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独立团“铁军”精神研究

2022-05-13 05:29黄春乐
西部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铁军精神

摘要:北伐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并建立的叶挺独立团是北伐的先锋,素有“铁军”之称。以北伐首战为视角研究“铁军”精神,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和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奠定了“铁军”精神的思想基础、党的直接领导奠定了其组织基础、“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奠定了其社会基础;“铁军”精神的基本内涵体现在“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作风”四个方面。其时代价值在于:(一)有利于攸县红色文化开发与建设;(二)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三)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铁军”精神;北伐;攸县渌田

中图分类号:E2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8-0130-05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同时指出:“我们经过北伐战争①、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叶挺②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组建并直接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即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这支武装首获(湖南)攸县渌田大捷,将士英勇,战绩显赫,被誉为“铁军”。回忆这支“铁军”的组建过程并探寻“铁军”精神之源,不难发现,其“铁军”精神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北伐首战中孕育,在一场场胜利中磨砺而形成的。它不仅是人民军队精神的内核,也是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铁军”精神形成的基础

1954年10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论述关于中国军队近代化阶段划分时提出:“以黄埔军为主干的国民革命军起初成立了八个军。”“共产党那时候犯过一个错误,就是不要军队,只在军队里派党代表。后来蒋介石把党代表一驱逐,进行清党,在共产党直接控制下的军队就只有叶挺一个独立团。南昌起义后,党所领导的军队变成了游击队,这个游击队一直打了二十二年。”[2]叶挺独立团是一支历史悠久、战绩卓著的英雄部队,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缩影。“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一九二六年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后来人们把叶挺指挥的独立团誉为‘铁军’。”[3]叶挺独立团“铁军”精神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思想、组织和社会基础。

(一)思想基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工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国迎来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1924年5月,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最大的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国民革命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泛传播。

1926年3月,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用阶级分析方法撰写并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敌人、朋友和领导者是谁这一根本问题。它不仅为当时的北伐战争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文献。《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发表,为叶挺独立团成为北伐先遣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解决了中国革命最根本的理论问题,而且为当时党内外找不到革命力量,看不见革命前途的同志擦亮了眼睛。叶挺独立团招收贫困子弟入伍,教导他们为人民利益而战,叶挺怀揣着党的初心与使命誓师北伐,其革命目标是推翻封建官僚、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统一全中国,解放人民。

(二)组织基础

1924年11月,由中共两广区委和周恩来筹备,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徐成章、赵自选、周士第、廖乾五、曹汝谦等五人,负责进行具体组织工作,加之以从各地来的一批工人、农民、青年充当队员,组建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此后为了壮大中共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周恩来从黄埔军校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做骨干,以铁甲车队为基础,指导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担任团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化革命军队的由来。

叶挺独立团建立后,根据党的指示,积极进行部队训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改善官兵关系。由共产党员担任独立团的营长、连长,独立团团部设党支部,营部设党小组。党小组对士兵进行革命思想的传播,在俱乐部里除挂孙中山先生像外,还挂马克思、列宁的像,日常生活中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等具有鼓舞战士革命热情的歌,同时扫除旧军队的习气,从思想上、组织上为提高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铁军”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革命时代有了新精神的军队,……而是主动的活泼的富于攻击精神的作战,因此获得了北伐的胜利。”[4]

(三)社会基础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掀起了大范围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浪潮。这个大浪潮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的统治,为北伐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受全国革命运动高涨的影響,1926—1927年,攸县革命运动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到高潮时期。叶挺独立团率领的北伐军攻入攸县县城前,攸县已经有了有组织的农民革命运动。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党的支部处于绝对秘密的状态。“共产党组织是绝对秘密的。”“开会时都是一个一个走的。”“我党主要抓农工、宣传、青年几个部……但是各民众团体的负责人则大都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5]在党的领导下,攸县开展了有组织、范围广的农民革命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叶挺独立团首战攸县渌田,扫除前进路上的重重障碍。

二、“铁军”精神在北伐首战中的基本内涵

中国共产党人自1924年同国民党正式建立合作关系,便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之中。作为北伐先锋队的叶挺独立团部队,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创建军队的最重要成果。叶挺独立团“铁军”精神在北伐首战渌田中的基本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作风,亦称“四铁”精神。

