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13 06:20冯春燕
福建茶叶 2022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中华高中生

冯春燕

(甘肃省临洮县第三中学,甘肃 定西 730514)

高中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首要途径,对加强学生人文素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入茶文化,既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又有助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传承。现阶段,许多学校均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选择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加入茶文化展开教学,却因各种条件约束,使得二者融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本文探究茶文化视域下高中语文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 茶文化内涵

文化凸显着人的精神与内涵,既有助于塑造良好人格,又有益于规范个人行为。中华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底蕴丰富,能充分呈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在我国古代时期,茶主要用来接人待客,而品茶与饮茶均非常注重礼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本质角度而言,茶文化属于一种现象,蕴藏着诸多哲学思想及文学内涵,不但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强化人的文学素养。另外,茶文化尤为注重茶德,重视个人修养,提倡无私奉献,尊重他人,反对唯利是图。总体而言,茶文化具备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特点,而品茶和茶艺均呈现出特有的古典美,给人带来别样享受。因此,随着中华茶文化不断发展,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有益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 茶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2.1 有助于人文教育的开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开展进程中,将茶文化渗透其中,有助于更好推行人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从本质角度而言,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深远,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变迁,茶文化具备极强的象征意义,其不止是一种简单物质,更是中华传统优质文化的典型象征,代表中华物质文明。在不同时期,经过不同历史人物与政治文化的感染熏陶,使茶文化具备独特意蕴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作为礼仪之邦,非常注重礼仪,不管是人和人之间,又或是国家之间的交往均呈现出礼仪的重要性。而中华茶文化在此方面也具有一定表现,中国人利用茶招待亲朋好友时,十分重视饮茶礼仪,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更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长幼有序、彼此尊重、中庸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现阶段,在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时,尽管也可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华传统优质文化,然而在对茶文化的深入理解方面却不尽人意。据此,将中华茶文化与高中语文知识讲解相融合,既能让高中生学习语文理论知识,又能使其体会到中华优质茶文化,掌握茶文化蕴藏的人文精神。所以,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对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此外,高中生还可利用对茶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如儒家、道家及佛家思想中的仁爱孝悌、待人接物、心存敬畏、中庸之道,以此有效提升高中生文化底蕴,使其发展成现代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

2.2 有助于学生积累文学知识

将茶文化适当融入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还有助于高中生文学知识的积累。众所周知,不同时期的语文知识学习,主要目的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文学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和质量,最佳教学手段就是让高中生自己阅读各类文学作品,而这亦是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关键途径。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高中生能快速提高自我文学素养。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积淀,中国文学作品发生巨大变化,从最初《诗经》,发展为小说和诗词,全面呈现出中国文学作品形式的不断变化,在此进程中,与茶文化有关的作品种类非常多。譬如,《红楼梦》和《诗经》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和中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对于《茶经》而言,其中详细阐述了茶叶实际采摘情景。在进行茶叶翻炒前,要利用人工将茶叶采摘下来;在实际采摘时,必须注重运用正确采摘手法,如若采摘方法错误,极易使茶香流失。基于此,高中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时,要对这部分古典文学作品展开详细解读,完善自身文学知识体系,丰富自身文学素养,为日后更好学习语文知识打下扎实基础。

3 茶文化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3.1 学生茶文化著作阅读能力较差

当前,部分高中学生无法读懂各种古籍文献,对茶文化著作了解更是十分有限,甚至在过年时经常贴反对联儿,要想教学生自主写一副对联更是遥不可及。而且,部分高中生认为纪晓岚与范仲淹这种书呆子,不会灵活变通,只会读书的人根本就不复存在,属于虚构人物。学生对八荣八耻等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不屑的态度,而高中语文不但要教授学生了解古籍文献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会理解运用文言文诗词,并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从而真正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基于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授学生茶文化知识时,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在茶文化诗词名句教学中,高中生了解最多的并非是课文,而是高中文言文学习宝典和教材全解等相关工具书的内容,过于依赖工具书解读,在实际学习时,如若缺少这些参考资料,学生无法自主理解文章内涵,不但无法体现学习茶文化诗词的价值,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追根溯源,主要因茶文化著作多为文言文及繁体字,学生对这方面缺少了解。中华茶文化在其漫长的形成历史中,包含有浓厚的封建统治和儒家道统等思想,而现代社会基础已发生巨大变化,学生难以深入了解茶文化发展历史背景,无法真正体会到茶文化的意蕴,如此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茶文化的理解,更何谈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2 教师忽视情感熏陶及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发达,时代变迁,人类在不断发展,网络作为工具,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与便利,比如,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可利用网络进行广泛阅读,扩展知识面,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网络同样也给学生学习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例如,在外来文化的大力入侵下,国内传统茶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发展成弱势文化,而外来文化及庸俗文化反倒发展成社会主流文化,甚至于如果不会运用电脑,不会上网,不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就会被人说是落后。伴随科技高速发展,现代学生虽然掌握更多科学知识,但是文化素养却不断降低,许多学生根本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的内涵,也就无法读懂古代著作,而这一情况则是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现如今,利用写信与家人朋友沟通的人不断减少,甚至基本上不会选择利用此种方式沟通情感,传递信息,导致部分学生连写信基础格式和称谓都不了解。虽然,网络科技的发达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们实际间的距离,但心灵距离却恰好相反。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解中华茶文化,只是帮助学生鉴赏经典名句,随后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背诵,但此种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更何谈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茶文化。而且,纵观国内高中语文实践教学,尤其是在涉及到茶文化知识教学时,很多教师均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传递生字、成语与文言实词等知识,教授学生文言文和文著翻译技巧,或将整篇翻译告知给学生,让学生按照翻译理解文章含义,随后对课文进行分段。此种方法过于死板,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未能将茶文化元素合力融入其中,也未能参透情感教育,更何谈拓展与创新,致使课堂质量不尽人意。

