1 传统岭南图形的认识

当下传统视觉图形采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重构、改造逐渐成为时下所奉行的创新设计。如果仅仅从空间环境的视觉装饰美学来判断不可否认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方式,但从传统图形意境与本质上能否与具体空间环境在造物缘由和意境本质上达成融合,且有益于传承、发展鲜有作深究,这也是当下对传统岭南图形再现、再造产生的困惑与矛盾。墨子在《墨子·佚文》写道:“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指的是在基本的物质满足情况下提出对审美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更好的理解传统岭南图形不能单单从其造型、色彩、明暗等视觉表现上,其形成在什么样的民族、文化、习俗、观念等因素及具体组成在什么样的气候、地理、地形等自然条件都决定着传统图形的本质与特征。

1.2 传统岭南图形特征的多层级性

对传统岭南图形装饰特征的理解在这里可以用三个层次去剖析,即浅层次表现的“形”、中层次表现的“意”和高层次表现的“境”。“形”即形式美感,作为视觉表现的第一层级,是最易看到、最易反映的装饰特征。传统岭南图形是数朝数代积淀与演化的成果,其中大多数形态比较复杂且与现实形象存在很大偏差,与现代人追求简洁明快的审美喜相悖。如:以山水、花鸟、静物等注重写生的岭南画派书画类;以器物、摆件、建筑构件、三雕三塑等为题材的工艺类;以卷草纹、几何纹等为题材的纹饰类。在空间设计中,这类形式美的传统图案经常被直接拿来使用,在创作中或多或少的增减、改变传统图形的形态、色彩,这种拿来主义式的设计可以认定为对传统旧生活状态的抄袭或模仿。“意”即装饰性构筑,是通过符号、象征、手法等装饰下构建的一种典型性特征,属于传统图形的中层特征表现。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在《作为批评家的艺术家》提出装饰性艺术是可以伴随终生的,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这可以算是一种可以陶冶性情的艺术。它不仅让心灵能接受真正有想象力的作品,而且发展了人们的形式感[2]。这一个层级的传统图形的再设计是有目的、联系的、发展的融合在具体的空间环境当中,更多的考虑与空间环境艺术语境和行为体验的需求契合。“境”即意蕴本质,是深入到文化内涵与精神范畴的高层级表现。它的形成过程不是短时间可以筑成,且有着较稳定的装饰性表现。如:中国古建筑群——北京故宫博物院,它给人们的感受所呈现出来的是对封建君主至高权力、封建制度的威武庄严的表现。意蕴营造并不单靠某一部分,是集整个时间痕迹、行为印迹、空间尺度、装饰构件、细部处理等因素所展现出来的空间感受。

1.3 传统岭南图形的重新审视

在中国岭南传统造物中留下了非常多优秀的经典图式,成为岭南地区珍贵的艺术瑰宝。纵观当下对岭南传统图形再设计与应用,大多作品受西方审美重于理性认识的影响,比如从透视、造型、色彩等视觉元素的舶来套路,追求表面形式上的变化与风格的统一。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并非靠一个固定的视点,面是用时空流动的轨迹、视角有序的变化来绘制全景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文化趣味,并且与中国人文传统、自然观、价值观、哲学观相吻合的感性认识,才是真正给当下提供坚实、丰厚的历史创作题材。在对传统岭南图形再创作时应与新空间环境的功能属性作全新的考量。其一,传统岭南图形信息与来源的清晰,对岭南传统造物中留下了经典图式出现与发展进行溯源。如:南越时期器物图式稳固、丰富、细腻等艺术表现;隋唐五代时期本土与异域文化交织下的华丽、饱满;宋元时期图形的庄重、淡雅;近现代时期骑楼装饰图式的古典、融合、世俗等特征。社会、地域、时代的不同衍生出独特的视觉图形,在当下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设计背景下应尊重基本的传统人文。其二,元素的提炼与意境的统一,对西方理性认识的设计手法并不能否定,传统岭南图形元素的提炼再设计应与中国的人文传统、审美思维在意境达到一致。在空间设计中涉及众多物件、形态、材料、色彩因素,合适的意境融合在空间营造中更是重中之重。其三,在地化呈现与意蕴的彰显,也正是基于中国地貌阔广、民族多样等因素,对中国传统岭南图式在地化设计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钟嵘(约518)在《诗品》指出:“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强调艺术的创作应着重于意义谦蕴的境界问题。陆元鼎在《岭南人文·性格·建筑》一本中提到:“岭南文化中的务实性、世俗性在建筑的形象、细部,甚至装饰、图案、纹样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反映”。[3]因此,在新环境空间的设计对传统岭南图形的选择与再设计搭配应避免视觉符号、人文特征等因素的模糊和混沌。