(一)铁的信念——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由于叶挺同志指挥的独立团,有共产党员,有党的组织,有党领导的政治工作,因而战斗力很强,成为威震敌胆的‘铁军’。”[6]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铁军”精神的灵魂,也是“铁军”精神丰富内涵中的核心。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准备北伐后,决定派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队。5月1日,独立团从广东肇庆和新会出发。到达广州后,党派周恩来同志给独立团下达指示。周恩来同志在司后街(今越华路)叶挺同志家里召集了团部连级以上党员干部开会,着重强调了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2.注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3.注意统一战线工作,很好地与友军团结。“独立团党支部决定,把党的指示分别在党内和党外……并决定以这个指示作为从广州出发到湖南行军中的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每天利用行军中的休息时间和到达宿营地后的时间进行讨论。”[7]通过普遍地传达和讨论,党的指示从军官到士兵,引起了热烈大反响。上有党的坚强领导,下有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铁军”精神的培育和发扬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军队不仅具有高度的无产阶级意识,而且坚持人民至上、国家利益至上。既有强烈的组织观,又有深刻的群众观,其政治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体官兵熟練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法宝,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冲锋陷阵;正是因为有铁的信念支持,叶挺独立团一直保持着政治、组织和军事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获得了思想保障和力量的源泉,不断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最后的胜利,成为一支绝对服从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正规化军队。党指挥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利益英勇斗争。

(二)铁的意志——顽强拼搏,不怕牺牲

北伐战争开始时,国民革命军有七个军,但是有些军不愿意派自已的部队担任战斗任务,有些军(如第一军、第五军)的部队也不能担任这个繁重的战斗任务,中国共产党决定派出叶挺独立团为北伐先遣队。在广州叶家祠,周恩来给独立团干部的会议上,明确指示:作战要勇敢,要有牺牲精神,要能吃苦耐劳;要起先锋作用,模范作用,骨干作用。周恩来同志最后还用“饮马长江”这句话鼓励部队战士。他临走与每个同志一一握手,很有信心地说:“武汉见面”。

敢为人先、百折不挠、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铁的意志,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本质体现。从广东行军到湖南境内,要翻过广东、湖南交界五岭山脉的九峰山。五岭山脉是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九峰山是广东到湖南必经之路上最高的山。山高路远,加以太阳炎热逼人,部队里产生了很多不正常的情绪和疲劳现象,有些人擅自离开队伍去河沟里喝水,到土坎下躲太阳。面对恶劣的行军条件,叶挺利用中途休息时间以班为单位开展主题为“能不能吃苦耐劳”的讨论会。经过积极地讨论,部队的气氛活跃起来,最终全队无一人落下,悉数按时到达宿营地。正是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铁的意志,使这支北伐先遣队获得了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因为心中坚守着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所领导的民族解放事业的必胜信念,叶挺独立团广大官兵才会不因环境险恶而发生动摇,才能在战斗中铸就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铁一般的意志。

(三)铁的团结——官兵一致,团结群众

独立团成立后,叶挺首先对部队进行大量政治军事训练,使部队迅速培育成为最可靠、最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他结合以往在军校和苏联学习和掌握的军事理论知识,以及自己在军队的实践经验,亲自主持制定了干部和新兵的训练计划。由于叶挺处处以身作则,各级干部士兵积极参加军事训练,整个团的军事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在进行严格军事训练的同时,叶挺重视军队的政治训练,坚持对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头自觉学习马列主义,用革命理论武装官兵。

军队成立之初,存在军官任意殴打谩骂士兵、贪污、扣士兵工资、士兵使用假名、报假籍贯等旧军队的恶习和不良现象。叶挺在全团开展反腐倡廉、反假报、反打骂运动,建立官兵平等、经济民主等制度。为严格执行军纪,改善军民关系,叶挺在团、营、连组织督查组,建立群众来访接待站,严厉整顿和处理违反军纪军规的行为。通过整顿和深入的思想教育,旧军队的恶习彻底根除,军人政治觉悟提高,官兵团结和谐,军民关系日益良好,军队的各项任务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26年6月上旬,叶挺独立团北伐首战功克攸县后,促进了攸县工人、农民、青年、妇女革命运动的高涨。“他们在进入县境之时就与地方党同志潘鹏举、余来等取得联系,因此不仅使自己在军事行动上得到了农民群众在袭扰敌后、带路、搭桥、送饭等方面的支援,而且加深了军民之间的感情,为党做了许多革命工作。”“叶挺等参与了中共攸县支部成立会议,对攸县党组织的建立和农民运动的开展作了指导。”[5]“1926年6月14日,中共攸县支部成立,余来任支部书记,谭志道任组织委员,刘增烈任宣传委员,刘潭豪任农工委员,谭阳隆任青年委员,刘展眉任妇女委员。从此,攸县的工、农、青、妇革命运动在中共攸县支部的直接领导下,以农民运动为主流蓬勃开展。”[8]在叶挺的带领下,独立团十分重视做群众工作,经常向附近群众宣传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支持工农革命团体,协助维持社会治安,深受广大群众赞扬和拥戴。攸县城关胜利村夏朝元老人说:“叶挺独立团是我在解放前所看到的最好的一支部队。”

