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园林工程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中的创新应用

2022-05-13 06:20莹,杨迪,权
福建茶叶 2022年5期
关键词:园林工程专业课程茶文化

高 莹,杨 迪,权 刚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校《园林工程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对该专业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政治觉悟的提升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要求不断提升,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挖掘茶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运用到《园林工程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实践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 茶文化与思政建设的互通性

1.1 知行合一思想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茶叶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冲泡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差异。不了解茶道的人认为,好茶和好的茶具就自然能够冲出一壶上等的好茶,其实不然,在茶汤的冲泡过程中步骤繁多,每一步都深有讲究,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操作才能够真正释放出茶叶的芳香。因此,在泡茶时,需要根据茶叶的种类、茶性的不同来合理选择冲泡方式、冲泡时间以及适宜的水温,而这一过程则需要我们经过大量反复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泡茶的技巧,这也是茶文化中知行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而在高校学生思政建设中,知行合一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现代化社会中,需要的人才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秀才,而是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的应用型人才,这些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反复练习,获得技能上的提升。

1.2 “和为贵”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融合了儒家的“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儒家认为和是度,是宜,是当,是一切恰到好处。而茶代表着清廉高洁,泡茶的水要选择清水,泡茶的动作要轻缓,泡茶的温度要适宜,在喝茶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古人以茶表示敬意,在这些细节中无一不体现着儒家“和”的思想,茶文化中“和”代表了最高境界。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讲究以茶待客,表达主人的善意。在高校思政建设中,“和为贵”的民族精神需要得到传承与发扬,当代学生思想价值观受多元化文化思想的冲击,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了精致利己主义,在生活学习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价值观出现了偏颇。而“和为贵”的思想则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淡泊名利思想

好的茶叶经过滚水冲泡,反复多次才会显出其本味本色,其味清香宜人,闻之神清气爽,其色清淡透亮。通过茶香茶色,饮茶者也多了一份清透,处于浊世而不失清明,不被来来往往的名利而蒙蔽双眼和心智,始终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当前,高校思政建设中需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个人奋斗目标,不为外界名利所诱惑,在进入职业岗位后依然能够坚守职业道德,不被利益驱使而做出不法行为。从这一点来看,茶文化与高校思政建设有着相同之处,强调内心的坚守,一切从心出发,沉静心灵,沉淀心情,淡泊名利。

2 茶文化在《园林工程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 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多素材

茶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对茶文化中的精神文化进行挖掘,可以为《园林工程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如果仅从课程本身出发,不免会让学生乏味,通过引入茶文化,将其与《园林工程管理》课程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更多精彩的内容,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学习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艺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先进思想文化,丰富学生思想认知,通过茶文化渗透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2.2 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理念下,专业课程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在教会学生新知的同时,需要关注学生人格的素质、思想的提升。《园林工程管理》课程中大多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思政元素较少,而结合茶文化进行教学,则可以将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茶文化中的精神落实到《园林工程管理》学习中来,在进行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时以茶文化精神为指导,真正落实茶文精神,既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又实现了更好的育人作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对茶文化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茶文化中所体现的“知行合一”思想、“和为贵”思想以及“淡泊名利”思想都是现代思政建设的重要思想。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的重要思想,能够洗涤心灵,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在浮躁的社会抛去物质寻求内心的本真。《园林工程管理》课程中的人文元素较少,结合茶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茶文化中蕴含浓厚思想的探索,通过渗透茶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塑造健全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言行及思想,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 当前茶文化在《园林工程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行,但是茶文化在《园林工程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其育人效果。具体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3.1 学生茶文化学习兴趣不足

在《园林工程管理》课程中,教师在上课时通常是基于教材资料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点的讲授,在进行课外拓展或者其中思政元素挖掘时也是从教材入手,或者从网络上寻找一些教学资料来进行,更多的是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关于茶文化中育人知识的运用也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没有对学生兴趣进行引导,同时部分专业教师认为《园林工程管理》这门课程只需要学好专业知识即可,而对于这门课程要求的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重视度不够,以茶文化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度不够,导致学生学习茶文化兴趣不足。

3.2 茶文化内容渗透不够深入

《园林工程管理》课程与茶文化看似并不相关,实则在思政元素挖掘中有着相通之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对茶文化内容渗透不够深入,仅仅是从专业角度出发,对于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育人元素也是一带而过,提到的茶文化较少。对于园林行业人员来说,园林工程热点具有公众性、生态性、艺术性、综合性等特点,园林工程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其人文修养也十分重要,但是当前专业课程中更多的是从专业技能方面进行讲授,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而我国茶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于学生艺术审美、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教学来看,茶文化内容渗透还不够深入,其育人效果也未真正发挥。

