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聊钓大鱼(技术篇)

2022-05-14 08:26辽宁李妍
垂钓 2022年4期
关键词:钓饵竿子沙坑

文/图 辽宁·李妍

所谓大鱼,年龄往往比较大。在吉林省的自然水域中,一条鲤鱼从1斤长到10斤,一般需要七至八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此漫长的时光使它形成了极为敏感的警惕性及独特的食性,想钓这些身经百战的大家伙,是要做一番准备的,具体包括哪些,请您阅读下面的内容。

小中取大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四通八达,总有一些叫人热血沸腾的钓大鱼视频透过手机屏幕刺激着你的感官。我喜欢看邓刚钓大鱼,那叫一个过瘾,鱼真的足够大,堪称巨大,20斤以下的青鱼都叫“奶青”,按这个标准衡量,我们这些普通钓友的鱼获只能算鱼苗,毕竟资源不同,大鱼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我认为将重量作为大鱼的“录取线”是有偏颇、不科学的。假如某地的鱼类资源匮乏,在那里的水产市场中尚且难以见到10斤以上的鱼,那么把20斤作为大鱼的“录取线”合理吗?

言归正传。我的居住地周边50公里范围内可供垂钓的水库数量不足两位数,且都是小微型水库。于是,那些数量较多、不投喂饲料的沙坑池塘就成了我们野钓的另一个去处选项。我比较喜欢钓沙坑,沙坑的优点是面积较小,便于我们找鱼,缺点是鱼的密度小,我便常在沙坑中钓到大鱼,可谓小中取大、稀中取优。

一寸长、一寸强

我曾和几位钓龄不长的新手朋友多次同去一个平底型沙坑钓鱼,我的鱼获数量总能多一些,体型也能大上许多,他们钓到的最大的鱼不过是斤把重的小草鱼。这是为什么?

笔者常钓的一个沙坑

前两次钓该沙坑时,我图轻巧,跟他们一样使7.2米和8.1米的两支竿子,两次共遇到12口,鱼儿只对8.1米竿子上的饵感兴趣,7.2米竿子一口都没有。于是,第三次我用9米竿替代7.2米竿,结果左右开弓,两竿齐头并进。如果我有10米长竿,我会果断用其替换8.1米竿。

竿长只相差这么一丁点,鱼获能相差如此悬殊?他们不信。窝子都打了,还怕鱼不过来?他们质疑。直到他们增添了装备,用8.1米和9米竿取代之前最长的7.2米竿后,才相信问题果真出在竿子的长度上,窝料并非问题的关键。

是的,身经百战、警惕性极高的大鱼非常在意与岸边的安全距离。

长竿的最大优势不在于钓得远,而在于控鱼能力出色。7.2米竿和8.1米竿仅差一个级数,控鱼能力却相去甚远。我的经验是,哪怕四五斤重的野生鲤鱼发起飙来也能把7.2米的竿子轻松拽倒,但是要拽倒8.1米竿就不那么容易了,只要你能把竿子竖起来,就可以任由暴怒的鲤鱼玩命逃窜。你只需将竿子往地面一拄,即可直接把鱼拉至水面,之后以鱼竿握把为轴心,将鱼从左遛到右,再从右遛到左,两道激动人心的半圆形水花溅起后,这条鱼基本上就是你的囊中之物了。

有人说用7.2米竿子效果也一样,其实这是在挑战竿子的极限,断竿风险较高,用8.1米或更长的竿子则远不及极限,钓四五斤重的野生鲤鱼有意犹未尽之感。

在钓野生大鱼方面,长竿在大多数情况下比短竿更有优势,但是在特别深的水域,情况就不一样了,钓友们应当灵活应对。

线组不宜求细

很多新手通过观看钓鱼短视频学到不少钓鱼技巧,但是也有被误导的时候。例如,很多主播在视频中声称钓5斤左右的目标鱼时,所用子线不会超过2.0号,可是视频中却不时出现提竿即断线的画面,主播对此并不在意,换一副新子线接着钓,他们可能真的不在乎跑鱼,毕竟他们有更丰富的大鱼资源。

主观上,我也不想把子线弄得过粗,但是我担心跑鱼,我所处的地区鱼类资源平平,以钓野生鲤鱼为例,整个夏天总鱼获不超过10条者大有人在,每条跑掉的鱼都可能是最后一条。所以,对于子线的线径,我的观点是不要过细,以确保万无一失。我野钓鲤鱼常用“4+3”线组,即便如此,一年下来也会断上一两次,有时在浅水钓点中鱼,提竿即“拔河”,来不及做进一步反应钓组就弹了回来。

浅水处搏大鱼,提竿力道宜小不宜大,毕竟现在的鱼钩足够锋利,不用担心刺不透鱼嘴。但是,中大鱼时轻提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对那些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看到一次大鱼标相的钓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们一旦中大鱼,就会本能地大力扬竿,结果一下子激怒了大鱼,“拔河”断线也就在所难免了。

