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盐池县盐业的初步开发

2022-05-12 03:56呼姗
质量与市场 2022年8期
关键词:盐池县盐池盐业

■呼姗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对盐业的研究,目前从空间上来看主要是海盐,对西北地区的盐业研究较少。从时间上来看主要以古代为主,近现代时期相关的盐业研究以及研究著作相对较少。而在西北地区的盐业中,对宁夏地区盐业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对盐池盐业发展进行叙述。

1 盐池盐业开发的原因

宁夏境内的湖泊都属于内流区域,所以湖泊里的水分,一边从四周流入,一边又进行蒸发,而且宁夏多为盐碱地,流入的水中含有盐质,湖水有进有出,有增有减,但是湖水中的盐分则是有进无出,有增无减,所以就容易形成盐湖或者是盐池,因此所产的食盐主要是池盐据报道,宁夏盐产占西北各省盐产总量的三分之二。“沙漠中盐矿非常的多,产盐极富,远销陕甘晋绥各省。据二十八年的估计,全省外销的盐,达六百四十万斤。为本省重要出口货品之一。”[1]

而在宁夏地区中,盐池地区的盐产丰富且盐质为西北地区最佳。盐池地区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但盐池县含有大量盐田。在历代建置的变迁中,始终和“盐”有关。该地区的人民生活,经济贸易,交通运输等也都和食盐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盐池县城东边的十五公里和定边的交界处,有一条弧形低洼地带,史称“盐川”。在这一带充满着大量的盐湖,其中有老莲花池、旱滩池、红崖池、娃娃池、莲花池、滥泥池、花马池、苟池、敖包池等。宁夏也可生产粮食,毛皮和食盐,但前两者大多要自用,但是食盐不同,只有食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食盐尽量运销到盐池外,无论赚钱赔本,能够换取必需品就是赚钱。

表1 盐池县盐区分布及盐产统计图[2]

1941年为了大量发展食盐产销,当地在发展经济建设方案中也涉及到鼓励人民投资打盐等手工业工厂[3]。由此表明,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食盐的可生产运销的特性,有利于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供给民众需要,以达到摆脱经济困难的目的。

2 盐池盐业的初步开发

1936年为了增加食盐的产量,开发花马池以及定边盐业,规划运盐通道,减少运费,使盐户、盐商、盐贩的利益增加。同年,毛泽民到盐池县指导工作,提出通过筹办群众性的消费合作社,将盐池的食盐、毛皮、甘草“三宝”贩运出去,发展经济贸易。1937年盐池县成立打盐生产合作社,扩大股金白票三千二百元,1938年底,全县合作社数目发展到了10 个,其中盐户合作社就有5个。1939年盐池县计划开采盐池,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出产和运销,希望年产可增加到一百二三十万驮。过去群众不能自由打盐,有些群众谎称盐池为私有,打盐需要支付租金,群众无法获利所以不去采盐。在1939年矿产被收回,群众拥有了自由打盐的权利,开始积极参加采盐。由此,盐池盐业开始得到初步开发。然而,这时期的食盐生产还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相关生产保障措施。1941年后,为进一步扩大食盐生产,盐池县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大量开发食盐以及发动群众义务驮盐,统一产销盐价[4],成立了专门的盐业机构,对食盐生产加强了组织领导。改变了盐户不愿打盐的想法,提高了盐民生产盐的积极性。这改变了1940年前盐池县食盐生产规模较小,组织性不强的局面。1941年,生产了食盐62万驮盐,实收盐70万驮。由此,食盐不再是单纯的商品,是关乎当地经济的重要来源。

1942年,盐池主要搞打盐运盐、办合作社,发动盐户组织了“盐务委员会”,建筑盐田,1942年产盐70万驮,创造了当地食盐产量的最高记录。莫文骅从盐池视察后提到为了提高食盐产量以及质量,盐池县发动生产大竞争活动,设置各种奖项,交流和改进生产技术。叶季壮谈到盐池的“盐田比之去年增加一倍以上,生产人数增加数倍;因之产量增加几倍以上。实行的盐业贷款,也刺激了盐户的生产情绪,改善了盐户的生活。”[5]在这样的局面下,1943年盐池县只在苟池就产出800驮食盐。为了提高生产效能,盐池县采取自愿的办法组织变工队。变工队为了达到互相帮助,集体生产的目的,没有人数的限制,过去在盐池打盐的大多是外来人,自己做饭自己打盐,在一天劳动的时间中,每人做饭就要占三点至四点的时间,全部计算起来,浪费劳动力相当大。通过变工的方式将盐民组织起来,十个人至二十个人只需要有一个人做饭就够了,节省了很多劳动力,保证了食盐生产的人数。在天气变化时,就集中力量去抢盐,避免风雨的侵害,缩短打盐时间,增加打盐次数和产盐数量。

