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下高校金融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路径

2022-05-13 06:20许雯雯
福建茶叶 2022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课程体系价值观

许雯雯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高等院校传统的金融课程体系在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并且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有些陈旧,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茶文化中涵盖着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将茶文化融入高等院校的金融教育中可弥补传统教学形式的不足。

1 茶文化在高校金融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1.1 借助茶文化塑造现代金融人才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茶文化是劳动人民在种茶、采茶、品茶以及喝茶等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茶文化涵盖的范畴非常广,古代的茶歌、茶乐、茶戏、茶艺、茶道、茶具等流传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局面。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而这种思想的由来和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以及佛教的思想密切相关。以最为典型的品茶为例,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要完成清洗茶杯、泡茶、品鉴等一系列活动,有时候还要通过古代乐器的伴奏来衬托出恬淡的意境,品茶的过程体现出一种缓慢、舒缓、平静的行为特点,其中传达出和谐自然、追求中庸的心态。而这种情感价值观念强调的是一种内在修行,引导人们在生活中看淡名利。茶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典型代表。高等院校对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学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其成长有益于社会、成为道德良好个体,内在的核心要求是立德树人,这也是党中央对现代教育的基本定位。因此,将中国古代茶文化融入到高校金融课程体系中具有塑造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1.2 借助茶文化建立科学的现代金融人才培养理念

第一,求真务实,尊重规律。茶文化最直接的承载物是来自于自然界的茶叶,而茶树的种植、茶叶的采摘、茶叶的炒制等都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符合茶叶的种植和生长规律。因此,茶文化本身就具有求真务实的特点。另外,茶文化虽然以茶叶为载体,但是其本质上是对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的一种传达。追求恬淡自然的心态也反映出古人对人生本质的思考,那就是平淡是真。在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中应该按照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考试以及今后的工作都始终坚持求真,不要抱有任何走捷径的心态。从学生的个人成长来看,这些教学理念将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第二,包容并蓄,改革创新。茶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其文化体系不断地扩大,品茶和音乐、茶具、泡茶技巧等紧密联系,并且还和个人修养建立了关系,茶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兼容并蓄不断革新的过程。人们从这些生活中的具体活动里挖掘出了更多有意义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并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现代金融课程体系中也要形成这种兼容并蓄的思想,实际上金融理论属于经济学范畴,而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大量借鉴或者运用了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是经典读物之一。从这一点看,国内金融学理论本身就是包容并蓄的典范。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理论也并非完全照搬西方观点,国内的专家学者在金融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发展本土理论,这些都是金融创新的典型代表。

第三,以人为本,促进成长。中国传统茶文化倡导人们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实现修身养性的自我发展和提升,因而茶文化包涵着个人成长方面的观点,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现代金融理论教学中也要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突出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金融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评价现有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思考其对学生掌握金融理论知识、开展金融实践存在哪些制约性的因素,然后在其基础上不断革新现有的课程体系,使其满足为学生服务的现实需求。

2 基于茶文化视角的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现状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茶文化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的奋斗方向,因而茶文化是关乎学生个人成长路径的软实力因素。高等院校基于茶文化构建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时必然不能脱离这些目标,否则就不可能将茶文化充分地融入金融课程体系中。但实际情况是学校在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相对模糊,固有的人才培养理念依然非常流行,教师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依然将金融理论知识、金融实践能力等作为最核心的指标,至于学生的价值观念塑造、个人成长等情况却没有给予充分的考量。现代化的金融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技能培养,学生只有理论知识,却对个人的发展方向存在强烈的困惑。可想而知,这种缺乏目标引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不可能融入茶文化,也不可能塑造出合格的人才。

2.2 教学方式固化,缺乏吸引力

中国古代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和观念又大多以实际行动体现出来,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包括茶歌、茶乐、泡茶、品茶等,由此可见,茶文化非常重视实践,古人经常将品茶和揽胜、绘画、赋诗、音乐等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形式。也正是因为茶文化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形式多变,才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形成了良好的趣味性。在现代化的金融教育中,不少教师依然长期沿用几乎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将教材作为最主要的依据,上课的过程中总是围绕教材来讲解相关的金融理论,学生则跟着老师的思路,甚至认为记笔记就是学习本身。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教育的效果。要将茶文化融入现代金融人才的培养中,就应该积极借鉴其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并且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不是总围绕教师的讲解在课堂上记笔记,这一点也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金融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也都会因此而受到抑制,甚至是扼杀。

