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巧用“流程卡”提升新经验的实践探究

2022-05-15 01:22戴丽亚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冰球小燕子小班

戴丽亚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它伴随幼儿的成长。角色游戏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角色游戏激发了幼儿多元感知,在更广阔的天地发挥创造与想象,行为大胆活跃,思维不受约束,是幼儿园重要的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的典型游戏。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兴趣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很多时候,幼儿的游戏行为很难按照成人的分类来概括。建构游戏中有角色游戏行为,与运输小司机、有建筑师,孩子自发的游戏中也有角色游戏行为,他们商量着你做什么我当什么等等。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喜欢通过扮演演角色,运用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但从目前角色游戏开展中孩子们情感体验、认知表现、社会交往的几个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題,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时段多,主要与游戏材料发生联系,与伙伴之间的交往少,往往不会事先考虑自己的游戏内容,看见什么材料就操作什么,由玩具材料或同伴诱发游戏动机,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性较大、控制能力弱,时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游戏少专注,轻易放弃正在进行的活动,频繁地更换主题或角色等现象。角色意识不强,对操作游戏材料或模仿成人动作较感兴趣。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对不会主动自发的去延伸游戏情节,交往合作的意识不强。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如何巧用“流程卡”助力角色游戏提升新经验呢?在关注幼儿的发展特点、水平、兴趣和需求同时,选择适宜的方式或时间段进行投放介入,促进幼儿可以从环境、材料、规则等获得更多适宜的融入进角色游戏而获得学习经验和能力发展,幼儿在实现的游戏水平充分、真实地发展,成为一个有能力的“游戏者”。

一、“流程卡”变游戏规则的引导者。

游戏过程中是幼儿自由活动,但这种自由不是无限扩张的绝对自由,而是在一定规则之内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必须建立在适宜的规则之上。每一个角色游戏活动都有其不同的游戏规则,只有有规则的活动才能让幼儿知道怎么玩。不同的游戏具有不同的难度和规则,幼儿在选择时只会选择其感兴趣的,较少幼儿会考虑到游戏是否能进行得下去。例如开展了《运动小达人》游戏,其中有一个冰球馆的游戏,孩子开始对新投放冰球可以溜冰球感兴趣,他们看见新玩具显得特别开心。于是这里需要将流程卡前置,让孩子们从认识冰球运动开始。流程卡用照片的方式展现四个环节“熟悉冰球运动”---“自由选择角色”----“按规则游戏”----“尝试多种方式记录”,孩子们在自选游戏后都能第一时间去浏览冰球游戏流程卡,他们通过小视频认识冰球运动,然后友好分工,组成红方、蓝方,接着孩子们尝试按照冰球游戏规则体验比赛,在自己每进球一次就按自己能力记录,能力弱的幼儿直接用游戏棒记录或者在记录单上打钩,能力强的幼儿园就直接使用冰球台上的数字滑动记录,记录谁进球最多。所以角色游戏流程卡根据游戏的需求,直接在游戏还没开始前直接前置,让一些明显需要规则意识的游戏更有清晰条理,利于孩子们能熟悉掌握规则投入到游戏中。

二、“流程卡”变角色扮演的推动者。

“幼儿期是游戏期”,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孩子们对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人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

例如:大户外游戏中《送外卖》,哼哼给童话剧场去送甜品,他就仿佛骑着小三轮车,反反复复从甜品店去外卖,送外卖,甜品的的店员做出来的来“奶茶”、“蛋糕”等,哼哼也不咨询同伴是否要外卖,反正见者有份,就这样哼哼像搬运工一样把甜品店的所有货品全塞到小剧场了。游戏中在剧场里拿着小剧场的道具和小演员们玩奥特曼游戏。感觉醉翁之意不在外卖,而是要在剧场拿道具戏耍“奥特曼”,忽略自己外卖员的角色。于是在游戏中有目的给外卖员一份便携式的流程卡:一份导航指南(将各游戏区位置,临近的可以步行,远点可以骑车,可以提醒外卖员业务要拓展,选择不同出行工具,主动与其他区域交流互动,投递点位变广,交往的小朋友增多,工作专注度提升,自己的游戏角色意识更明确,工作更加专心。

三、“流程卡”变经验技能的支持者。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幼儿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出多种多样的思路,例如还是《娃娃家》游戏,“妈妈”小燕子在厨房里做饭菜,拿了积木搭了两各蛋挞放入“烤箱”。小宇看着小燕子在忙碌着,自己像个旁观者者,并没有参与游戏的意思。一会小燕子取出“蛋挞”,脸上微笑着送给爸爸。小宇站在原地,依然没有兴趣与积极性,也不伸手去接“蛋挞”,反而说“这个假装的蛋挞,不是真的,也不能吃,没劲,不好玩!”小燕子说:“我知道假装的,可我没有真的蛋挞呀!”小燕子抬头看见在观察的笔者,无奈地说“老师,小宇说蛋挞是假装的,他说不要。他要能吃的。他不想玩了。”材料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载体。在上述片段描述中娃娃家里确实材料丰富,但是很多的游戏材料也是孩子们或者泥捏纸撕的东西在替代孩子的需要,真如小宇说,很多是假的,不能吃,只能游戏物品。在这样的角色材料投放中,幼儿会怎么玩、能玩多久,着实需要思考。教师只有真正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去把握观察和指导的适宜尺度,让延伸孩子游戏兴趣,让游戏保持鲜活,这样的角色游戏才会有“有效”;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在角色游戏中玩得更开心,才会在快乐的游戏中发现自我、发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对生活的理解、技能经验的结构,从实现富有个性的发展。

拓展游戏新思路,整合“娃娃家”和生活区,娃娃家成了生活区中的“区中区”,原来的生活区辟出一个厨房了。孩子们结合家里的厨房认识到原来厨房也在悄悄地改变,“科技进厨房”“智能进厨房”,众多美食app、烹饪图册等,很多懒人模式,操作方便的设备在厨房里各显神通。孩子开始认识、操作多种厨房神器。因为孩子从没有制作的经验,先以小帮手的身份参与做蛋挞和面条。当孩子有了制作的经验以后,在讲评中再来梳理做蛋挞的流程卡、做面条的流程卡,孩子们在制作流程卡的需要添加活页,可以烤制不同口味、形状的蛋挞或者不同颜色、形状的面条。一张流程卡在孩子们游戏以后,以回顾讲评的方式梳理出来了,孩子形象直观的掌握初步的方法技能,并且激发着下一次继续尝试和另外的孩子跃跃欲试地去挑战。教师鼓励幼儿的创意想法,并支持和引导,这样,一方面延伸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还能丰富更多幼儿的游戏玩法和游戏经验;同时,能将个别幼儿的创意在讲评环节与全班幼儿互动,幼儿既能与他人一起分享经验,连锁引发更多的互动,又为下次游戏主题的深化做好了铺垫。

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在角色游戏中适宜使用“流程卡”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验证;带着好奇去追问;带着作品去展示;带着技能去练习;带着成功去分享,挑战能力、积累经验,能够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提升游戏新经验。

猜你喜欢
冰球小燕子小班
小燕子
小燕子找春天
再去小班看看
Ice Hockey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冰球湖滩
双周面孔
发现迁徙的秘密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