3.3 茶文化与课程缺乏有效衔接

茶文化与《园林工程管理》课程需要有效衔接才能完成茶文化在此专业课程的渗透,发挥出良好的育人作用。但是当前,在《园林工程管理》课程中,茶文化与课程缺乏有效衔接,茶文化中的育人元素未能良好应用于园林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究其原因是因为,一方面专业教师对茶文化内容了解不足,缺乏对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带入茶文化精神理念;另一方面是部分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视度不够,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过于形式化,导致茶文化与课程相互分离,没有充分体现出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育人价值。

4 茶文化在《园林工程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中的创新应用

针对当前高校茶文化在《园林工程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改进,发挥茶文化重要育人作用,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

4.1 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

从中国传统茶文化视角出发,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首先,在《园林工程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创建专业课程与茶文化相融合的网络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深入学习茶文化,受到茶文化的滋养;其次,开始茶文化选修课程,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容。茶文化选修课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示茶艺,讲授茶道,茶道的学习需要从最简单的茶礼开始,从基础礼规到基本常识,通过逐步学习,既能够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耐性、宽容心以及基本的茶性知觉。通过茶道的学习使学生发现茶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与哲理,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茶文化的兴趣;最后,举行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在课余时间,以茶文化为主题具办各类活动,例如茶艺展示、茶文化演讲比赛等,通过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茶文化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茶文化的育人理念,感受古人的智慧,洗涤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2 充分挖掘茶文化中思政元素,多角度渗透茶文化内容

茶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与《园林工程管理》课程中的思政建设有着相通之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并从多角度进行渗透。一方面,从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进行渗透。当前社会发展与单位用人需求都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工程专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园林技术方面必须科学规范。园林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内容十分广泛,这就要求学生从专业课程学习方面就必须真正沉下心来投入到学习中,熟练掌握繁琐的专业知识,并精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真正应用。茶文化中,看似简单的冲茶过程其实有着很多讲究,茶艺师也需要对每一种茶的茶性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确定冲茶的流程,水温的掌握等,这与园林工程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着相通之处。因此,在进行专业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茶文化学习,可以将茶文化中的知行合一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对学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培养学生静心投入、专心治学的态度,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在未来能够将所学知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从园林工程师职业道德方面进行渗透。园林工程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以人为本的情怀,在未来工作中需要从城市园林绿化体质出发,坚持为民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园林工程师还需要具备审美能力,在进行园林绿化、园林建设过程中能够通过合理布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而茶文化中,茶具的摆设要秉承“以人为本”,在整个茶席的过程中,能够使人充分使用双臂与肢体,在冲茶的过程中展现出和谐之美。同时,茶文化中追求的自然纯粹体现了饮茶者超然物外的情怀,茶带给人的是心灵上的放松与宁静,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方式,是人与自然的深情互动,这些都是值得园林工程师学习的。因此,将茶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茶文化浸润园林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有助于思政建设的创新与进步。

4.3 创新教学方式,做好茶文化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茶文化与《园林工程管理》课程之间并非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在思政育人方面有众多相通之处,针对当前茶文化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做好二者的衔接,将茶文化知识与园林工程管理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首先,在导入新课环节,以茶引出新知。在进行《园林工程管理》新一节课的开始时,可以根据专业课程内容以茶文化进行引入。例如,在进行园林种植工程管理课程的学习时,可以从茶叶入手,为学生呈现不同的茶叶类型,分析不同的茶叶的冲泡方式、饮茶方式等,让学生了解虽然看似相同的茶叶其背后也隐藏着众多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园林种植中园林植物选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园林种植工程管理中,园林植物选购关系着整个园林种植工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而不同植物的特点也存在很大不同,学生需要对植物有全面了解,才能根据施工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其次,在讲课过程中,穿插茶文化知识。《园林工程管理》这门课中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长期的学习让学生产生倦怠,可以通过茶文化知识,让学生转换思维。例如,在教室煮一壶茶,在课程中以茶香唤起学生思维意识,让学生更加神清气爽,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在课后作业布置环节,融入茶文化知识。《园林工程管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作业布置方面也需要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可以以项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组成项目小组,共同来完成,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完成项目的启示。例如,茶文化讲究的宽容、耐心,学生可以将茶文化中的智慧运用到项目完成中,在小组成员之间发生歧义时,以宽容之心对待,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沟通解决。在遇到棘手问题时,保持平常心,耐心钻研资料,沉下心来仔细琢磨。以茶文化熏陶学生性格,学会在实践中将茶文化中的优秀品格发扬光大。

5 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即使在现代,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依然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对茶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应用到高校思政建设中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建设水平,实现思政建设的创新。因此,对于高校《园林工程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来说,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深入挖掘茶文化、充分利用茶文化、发挥茶文化育人作用,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让茶文化在新时代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弘扬,同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园林工程专业课程茶文化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新时期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浅议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