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下考虑资金约束与市场竞争的优化治理研究

2022-05-12 06:06曹逸帆董慈蔚
管理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计征管理费用摊主

沈 滨 曹逸帆 董慈蔚

(1.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 研究背景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让整个社会经济突然停滞,大量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出现“无工可做”,裁员、失业成为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和失业等困境,实现复工复产、助推经济增长,我国中央政府做出了重启“地摊经济”的重要批示。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考核内容中,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不将被列入度量指标。2020年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地摊经济”的重启,使得众多闲余劳动力加入到门槛低、成本低的自主创业中。规范引导“地摊经济”适度发展,给小商小贩生存空间,可以更好地“稳经济、保就业”,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然而,“地摊经济”具有两面性。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治理方案,提倡“地摊经济”有利于促进市场繁荣、增加就业机会、丰富消费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如若不加强管理,摆摊或将污染环境、阻塞交通、侵害正规商户利益。鉴于此,政府亟需规范管理,积极引导“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由于地摊的存在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比如加大环卫工人、城管的工作强度及难度,政府可以通过向摊主征收管理费用的形式维护地摊秩序。目前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一次计征收费和从量计征收费。前者类似于入场券,一次性征收固定金额的管理费用;后者根据摊主摊位的大小,从量收取管理费。以上两种方式在各地城管部门的地摊管理方法中已广泛使用。例如,浙江省诸暨市食品地摊点的收费标准为每天0.8元/米2,河南省郑州市健康路的夜市每月收费1 500元。本研究拟分别探讨政府在摊主总利润最大化、市场总销量最大化、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最大化4个不同社会治理目标下的最优治理策略选择。

就摊主特质而言,受准入门槛较低、摊主数量庞大、销售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影响,摊主们不得不以相似的零售价格销售同质化产品。此外,摊主往往面临资金有限的困境,在支付摊位管理费之后,只能以剩余资金进行采购。根据以上几方面的特点,本研究将探讨“地摊经济”下具有资金约束的摊主在竞争环境中的运营决策。

“地摊经济”虽然并不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在文献中仍未受到足够的关注。赵英军等[1]构建了政府打击决策与摊主摆摊决策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地摊市场的存在符合帕累托改进的要求。传统意义上来说,“地摊经济”下的摊主可以假设为报童模型中的报童。目前,报童模型的研究主要涉及供应链库存管理[2,3]、供应链协调[4~6]等,但模型的复杂性局限了学者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刻画。市场竞争是“地摊经济”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古诺(产量)模型已广泛运用于刻画销售竞争性同质产品的市场环境中。任龙[7]构建古诺竞争模型,研究风险管理对产品市场过度竞争的缓解作用;郑本荣等[8]和ARYA等[9]均检验了渠道选择策略;HUANG等[10]与HA等[11]探讨了古诺竞争背景下零售商共享私人需求信息的动机。鉴于“地摊经济”市场上的商品大多为低档产品,价格相对固定,价格竞争现象较弱,本研究并未采取伯川德价格竞争模拟市场竞争环境。而且,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3个或3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由此,本研究运用经典古诺模型来刻画数量庞大的摊主销售同质化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存在许多销售同质化产品的街边小店,此类小店被称为Nanostore。相关学者对这类小店的运营与供应链模式进行了研究[12,13]。虽然Nanostore在供应链中的刻画十分接近于摊主的特点,即产品同质性高、售价接近,但相关研究还未从摊主数量庞大、初始资金有限等角度进行考虑。资金限制是供应链成员生产、订货决策中的一项重要约束。在“地摊经济”下,摊主作为向上游采购产品并销往下游的关键供应链成员,资金限制将会影响摊主的运营决策并间接影响下游消费者的福利。在已有文献中,供应链成员因资金限制会出现风险厌恶状态下的定价策略[14,15]、产量决策[16,17]等问题。在竞争状态下,资金限制将影响供应链合作[18~20]、供应链成员风险规避[21,22]以及融资决策[23~26]等问题。本研究拟刻画资金约束下摊主的运营决策,并对资金限制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通过梳理过往文献研究重点可以发现,研究“地摊经济”下具有资金约束的摊主在竞争环境中的运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基于“地摊经济”的两面性特点,探讨零售竞争下制造商资本受限的供应链管理,以及摊主利润最大化、总销量最大化、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最大化4个优化目标下政府的最优治理策略,以期拓展政府干预在竞争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

2 研究模型

2.1 模型描述

本研究考虑两种政府管理摊主的征费模式:一次计征模式(简称G模式)和从量计征模式(简称V模式)。一次计征模式下,政府一次性征收摊位管理费M,此费用类似于入场券,例如河南省的漯河“网红桥”夜市,采取不缴纳摊位管理费不允许入场摆摊的模式进行摊位治理。从量计征模式下,政府依据摊主摊位规模大小征收单位成本c,即更大的摊位需缴纳更多的摊位费,同时销售面积也更大,例如浙江省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欲对临时占道经营的摊主按其占用摊位规模大小征收管理费用。

