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案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2022-05-16 03:27黄天灵王子薇
艺术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设计

黄天灵 王子薇

摘要: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形图案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图案的视觉特征来传承民间工艺,可以提升人们对其的认识维度,探索持续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在现代设计中对区域性传统民间工艺文化内涵的提炼与研究,能够加快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创新,创造更大的经济能量,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力量。

关键词:现代设计;蓝印花布;文化生产;图案特征

中图分类号:TS1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1-00-03

0 引言

我国从秦汉开始就有了防染印花技艺,之后染缬技术于唐代开始出现,并在民间广泛传播与应用。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出色的印染工艺以及在现代非遗传承中的图案创新,不应局限于在家纺领域应用,更应该在现代设计中广泛推广,树立独特的设计风格,得到大众的充分肯定,借此提升大众对蓝印花布的认知。

图形图案研究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图案的视觉特征来传承民间工艺,可以提升人们对其认识的维度,探索持续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使非遗成为我国意识形态最佳承载体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具。社会的发展需要情感的满足和文化的归属,在当前的世界文化背景下,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文化属性,汲取劳动人民的智慧,借鉴优秀的成功案例,研究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理论,探寻在新时代发展传统工艺的新道路。

1 南通蓝印花布的起源

1.1 中国蓝印花布的发展历史

蓝印花布兴起于秦汉,明清普及,传承数千年以来,传统的防染印花工艺与人民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对自身的审美认知,都曾经或正在以相对具体的形式或媒介,将图式、文化、工艺凝结于器物。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在民间染缬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技艺,相关制作产业的发展与棉纺织技术、染料制配和花版版型工艺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的“四缬”,即绞缬、蜡缬、夹缬、灰缬,多数采用靛蓝染料,运用四种不同的印染方式,形成了蓝白相间的花布,因此将它们统称为蓝印花布。南通的蓝印花布除了具有以上共同点外,还需要用黄豆、石灰粉为染浆,刻花版上桐油,滤浆漏印。

一些少数民族如苗族、瑶族、白族、侗族、布依族等,以古老的染色技艺,特别是体现扎染和蜡染的民族民间服饰和手工艺品顯得尤为珍贵。中国民间蓝印花布大致可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其中被广泛应用的多为前者,因造价更低廉,刮浆方式更为省料,因此在现存的民间纹样中,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

1.2 南通蓝印花布的地域性特征

南通建城于公元958年,地理位置独特,各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汇聚于此,并与本地文化相互交融,孕育出了独特的江海文化。明末至清初,南通棉纺织业正值发展时期,全国各地又盛行蓝草种植,染坊规模也逐步扩大,应用技术相当成熟。据记载,明代通州地区(南通古称)已有蓝靛产出,并在传统的手工印染中普遍传播和应用。

蓝印花布采用刻版漏印防染工艺,相较于其他印染工艺而言,操作更容易,加工环节最重要的当属印花刻版技艺。花版大多来自刻花版作坊,由一些民间的刻花艺人家族式传承,他们常常将不同的题材内容,如花鸟植物、人物动物、书法文字等,经过巧思构想组合于画面之中,并通过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传递吉祥喜庆之意。一幅好的花版纸甚至能流传后世,印制上百幅蓝印花布,样式新颖,纹样丰富,往往更受欢迎,这也成为刻花版艺人生存、发展及创新的动力源泉。

常见的花形图案装饰有“年年有余”“梅兰竹菊”“鲤鱼跳龙门”“聚宝盆”等,承载的都是广大人民熟知的内容题材和美好愿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民间工艺人将自身强烈的思想感情、民间故事、人民祈愿渗透于印花的刻版制作中。对印花图案的更新不但获得了人们对蓝印花布的持久青睐,也反映出地区传统民间文化生产所蕴含的经济能量,将反映时代生活的图案纹样融入设计中,并再应用到区域性的文化生产中。

