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流理论的居家康复产品设计研究

2022-05-16 14:30毛斌黄绪镕黄帅丽
艺术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

毛斌 黄绪镕 黄帅丽

摘要:文章研究心流相关理论,探索优化患者心流体验的居家康复产品设计策略,为居家康复产品设计提供研究思路。以心流理论特征和PAT模型为基础,结合用户身体特征和心理需求,构建持续有力的心流体验居家康复产品设计方法,提出引导用户形成心流条件、运用工具持续心流体验以及深化任务激励情感体验三个方向的设计策略。基于心流理论的居家康复产品设计,能够优化患者康复训练体验并激发患者使用动机,使其沉浸地完成康复训练并保持积极的锻炼态度,增强患者自身的健康信念。

关键词:心流理论;居家康复;产品设计;PAT模型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1-0-03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疾病发病率提高,居家康复产品在疾病康复中发挥关键作用。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等诸多老年疾病的居家康复周期较长,而现有的居家康复产品枯燥乏味,缺乏体验感,易导致患者失去康复耐心和信心。因此,文章以心流理论为基础,提出居家康复产品设计策略,使患者在居家康复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心流体验,为使用者建立产品信任感,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康复训练,有效增强康复效果。

1 心流模型概述

心流理论由积极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Csikszentmihalyi)在1975年首次系统研究,是一种沉浸式最优体验的积极情绪体验。他通过深入调研极限运动者、棋手、作曲家和舞蹈家等从事兴趣相关职业的人发现,当他们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工作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即心流体验。后该理论持续发展延伸至心理健康、企业管理、网络生活、教育研究、体育比赛等领域[1]。

契克森米哈赖将心流特征总结为九个维度,即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准确而及时的反馈、个体技能与任务挑战相匹配、行为与意识的统一、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在的控制感、自我意识减弱、对时间的错觉、发自内心的参与感[2]。霍芙曼(Hoffman)和诺万科(Novak)将心流特征九维度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前兆阶段、特性阶段和结果阶段。陈(Chen)等则将其归纳为心流产生的三个阶段,即事前阶段、经验阶段和效果阶段[3]。

2 心流理论于居家康复产品的意义

居家康复产品的设计初衷就是较医院医疗器械,具有操作简单、使用便捷的特点,帮助患者在长期居家恢复期最大限度地恢复至病前的活动水平。对于患者而言,漫长且艰辛的康复之路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产品的互动性、娱乐性和体验感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高效完成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心流理论强调用户主动参与,注重调动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康复训练,形成持续的心流体验。在居家康复训练中,运用心流理论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化、情景化体验,使用户沉浸于康复过程,最终达到康复目标。基于此,心流理论下的居家康复产品设计有助于解决用户难以长期坚持康复训练的问题,加速伤病后的恢复进程,让患者重拾信心,早日重返社会。

3 基于心流理论的居家康复产品设计策略

研究心流要素和PAT模型,构建基于心流理论的居家型康复产品创新设计路径即引导用户形成心流条件、强化工具维持心流状态、深化任务激励情感体验,为居家康复产品设计研究提供创新思路。

3.1 引导用户形成心流条件

在事前阶段,通过匹配技能与挑战和构建用户心智模型引导用户形成心流条件,引导用户接受产品并产生再次使用的动力。康复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在此之前历经过患病的伤痛,身体和心理上会发生变化,产品的易用性和可靠性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要为患者制定清晰的目标,保证患者掌握的技能与需挑战的内容相契合,高效舒适地完成康复训练。只有将心流体验发挥至最优,才会激发患者再次使用的动机。

3.1.1 技能与挑战相匹配

经研究,心流体验的八通道模型是当前更科学、更符合个体现实情况的模型[4]。该模型分为八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当挑战与技能均高时,个体将产生心流体验。实际上,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如何为不同等级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正是难点所在。当用户难以完成挑战时,将产生焦虑情绪;反之用户将产生厌倦情绪。患者可能存在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等心理特征,居家康复产品挑战难度的设定需要匹配患者掌握技能的程度。只有顺利地完成康复训练并产生下一次鍛炼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心流作用,达到康复效果。

3.1.2 构建用户心智模型

用户心智模型可以明确用户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用户痛点等,要通过心智模型挖掘服务缺口,为用户制定非常明确的目标,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该模型中,用户细分是关键,一个成熟的心智模型一定有准确的用户细分。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差异,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类型,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在居家康复产品设计中,患者的疾病、康复目标、理解程度等都将决定用户细分的准确性,产品是否易懂易学易用决定着患者对产品的初始印象,也决定着产品的成功与否。

3.2 运用工具持续心流体验

实现任务的媒介即文章所提的居家康复产品。挖掘用户需求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而使用产品的过程则将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流畅自然的交互方式、沉浸式训练氛围和弹性定制方案是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交互体验贯穿浏览、输入、点击等过程,用户初次接触并使用工具时就会形成明确的初印象,易于理解的标识、大小适宜的字体、展示清晰的演示动作等都是患者在使用康复产品时感受交互方式的因素。这些流畅自然的交互方式是患者进行沉浸式训练的前提条件,能为患者营造相应的氛围,产品氛围感是交互界面、互动方式、产品本身的综合展现。最后,要建立弹性方案,让患者感受潜在的控制感以适应自身康复条件,这有利于了解患者的康复水平和训练强度,以便推送更符合患者的训练目标。

