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强化“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优化

2022-05-13 18:26李孝君全颖
关键词:价值意蕴路径优化四史

李孝君 全颖

摘 要:新时期高校强化“四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要以方法导向为出发点,从顶层设计、课程协同、网络媒体、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新时代高校强化“四史”教育路径优化策略,有效形成“四史”教育工作的新矩阵。

关键词:“四史”教育;高校;价值意蕴;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4-009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宽广的政治胸襟,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多次做出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1]。关于“四史”的学习,在我们党的历史学习教育中是第一次被系统地提出来。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四史”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奋斗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加深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强化“四史”教育,积极探索、不断优化“四史”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新时期高校强化“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2]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初心如磐、风华正茂,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高校进行“四史”教育不仅是党中央对高校提出的要求,更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强烈呼声。从高校“四史”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高校更应将“四史”学习教育扎实地融入学校的各项事业之中,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迫切需要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立场、根本看法及哲学概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认为:“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历史前途的教育。”[3]“四史”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发展历程,讲述中国人民的政治探索与选择历程,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四史”教育中蕴含着丰厚的史学智慧与哲理。只有深入学习、全面客观地把握“四史”,才能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逐步确立科学史观,在实践中汲取历史力量,以行动落实历史担当。只有尊重历史,客观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才会更加全面、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教育,多次强调必须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高校中强化“四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牢固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念,认清历史真实,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更加坚定党的领导,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

作为中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21年4月30日起施行。《教育法》的颁布,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国家的法律规范,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工作已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方向更加鲜明,其中的“德”即道德修养,更是对祖国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四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在通过传授历史知识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让他们在思想上获得最好的滋养,促使他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增强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关乎思政教育实效,关乎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导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堂的重要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文化本身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形成的精神价值体系,共同凝聚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与“魂”。文化自信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状态,是更基础、更深厚、更广泛的自信。通过“四史”的学习和再研究,将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自觉,对增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铸魂育人是高校思政课的目标,“四史”学习教育要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与高校的各类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知之愈深,信之愈坚,使学生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扎根于历史深处的时代精神,厚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形成坚如磐石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因此,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持续深入推进“四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新时代大学生担负历史使命的时代之需

在建党百年的背景下,将“四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抓手,促进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党的千秋伟业积蓄发展动能。中国的发展有特色但不特殊,我国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计划是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党的十九大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用于界定“时代新人”,将能否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作为时代新人的评价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4]青年一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们信仰什么,走什么道路,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四史”是百年来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是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奋斗史。通过强化“四史”教育,使青年学生在历史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勇于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新时期高校强化“四史”教育的路径优化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建党百年的历史教育契机,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讨新时代高校强化“四史”教育的优化路径,实现“四史”教育与高校育人使命的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推动“四史”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抓好顶层设计,构建高校“四史”教育的保障机制

各高校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结合本校实际,科学建立“四史”教育的保障机制。从学校领导层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工作,将该事项纳入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形成自上而下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调配各方面的资源力量,保证各项学习教育任务落到实处。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引下,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创设整体、有效的“四史”教育体系。为推进“四史”教育课程常态化,高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需求,认真谋划教学模块,开设“四史”教育相关必修或选修课程,重点关注高校思政课、历史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各门专业课程中有关史学类教育内容的课程,不断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协同性,实现“四史”教育的全课程覆盖。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相关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提供配套经费保障,可在年度预算中把“四史”教育所需经费列入经费计划,做到专款专用,高校思政课承担部门、各院系应在相关经费中预留一定比例的学习经费,保障“四史”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促进各类课程协同育人

作为教学主体,思政课教师要遵循大学生历史认知的内化规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引导青年,加大对大学生“四史”学习的方法指导,不断提高青年对历史事实的掌握,加强理论辨析,让大学生学会辨别历史真伪,通过“四史”教育,正确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澄清青年学生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真正做到正本清源,这有助于青年坚定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5]“四史”教育要发扬求实精神,尊重史实,要坚持以史实为切入点,从而实现“四史”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政課重在价值引领,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讲得透彻,还要讲出温度和情怀,这就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构建“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机制。高校推进“四史”教育,更需要多课联动,推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同向,形成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专业课教师要积极探究专业课程与“四史”教育的内在关联性,不断提升“四史”教育的实践效能。

(三)借助网络新媒体,丰富“四史”教育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这为我们在新媒体时代做好大学生“四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四史”教育应打造“互联网+‘四史教育”的新模式,构建全媒“四史”教育合作机制,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青年学生对“四史”教育的吸引力。结合当代青年人手一机新特点,高校教师要充分重视运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拓宽“四史”学习的广度,营造“四史”教育浓厚氛围。可以通过学校学院官网、“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开设“四史”教育专题栏目,增加“四史”教育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教学上,利用好“翻转课堂”“AR实景教学”“超星学习通”“学习强国”等载体,打造“四史”教育网上课堂,形成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的教育局面。组织学生参与“四史”网络知识答题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四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实效性。

(四)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育人为目标导向,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四史”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一要深入挖掘校园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校可以在教学楼、宿舍区、活动广场、文化展廊、学生食堂等学生相对集中的场所设立红色历史校园景观、开展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等主题展览,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革命历史、革命文化;以“四史”学习为宣传主题,善于运用宣传栏、条幅、LED显示屏,在不断宣传中培养大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情怀。二要依托校史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等校内资源,拓宽“四史”学习教育覆盖面。挖掘校史、校训、校歌中的红色教育资源,将校史学习与“四史”教育有机融合,每年定期组织在校学生到校史馆进行参观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从而增强爱国爱校情感。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邀请“四史”教育宣讲团成员,邀请资深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老红军、老战士、模范人物等,以专题报告等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四史”教育的感染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可以表演革命历史剧、红色话剧等,传颂红色经典、弘扬革命先烈精神。

(五)聚焦社會实践活动,“四史”教育入脑入心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7]高校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实践育人。高校应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将“四史”教育引入社会实践中,创造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组建以“四史”为主题的讲师团或实践团,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四史”的理解,将内化的“四史”知识外化为行为实践。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助老助残等活动,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新课堂。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城市的红色资源,在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将“四史”教育课堂开进历史档案馆、展览馆、红色遗址等,使其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通过定期组织参观学习,让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意义,去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高校应利用好学生“第二课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进高校“四史”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 以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N].人民日报,2020-01-09.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EB/OL].2021-02-20.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220/c64094-32032918.html.

〔3〕尤学工.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01,246.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3.

〔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5-136.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

(责任编辑 徐阳)

The Value Implication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Strengthening "Four-Histor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LI Xiao-jun, QUAN Ying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the essential link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is to strengthening the"Four-History"education, which possesses th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etting the methods oriented as the starting poi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ugh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Four-History" education path from the facets of top-level design,curriculum coordination, network media,campus culture and social practic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form the new matrix of"Four-History"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Four-History"Education; Colleges; Value Implications; Path Optimizations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路径优化四史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读懂名师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