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用户偏好研究

2022-05-13 15:47张雷郭欣张乐乐
时代汽车 2022年9期

张雷 郭欣 张乐乐

摘 要:通过专家访谈法、定量测试、随车深访、小组座谈会等用户研究手段,从使用场景、用户感知维度出发建立用户主观测试方案,测试方案的核心为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测试用例建设,其中指标体系包含座舱硬件、人机交互、系统生态、创新功能四大模块,指标层级为三层,实现对于现有功能和创新功能两个类别的评价测试。研究结合对市场主流智能座舱标杆车型进行实车测试,验证了测试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并得到用户对于智能座舱的使用痛点爽点以及创新功能接受度等用户偏好。

关键词:智能座舱 用户研究 主观测试评价 用户偏好

Abstract:By means of expert interview, quantitative test, in-depth on-board interview, group discussion and other user research means, a user subjective test scheme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dimensions of use scenario and user perception. The core of the test scheme is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 and test cases. The index system includes four modules: cockpit hardwar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ystem ecology and innovation function, and the index level is three levels, which realizes the evaluation and test of existing functions and innovative functions. Combined with the real vehicle test of the mainstream smart cockpit benchmark models in the market, the relia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test scheme are verified, and the user preferences such as the pain point, cool point and acceptance of innovative functions are obtained.

Key words:intelligent cockpit, user research, subjective test evaluation, user preference

1 行業背景及发展现状

中国已蝉联世界产销大国位置10余年,但仍面临大而不强局面,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发力,局面正在加速改变。而在推动我国实现汽车强国伟大目标的另一重要桥头堡“智能化”领域,我国也在加速布局[1]。行业公认的汽车智能化的三个重要落点体现分别为“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然而由于“安全性”、“技术性”等问题,更加考验车路协同能力的“智能驾驶”热度反而有所降低,而使整个行业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容易落地的“智能座舱”领域[2]。

另一方面,行业形成的共识是,未来的汽车产品一定要围绕“用户体验”来进行产品规划和开发,智能化则是实现车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重要技术支撑。然而当前市场中产品的智能座舱方案却存在诸多不符合用户体验的痛点,化解这些痛点,找到真正符合用户体验的智能座舱用户偏好,才是保证智能座舱良性发展之路[3-4]。

研究用户对于智能座舱的偏好,需要研究用户是在什么场景下,通过什么维度来感受智能座舱,同时从中对智能座舱形成了什么感受。这就要求首先建立一套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智能座舱用户主观测试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定义智能座舱的所包含的范围,有助于定义智能座舱的概念,另一方面,需要基于评价体系找到用户的偏好,进而研究用户对于智能座舱的需求趋势。

用户偏好被定义为用户在考虑商品和服务时所做出的理性的、有偏向的选择,是用户的认知、心理感受和理性的经济权衡的综合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偏好”的概念被有意无意地广泛使用。人们经常用他们的偏好来辅助日常决策,或者只是用偏好来表达他们的偏好和意见,而不是真正的选择。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面对和处理更加复杂的偏好分析情况,如条件偏好,即用户在进行偏好选择和有意判断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前提。

基于用户偏好的研究不但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经济学,还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通过营销和完善数据库,这些研究不仅能从根本上过滤用户,还能挖掘用户的行为信息,分析用户的个人特质,并向用户建议有关实用产品的建议。基于用户偏好的各种商业活动多年来在电信和金融领域都十分有效。一种通过用户共享信息的方式分析出用户偏好,并建立好用户预测模型,有助于向用户出售产品。

用户偏好研究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祁红梅等[4]采用电子支付服务商Pay Pal社区的文本数据,结合显露挖掘技术,识别了用户电子支付偏好的显露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披露模式在帮助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洞察用户偏好变化方面具有价值,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

袁绮蕊等[5]人结合在线健康社区建设现状,使用RFM模型筛选典型用户,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事实维度、模型维度和预测维度构建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肖像标签,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实现部分用户画像实证研究。数据驱动背景下的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画像构建可以有效实现个性化搜索和正确推送,有利于加强用户粘性,方便网站推广。这对提高网络健康社区平台的正确服务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倩丽等[6]人构建了基于用户需求推介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其内容包括基于不同主题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阶段可分为生活场景需求信息的数字资源、工作场景、场景和研究之后,三个层次上的数字资源,基于不同主题的用户群体、分层、精细服务、数字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

2 研究路径及方法

2.1 用户偏好研究思路

基于“用户体验”为核心,挖掘智能座舱用户偏好,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使用场景体系,找到用户智能化需求为核心的使用场景;第二阶段,基于用户使用场景,借助定量和定性的用户研究手段,提炼用户感知座舱的评价维度;第三阶段,围绕用户感知座舱的维度,建立用户评价车辆智能座舱的主观测试体系[7-9];第四阶段,借助评价体系对当前有代表性车型的智能座舱进行主观评价测试,一方面找到用户对于现有功能的感受和需求偏好,另一方面借助产品创新智能化功能的规划探究用户对于创新功能的需求程度,即找到已有功能的优点和不足,找到创新功能的用户需求程度,为企业或合作伙伴产品的智能座舱规划提供依据和支撑[10-13],见下图1。