3.2.1 流畅自然的交互方式

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呈现不同的身体状态,产品交互也应考虑多种情况。上文中提到的用户心智模型可以归纳出用户的类型,根据用户类型的划分提供流畅自然的交互流程。年轻人追求新鲜感,虚拟现实和体感交互都是他们喜爱的交互方式;而老年人则很难接受这些全新的交互方式。唐纳德·诺曼认为,“一个好的概念模型能够使用户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5],也就是说优秀的产品设计可以调动人的本能,当用户初次使用一款产品时,遇到不会用甚至用错的情况,那说明这款产品设计存在问题。康复训练时亦是如此,流畅的交互方式可以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高度融合行为与意识,使其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以维持心流状态。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为老年人设计的组合式物联家居(见图1)由四个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的元素均是老人易懂易记的形状,每个都具备特定功能并且可以相互组合,以帮助老人策略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6]。

3.2.2 营造沉浸式训练氛围

保持心流状态的基础是产品交互方式流畅与自然,而如何让用户感受训练氛围才是维持心流的关键所在。除了交互方式以外,产品的外观设计、人机工程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等都能够让用户产生沉浸式共鸣。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躁和怀疑的情绪,鼓励与引导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产品的形态、色彩和材质会对患者心理形成潜在影响。以色彩为例,康复产品的主色大多为冷色,如白色、蓝色和绿色等,这些色彩会产生安全、平静和舒适的感觉,予以患者一定的关怀和慰藉;相反,若采用红色、橙色等高饱和暖色,则会使患者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很难舒适愉悦地完成康复任务。

3.2.3 建立弹性定制方案

文章围绕用户提出了平衡技能与挑战和建立心智模型是划分用户类型的方法,也就是说制定某一标准,各类型用户将有大致相同的活动规律。但是,此方法无法满足单一类型中细化的用户需求,为用户带来潜在的主动性和控制感对持续心流也十分必要。在康复产品中,弹性定制方案的作用尤其突出。患者自身的功能障碍需要与康复产品相匹配,患者的疾病等级和康复部位在康复时都将存在偏差。因此,必须在为患者建立康复方案前对患者进行情况调研,以便后续康复内容的输送。

3.3 深化任务激励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的升华引起注意、记忆、思维和创造,形成一种高度的情感认可。外在动机可以有效激励用户开始做一件事情,尤其是康复一类内在动机有限的活动。通过外在动机激发用户的内在动机,这种内在动机可以理解为用户发自内心的情感需求,能增強用户的能动性。在康复训练活动中,要保证患者能够自发地完成康复训练并保持积极的锻炼态度,从而增强患者自身的健康信念。

3.3.1 制定奖励反馈机制

外在动机是激励用户的有效手段,合理运用外在奖励能够增加留存时长以激励用户,如排行榜、积分奖励、任务打卡等都是可取的方式。相反,高度的外在动机可能削弱内在动机,造成反效果。例如,公司的加班双倍工资制度即利用金钱刺激职员加班。起初员工会欣然接受这一福利,而长期加班必然引起员工的不满。公司将面临人心涣散、凝聚力低的问题,精神需求长时间缺乏满足,将导致员工无心工作,最终损害双方利益。

康复产品相较于娱乐型产品,内在动机十分有限,因此,建立外在动机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外在动机必须保证奖励与动机的平衡,核心目标是激发患者康复行为,使其感受到产品价值,激发其内在动机。正如爱德华·L.德西在《内部动机》中所述:“内在动机的关键是人们希望自己是自己行动的‘本源’,而不是被外部奖励操纵的‘棋子’。”

3.3.2 激发自身归属感和成就感

制定奖励反馈机制是为了激发用户自身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外部奖励转化为内部动机能有效增强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康复产品运用社交互动和亲情互动等外部动机激励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患者将感受到康复的效果从而激发内部动机。基于此,患者对康复训练将保持积极态度,提升锻炼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个体健康信念。图2是一款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电子游戏垫,由多个六边形交互式单元组成,单元的声音和动画会吸引孩子,使孩子探索更多的多维结构,增强孩子的平衡感和空间感,为孩子和父母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3.3.3 提高个体健康信念

实际上,个体只有获得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才会获得持久的幸福。健康信念即个体所持有的一套与健康相关的观念系统[7],也可以说是对人如何看待、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等问题的看法。同时信念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是自我本能意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康复产品不仅是患者训练的工具,更是传达健康理念的工具。在心流结果阶段,患者在康复训练完成后会获得成就感,经过长期坚持,患者将产生信念感,形成个体行为的积极能动性。患者产生正面认知取向,能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

4 结语

文章提出基于心流理论的居家康复产品策略,包括引导用户形成心流条件、运用工具持续心流体验,以及深化任务激励情感体验。目前,在康复产品设计中应用心流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一套完整、系统的心流理论,希望文章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钰.基于心流理论的青年健身产品设计与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20.

[2] 邓卫斌,廖诗慧,商艺娟,等.基于心流理论的娱乐产品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6):187-191.

[3] 许晓云,李风彦,杨培.基于心流理论的产品交互设计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20,41(24):14-21.

[4] 李畅.心流体验的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3):187-189.

[5]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M].小柯,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39.

[6] 董玉妹,刘胧,董华.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设计赋能方式探究:基于“手段—目的链”的案例研究[J].装饰,2021(2):92-97.

[7] 苏丹.中国成年人健康信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毛斌(1972—),男,山东济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适老化设计、设计文化。

黄绪镕(1997—),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适老化设计。

黄帅丽(1995—),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产品交互设计。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
智能产品设计
汽车外饰产品设计
《冷·暖》
《蝶缚/饥饿关系》
《教堂之夜》
基于EN12966标准的VMS产品设计浅谈
单片机控制产品设计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杜凤霞产品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