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5-16 14:30常改欣杨颜荣江海旭
旅游纵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常改欣 杨颜荣 江海旭

摘 要: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弘扬中国民族精神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对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革命老区福建省南平市作为研究地,分析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深入实地考察归纳和提炼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并探求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福建省南平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9年度优秀青年人才成长计划(2018XJYQ01)。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愈发多样化,红色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满足了游客对景观和文化旅游的双重需求,吸引了很多游客进行体验。红色旅游的兴起及蓬勃发展,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利于红色旅游景区所在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不少地方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老区经济发展等相结合,采取相应措施拉动当地居民就业,推动当地居民积极投身到红色旅游发展中,在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红色旅游发展也可以增强游客保护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红色旅游是中国特有的旅游发展模式。其概念是基于游览内容的性质而定的,2002年李宗尧教授提出红色旅游是以游览革命老区和革命遗址纪念地为主,为广大旅游者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旅游方式[1]。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正式地、官方地对“红色旅游”做出定义,认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旅游的主体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其定义众多,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是都倾向于功能多样性,认为其具有观光游览功能,也有文化教育功能,红色旅游不是简单的游览观光,而是集学习和旅游于一体的活动形式。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江西井冈山、临沂革命老区、延安革命区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景点,对其他红色旅游景区的关注较少。福建省南平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本文以南平市为研究案例,深入分析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依据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南平市红色旅游发展建议。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福建、浙江和江西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也被称为“闽北”,是福建省开发较早的城市之一。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扎于此,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同时,还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位于此地。因此,本文选择南平市作为红色旅游的研究点,便于开展红色旅游研究和调查。

(一)南平市革命遗址现状

1.数量情况

南平市革命遗址文化资源丰富。目前,全市共有革命遗址238处,包括重要历史事件遗址、革命领导故居、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遗址、革命烈士纪念墓等,分布在南平市内的10个县(市、区)。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1处,市级35处,县级23处,还有未进行级别鉴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0余处[2]。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存在为红色旅游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分类挖掘情况

从类型划分来看,南平市既有革命事件、活动遗址、名人故居的遗址,又有属于纪念场所的纪念馆、烈士陵园、墓祠、碑亭,还有宣传革命精神型的遗址,如方志敏手书“中国红军万岁”标语、“红军护水”标语群、苏区精神、方志敏革命精神等。

(二)南平市旅游线路设计

南平市在长期革命斗争之中形成了特色的闽北红色文化,留下了很多革命历史事迹。为了更好地宣扬革命历史精神,宣传红色文化。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整合市内红色文化资源,精心设计了“闽北党史学习教育之旅”“闽赣中央苏区红色之旅”“缅怀革命先烈之旅”“红色经典爱国之旅”“红色经典爱国行”“经典红色探寻之路”等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闽北山水与革命历史遗迹,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3]。

(一)旅游资源开发不全面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南平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红色旅游资源体量较单薄,很多旅游资源还处在待开发状态,未能有效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和民俗特征,降低了其经济利用价值,导致当地的旅游产品知名度较低[4]。另外,南平市很多红色旅游景区位于山区,游客进入可能性较小,加上地形影响,红色旅游景区之间距离较远,不利于景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规模化发展。因此,如何全面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是南平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模式缺乏创新

南平市有革命遗址、领导人故居等多种红色旅游资源,但当地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模式依旧是比较传统的橱窗陈列、物品展示等静态呈现方式。这种单一的旅游产品呈现方式缺乏创新,无法吸引旅游者,難以使游客产生共鸣,缺少互动体验。因此,旅游者在参观文化类景观时兴致不高,体验感较低。

(三)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是红色旅游景区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很多红色旅游景区缺少配套基础服务设施。一些景区盲目开发红色旅游景区,无法有效吸引大量旅游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5]。另外,南平市的交通、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也限制了其发展。例如,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缺少游客服务中心、厕所有限、卫生条件较差、停车位数量少,甚至有的景区没有停车场,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体验感,也暴露了景区接待方面的问题。

