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 菲律宾蛤仔的池塘生态立体养殖试验

2022-05-12 21:34李步先张海恩李卫东孙绍永阚欣荣
河北渔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对虾饵料密度

李步先 张海恩 李卫东 孙绍永 阚欣荣

摘要:为探索出适合河北省海水池塘的高效养殖技术新模式,开展“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菲律宾蛤仔”混养试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投放密度为1 500 kg/hm2,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放养密度为45 000尾/hm2,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投放密度分高、中、低三个梯度进行养殖对比。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池塘生态立体养殖中红鳍东方鲀投放密度为1 200尾/hm2时,红鳍东方鲀成活率约为95%,成鱼产出规格1.09 kg/尾,产量约1 250 kg/hm2,鱼虾合计产量约1 500 kg/hm2,有利于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池塘;生态;立体养殖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在我国养殖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目前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养殖。同时,红鳍东方鲀养殖业的兴起也带动了沿海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出口加工、对虾养殖(在河豚养殖池中套养)、饵料供应、冬季闲置育苗车间的利用等。但是養殖用地租金连年上涨,人工及投入品成本逐年增加,养殖品种种质退化致使病害频发,养殖品种经济价值不高,养殖技术滞后等因素一直威胁着行业的持续发展。而完善养殖技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不二途径。为此,2017—2018年,在滦南县南堡镇咀东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养殖场,进行不同密度的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菲律宾蛤仔的池塘生态立体养殖,以探索适合河北省海水池塘的高效养殖技术新模式。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清整

养殖试验池塘位于滦南县南堡镇咀东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养殖场,所选池塘进排水畅通,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淡水流入,池塘底质为砂泥底质。利用养殖空闲时间,排干池水,封闭晒池,彻底清除池内污泥与杂草,修整池边,加固池堤,疏通进排水渠道,使池塘水深保持1.5 m以上。

1.2消毒除害

放苗前进水10~15 cm,使用生石灰750~1 500 kg/hm2杀死敌害生物并改良底质。

1.3进水

放苗前15 d左右进水60~80 cm,进水前安装过滤网以免混入野杂鱼虾蟹,施肥水素30~45 kg/hm2或尿素15~30 kg/hm2,促进饵料生物繁殖。

1.4苗种选择

红鳍东方鲀:选择身体无伤、反应灵敏、规格一致、肥满度好、经镜检无寄生虫的越冬鱼种,规格不小于200 g/尾。

日本对虾:选择体长1 cm以上、虾体肥壮、游动活泼、身体透明、规格整齐、不黏脏物、经检测不携带白斑病毒的虾苗。

菲律宾蛤仔:选择个体均匀、颜色新鲜、健康无损伤的苗种,规格1 400~1 600粒/kg。

1.5放苗时间

由于是生态立体混养,所以放苗时间的安排上与传统的单品种养殖有所不同,菲律宾蛤仔苗种要在鱼种和虾苗投放前放苗。放苗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注意育苗池水质和池塘水质的盐度差在5个千分点以内,温差在3 ℃以内。在本研究中,5月初投放菲律宾蛤仔苗,5月中旬投放日本对虾苗,5月底投放河鲀鱼鱼种。

1.6放养密度

菲律宾蛤仔投放密度为1 500 kg/hm2,日本对虾放养密度为45 000尾/hm2,红鳍东方鲀分高、中、低三个梯度进行养殖对比试验,其中2017年红鳍东方鲀放养密度分别为1 500、1 200、750尾/hm2,详见表1。根据2017年的试验结果,2018年调整试验养殖模式。菲律宾蛤仔、日本对虾投放密度保持不变,红鳍东方鲀养殖密度减小密度差,放养密度分别为1 200、1 050、900尾/hm2,详见表2。

1.7水质管理

由于该模式鱼虾放养的密度不大,在水质管理方面,定期利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调控水质,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养殖过程中定期对池塘水质进行监测,各项水质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具体指标如下:pH值7.8~8.4,溶解氧大于4 mg/L,池底硫化氢小于001 mg/L,化学耗氧量小于6 mg/L,水色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50 cm。

1.8饵料投喂

红鳍东方鲀的饵料以低值的海水鱼为主,每天投喂1~3次,根据水温及鱼体规格,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20%。保持饵料新鲜度,饵料投在固定的食台,每天检查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

对虾饵料在前期以池中生物饵料和配合饲料为主,中后期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每天投喂2~4次,早晚的投喂量占全天的60%。前期在水深50 cm处投,随着对虾的生长逐渐转向深水区投喂。