表1 模型符号和参数说明

2.2 模型构建与求解

当政府选择一次计征收费模式进行治理时,摊主i的利润函数可表达为式(1);同时,摊主i的产品采购成本与市场进入成本之和不得高于其拥有的最大资金限制,从而有式(2)。

当政府选择从量计征收费模式进行治理时,摊主i的利润函数可表达为式(3);同时,摊主i的产品采购成本与市场进入成本之和不得高于其拥有的最大资金限制,从而有式(4)。

3 摊主运营决策

3.1 资金十分充裕

当摊主i资金十分充裕(Fi>max{f1,f2})时,不论政府对摊位费采取何种征收模式,摊主i的均衡决策均能取到最优解。

由命题1①和②可知,若政府采用从量计征模式征收摊位管理费,摊主i会以更高的零售价格销售产品,相应地,其销售量也会相应降低。这是因为在一次计征模式下,政府一次性征收的管理费用M的高低并不会影响摊主i的销量与定价决策,只会削减其一部分利润。而在从量计征模式下,政府征收的摊位管理费将内化到价格中,最终由消费者负担。由此,当一次性征收的管理费用M足够低时,该模式下摊主i可以收获更高的利润。由命题②可知,摊主偏好一次计征模式的条件为更高的市场容量(a越大),以及零售市场更小的竞争(n越小)。这是因为当市场容量更高时,摊主i销售收入的增幅弥补了既定的一次性管理费成本(可视为沉没成本)。然而,若政府依据销量征收单位管理费用,随着销售量的增加,摊主需缴纳的摊位管理费用也相应增加,使得净利润增幅并不明显。当零售市场竞争越激烈时,无论何种征收模式均会使得各摊主的销售水平遭受相同幅度的削减,但是在从量计征模式下零售价格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导致销售利润降低。

3.2 资金部分不足

当摊主i资金部分不足时,政府摊位费的征收模式至关重要。不同的征收模式对摊主i有截然不同的决策选择结果。当M≤c(a-c-2w)/(n+1)时,有f1≤Fi≤f2,即一次计征资金充足而从量计征资金不足。

结合命题2①~③可知,此时摊主i在一次计征模式下可以销售更多产品,而零售价格取决于资金量的限制,若资金相对紧缺,为覆盖一次性缴纳的摊位费成本,摊主i会设定一个较高的零售价格,从而获取更高的回报。同样地,由命题2③可知,摊主偏好一次计征模式的条件为更高的市场容量(a越大),以及更缓和的竞争环境(n越小)。当M

结合命题3①~③可知,此时摊主i总是会在从量计征模式下制定更高的零售价格,但不一定会造成更低的销售量。具体而言,当资金较为不足时,从量计征模式能够使摊主i以更高的售价销售更多单位的产品,并带来更高的销售利润。此外,由命题3③可知,与一次计征模式资金充足的结论不同,此时摊主偏好一次计征模式的条件为更小的市场容量(a越小),以及零售市场更激烈的竞争(n越大)。这主要取决于该情境下若政府征收一次性管理费用,各摊主紧缺的资金甚至无法达到最优的销售水平,因此更高的市场容量以及更缓和的竞争环境等利好条件,并不能使该模式下的摊主们受益,从而产生了与前两个命题相反的管理见解。

3.3 资金极度紧缺

当摊主i资金极度紧缺(Fi

由命题4可知,当资金极度紧缺,即两种模式资金均不足时,当且仅当资金大于一定阈值时,摊主在一次计征模式下可以同时提高零售价格与销售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4 政府治理策略

考虑政府在决策摊位管理模式时具有以下4种目标:摊主总利润最大化、市场总销量最大化、消费者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27~29]。

表2 不同市场进入准则下考虑资金限制的均衡结果

4.1 摊主总利润最大化

本小节考虑政府以摊主总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选择最优治理模式。通过比较表2中不同资金状况下的摊主总利润均衡结果,得到命题5。

(1)数理分析若政府以摊主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当固定进入成本较低时,采用一次计征模式优于从量计征模式。这是因为当政府以摊主利益作为决策准则时,管理费用的高低便成为了利润差的关键决策因素。由于一次计征模式下,固定的进入成本为沉没成本,即更高的销售收入可以更大程度地覆盖相对较低的进入门槛。然而在从量计征模式下,更高的销售量伴随着更高昂的管理费用,削减了摊主们的净利润,使得该模式下摊主总利润劣于一次计征模式。

(3)管理启示摊主总利润取决于政府制定的管理费用征收标准。更低的固定进入成本使得一次计征模式能带来更高的摊主总利润,更低的变动成本使得从量计征模式能带来更高的摊主总利润。

4.2 市场总销量最大化

本小节考虑政府以市场总销量最大化为决策目标选择最优治理模式。通过比较表2中不同资金状况下的市场总销量均衡结果,得到命题6。

(1)数理分析若政府致力于最大化市场总销量,当摊主资金十分充裕时,一次计征模式可带来更高的市场总销量;当摊主资金部分不足时,摊主更加紧缺的资金条件使得能取最优解的模式优势更加显著;当资金极度紧缺时,若摊主i资金大于一定阈值,则其在一次计征模式下利润更优。