2 新空间设计中传统岭南图形的新形式转换

2.1 对传统岭南图形的呈现新要求

可以说岭南地区各类博物馆中陈列出来的历史物件或经典图形是最直接、最真实映射所在不同时期岭南社会、民众生活形态的影像,换一句话说,这样的岭南装饰样式与符号是远离了当下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与审美情趣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需求已经发生改变,也正是在历史演进中伴随着室内环境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生活、工作、娱乐等空间的功能需求、人文共鸣、艺术氛围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岭南视觉图形作为民族的艺术瑰宝也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不仅仅局限在表面视觉符号的改变,是从平面、立体、空间多个维度新样式转变,具体表现有:平面构成中形与色的新样式呈现;立体产品图形装饰的新材料、新技术呈现;新的空间尺度变化、新的需求体验增加对岭南图形呈现的新要求,与前文所提出的“形”“意”“境”三个不同层级的表现同属一个理念。

2.2 传统岭南图形组织的新表现

传统岭南图形的创作与发展是根据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与审美态度,采用写实、夸张、变化、移植、寓意等艺术语言并遵循形式美法则进行艺术活动。以近现代岭南典型建筑骑楼为例,整个骑楼的外立面呈现出大量装饰图形,如:满周窗色彩与蚀刻效果的两层拱卷式玻璃窗门、爱奥尼或科林斯新壁柱、中式传统浮雕行龙等中西合璧式的装饰。传统图形的新形式转化如何传承与发展并非一件易事,照搬或模仿如此繁琐的传统骑楼装饰符号显然是不符合当下审美特征,也不是简单的重新构成或简化处理即可。不管是骑楼、石湾公仔、潮州木雕等岭南装饰题材都有独特的造物特征,对传统岭南图式的创新核心要素是把握对应传统题材的文化内涵与气质意蕴,而不在于形态与色彩的模仿。(图1)作品《花团簇锦》是基于传统岭南画派中常见的花卉与鸟兽为主体的创新设计,从图案的结构、形态、色彩、韵律等多方面进行全新的表达,保留传统元素特征但不拘泥于传统。以更符合当下审美的表现方式来刻画,比如使用泥点的表现手法营造出有质感的、多层次的画面氛围,并把重点放在传统元素符号的再现上。以现代的设计手法来再现传统题材元素,更好实现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的文化传承目的,最终的图案仍然蕴藏着岭南画派在画面组织上的清晰、有序、色彩温润且富有儒雅味道。

从平面视觉图形到立体产品表现需要各种工艺技术的配合,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岭南图形的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给一些亘古通今的问题找到了更好解决方案。周峰在《岭南文化集萃地》一文中提出“返本开新”发扬岭南文化优秀的价值内涵和精神气质,革除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与时俱进的创新对传统岭南图式变得至关重要[4],如何在众多新材料、新技术中选择创新传统岭南图形以适合于当下空间更是重中之重。

2.3 传统岭南图形的呈现新形式

根据当前中国建筑与空间装饰发展的新趋势,传统装饰图形在新空间的运用发生不小的转变,主要的变化有以下三个。(1)空间尺度变化(大型商业建筑空间、各类公众文体娱空间、城市人居室内空间的缩小);(2)体验需求增加(新感官体验空间的发展、废弃建筑空间再利用、特定需求的功能空间);(3)人文性、民族性、地域性的追求[5]。在岳华、马怡红的《建筑设计入门》、乌兰,朱永杰的《建筑设计基础》均提出了相似的建筑空间描述。前两个观点更多是客观形态的鼎新,而第三点所提到的人文性、民族性、地域性才是永恒的精神追求。贝聿铭先生曾言,“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但对建筑艺术来说,更为关键的是正确的民族化道路,让建筑空间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风格。(图2)以郑中设计事务2020年完成的东莞洲际酒店为例,基于东莞骑楼、石排醒狮、莞草、可园建筑窗格图案等岭南装饰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呈现出新岭南文化与现代人追求精致生活的气韵。抽象元素的运用更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产品的造型结构、材质质感、色彩等,表达传统文化中的某一特性,使之具有空灵自然,韵味深远的美学特点[6]。