菲律宾蛤仔的饵料主要为放苗前池塘通过肥水培养的基础生物饵料。

1.9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注重生态防病。利用益水素、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来改善水体微生态环境,做好生鲜饵料与工具的消毒工作,海水有赤潮发生时不进水。

1.10收获

根据市场、病害、天气等情况适时捕捞,虾在9月收获后出售。水温降到12 ℃前,红鳍东方鲀移到室内越冬或出售。最后收菲律宾蛤仔出售。

1.11水质指标检测

依据《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化学元素监测》(GB 12763.4-2007),对试验池塘水中的氨态氮(NH+4-N)、硝酸盐(NO-3-N)、亚硝酸盐(NO-2-N)、磷酸盐(PO3-4-P)、溶解氧(DO)等指标进行检测,每15 d检测1次。具体检测方法如下:氨态氮(NH+4-N)采用次溴酸钠氧化法;硝酸盐(NO-3-N)采用锌-镉还原法;亚硝酸盐(NO-2-N)采用重氮-偶氮法;磷酸盐(PO3-4-P)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溶解氧(DO)采用碘量滴定法。依据《海洋监测规范 水质检测与分析》(HY 0034-1991),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检测化学需氧量(COD)。

2结果及分析

2.1池塘生态养殖试验出塘情况及生产结果分析

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试验池红鳍东方鲀的成活率比对照池高1.8%,平均产量为1 152  kg/hm2,比对照池的产量高99 kg/hm2。红鳍东方鲀随放养密度的增大其成活率无明显变化,但养成规格和产量均有较大差距。投放密度为1 200尾/hm2和750尾/hm2的红鳍东方鲀产出规格均比密度为1 500尾/hm2的高,直接影响了销售价格,但是投放750尾/hm2的产量较低,导致产值较低。总体来看红鳍东方鲀投放密度为1 200尾/hm2较为合适。

2018年对照池红鳍东方鲀的产量比试验池平均产量低85.5 kg/hm2。紅鳍东方鲀的养殖规格随投放密度的变化不明显,但是投放1 200尾/hm2和1 120尾/hm2红鳍东方鲀的产值比900尾/hm2的高。见表5、表6。

2.2池塘生态化养殖常规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及分析

试验池中的DO、COD、NO-3-N、NO-2-N、NH+4-N、PO3-4-P和对照池中的相应指标在养殖生产过程平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同期相比试验池中的DO略高于对照池,试验池的COD、NO-3-N和NO-2-N低于对照池,试验池的NH+4-N、PO3-4-P与对照池的相比无明显差异。见图1-图6。

红鳍东方鲀是一种捕食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与日本对虾混养后,体质健壮的日本对虾生长速度加快,体弱有病的日本对虾被红鳍东方鲀捕食。残饵和粪便被池塘中的微生物分解后,可以作为浮游植物的肥料,混养的菲律宾蛤仔以小型浮游植物和悬浮有机碎屑为食,能防止池水的有机污染,保持水质稳定、提高能量转化率。充分利用了鱼、虾、贝等不同品种的生物特性,减少了病害传播,净化了水质,降低了污染排放,生态效益明显[1-3]。

3小结

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菲律宾蛤仔以投放密度分别为1 200尾/hm2、45 000尾/hm2、1 500 kg/hm2,进行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时,与池塘中单养红鳍东方鲀相比,更有利于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可推动红鳍东方鲀养殖向生态高效养殖方式转变,进而辐射带动本地区海水池塘养殖更上一层新台阶,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增加渔民收益。

参考文献:

[1] 陈秋江.河鲀、毛蚶、对虾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3(4):12-13.

[2] 郑春波,王海涛,于夕有,等.红鳍东方鲀与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生态养殖试验[J].水产养殖,2017,38(5):14-16.

[3] 蒋丹.唐山地区“海陆接力”养殖红鳍东方鲀技术[J].科学养鱼,2018(6):49-50.

(收稿日期:2021-10-18;修回日期:2022-01-14)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李步先(1990-),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与高职教育。E-mail:761471181@qq.com。

通信作者:李卫东(1970-),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育种、养殖与加工。E-mail:weidong1970@hotmail.com。DOI:10.3969/j.issn.1004-6755.2022.05.004

猜你喜欢
对虾饵料密度
香饵
香饵
金鲳鱼和南美对虾混养能增收
虾:蹦蹦跳跳的美味(三)
可爱的对虾
海水对虾池塘养殖混养鱼类生物防控对虾病害体会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