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浅析及建议

2022-05-13 23:24王绩泽邢宇宁刘铁志申玉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观生物课

王绩泽 邢宇宁 刘铁志 申玉华

摘 要: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的课程,是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最佳学科。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转型”起始阶段,是我们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受生态文明教育的高低程度,决定着生态危机能否被有效改善。因此,应该在生物教学中注重渗透生态文明教育,逐步培养初中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本文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浅析并思考了一些教育途径。

关键词:生物课;生态学理念;生态观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2)04-0107-03

1 引言

近年来,生态环境和气候发生的恶劣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仿佛是大自然在“报复”人类。人类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类兴衰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虽然在科学家的刻苦钻研和探索下,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能够帮助我们人类缓解一些诸如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负面问题,但同时它会带来新的困扰。可见科学技术并不是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最根本手段,它只能解决短期的问题。面对资源消耗危机、环境气候恶化的难题,想要遏制这种发展趋势,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每个人的生态文明意识。有了意识,每个人就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更快更有成效地建设生态文明,使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自觉养成符合生态文明准则的行为习惯。

初中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会如何。因此,“生态文明从少年抓起”,他们决定着未来能否有效改善严峻的生态危机形势,决定着未来的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还是更糟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保护生态环境,应该以教育为根本宗旨[1]。新课改后最新版生物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人与其他生物、人与大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并能让学生在今后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中,真正地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让学生明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经济的发展繁荣使得目前初中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越,且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平日的课业任务重,压力较大,有了空闲时间更想花费在玩游戏、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上,对其他事情关心较少。学生或许知道近期社会出现的热词,如转基因、PM2.5、绿色消费等,但是大多了解的层次比较浅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有部分初中生存在浪费食物、不节约用水、过度消费、乱丢垃圾等不良行为和习惯。他们没有生态文明的观念,不能践行生态文明行为。另一方面,教师有繁重的课业任务,教学压力较大,精力基本集中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面,难以抽出时间兼顾生态文明教学。同时部分教师对生态文明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并没有做到真正地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科课程中。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很小,生态文明教育做表面功夫,倾向于形式化。除此之外,我国相关专职师资力量单薄,教育部门关于这方面系统培训设置非常少。因此,教师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方法和策略较匮乏。又因为缺乏实践,很难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也没有太多时间去深度挖掘初中生物教材中所包含的生态知识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点,更没有考虑到将现代技术应用在里面。现状是教师既难以在平时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又难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3 生态文明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

广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以生态学知识为基础,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狭义的生态文明教育则是专指在学校生活中开展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态环境知识、正确树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培养节约资源和能源、适度消费等文明行为。

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政治、地理、物理、生物、化学这些科目里都可以挖掘出一些适于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资源。但是生物学科无疑是最适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科目,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的门类,是医学、环境、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生态学也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畴,是其细化的一个研究分支,环境保护同样属于一些生物课题的研究内容。

初中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共同要求学生要了解生态方面知识,积极地将自己学习到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向身边人传播,产生积极影响,为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初中生物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良好生态环境的意义,了解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视身边一花一草、不同种类动物的生命。了解资源短缺的现状,节约使用地球上的资源,不浪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如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有为建设我国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4.1 结合课标和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观念

2011版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凸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宗旨是让学生理解一切生命都是平等且有意义的,都来之不易,要珍视生命。人既是自然之子,又是自然之友,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2]。自然有一套自己的法则,人类要遵循,否则会造成自身无法承受的后果。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是我们该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明白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和了解生态文明的规范。教材以课标为纲,其中很多内容涉及生物、生态环境以及它们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最主要的参考工具就是教材。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在讲授知识点时,要渗透这些观念:生物在漫长的发展演化历程中,在努力适应自然界的淘汰机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环境。

生物是一门鲜活又实用的学科,在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生态知识与生产生活相关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视频、事例、诗词、歌曲都可以选择。如在讲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章内容时,在导入部分,先用杜甫描写动物的两句诗“留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作为引子;再列举几种美丽的动物由于受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捕杀的影响正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了动物,世界会变得怎样?引出本节内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在讲解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部分的内容时,播放视频,视频展现内容是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的同时,动物也在为植物繁衍后代做贡献。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之间的协作关系。

在教育途径方面,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教材没有展示的生态情景,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生态教育的效果,教师要学习并利用好这门技术。