2.2 使用场景研究

场景的目的为了产品定义和功能定义提供依据,但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常常需要在成本和功能之间的做出平衡,这就要求功能定义时不能确保满足每一位用户的每一个使用场景,因此怎样获取用户的高频使用场景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高频”是一个需要量化的数字需要通过定量调研手段从用户中获取结果。要量化場景,首先需要了解场景是什么。场景的概念本身来自戏剧,戏剧中场景包含的三要素为角色、环境、设施,而对于汽车的使用场景来说,则是用户(人)、车辆、环境(交通),也就是“人、车、环境”。对于场景研究来说,只要囊括了这三个要素,就能够明确的表征一个使用场景了。

假定一个场景“在晴朗的上午,李雷驾驶着一辆紧凑型SUV,带着家人去出游,他行驶在通畅的高速公路上,驾车过程中他使用了ACC自适应巡航系统,车辆加减速过程细腻、轻柔,与驾驶员的操作方式非常接近,降低了李雷的驾驶疲劳感,他非常高兴”,这个使用场景描述,可以简单概括为“用户—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操作-车辆有什么反馈—用户是什么感受”,这一个闭环系统。同时另一点是对于场景三要素,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有多少人,是男性、女性,还是大人、孩子,什么样的环境,高速公路,城市路段,城市路段公路是通畅的,还是拥堵。因此在场景三要素之下,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每项要素所包含的不同元素,见图2。

根据这一原则,选取用户最为常用的元素整合,设计定量测试问卷,建立包含所有元素的标准化问卷模板,并在每个元素位置设置下拉菜单,让用户对于每个元素依次选择,选取各元素下占比最高的子元素联立整合,得到场景的工程化描述,再依据用户实际用车过程将工程化描述转化为描述场景的定性连贯语句,见图3。

根据调研所得出结果,按照全部用户样本选择各元素占比联立得到工程化场景描述,然后进一步转化为定性描述连贯语句,即“在夏季晴天时,行驶在通畅的城市一般路段的柏油路面上,驾车去上班时,驾驶过程中使用某项功能”。这样就依靠定量调研数据结果,通过联立整合方式得到了用户对于某项功能的高频使用场景。场景数据来源于用户,首先解决了场景来源于用户的核心问题,因此在评价和开发智能座舱相关功能时,将都围绕用户的高频使用场景展开,从而使得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做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尽管在理论体系和学术范围内,该方法均具备可实施性,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持续对模型进行改善,来持续优化实际效果。第一,随着汽车创新技术的出现,汽车的使用场景的将不断扩展,而随着用户用车生活场景的不断扩展,车辆的创新技术也会不断精进,这是对立统一的相互推动过程,因此定义用户使用场景的各要素对应的元素会不断的扩展、量变、进化,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资金成本,才能够使得基于用户出发的使用场景不断趋近完善。第二,该方法在联立整合过程中,实际会出现大量的场景结果,而其中同样存在一些无效结果,由于当前样本量较小,处理这些无效结果的方法可以采用简单的数据模型和工具即可,而随着场景元素的不断增多,将需要进一步开发新的数据模型和程序算法,增加自动化处理的程度,提升处理效率。

2.3 评价维度提炼研究

想要知道用户对于智能座舱的需求偏好,需要知道用户是怎样感受外部世界的。这里引用全球品牌大师马丁林斯特龙在《感官品牌》中对于品牌营销理念的分解,他认为消费者都是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知觉来感受品牌的。因此产品的设计和营销需要从用户“五感”感知到的方面进行。

人类感知外部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接触和获得感受。接触则依靠肢体和五官,最后将信息反馈至大脑,来形成对于外部的感受评价。肢体和五官接触外部世界的方式则可以概括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而在大脑中形成感受评价的结果则是知觉,因此“五觉”是用户感知外部世界并获得感受的标准理论体系,也是提取用户对于产品评价的基础。

引用此理论,汽车座舱作为用户整个用车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汽车模块,用户感知座舱的同样需要通过“五感”来实现。中汽信息科技智能座舱研究课题组对于用户进入到汽车座舱后,主要感受智能座舱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获取了用户“五觉”感受的比重分配。根据调研数据,视觉占到39%,占比最高,其次为听觉,占到26%,第三为触觉22%,知觉和嗅觉分别占据7%和6%。可以看到,用户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智能座舱的,需要重点放在视觉、听觉、触觉三个维度,而嗅觉和知觉感受的体系建设则作为创新功能维度的重点开发方向。

3 结语

本文基于提升智能座舱用户体验为目的,以用户主观评价测试流程为依托,分析了当前通过用户研究手段和方法获取智能座舱用户偏好的流程。重点通过主观评价测试的建设过程、完成成果、实测应用,从用户角度出发解决了当前智能座舱研发和测试所面临的一个痛点。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围绕智能座舱用户偏好为核心,持续对评价测试方案优化,为夯实内部科研基础赋能,为企业端产品开发和规划赋能。

参考文献

[1]陈琦.延锋.汽车智能座舱“黑科技”5年内实现落地[J].汽车与配件,2020(13):52-54.

[2]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J].设计.2021(03).

[3]杜莎,高驰.对话佛吉亚未来座舱中国区业务负责人王佳栋:系统供应商如何将“智能座舱”产业化进行到底?[J].汽车与配件,2020(15);35-37.

[4]束晟,刘益.基于显露模式的电子支付用户偏好识别和管理策略[J/OL].管理现代化,2021(05):97-102[2021-09-27].

[5]袁绮蕊.基于K-MEANS的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画像模型构建[J].科技情报研究,2021,3(04):9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