图2 东莞洲际酒店岭南装饰图形设计标示

3 传统岭南图形在地化的实践探索:何为所需与如何可行

“在地化”(Localization)原本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成符合当地特定要求的手段,并尽可能地保持对象特定情境含义。“在地文化”指的就是民俗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建筑形态等人文历史资源,其核心在于特色性[7]。周志曾言“在地化是指任何一种经济或商品流动都必须适应地方需求,才有可能加速发展”。[8]可现实生活中,“在地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正如杜瑞泽提到,“现代化建筑引起的“国际式样”风格造成许多建筑失去了“在地特征”,地方的地域性传统被忽视”。[9]“在地化”并不是盲目的摘取和传承,何为所需与如何可行变得尤为重要。下文将基于传统岭南图形的特征通过“在地化”认识、方法、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由此,在蕴含丰富内涵的“在地文化”中攫取文化素材并适当转化成装饰符号或艺术特征融入新空间创新之中。

3.1 岭南传统图形的认知迭代

新空间环境下传统岭南图形的新样式转变上文作了详细的描述,“在地化”的认识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因此,对传统岭南图形的在地化认识不能局限在字面意思上的本土化,“在地化”包括了诸多内在、外在因素。其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自然是神圣的,不管是山川、河流、土地还是气候特征均有其合理的自然法则。如:岭南地处亚热带,气候呈现炎热、潮湿、多雨的原因,典型的岭南建筑内部空间利用天井庭院、开敞通透、因势利导等手段进行解决。其二,对岭南民族文化传承的坚守。如:本土海洋文化(即水文化)的表现,在岭南地区村落水神庙相较于佛寺道观的数量更多,这与人们的传统的生产方式密不可分,也是岭南传统图式世俗性的表现。岭南近代建筑多以体现实用功能为主,特别是内部空间处理上没有过多的追求华丽装饰效果,这也是民间建筑与空间设计务实性的表现。除此之外,传统岭南装饰吸收西方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引入国外的装饰形式、细部处理、柱式特征等体现传统岭南装饰的开放与兼容性。如果说对岭南传统图式要“认识迭代”,那么前两点更多的是对传统岭南人文性、民族性、地域性的认识。其三,对人的尊重,人是有情感的、更是变化中的,以当下的目光重新审视传统也是对人需求的重新发现。卞三强在《人为本——传统中的精髓》提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讲究重情知礼人本精神,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需认真研究当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10];其四,对技术层面的探寻,与前文探讨同属一个理念。新材料表现传统元素、新工艺代替传统技艺、新材料和新工艺表达传统题材,归根结底就是岭南传统视觉图形在空间中“新形”“新意”“新境”的问题。与前两点在传统岭南图形的认识何为所需不同,后两点重点放在了“迭代”上,如何可行则应该因地制宜、因境而变、因人而异、因时而新。

3.2 岭南传统图形的创新方法

本文研究岭南传统图形的空间表现、新形式的转变、认识的迭代等问题,目的是寻找岭南传统图形在地化空间创新设计的新思路,旨在提出一种新的整体情境方法论。孙信茹在分析在地化中认为“在地”首先指向清晰明确的地方和文化位置;其次是居于特定位置的群体或个体,他们始终是地方实践的主体。而“化”乃是用于表达地方内外相互作用姿态以及变化过程的概念[11]。孙信茹把“地方”“文化”“姿态”“变化”作为在地化设计的核心要素进行探讨,与本文提出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境而变、因时而新的理念不谋而合。此外,本文更强调在岭南传统图形地化设计中“宜”“异”“变”“新”的动态发展。(图3)在地化设计的方法框架图中居于中心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艺术、城市历史、民俗民风归纳了“在地化”因地制宜构成范畴,同时也是文化认同(视觉符号、艺术氛围)与功能认可(功能需求、情感需求)提供了溯源基础;“人”的社会构成是复杂的,性别、年龄、社会阶层、经济收入、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方面均产生认识和需求的差异,认识更是发展的,对传统岭南图形的传承、创新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新,审美应该追随需求,文化形式的更替符合功能需求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契合路易斯·沙里文(Louis Sullivan)“形式追随功能”的理论;因境而变,岭南传统图形“新形”“新意”“新境”应符合空间固有的文化、功能属性。样式的更替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新潮流、新功能、新体验、新需求的表现,最终应回归于人在空间中,宗旨是空间为人服务。