3.3 学生及家长对茶文化缺少重视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对学习而言十分重要。现阶段,国内高中学生对茶文化知识了解掌握程度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习传统茶文化知识缺少兴趣,学习氛围低迷。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静心研究、深入剖析,方能发掘其中的趣味性,而学生对茶文化学习兴趣缺缺大多是因为面临升学压力。进入高中,学生学习节奏十分紧凑,同中学相比较,高中课程更加深入,学习任务繁重,因高中学习生活时间较短,刚上高一学生就会为自身定下高考目标,整个高中时期的学习均是为了大学而努力。尽管学校也会安排课外实践活动,大学生在参加完实践活动后会立刻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在课后,家长也会为学生安排各种补习班。由此可见,学生能自主支配的时间极少,更何况是去了解茶文化知识。对于家长来讲,对茶文化知识缺少重视。家庭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言谈举止、个人修养、思维品质均会受到家庭影响,部分学生很多问题均归于家长。因此,高中生对茶文化知识了解较少,也与家长息息相关,家长认为学习茶文化知识,对考试成绩没有任何用处,因此不会鼓励学生进行了解,也不会为学生提供了解途径。但是,茶文化知识和语文知识学习联系密切,只有掌握更多茶文化知识,才能开拓学生眼界,才能使学生写出内涵深刻的文章,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答题能力,但家长对此却缺少深入了解。

4 茶文化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4.1 茶文化哲学思政与教学融合

在茶文化中,蕴藏诸多人生哲学,以茶艺作为案例,茶艺操作中所有流程均不可颠倒或混乱,必须按照固有流程进行。从中给我们几点人生思考:首先,按照既定流程展开茶艺操作,方能充分呈现出茶的原始味道,从中更体现了凡事都要静下心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才能成功。其次,在茶文化体系中,要想开展特定活动,则必须注明具体时间和地点,同样在学习、工作中如若任何一项内容出现耽搁现象,则会影响整个流程和结果。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将茶文化哲学思想合理融入,能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同茶文化类似,所有语文知识的学习均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另外,向学生灌输茶文化哲学思想,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升华,改变学生原有学习想法,让学生意识到,人生如茶,要由浅入深展开学习,只有打下稳固根基,才能为提高自身语文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4.2 茶文化与课堂教学环境融合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环境及氛围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在高中语文知识教育教学中,为了有效减少茶文化融入的突兀感,语文教师则应当将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入手点,根据环境来提升高中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展开对茶文化内容的探索。在现实操作进程中,学校可从以下两点构建茶文化环境:首先,宣传推广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品质和精神。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语文教师可适当对高中生展开茶文化内容教授,这部分知识内容既可是文学作品和古诗词,又可是相关影视作品。在这一进程中,高中生同样可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详细查阅与中华茶文化有关的内容,深入了解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底蕴。其次,学校可创建与茶文化相关的社团,利用社团来提升高中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重视度。与此同时,还可组织与茶文化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如座谈会及讲座。在此进程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鼓励高中生自主参与各种茶文化活动,提升高中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还可为学生呈现泡茶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体会中华茶文化特有的“古典美”和艺术魅力,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使校园充满茶文化气息,而且还能为高中生创造良好的茶文化学习氛围,继而为其日后更好传承茶文化、学习茶文化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4.3 茶文化与语文阅读课程融合

加强高中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其对茶文化的认可,是将茶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的关键目标之一。由此,将茶文化与语文阅读课程相融合,可加强高中生对中华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进程中,语文教师不但要积极引导学生借助阅读茶文化书籍来了解相关知识,而且还要适当引入和茶文化有关的其他文本,使高中生在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体会到茶文化具备的文学魅力及价值。譬如,教师可把茶词和茶诗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但能有效拓展高中生阅读文本类型,而且还能引导高中生对各种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情感主题和思想内涵展开深入挖掘,从而为其日后更好学习语文阅读课程奠定扎实基础。此外,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要注重构建具备茶文化气息的教学场景。比如,语文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和茶文化有关的视频,进而对课堂阅读氛围展开渲染。而且,将茶文化和阅读课程相融合,并非只呈现在课堂阅读及解读上,也应当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既要求教师做好阅读文本推荐工作,协助学生提高挖掘相关文本资源的能力,继而全面发挥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与茶文化素养中的效用和价值。

4.4 茶文化与语文活动课程融合

语文活动实践课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阵地,将茶文化融入到活动实践课程中,是推进二者深度融合的必要途径。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具备多元化特征,比如影视欣赏课、实践课等均在茶文化和语文课程融合进程中发挥着无法代替的作用。譬如,将影视欣赏课程作为案例,从影视创作领域入手,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展开深入挖掘,能有效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影响力。而且,为了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多数影视工作人员均选择在各大影视作品中呈现传统文化资源。在这些影视作品中,有许多涉及到茶文化的影视作品,将其通过影视欣赏课呈现给学生,利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茶文化素养,而且还可强化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得以协同发展。针对综合实践课程而言,语文活动课程可让学生摆脱课堂限制,进入到社会中,这样有利于引导高中生感受社会文化,强化自身语文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时,要将中华茶文化元素合理引入其中,进而为高中生提供更多和茶文化的接触并深入了解中华茶文化内涵的机会。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茶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融合,不但有助于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水平,而且还可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好传承发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呈现出茶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并将其与课堂知识教学相关联,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二者融合价值和效用的全面呈现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茶文化中华高中生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