(四)缺乏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红色旅游景区对于红色精神的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很多红色旅游景区缺乏合理规划,也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一些开发商在红色旅游景区周围大肆修建宾馆、餐厅、娱乐休闲场所等,加上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和生态环境,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一些景区没有应对景区超载的有效措施,景区超过最大承载量会对景区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再加上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加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

红色旅游资源是宣传革命精神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许多红色景区地理位置偏僻,合理规划当地的交通运输等设施条件,可以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增加游客参观纪念地、体会革命情怀的机会。同时,地方政府和旅游相关企业要合理规划红色旅游景区,如深入调查本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并了解其发展现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概况,对革命遗址、纪念地等不同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地规划与开发[6]。针对地域分割造成的红色旅游资源之间整合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根据现有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开设红色旅游专线,拓展红色旅游内容,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以规模化的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提升旅游地景区的知名度。

(二)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南平市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停留在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历史讲授和才艺表演等方面,这样的旅游发展模式缺乏创新,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南平市可创新“红色+”发展模式,如以“红+绿”为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发展绿水青山中的红色旅游。同时,还可以发展“红+乡”模式,将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发挥红色旅游景区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带动美丽乡村建设[7]。另外,还可以将红色旅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让游客亲身体验红色文化,提高景区吸引力。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为旅游者提供良好旅游体验的保障。例如,红色旅游景区应适当扩建停车场,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区域内旅游公共交通运输设施等,保证游客的良好旅游体验。同时,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景区内设置红色旅游纪念品销售点,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还可以在假日期间开展节庆旅游,以传扬经典为抓手,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四)注重旅游资源保护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旅游景区得以发展的基础。首先,要坚持红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严格控制红色景区周边娱乐场所数量,对周围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使空气环境质量和水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其次,南平市旅游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如定期对当地酒店、餐饮业进行质量监控,对污水排放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严格管控景区周围的环境[8]。再次,景区要根据自身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及时制止景区旅游旺季超载运营的情况,在官网或者各大网络售票平台公布当天游客数量及景区可承载量,使游客获得最佳体验感的同时,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

(五)做好旅游宣传工作

旅游宣传既是旅游业环境优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旅游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红色旅游应重视旅游宣传活动,为旅游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稳定繁荣创造良好的氛围。一方面,南平市可以突出特色,凝练主题,深层次挖掘旅游资源蕴含的文化内涵。针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要突出重点、规模适度、增加特色、强化功能,打造有利于其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个性和特色旅游产品[9]。另一方面,文化是景点的灵魂,是发展旅游最具吸引力的内容。旅游期刊是旅游宣传的专业力量,南平市可加强本土旅游专业期刊的宣传穿透力,丰富期刊种类、提高期刊质量。

红色旅游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人们学习革命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每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智慧和文化价值。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红色资源进行活化,再现历史本来韵味,不断增强其可读性、可听性、可看性、可续性,并提出优化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的策略,推动红色旅游景区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1] 李宗尧.论“红色旅游”功能的多样性:兼谈蒙阴县野店镇旅游业的综合开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66-67.

[2] 谷桂秀.发展红色旅游 助推绿色发展:关于加快南平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福建党史月刊,2014(24):63-65.

[3] 张怀鹏,侯媛媛,李树良.文旅融合背景下胶东红色旅游开发与红色文化传播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2):10-12.

[4] 徐仁立.闽北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58-60.

[5] 陈爱兰.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探析[J].海峡科学,2020(11):81-85.

[6] 钟小东,赵影.“红色旅游”的问题与出路[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2):16-17.

[7] 张金华.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旅游發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30):135-137.

[8] 罗永胜.加强红色资源保护 推动红色旅游发展[J].福建党史月刊,2020(4):17-21.

[9] 陈文娟.我国旅游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活力,2008(10):50-51.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