2.3 教学资源和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性

中国古代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标志之一,并且茶文化和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与此同时,茶文化又和其他的文化形式水乳交融,相互促进。现代金融人才也要形成综合性的能力,不应仅仅局限在金融领域中,金融人才应该具备宽泛的知识面、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宽阔的视野,这一点对学生未来从事金融类工作和开展金融类理论研究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实际情况是金融教育中存在教学资源单一的现状,金融人才的培养大多局限在专业方面,对学生的人文社科精神以及现代科学素养的培养还存在较大的缺陷。仅从茶文化的角度看,其在高等院校金融课程中的渗透还非常少。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的现代金融课程体系中对茶文化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运用比较少,课程内容呈现出陈旧、单一、缺乏时代性的特点,因而应该对这种教学现状加以改进。

3 茶文化融入高校金融教育改革的路径

3.1 建立融入茶文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以茶文化为载体,实现立德树人。党中央对现代教育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核心理念便是立德树人。显然,按照字面意思,道德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首要位置。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个体进入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并且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从价值观层面阐述了个人对待外界的态度,茶文化中讲究“和、静、怡、真”,“和”的意思是以和为贵、和平相处,“静”则表现出茶道在形式上的特点,绝大部分和茶相关的文化活动都体现出一种相对安静的姿态。“怡”指的是人们在茶文化活动中所获得的静心怡人的感受,“真”指的是遵循自然规律时的求真务实。茶文化对金融人才的道德培养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教师和借助传统的茶文化和中华美德文化来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

第二,以茶文化为引导,树立学生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奋斗方向,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中要将价值观塑造提升到很高的程度,否则人才培养就会落空,甚至呈现出空心化的趋势。高等院校的传统金融教学体系中对价值观塑造不够重视,大多围绕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教学,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茶文化中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引导学生脚踏实地、看淡名利。

第三,构建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个人的全面发展通常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专业素养决定了金融人才在工作、就业方面的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而人文素养则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融入能力、职业发展潜力,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都是不可获取素质。但国内的金融教育课程体系在过去不甚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在社会融入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基于茶文化建立高等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时,也要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其中。

3.2 效仿茶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构建多元化的现代金融课堂教学形式

首先,建立多元化的活动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解和做笔记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等院校的金融学人才自然也不例外。茶文化中的活动形式非常丰富,仅仅在茶道中就包括了煎茶、斗茶以及功夫茶等。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对茶艺爱好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这也是茶道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代化的金融教学中应该建立起多元化的互动教学形式。例如,在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某个金融学概念或者金融学原理加以讨论,又或者结合具体的金融案例,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讨论来充分理解其内在原理。又或者在课堂上通过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金融实践。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学形式增加了学生在金融学习中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并且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也展示了自己的个人才华,对其未来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结合实际案例,突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金融学理论相对比较抽象,仅仅通过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让学生对其产生深入地理解,此时就应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去引入一些案例,或者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开展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然后再根据实际结果检验自己的理论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也非常符合茶文化看重实践性的特点。

3.3 借鉴茶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不断丰富现代金融的教学资源

茶文化博大精深,并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对茶文化发展都作出了一定的共享,因而茶文化中呈现出一种包容的气象,这一点也符合茶文化的中庸思想。在现代金融课程体系中融入茶文化时,除了借鉴其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处事态度之外,还要吸收这种兼收并蓄的精神特点。从高等院校金融理论课程的角度看,金融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等大多来自西方理论体系,因为西方国家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起步最早,并且也是相关理论的主要发源地,西方国家在经济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国内的金融学理论教学难免要借鉴和参考西方的理论体系。事实上,吸收、消化先进的理论,并在其基础上作出一定的创新或者应用,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发展思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传统茶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是一致的。对国外先进理论的借鉴和运用也是丰富国内金融课程资源的重要渠道。

4 结语

高等院校金融课程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做出适当的调整,重点是根据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将价值观塑造、道德品质培养等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传递媒介,也是现代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素材。高等院校应该基于茶文化建立更为科学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丰富相关的教学资源。

猜你喜欢
茶文化课程体系价值观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我的价值观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