图3 在地化设计的方法框架

3.3 岭南传统图形的设计实践——以南海“碧云山舍”西樵山民宿空间设计为例

胡展鸿在《岭南建筑创作研究与实践探索》一文中提出用“真”——务实求真、“实”——开放通融、“美”——无法之法观点很好的分析岭传统建筑的创作思想、创作手法与审美标准[12]。本文将岭南传统图形的在地化设计向空间延伸作为切入点,内容导向更为具体与精细。以此为因提出,固本求新;从本源需求出发,开拓创新;精准转化:岭南传统图形作为建筑空间的细部处理,是建筑的升华部分,更直接的传达岭南地区人文意蕴;多元融合:“拿来主义”的在地化创作手法,呈现当下岭南建筑空间特有的审美特征。

西樵山地处南海区西南部,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独特。西樵山民宿是为不同地区游客体验西樵山自然景观、人文特征、生活方式的空间环境,因此把西樵山的山韵风情融入在空间中,结合西樵山文化打造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旅游品质的民宿。(图4-图5)本案“碧云山舍”西樵山民宿空间设计,“碧”是对西樵山“青绿水乡”称号的简述,西樵山是一座沉寂亿万年的死火山,林深苔厚,储存了极为丰富的树木资源,因而被称为“青绿水乡”称号;“云”民宿处于山间云雾之中,让入住者摒弃日常生活的烦闷,处于山云间归隐的舒适感;“山”明清时期,大批文人学子曾隐居在这里,从此有“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民宿的在地化设计,不仅能体验明清文人学子的隐居生活,还能观赏到各种习俗及游艺活动;“舍”给人带来内心渴望绿水青山,享受大自然风情。

图5 西樵山民宿图形设计

本案“碧云山舍”西樵山民宿空间设计通过分析研究西樵山历史、西樵山景点、西樵山风俗活动的相关特征,挖掘其历史文化魅力,用现代设计语言(纹样装饰、材料组织、形态构建)来表现传统装饰符号在地化空间设计。(图6-图7)如:将具有西樵山传统及现代装饰符号视觉图形相融合,用统一的手法绘制成全景式装饰图案,为民宿空间中提供西樵山特色意象的视觉符号。石燕岩形式装置墙设计模仿石燕岩的外观 形式构建,石头起伏不一以及岩洞的形式,把石燕文化融入民宿中,给人带来山石与住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白云洞的下沉形态的会客厅,是西樵山流水经过多年的流淌、翻滚所打造的自然水池,从而形成碧玉洞的特点。把此特点融入到客厅下沉式沙发设计当中,让人在歇息的同时,如同身处碧玉洞下沉式水洼里嬉戏的感觉。“碧云山舍”西樵山民宿空间设计结合西樵山当地有代表的景点元素进行设计,打造既有樵山文化气息,又有现代旅游文化情怀的山间民宿。

图6 西樵山民宿空间设计

图7 西樵山文化民宿延伸品设计

在国际主义设计盛行的今天,文化自信、保护传统文化特色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丰富而独特的岭南传统视觉图形作为中国传统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地区特色的一张代表性名片。对岭南传统图形装饰性研究有益于中华民族理性的对待西方文化,扬弃、吸纳的同时更清晰的理解岭南传统装饰的重要且特殊的历史地位[13-14]。

4 结语

作为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本文用因地制宜、因境而变、因人而异、因时而新的手法对传统岭南图形“新形”“新意”“新境”进行在地化设计论述,希望吸引更多的学者和设计师关注岭南传统图形的在地化设计实践。虽然岭南传统图形的在地化设计研究的路还很长,但自然环境、人文艺术、城市历史、民俗民风的注重与传承将对提高岭南人的在地文化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为树立“岭南文化自信”的发展出力。

猜你喜欢
岭南民宿装饰
忆岭南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鲤鱼旗装饰坠
雨岭南
“贵州木纹石”装饰之美——以几座建筑装饰为例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不辞长作岭南人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