长竿钓大鱼的优势毋庸置疑

钓大鱼的线组不可过细,线结务必打实

有人说,竿子抛得太满是造成“拔河”的因素之一,抛七八分竿,问题就解决了。没错。但竿子抛不满,相当于缩短了钓点到岸边的距离,长竿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假如条件允许,野钓大鱼可用10米以上的竿子,但是使这么长的竿子基本上只能用“甩大鞭”的方式抛投,这就要求以钓者自身为圆心,以20余米为半径的半圆形空间内不能有障碍物,而大多数自然水域往往是不具备该条件的。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用小抛竿替代长手竿——前提是钓场允许使用海竿,如果不允许,可用手竿配失手绳来提高成功率。既然目标鱼是大鱼,失手绳的长度就不能短,我用的是8~10米的失手绳。

仍以我的“4+3”线组为例。在绑制线组时,我会将每个线结都用力拉紧,以防“虚扣”,可是即便这样也不保险。去年秋天一次野钓,在一个缓慢的黑标出现后,我仗着钓点水深2米多、钓位距水面将近2米,便在提竿时有意大力刺鱼,力图激怒大鱼、暴力搏鱼、速战速决。可是事与愿违,提竿的一瞬间,手上刚刚吃劲儿,竿子就弹了回来,竿梢红缨处的线结断了。尽管我绑线组的时候把每个线结都检查了一遍,可是那个线结到底还是没打实。所以,为了拉紧每一个线结,我觉得有必要借助一些小工具,毕竟徒手拉线结很勒手,看似使了很大力气,其实真正作用到线结上的拉力并不大。

鱼饵的说道

野钓大鱼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鱼饵的使用,很多人面对渔具店里花花绿绿的饵料袋子发愁,该买哪个,该怎么配,其实野钓大鱼所用的鱼饵大多不是从渔具店里买的,比如用菜市场中随处可见的青玉米钓野生鲤鱼就非常有效。不过,很多人觉得把新买的青玉米搓下一粒直接用不放心,非要加工一下,加工的过程越复杂,心里越有底,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作为过来人,我给新手的忠告是:直接用,无需加工,越是深加工,效果越差。

老玉米也是不错的选择,主要有两种,即纯粹的老玉米和发酵的老玉米,前者很少有人使用,原因是用不好,它十几年前曾因钓鱼圈的几位大腕热衷使用而小范围流行过,但因效果普遍不佳而逐渐沉寂。不过,那几位大腕仍在使用,效果如初。

问题出在哪儿呢?其实问题出在鱼饵的选择及对窝料量的把控上。

不是以老玉米作饵吗?何来选择?说起老玉米,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马齿形的玉米粒,其实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玉米棒顶端生长的玉米粒是接近圆形的,它们颗粒偏小,看似还未成熟,但很多有经验的老钓友是用这个部位的玉米粒作钓饵的(以青玉米作钓饵也是如此),至于鲤鱼、草鱼为什么偏爱这种既圆又小的玉米粒,或许是本能使然吧。

用原生态饵料钓野生大鱼非常有效,人工加工痕迹明显的饵料会适得其反

再说另一个问题——窝料量的把控,我的经验是打窝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量,不上鱼则不换饵,换饵重新抛投后才补窝,量比第一次打窝时略少。

关于发酵的老玉米。市面上的老坛玉米既能作窝料,又能作钓饵,很多人都在用,但我很少使用。很多人知道发酵的老玉米钓鱼效果好,却不知发酵到何种程度效果最好,不同的发酵程度,钓鱼的效果是不同的。我的经验是,老玉米经水煮后发酵3~5天效果最好,发酵久了效果会下降。面饵也是如此,发酵1~2天,产生微酸气味时效果最佳。

上文说的就是玉米饵使用的三种形式,归纳起来,使用原则有二,一是不做任何加工,纯原生态;二是只进行简单加工,接近原生态。只有这两种状态的玉米饵才是野钓大鱼的最佳饵料。

除了老玉米和青玉米,田螺、草叶、八分熟的红薯等天然饵也常被高手用于野钓大鱼,它们皆非来自渔具店,也没有商品饵那么浓郁的味道,可偏偏更容易引来野生大鱼,这也是本能使然,就像果树上的虫子,它们能感知到哪枚果子最甜,在野外水域自然生长多年的野生鱼同样能敏锐地识别它们喜欢的原生态食物。

打窝环节

玉米饵的使用原则有二,一是不做任何加工,纯原生态;二是只进行简单加工,接近原生态。图为笔者发酵的老玉米

夜间中大鱼的机会比白天多

打窝是钓鱼的重要一环,每个人打窝的思路都不大一样,我的打窝思路非常简单——有针对性即可。既然想钓大鱼,就要尽量避开小鱼的干扰,因此窝料中的可雾化成分就没必要存在了。那么事情就好办了,田螺、糠饼、豆饼、青玉米、老玉米都可作为窝料,可根据对象鱼的种类单独使用或搭配使用。

