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乘用车下支臂模态和强度分析

2022-05-12 07:17田国富高志彤
机械管理开发 2022年2期
关键词:支臂悬架加速度

田国富, 高志彤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70)

引言

下支臂作为汽车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振动频率若与来自路面的激励相近,会发生共振作用而变形,影响其寿命,因此研究下支臂的固有频率十分重要。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下支臂不仅要承受车轮的上下跳动,还要承受极限情况下的冲击,面对如此复杂的受力情况,研究其强度和抗冲击性能是极其重要的[1]。

1 整车基本参数及前悬架模型建立

整车的基本参数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整车基本参数

根据整车参数建立麦弗逊前独立悬架,主要部件包含前副车架总成,左、右前控制臂,左、右前滑柱,横向稳定杆,左、右稳定杆连杆及转向横拉杆。在Catia 中建立的悬架三维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悬架模型

2 下支臂有限元模型及自由模态分析

2.1 下支臂前处理

将下支臂几何模型导入Hyper Mesh 中进行前处理[2],因下支臂由单冲压板组成,采用壳单元进行划分,而衬套因外形较为简单规则,采用实体单元进行划分[3],下支臂与其他零部件的连接关系采用RBE2 进行模拟连接,共11 196 个节点,11 124 个单元,建立的下支臂有限元模型如图2 所示。下支臂所选用材料为QSTE500,其泊松比为0.33,弹性模量为2.1×105MPa,密度为7.85×106kg/m3,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504 MPa 和689 MPa。

图2 下支臂模型

2.2 自由模态分析

当下支臂频率与外界激励接近时,下支臂会因剧烈共振而产生变形,影响行驶的安全性,因而需研究其固有频率范围。

将定义后的下支臂提交到Optistruct 求解器进行计算,得到的固有频率如下页表2 所示,振型云图如下页图3 所示。

图3 模态振型云图

表2 下支臂模态分析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下支臂第七阶固有频率为235.2 Hz,而汽车因路面不平度引起的激励频率小于22 Hz,车轮不平衡造成的激励频率为0~15 Hz,直列四缸发动机频率一般为10~30 Hz[6],这三方面激励作为影响下支臂的主要激励,都远远小于第七阶故有频率,故下支臂不会与车辆发生共振现象。

3 悬架静载仿真分析及静载提取

3.1 悬架动力学模型

将整车参数及悬架三维模型中的有关结构硬点数据输入到Adams car 悬架模型,结合悬架弹簧刚度和减震器阻尼的性能参数编写相应的属性文件,在Adams car 标准模式中建立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如图4 所示[5]。

图4 前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

3.2 极限工况下的轮胎接地力计算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下支臂会受到来自路面不平度产生的载荷作用,尤其是在极限工况下承受的载荷,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强度分析的条件。但是由于在汽车研发阶段的条件有限,不能进行台架试验,于是本文通过动载系数计算各工况下的轮胎反作用力,再导入Adams car 中进行准静载分析。选取的典型工况包括:前行制动、弯道制动、无定向路牙冲击。

3.2.1 前行制动

在前行制动情况下,轴荷前移,制动加速度为1.1g、垂向加速度为g 时,地面对前轴单个车轮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力为:

纵向力和侧向力可以通过乘以相应的附着系数比值得到。

3.2.2 转弯制动

在转弯制动情况下,整个汽车不仅发生轮荷的转移,同时也发生轴荷的转移,制动加速为0.32g,垂向加速度为3g,侧向加速度为0.58g 时地面对前轴左、右轮的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力分别为:

同理,纵向力和侧向力可以通过相应的附着系数比值得到。

3.2.3 无定向路牙冲击

在无定向路牙冲击工况下,汽车会受到多方向力的作用,发生轮荷和轴荷的转移。本文选取汽车在制动方向加速度为2g,纵向加速度为1.5g,垂向加速度为g 时进行受力分析,此时地面对前轴车轮的垂向反作用力分别如下:

同上,纵向力和侧向力可依据计算所得的垂向力及地面附着系数计算得出。

3.3 准静态载荷提取

本文在Adams car 软件中进行准静载仿真分析,为静强度分析提供边界条件。将前文计算得到的作用力输入到静态载荷参数操作界面,通过悬架试验台对车轮进行加载,提取下支臂在典型极限工况下各个连接点处的静态载荷数据,具体如下页表3 所示。其中FX、FY、FZ表示各连接点沿X、Y、Z 方向上的力,TX、TY、TZ为各连接点绕X、Y、Z 轴的力矩。

表3 下支臂各连接点处载荷

4 下支臂典型工况下强度分析

通过Adams car 提取各连接点载荷作用力,采用惯性释放原理,在Hyper Mesh 中对下支臂定义约束,最后基于第四强度理论对其强度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各工况应力云图如下页图5 所示。

图5 下支臂各工况下应力(MPa)云图

从有限元分析结果来看,各工况下应力主要集中在冲压板内侧及与衬套焊接处,其中最大应力出现在无定向路牙冲击这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应力值达到了494.4 MPa,根据企业相关评价标准要求:在极限工况下最大应力应小于抗拉强度689 MPa,因此,下支臂强度满足要求。

5 结论

1)根据汽车悬架的三维模型,建立下支臂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下支臂进行模态分析,分析其固有频率。

2)通过准静载仿真分析,提取汽车下支臂在三种极限工况下的受力载荷,将载荷加载到下支臂有限元模型各连接硬点,求解计算得到下支臂在各个工况下的应力分布云图。

3)分析结果表明,选用材料的抗拉强度大于下支臂在三个工况下承受的最大应力,满足要求,可为后续优化分析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支臂悬架加速度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气垫船复合材料导管支臂制备工艺与性能试验
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进口弧形闸门安装关键技术
天际加速度
浅析水电工程弧形闸门支臂前、后端板加工工艺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
前后悬架抗制动点头率和抗加速仰头率计算
能自动熄灭蜡烛的烛台
ECAS空气悬架电控系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