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外伤致皮下血肿治疗1例及文献回顾

2022-05-12 11:02邸晋秦段降龙李中莉
中国保健营养 2022年2期
关键词:皮下髋部夹层

邸晋秦 段降龙 李中莉

1.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21 3.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西安 712046

1 临床资料

患者刘某某,男,65岁,于2021年8月21日以“车祸撞伤后致左髋部外侧皮下血肿1天”为主诉入院。现病史:1天前被车撞倒致左髋部皮下血肿,伴疼痛,活动受限,就近诊治于西安市第四医院,查下肢X线片示:1.左髋部皮下水肿;2.余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到患者为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后正在进行抗凝治疗,且基础疾病多,建议转大型三甲医院进行治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以“车祸撞伤后致左髋部外侧皮下血肿1天”为主诉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食纳可,夜休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发现高血压20余年,血压最高为200/110 mm Hg,平日规律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美托洛尔片”药物治疗,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后血压控制尚可;发现糖尿病3年,平日规律服用“利格列汀”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半年前确诊为Stanford B型AD于唐都医院行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术后一直服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专科查体:左髋部外侧血肿,大小约10∗10CM,压痛(+),触之稍有波动感,活动受限,余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查胸部CT提示:1.双肺散在少许慢性感染性病变,建议治疗后复查;2.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改变其内可见网状高密度影(见图1),请结合临床病史,必要时增强扫描助诊。双侧髋关节MRI平扫提示;1.双侧髋关节MR未见明显异常;2.左髋侧后部皮下软组织内异常信号影(见图2),建议DWI+MR增强扫描助诊3.扫及前列腺轻度增生。血常规示:红细胞RBC:2.62×1012/L;血红蛋白 HGB:78g/L血小板计数:78×109/L:。凝血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T:13.5sec;纤维蛋白原Fg:1.24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95.8mg/l;血浆D-二聚体:32.31mg/l。入院诊断:左髋部挫伤、高血压3级(很高危)、2型糖尿病、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刚入院后因患者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需要进行抗凝治疗,遂暂未予以止血等相矛盾的治疗方案,又因患者皮下血肿较小、症状较轻且患有2型糖尿病,在无明显皮下血肿切开引流术的指征下,未行血肿切开引流治疗;仅予以患者止疼、脱水消肿及抗肺部感染等对症治疗措施。2日后发现患者有持续低热,血肿迅速扩散,即复查血常规示:RBC:1.79×1012/L;HGB:53g/L,随即立刻予以输红细胞及血浆、止痛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随后几天,在连续每日输红细胞及血浆的治疗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血肿停止扩散,并逐渐吸收。复查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后,予以出院。出院诊断:左髋部皮下血肿、高血压3级(很高危)、2型糖尿病、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前列腺增生。

图1 CT: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改变其内可见网状高密度影(左)

图2 MRI:左髋侧后部皮下软组织内异常信号影(右)

2 讨 论

AD起因于主动脉内膜撕裂,使中间层暴露在血流中。升主动脉的右侧壁或降主动脉的近端是内膜撕裂受力最大的节段。其中,血液进入内膜中导致假腔的形成,当受力过大时,可以导致主动脉破裂,或者通过另一个内膜撕裂重新形成假腔。AD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通常是致命的。该疾病的动态性质、表现和临床病程的变化以及治疗的紧迫性需要高度关注。高龄、男性、长期动脉高血压病史和主动脉瘤是AD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A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我国AD主要也是由高血压造成的[3]。AD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是吸烟。吸烟者患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两倍,腹主动脉瘤的概率甚至是其五倍[4]。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较为常见,其一般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晕厥及低血压等,其症状与急性心肌梗塞或肺栓塞等疾病相似,需要进行鉴别[5]。除非及时进行手术修复,否则患者通常会死于和夹层相关的并发症,包括主动脉破裂、心包填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终末器官灌注不良或急性心力衰竭等。

如今,人们在社会不断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下,各种机械产品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随之导致各类创伤的发生率不断上涨,由交通事故引起的外伤性皮下血肿也较为多见[6]。外伤性皮下血肿早期一般采取抬高患肢、制动、冰敷、抽出血肿、脱水消肿等对症治疗措施。该疾病治疗措施相对简单,因此并未引起医生的足够的关注。只有在患处自行吸收较差时介入治疗,而切开引流术包括好几种。其一,普通的切开引流换药,需要经常清创换药,不但容易引起院内创面感染,也会使病人疼痛加重。同时,血肿后期创面可能会形成假性滑膜导致伤口渗出增加,可达数月不愈,治疗效果差。该方法包扎较松时容易导致脱落,如髋部及臀部等部位;反之包扎过紧会引起患者肢体血运障碍、影响关节活动、痛苦增加等并发症。其二,常规负压引流手术。该手术方式是在第一个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负压引流装置,使其尽量避免细菌侵入,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换药次数,大幅度的节约病人的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但其和第一种方式一样仍需前期进行长时间卧床制动并抬高患肢,使患者减少体液渗出,有利于缓解局部水肿。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长期卧床制动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渗出等并发症,应引起重视。其三,如今早期采用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其和上述第二种手术方式相比,相同点都有引流效果好,减少换药次数,有效减少感染,且减少了抗生素使用等方面。但其独有的优势包括无需制动、可抑制细菌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保护外露的骨组织和肌腱组织延缓坏死,大大缩短了创面愈合的时间,有效的预防了创面感染,具有很大的前景,在严重创伤中应用广泛,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7]。还有超声波并超短波[8]及活血消肿汤等中医治疗外伤性皮下血肿的方法。

本文中患者诊断为Stanford B型AD。国内外对于Stanford B型AD应进行手术治疗已经达成共识[9]。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来说,术后早期抗凝可安全、有效的预防与血栓形成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10],避免产生血栓、发生脑梗塞等血管疾病[11]。因此,抗凝成为一种必要的术后治疗措施。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治疗会导致患者凝血异常,有出血倾向。尽管利伐沙班合并严重出血的风险比其余抗凝药物更低,但仍应警惕可能的出血并发症。该患者情况较为复杂,起初皮下血肿较小,因此,在抗凝治疗的基础情况下,仅予以止疼、脱水消肿等对症治疗,未予止血治疗,血肿逐渐扩大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大幅下降,随后立刻予以输红细胞及血浆等对症治疗,患者逐渐恢复,血肿逐渐吸收,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对此,我们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这种以出血症状为主,多数为皮下瘀斑、血肿,黏膜血疱为共同特点的患者,予以输适量血浆及红细胞时发现,患者先是出血症状减轻,随后体征消失,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步趋向正常。同时,有学者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测定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升高,证实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升高除本身参与凝血外,其升高可使血液黏滞性增加,血流减慢,阻力增加。因此,2型糖尿病的高凝状态是否也有利于患者止血,这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病例并进行相关研究。简言之,在面对这种抗凝与止血相矛盾的情况时,我们应积极寻求一个平衡点,在输血量既能适当恢复组织的凝血能力,又不至于过多扰乱机体内环境,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尽管上述观点尚无人提出,关于其具体实施方案和指标,以及制订不同输血标准、输血量、成分输血的选择等均未能明确,但这仍可作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此类疾病制定一个规范可行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皮下髋部夹层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隔夹层参数对底水油藏注水效果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以渤海A 油藏为例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