随着盐池县食盐产量的增加,食盐运输也随之成为主要问题。1940年上半年之前,食盐运输以民间的自发为主,下半年起运输的组织化程度开始增强,1941年发起了运盐运动。为确保食盐的生产和运输,加强监管且在政策上做出调整。首先将食盐运输的路线分成东线、南线、西线,规定人民运输公盐以盐池为起点,将盐运输至延安、庆阳、临镇等公盐收发处。其次在食盐运输的过程中,盐池帮助民众有计划的运盐,以乡为单位,组织运盐帮,每帮发放一面具有通行证作用的旗子,保障运输队顺利通行。公盐运输的组织办法大都采用“朋帮”和带头等民间形式,如盐池县五区组织了一个有二十六个骆驼的朋帮,编成两个运输帮,运盐二次,共计一〇三八驮。为发展运输合作社及便利食盐运输,“运输合作社奖惩办法”出台,规定盐业公司可调动食盐运输的路线,禁止走私运盐,运输队享受政府平价草料,流动资金缺乏,可给予短期借款[6]。这表明食盐运输和食盐生产一样,都是以合作社的手段为主。此外,除规定时间运送公盐,其余时间民众可运私盐,且在返程时可驮粮,收入风险比农业生产较低,所以运盐者增多,以至于一些农民在农业生产之余将运盐作为一项副业。在这样的环境下,盐池食盐运输得到迅速的发展。盐池也出现了不同的运盐组织。其中最主要的核心形式就是合作社运输。1943年盐池一区、四区组织建立运输合作社,利用公盐代金投资购买20头骆驼。过去运盐习惯使用骆驼,但盐池县破除当地“耕牛不能驮盐”旧习,将耕牛赶去运盐,每头牛能驮二百斤盐,可卖三千元,盐本及路费每头牛花费一千二百元,走一次可赚六万八千元。县里提前训练耕牛,挑选运输人员,解决鞍架困难(如表2所示)。

表2 运输力发展情况表[7]

因此,1943年盐池县运盐牲口比1942年增加约近一倍。1944年与1943年相比,盐池县合作牲口的百分比上升至0.22%,私人牲口包括驴、骡马、骆驼数量从1095至1169。短脚牲口和长脚牲口也从0.9%和0.5%上升至20%和1.3%,大车数量从0到179辆,运盐驮数从12746增长至20149[8]。盐池县于1944年5月25日购买了六条牛创办运输业。以六条牛为主要动力,并发动群众用牛合帮的组织形式运盐,二十多条牛运盐三次,共运出一百零七驮,这也是盐池开始建立运输业的基础。从1942年至1945年是盐池县大规模的运盐时期,运盐工作主要依靠运输合作社。盐池人民的创新式运输方式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盐池开始建立运输业的基础。

由于食盐生产和贸易的发展,盐税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据1941年6、7月份商业的统计,“输入是七十二万九千四百七十二元,其中转口货约值二十万元。输出共值二十九万七千一百六十八元八角,另有四十九万元的食盐输出未算在内,由此可见三边商业如果不是因为盐的输出则将成入超。”[9]据统计,“1938年销售食盐数7000驮;1939年190,000驮;1940年230,000驮;1941年 299,000驮;1942年224,332驮;1943年329,892驮;1944年254,035驮;1945年117,829驮;1946年169,114驮。”[10]因此,食盐成为盐池县争取对外贸易平衡的主要物资,盐税成为筹集发展经济资金的手段。

纵观边区食盐开采的政策以及盐池县群众的积极活动,食盐不仅能达到出入口贸易的平衡,还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这一阶段逐步将分散的个体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走合作化的道路,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经济,为之后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 盐池盐业开发的特点及意义

食盐是宁夏地区自古拥有的自然资源,食盐生产是众多采盐工人和贩盐商人的生计之源,也是重要税源。但盐池盐业在发展过程中极其具有不稳定性。首先,盐池食盐受到天气原因的影响,产量不定。盐池县的盐池是天然形成的,不需要通过人工。每年采盐时期在六七月份,经过十天左右的降雨,池底经雨水溶解,又被日光晒干,便在池面上结成团体的白盐。采盐工人即沿池边将盐块打碎,用耙将盐运进离池岸五十步处堆积,天然的盐便成功了。这种制盐的方法,如果天气很好,三四日就可以凝结成盐,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就前功尽弃,产额也没有定数,因此,盐池的盐产量受天气影响很大,基本上是根据天气好坏定夺盐产量。以盐池县在1940年的6、7、8月份的打盐情况为例,“在未下雨前群众打盐非常热情,尤其在莲花池方面特别动员增加一百五十余个盐坝子,可惜经几次暴雨,淹得一无所有,至今水未退,成效如何难以估计。”同期,在盐池县经济建设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增加盐坝子一百二三十个,但被雨水淹没,不能准时出盐。因此,自然环境因素也成为盐池县食盐产业逐渐衰弱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盐池县盐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支持。盐池县的盐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盐的产销量完全由市场需求量所控。盐池食盐的产销大都是依靠外省的市场需求而发展的。如果外省的食盐产量提高,就会限制盐池县食盐的运销;若外省的盐欠产,盐池食盐就拥有的竞争力,随之销量也会扩大。

盐池县食盐是当地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流通和交换。以盐池县的合作社探索与发展历程为例,盐池县的合作社经历了两个阶段,发展成为由群众自愿入股,自愿退股的方式,这些体现了盐池县在发展的过程与整个时代背景同行,受各种因素所困,盐池盐业没有得以延续发展,但其创新式的发展仍然是当时宁夏盐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也为之后宁夏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盐池县盐池盐业
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盐业经济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盐池采油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盐池县1969-2018年大风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赵启三:从创造“金丝猴”到进军盐业新蓝海,七旬“剑客”为实业鼓与呼
盐池县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调色盘
发改委批复31省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浅析盐池县沙枣育苗、造林技术
黄河三角洲滨海废弃盐池综合降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