2 蓝印花布的文化价值

2.1 蓝印花布的手工刻花版技艺

蓝印花布大多是以棉纺织品为原料载体,以植物蓝草制成靛蓝染料,用黄豆或石灰粉为染浆,刻花版,再刷上桐油,滤浆漏印的灰染制成。蓝印花布的印花版型,主要分为镂空木质花版、凹凸花版和油纸花版三种。我国最早的防染印花布利用木板雕刻,纹样经过不断发展,早期有几何纹样,后增添了动植物造型和花卉图案等。在南宋时期,刻版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纸版涂上桐油或柿漆再刻花。这样的桐油纸花版使生产更为高效、制作更为便捷,进而逐渐替代了木质花版。桐油纸版较之木版,往往更容易刻出复杂的图案,印染效果也更佳,省时省力,并且更加耐用,易于储存,因此沿用至今。发展至今,一些新兴的技艺传承匠人利用矢量图形软件,以PVC、牛皮纸等新材料为媒介,运用数码激光雕刻机器制作出更为复杂的花版。

2.2 蓝印花布的纹样寓意

蓝印花布的图案选材颇为广泛,其中不乏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题材,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被广大人民熟知的内容题材和美好愿景外,还有一些吸收其他工艺画种的风格元素,包括中国画、书法等。图案形式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分别采用阴刻与阳刻的制作工艺,前者只需一张花版,而后者需要至少两张花版套刻而成。

在图案绘制设计的过程中,对大弧度或长线弯曲等造型,需要用“断刀”的表现手法,如细枝细叶、流水波纹等。使用间断的连接线条来分割造型,既要遵循版型的连贯完整,又不可显得过于零碎,要保证版型的完整性,避免线条过长而漏浆。传统的蓝印花布还有图案以纯粹的原点构成线和面,与现代设计原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获得极具装饰意味的效果。

从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馆藏品可以看出,大多数民间纹样,特别是自明清以来多是追求圆满与对称,图案多以偶数布局,这些形式表达都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和审美观点分不开。图案应用在刻版制作上也因连续或对称纹样而节省刻版时间,以1/2或1/4的花版应用在整张上反复拼版印制,适宜小批量手工生产。

从生产方面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蓝印花布的文化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强制性与个体选择性。从需求方面看,文化生产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直接需要,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社会接纳它的传统文化方面。

2.3 蓝印花布的传承现状

蓝印花布传承数千年,是流传最广、最持久的运用传统印染技艺的纺织品,随农耕文明同步发展,曾广受民间布艺人喜爱。但随着新兴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濒临绝境。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用品大多不再依靠手工制品,而是被机械化批量生产的衣物、床品等纺织家用品席卷。

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蓝印花布缺乏时代适应性和载体实用性,传统的存在方式逐渐消亡,但反之又凸显了文化价值。其内在仍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魅力,手工艺制品又以新的方式回到大众视野中,成为小众文化和旅游经济的消费品,从日常生活用品转化为文化商品。在全国范围内曾多次举办工艺美术博览会、展销会,对蓝印花布的传统研究、创新开发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不仅重获人们的关注,还开拓了海外市场。南通地区除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外,传承至今的有通州二甲印染厂、曹裕兴染坊和振兴染坊[1]。但蓝印花布作为文化商品,和以前的门庭若市相比,现代市场需求并不多,加之受到工资提高、成本增长、利润逐渐减少、人员流动性增大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染坊面临发展窘境。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需要从再民间化、文化生产等多个维度探索保护和创新发展的路径。