(四)铁的作风——艰苦奋斗,纪律严明

据攸县档案馆史料记载,“叶挺独立团在攸县作战、驻防(从1926年6月3日进入渌田至7月8日离开皇图岭北进,共计35天)期间,充分体现了为人民军队奠定‘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宣传队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革命传统的基础,作了良好的开端。”“叶团全体干部战士充分发扬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精神,表现了许多与旧军队截然不同的新思想、新作风,使历遭南北军阀蹂躏的人民耳目为之一新,至今仍津津乐道叶挺独立团纪律严明,‘不准进民房,不准乱拿东西,借东西要抵押’以及舍己爱民的事迹。”

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作风,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叶挺独立团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子弟兵。毛泽东曾经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9]新四军由叶挺独立团发展而形成。叶挺独立团作为“铁军”的最高纪律,就是服从党的意志,坚定不移地贯彻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群众的根本宗旨。为此,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政治本色,以拥护人民、热爱人民的实际行动,形成与群众相依存、共患难的命运共同体。叶挺独立团自成立以来,就以纪律严明著称,由此被人民誉为“仁义之师”。加强军队纪律性,革命战无不胜,严明的纪律观念为叶挺独立团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和信任,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这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铁军”不断胜利的力量源泉。

三、“铁军”精神的时代价值

叶挺独立团“铁军”精神,是经受过战争和历史考验的红色文化和民族革命精神。它深刻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在新时代,“铁军”精神的优良传统与风范仍是增强文化自信、确立文化认同的精神核心。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延续。同时,从北伐首战视角对叶挺独立团的“铁军”精神进行研究,能够促进首战场攸县地区的红色文化开发与建设,助力红色血脉赓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一)有利于攸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建设

北伐首战渌田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军控制湘南,肃清了北洋军阀在湘南的军事力量,巩固了北伐战争的前进阵地,鼓舞了北伐战士积极与反动军阀势力进行武装斗争的士气,实现了敌我双方的战略转换。攻克攸县后,叶挺独立团协助攸县地方党组织成立攸县地方执委会。在地方执委会的领导和推动下,攸县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在攸县的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构成了攸县红色文化的生动内容。革命运动向群众宣传了革命思想,吸收了大批共产党员,为此后湘赣苏区土地革命斗争培养了一批干部,奠定了群众基礎。

渌田首战是攸县一段珍贵的红色历史文化,叶挺独立团取得首战大捷,是其“铁军”精神在革命运动中的实践起点,对叶挺独立团“铁军”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有助于丰富“铁军”精神的实践和理论内容,助力攸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建设。由“铁军”血脉铸就的“铁军”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成为我党我军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向心力与生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植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增强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时代强音。尤其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愈显重要。

作为红色文化的“铁军”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题材的有效扩展。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闪烁着影响当今社会的熠熠光辉。叶挺独立团“铁军”精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北伐战争时期,是时代的产物,但它远远超出了当时时代的适用范围,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赋予“铁军”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今天,我们研究叶挺独立团“铁军”精神,了解其形成的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赶考路上,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培育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中,赓续红色血脉。

(三)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的历史是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叶挺独立团坚持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指示,坚持始终听党指挥的优良作风,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严格遵守群众路线,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本色,最终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争传奇。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目标任务,既是弘扬“铁军”精神,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必然结果,又需要我们不断开拓“铁军”精神的新境界。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铁的信念”,“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紧紧依靠群众“铁的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叶挺独立团“铁军”精神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作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新的赶考之路,需要不断加强党的正确领导,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正确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党员干部牢记历史使命,严守党的纪律,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铁军”精神光荣的革命传统,以利于加强全党、全军和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广泛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释:

①北伐战争:是20世纪初由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南方革命政府发动的以讨伐北洋军阀为目的、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的国家统一战争。为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孙中山多次拟定北伐。1924年1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6月,创建黄埔军校,开始组建革命军。9月,孙中山再次发表《北伐宣言》,但未能出征。1926年,在孙中山逝世一年后,北伐战争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轰轰烈烈进行,叶挺领导的独立团任先锋势如破竹。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北伐暂时中断。5月,武汉国民政府再度北伐。以国共合作破裂为标志,史称“第一期北伐”和“第二期北伐”,亦统称“北伐战争”。

②叶挺(1896-1946):原名叶洵,字希夷,广东惠阳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与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2]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57.

[3]贺龙.贺龙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227.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380.

[5]攸县档案史志局.周世第、刘展眉等回忆大革命时期情况史料[A].攸县档案馆,全宗号5-3-5:20.

[6]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86.

[7]周士第.周士第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2.

[8]攸县档案史志局.大革命时期攸县工、农、青、妇运动简况[A].攸县档案馆,全宗号5-3-12:53-54.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作者简介:黄春乐(1990—),女,壮族,广西贵港人,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铁军精神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虎虎生威见精神
铁军颂
铸成消防铁军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读《铁军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