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研究

2022-05-13 05:41杨锐平林小靖陶春晖姜瑞雪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方益气健莪术

杨锐平 林小靖 陶春晖 姜瑞雪

1.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65;2.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武汉 43006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疑难病,主要由于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损害,造成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等黏膜病理改变的慢性胃部疾病[1],且胃黏膜萎缩程度越高则癌变的风险越大[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和饮食结构的改变,CAG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3]。虽然,现代医学对CAG 的研究进展已较为全面,但在逆转腺体萎缩及肠化方面仍未达到满意疗效,而中医药在该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4-5]。

国医大师张镜人认为,CAG 病机以气虚血瘀为主,临证谨守调气活血法,并自拟萎胃安方随证化裁治疗本病[6]。张声生教授主张从“虚”“毒”“瘀”论治CAG,临证中常选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品[7]。然而,医家们的组方用药灵活多变,面对众多的益气、活血药,若能更加准确地选择药物可提高临床疗效。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文献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证CAG 的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从199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证CAG的相关文献,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中医、中药、中医药”为主题词。本研究经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文献纳入标准

①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类;②治疗的患者属气虚血瘀证CAG;③中药处方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及剂量。

1.3 文献排除标准

①综述、科普报道类;②仅通过针灸或外治法,未使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③治疗的药物组成不明确或使用单味中药;④重复发表的仅纳入1 篇。

1.4 中药名称规范化与数据录入

将筛选获得的166 首中药处方信息录入Excel,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和《中药学》[9]为基准,分别对处方中的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如:“川连”规范为“黄连”等。再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处方数据库。为避免数据遗漏或重复,采取双人双次的方式进行录入,再由第三位研究者负责审核。

1.5 数据分析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分析;通过“组方规律”功能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通过“新方分析”功能进行聚类分析,获得核心药物组合与新方组合。

2 结果

2.1 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

最终筛选出166 首处方,共涉及155 种中药。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脾经居多,其次是胃经和肝经。见图1~3。

图1 四气频次统计

2.2 药物频次统计

对155 种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累计使用频次2017 次,其中使用频次≥30 次的中药有20 种,频次排在前6 位的是白术、黄芪、党参、甘草、丹参、莪术。见表1。

图2 五味频次统计

图3 归经频次统计

表1 使用频次≥30 次的药物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

在“组方规律”模块中设置支持度为37,获得常用药物组合63 个,涉及药物13 味(图4)。其中频次≥50 次的两味药物组合19 个,三味药物组合7 个(表2)。置信度设置为0.9,获得药物关联规则10 条(表3)。

图4 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

表2 处方中出现频次≥50 次的药物组合

表3 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0.9)

2.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

在“新方分析”模块中设置相关度为8 和惩罚度为5,聚类得到16 个核心药物组合(表4)。在核心药物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获得8 个新方组合(表5)和网络展示图(图5)。

图5 新处方网络展示图

表4 基于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

3 讨论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一个含有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名家经验总结和新药开发等领域[10]。本研究收集近30 年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证CAG 的有效处方,利用平台挖掘其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药物频次统计结果显示,排在前6 位的是白术、黄芪、党参、甘草、丹参和莪术,其中白术益气健脾,黄芪补脾益气,党参补脾养胃,甘草补脾益气,丹参通行血脉、祛瘀止痛,莪术破血行气、消痞散瘀,诸药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功,此结果与气虚血瘀证CAG 的病因病机相吻合[11]。研究表明,白术中的白术内酯可阻断炎症因素对黏膜的损害,起到治疗CAG的作用[12]。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可清除氧自由基,减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胃黏膜病理状态[13];黄芪还能通过恢复上皮细胞连接复合体结构,进而逆转黏膜萎缩[14]。党参能够增加内源性前列腺素含量,并抑制胃酸分泌,从而保护胃黏膜[15]。甘草中的甘草总黄酮可提高胃泌素与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与修复,且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胃黏膜炎症[16]。丹参能提高胃黏膜循环血液灌注,促进胃黏膜修复再生,从而减轻或逆转异型增生[17]。莪术中的莪术油可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18]。

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药物组合以“补气+补气”“补气+活血”“补气+清热”之间的配伍为主。频率最高的组合是“黄芪-白术”,可益气补中健脾,研究表明该组合对胃黏膜损伤具有显著地保护作用[19]。关联规则网络图显示,13 味药物为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当归、丹参、莪术、白芍、白花蛇舌草、薏苡仁。通过分析可知,此药物组合为六君子汤加味。六君子汤可益气健脾,研究发现,其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异型增生及肠化[20-21]。在六君子汤基础上加黄芪、薏苡仁增强健脾之力,丹参、莪术化瘀消癥,白芍、当归通血脉、治腹痛,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结合药物频次分析结果可知,治疗气虚血瘀证CAG用药以益气健脾为基础,以活血化瘀为核心,兼以清热解毒。

对新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陈皮、茯苓等均能较好地抑制肿瘤生长,对防止CAG 向胃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2-25]。新方1 可健脾化痰散瘀,新方2 可滋阴养血,新方3 可益气健脾养阴,新方4 可理气活血清热,新方5 可化瘀解毒消食,新方6 可健脾化瘀解毒,新方7 可行气活血,新方8 可健脾消食活血。总体分析,新方以补虚扶正、化瘀解毒为主,以理气、消食为辅,这也与气虚血瘀证CAG 的病机相符。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气虚血瘀证CAG 的用药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并挖掘出了8 个新方,既客观印证了现代医家治疗气虚血瘀证CAG 的经验,也为本病的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思路。由于本研究属于回顾性文献研究,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结合临床实践加以验证。但此类研究对提高中医的诊疗水平仍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新方益气健莪术
益气健脾法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①
益气健脾补血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基于焦树德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的用药规律探讨
创制新方80首 治疗顽癣新突破
“新方”治“旧病”,让老年人摆脱难愈性创面病痛困扰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余绍源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