3 蓝印花布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

3.1 视觉图案元素的选取原则

蓝印花布的图案中运用点、线、面原理,与平面构成的原理保持内在一致,图形和元素之间形成疏密对比,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而又包含人民美好愿望和祝福的图案纹样。“凤戏牡丹”纹样中,凤凰是高贵、美丽的代表;牡丹象征荣华富贵,寓意富贵常在而荣华永驻;“喜鹊登梅”寓意喜庆吉祥,好运连连;“麒麟送子”纹样饱含着父母对子女早生贵子、和合一生的祝福;“三子夺魁”纹样是父母对子女金榜题名的殷切期望。每个纹样都充满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殷切期盼,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人文情怀,也传递了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至今留存下来的作品都令人叹为观止,具有跨越时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中国民间的工艺美术品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成了大众美学的根基,形式语言中所包含的时代文化符号,又通过物质载体来表现。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也就是所代表的人民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内涵,着眼于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民间文化和视觉规律的再诠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蓝印花布的图案元素与其装饰图案设计方法的再民间化,将其运用到时尚、旅游、设计等领域,设计介入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在地的文化需求和市场需要。

3.2 现代视觉传达中的设计方法

蓝印花布的传统文化内涵,一是表现民间生产生活方式,二是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刻画民间趣闻与传说。现代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往往较多传达农耕文明时期的民族智慧,而缺少对当前时代社会现状和百姓向往的描绘与创造,设计如何有效转化,就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核心。为了确保传统工艺文化的文脉完整性和历史延续性,必须实现传统工艺的当代性转换,也是传统工艺振兴的价值之一[2]。

在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断刀”,也就是对长线的切分和对面的构成。因此,要合理应用点元素,以点代线,以线构面。点并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多变的,可以用圆、三角、方形、叶形、扇形、多邊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态为基本单位,体现点的节奏与韵律,勾勒形态与纹样。适当运用计白当黑的手法,对需要细致刻画的图案可以将背景反白处理,使画面中心更具视觉张力。除了动植物花鸟的形态、书法字体或二方四方连续纹样外,也可以用一些现代设计中更具时代表现力的图形图案,如几何构成、写实人物、动物、动漫元素、视错觉等。《庆祝建国70周年》是以建国为主题,在纹样上以中心对称的构图,融合中国的传统吉祥云、蝙蝠纹样,带有祈福意义的图案。《信息》运用了现代设计的点线面构成,抽象表现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与生产生活变革。《蓝染的自我意识》是一本描绘蓝染技艺和染料色谱的书籍装帧,对中国的蓝染色彩进行量化的梳理与普及,采用抽象的图案造型,可从书中体验刻版的过程(见图1)。

设计的在地性也是传承民间工艺的一个着眼点,将蓝印花布的工艺和南通江海文化相结合,民俗性和艺术性[3]相融合,以点的要素来描绘南通的时代新面貌与新风尚。要想将新时代南通人民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描绘出来,将南通的高楼大厦与亭台楼阁描绘出来,将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布的英雄故事描绘出来……需要摒弃守旧的思维,工艺美术从图案上来讲,可以更具时代性和创造性,传统的纹样和符号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需要了解大众文化的审美诉求,把握时代的风向标,塑造新的文化符号。

4 结语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既要肯定个体继承和社会传播的影响力与作用,还要关注传统民间工艺如何与时代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擦出新的创意火花,发扬工匠精神,丰富文化内涵。在探讨蓝印花布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传承时,更应该敲开现代设计的大门,作品图案图形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装饰纹样,更要体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核,为传统的图案创新注入新的活力。蓝印花布的图案创新设计只是开始,更要结合南通地域文化内涵与应用场景,传递社会大众的生活祈愿和价值,反映出新时代人民的生活和风貌。

参考文献:

[1] 吴灵姝.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与持续性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44.

[2] 潘鲁生.传统工艺振兴的内生动能[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2):77.

[3] 李牧.民俗、艺术及审美经验:兼论季中扬《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17(4):123.

作者简介:黄天灵(1978—),男,江苏启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民间工艺。

王子薇(1996—),女,安徽芜湖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民间工艺。

猜你喜欢
现代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云肩造型分析及其在现代婚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思考
论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天圆地方”说在现代设计中的延展与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