至于窝料的量,我的原则是在鱼儿食量偏少的季节少用窝料。比如初春、深秋两季水温低,鱼的活性差,新陈代谢慢,食量自然偏小,如果窝料多了,它们发现钓饵的机会就会减少,因为窝料就能把它们喂饱。

垂钓时间偏短时,比如上班族只能周末钓上一天,窝料也不可多打,打重窝很可能把窝子“打死”。

窝子面积小,也要少用窝料,一个面积小于等于洗衣盆口的窝子能用多少窝料?把水底铺上一层?肯定不能那么多,我的建议是,在农村喂小鸡时扬几把谷子的量就够。

当钓饵和窝料相同时,也要少打窝料,比如你用老坛玉米作钓饵,却将满满一袋老坛玉米投进窝子里,鱼儿发现钓饵的可能性必然很低。

更多的时候,窝料不宜跟钓饵一样,以钓青鱼为例,你用一袋老坛玉米打窝,钓饵用青鱼偏爱的螺蛳显然更合理。

在鱼儿密度较大或水面面积较小的水域(尤其在鱼类最活跃的夏季)钓鱼也要少打窝子,我钓沙坑时甚至经常不打窝,照样钓得不错,因为鱼儿自然活动时就很有可能游进钓点,不打窝既没有打窝的声响惊扰大鱼,又能避免“炸窝”,要知道大鱼一旦上钩,挣扎起来是很剧烈的,必定对窝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把附近的鱼儿惊走。

野钓大鱼宜调低钓高,以便我们更准确地辨识鱼口虚实

钓大鱼要有一份坚守的精神,守下去不一定有结果,但放弃必定一无所获

如果你搞不懂目标鱼的食性,就直接用鲜玉米或老玉米打窝。钓大鱼时,老玉米(哪怕是未经发酵的老玉米)的效果是优于鲜玉米的,10斤以上的大鱼更是如此。

标相、天气和心态

野生大鱼制造的标相从不拖泥带水,但幅度较大的标相未必都是实口,也有可能是大鱼游动时蹭到主线所致,这种状况在钓黑坑时比较常见,但这并不意味着野钓时不会发生。大鱼蹭线极易造成误判,钓者若提竿刺鱼,结果要么是将鱼儿惊走,要么是鱼钩锚到鱼体,二者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想提高中鱼率就要放过一些虚假信号,专抓实口。调低钓高的调钓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辨识鱼口虚实,例如浮标露出七八目甚至更多时,能够一黑到底的标相肯定不是鱼儿蹭线所致,若浮标只露出2目就不好说了。

有人担心调低钓高会影响鱼儿咬钩信号的表达,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别忘了我们的目标鱼是大鱼——野生的。

这世上没有百试不爽的野钓大鱼诀窍,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尽量抓住和大鱼偶遇的机会,比如刮风天和下雨天,尽量不要错过。2021年,我在风天和雨天作钓的收获都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在面积相对较小的钓场。风天一定要钓下风处,如果风力过大,坐在正迎风钓位则无法抛投,可结合钓位周围的地形,在侧迎风处抛投。如果竿子过长,难以架竿,我们不妨用短竿长线——3.6米竿配20米鱼线,穿20克矶钓空心铅坠,即可将钓组抛投到位,无需调标,配一支标尾足够醒目的浮标即可。上鱼后用失手绳遛鱼,把大鱼的力量泄掉后再抬竿子,然后抓住主线,以“手把线”的方式继续遛鱼。需要注意的是,将收回的主线堆在脚边时,两脚不可乱动,以免踩住主线而不自知,大鱼逃窜时若鱼线无法及时释放也是会跑鱼的。

相比刮大风,雨天钓鱼的麻烦就少多了,虽然阵雨常有风相伴,但持续时间往往较短,挺一会儿就过去了,大不了等风消了再钓。通常情况下,降雨后全水域鱼情都比较好,如果有风,还是首选下风处,哪怕水深只有1米左右,也有在距岸较远的位置遇到大鱼的可能。

钓大鱼还要过一道心理关。大鱼不像小鱼那么多,我们既无法保证一定有大鱼咬钩,又无法保证咬钩的那条一定能达到我们理想的长度或重量,你看邓刚钓大鱼,咬钩的也不全是巨物,总有一些小的上钩。屡中小鱼时,切记勿灰心、继续守,守下去未必有收获,但放弃必定一无所获。

猜你喜欢
钓饵竿子沙坑
鲫鱼上钩
空军训练营
我目睹的经历
短竿用途知多少
星星钓饵
巧避鳌鲦打劫
沙坑训练到底是不是坑?
蚁狮沙坑
对小学跳远沙坑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其使用策略
蚁狮的绝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