(2)算例分析不同市场规模与竞争程度对政府管理费用征收模式决策的影响数值实验结果见图2。当政府以市场总销量最大化为政策制定出发点时,决策权衡与命题3中单单以摊主i各自销量的比较结果不同。具体而言,与摊主i的最优决策一致,一次计征模式下资金不足时,政府与摊主均偏好在更高的市场容量条件下实行一次计征管理费征收模式。但是,与摊主i的最优决策不一致的是,从量计征模式下摊主资金不足时,在更高的市场容量条件下,摊主i依旧更偏好一次计征模模式,但政府为了摊主总销量最大化,更倾向于采用从量计征模式。此外,在两种征收模式下,均有更低的市场竞争使得一次计征模式的优势更加突出。

(3)管理启示政府应依据市场变化合理制定摊位管理费用,如经济衰退导致的市场规模缩小。在此背景下,由于地摊经济的宣传引导,极有可能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但市场规模仍较小,即摊主数量较多但消费者却相对稀少。此时,政府为了市场总销量最大化,可采用从量计征摊位管理费用征收模式。相反地,当经济回暖,市场规模较大但市场竞争并不激烈时,政府可设定固定摊位管理费用。

4.3 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本小节考虑政府以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为决策目标选择最优治理模式。通过比较表2中不同资金状况下的消费者剩余均衡结果,得到命题7。

(1)数理分析由命题7可知,若政府致力于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当摊主i的资金足以支付一次计征模式下的进入成本时,无论从量计征模式下资金是否充足,都有一次计征模式能够带来更高的消费者剩余;当摊主i的资金不足以支付一次计征模式下的进入成本时,无论从量计征模式下资金是否充足,都有摊主i的最大资金量越高,一次计征模式可比从量计征模式带来更高的消费者剩余。由此,摊主的资金条件与固定进入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政府政策选择的关键准则。

(2)管理启示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如中西部地区,为实现消费者剩余最大化,政府可以采用从量计征模式征收摊位管理费;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即摊主资金量较为充足,政府可以采用一次计征模式,通过设立统一化的固定进入成本简化管理。

4.4 社会福利最大化

本小节考虑政府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决策目标选择最优治理模式。其中,社会福利为摊主总利润与消费者剩余之和,从而得到命题8。

(1)数理分析若政府致力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当一次性进入成本M较低时,采用一次计征模式优于从量计征模式。由于社会福利是摊主总利润与消费者剩余的总和,由前文分析可知,一次计征模式在一次性进入成本M较低时,可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摊主的最大资金量越充足,越有利于消费者。相对于充足的资金而言,一次性进入成本相应降低了,摊主可负担更高的进入成本,也即较低的一次性进入成本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

(2)算例分析为了探索市场规模与摊主数量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数值实验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①市场规模减小会导致任一征收模式下社会福利减小;②当摊主自有资金量不足时,市场中摊主数量越多,即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次计征模式下的社会福利随之减少,从量计征模式下的社会福利随之增加。

图3 政府目标为社会福利最大化时, 市场规模与 市场竞争对政府治理模式决策的影响

(3)管理启示政府在市场规模更大的区域,如居民生活区、办公场所、校区等场所,引导地摊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此外,若管制区域存在较多数量的摊主,即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时,政府为了社会福利最大化,应采取从量计征模式征收摊位管理费用。

5 结语

本研究以“地摊经济”为背景,构建古诺模型,分别刻画了一次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政府管理模式下摊主运营决策,并探讨了政府4个最大化目标,即摊主总利润最大化、市场总销量最大化、消费者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对政府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当摊主资金十分充裕时,一次计征模式可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以获得更高利润,即更低的零售价格与更高的销售量;当资金极度紧缺时,若摊主i资金大于一定阈值,则其在一次计征模式可同时提高售价与销量。②当且仅当一次计征模式下的进入成本足够低时,一次计征模式下每个摊主个体能得到更高的收益。③当政府致力于摊主总利润或社会福利最大化时,若政府设定的固定进入成本门槛较低,则一次计征模式更合适。④若政府以总销量或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为目标,则仅当摊主资金有限时,从量计征模式更合适。

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考虑摊主资金实力以及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政府优化治理决策研究,帮助政府依据试点区域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程度、摊主资金约束等因素优化治理策略。然而,本研究仅基于确定性模型进行探讨,未来可进一步考虑在面临供应链中断、不确定需求等市场环境下,供应链成员与政府的最优决策变化;此外,本研究的重心为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将摊位管理费用视为外生变量,未来可深入探讨不同政府治理目标下的最优摊位管理费决策。

猜你喜欢
计征管理费用摊主
探析我国公共财政管理费用支出控制策略
20元
商贸企业管理费用探析
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的积极性与局限性分析
煤炭资源税改革将很快提到议事日程
按家庭计征个税贵在知难而进
地摊情话
我卖个桃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