4.2 利用隐性课程进行渗透,培养生态文明情感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外,隐性课程也是一种能够有效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良好途径,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培养生态文明情感。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了掌握和理解生态文明知识的能力。但是学校只注重于向学生灌输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却很少安排相关实践活动。这就使得学生观念和行为脱节,既不能深入掌握所学知识,也培养不出相应的生态文明情感。生态文明教育终究不能纸上谈兵,生态思维的培育归根到底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感悟和体验[4]。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从改善身边的环境入手,比如在家中或班级里养花种草,还可以带学生去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并给树木挂牌,在观察植物美丽形态的同时,提醒他们不要随意折枝树木、践踏花草,尊重所有生命,树立平等观念。我们也提倡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更加开放化,允许学生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并能亲身参与。譬如在以往一些案例中,学生为学校打造花草墙、帮助建立生物园、撰写环境标语等。这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的生态环境,还能在无形中形成绿色文化理念,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发达而丰富,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盛行,学生也难免会受其影响,十分不利于他们践行“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观念。必须让学生明白,生态文明与每个人的未来都息息相关,需要我们注重生活细节,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态文明行为,坚持节约,杜绝浪费,宣扬生态文明理念。

4.3 创新作业形式,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在2021年7月,我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要求相关部门逐步落实执行。可见我国非常重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一问题。改革作业的目的是让作业的数量减少,但质量不能降低。要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从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可以将作业形式多样化,并与实践结合。比如在学习七上第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生物,并写出观察报告;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并填写调查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探究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的作用;拍摄身边的生态系统,并解释说明;收集交流超过调节能力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实例;制作生态瓶等。学习第三单元时,布置让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并书写观察日记;拍摄花的结构的视频图片;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调查所在生活城市的市花市树;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等。这样的作业更加有趣新颖,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更多与生物和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更进一步地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4.4 结合社会议题,提高生态文明责任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国际上与生物和生态有关组织的动态以及召开的会议,学习会议制定的公约、协议、议定书的内容。有关组织承担起了改善全球生态环境的重任,关注于全人类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并致力于通过专家提议提出解决方案,让参与缔约国家贯彻执行。这能让我们了解最新的进展,有更强的代入感,对我们的行为有指导意义。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会议有联合国环境大会、地球峰会、联合国气候峰会等。重要的公约有《世界环境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五项环境生态保护公约》等。最热点的一个就是2021年10月在我国云南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作为主题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会,制定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基本上所有的国家都加入了这一公约,可见全球都非常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缔造生态文明的问题。我们初中生物教师也要践行相应倡议,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感,促进被破坏减少的生物多样性的自我修复。

近年来,我国也致力于制定改善生态的政策,并投入制作广告在各大平台播放。学生作为中国公民,更要学习自己国家的政策,并积极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行动。广告中将真人事迹与宣传语相结合,深入人心,产生让观众共情的效果,打造出改良生态现状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社会氛围。

4.5 教师以身作则,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让学生树立和践行好生态文明的理念,首先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方面也不例外,并将其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教师应该多阅读和学习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可以在课堂上渗透给学生,还可以印发成宣传资料传给学生阅读,或制作宣传动画片让学生观看。

在我国,专职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师数量非常稀少。相关教育机构组织也没有举办过专业的生态理论知识的培训,因此需要各学科教师在业余时间自学相关知识。生物是与生态文明关系相对密切的学科,但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的我们,不能依靠自己现有的知识,随着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人类行为的改变,生态环境也在快速变化着,教师要紧跟动态,及时更新知识,并渗透给学生。学生是家庭的一分子,家庭又是组成社会的细胞,社会的整体就是国家。可以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决定了未来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的好坏。因此生物教师要从心底重视这件事,明白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以身作则把学生教好。让他们将理念内化,任何场合都能践行。

5 结语

在各个学科中,生物可以说是与生态文明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可以充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同时,还要多给学生安排一些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责任。

——————————

参考文献:

〔1〕陈红彬.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2〕吴红漫.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0,26(12):31-34.

〔3〕吕倜然,罗文英.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之学校教育路径探析——基于国外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与借鉴[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8(03):81-84.

〔4〕白文灿.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22-01-08

通讯作者:刘铁志(1965-),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植物区系生态学,菌物系统分类学。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校级一流学科建设项目(CFXYYLXKB202102)

猜你喜欢
生态观生物课
转基因
生物课
生态观在时尚首饰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论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观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的三点体会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
耳朵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