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发展思路探究

2022-05-16 14:30康建
旅游纵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

康建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很多学者对基于红色文化开展的红色旅游进行探讨。本文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为例,探究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提出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做好做强红色体验、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加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和城旅一体化开发红色旅游发展思路,以期为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红色旅游;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旅游作为当代旅游业的重要一极,在旅游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占市场份额逐渐增大。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红色旅游的概念界定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18年红色旅游信息报送系统中18个红色旅游信息报送重点城市和填报数据的436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人数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7.13%,旅游收入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0.32%。《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总人数为28.79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23万亿元,这是一个亿人级的旅游群体和千亿级的旅游市场[2]。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先后深入实施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举办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红色旅游“云课堂”、“红色之旅 壮美兵团”活动等,红色旅游发展持续向好。2021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遴选推出“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活动的通知》,将遴选推出“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市场将呈现空前的繁荣。

笔者分析现有红色旅游基地发展状况发现,我国红色旅游基地多数存在4方面的问题:一是红色旅游景区对当地红色资源挖掘不够深入,缺少故事性和游览性,对游客吸引力不强,未充分总结提炼其中的红色内涵和精神实质;二是对红色精神的挖掘仅停留在本地域方面,与国家最新精神结合不够紧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缺乏体验性和参与性,游客记忆点不足,仅限于“来过”“了解过”,印象不深刻;三是区域联动性不够,一般红色旅游景点周边都会或多或少存在其他红色旅游景区,但景区间未形成整合链条,不能通过整合性留住游客;四是景区独立于社区和城市而存在,未将景区与社区整合规划,同时景区内部设施老化,人员配备不足,加之周边无法提供舒适的吃住用行条件,致使景区运营未良性循环。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是驰名中外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近年来薛城区依托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建设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全面打造“立足枣庄、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一流党性教育基地”,将红色文化、古薛文化、奚仲文化、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发展,成为枣庄市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薛城经验”和“薛城思路”。

铁道游击队,即活跃在微山湖畔的“铁道飞虎”,隶属于八路軍“115师苏鲁支队”,这支传奇的红色敌后抗日队伍,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津浦铁路、原临枣支线等铁道线为阵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被誉为“坚持在敌占区工作的武工队、游击队的一面鲜明旗帜、光辉榜样”,是枣庄乃至鲁南地区最红的资源、最美的传奇、最亮的名片。

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占地约40 hm2,共有九大组成部分:一碑,即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一廊,即铁道游击队将军碑廊;一馆,即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一城,即铁道游击队影视城;一墓,即铁道游击队“三雄墓”;一园,即枣庄人民英雄纪念园;一亭,即清风亭;一阁,即临山阁;一广场,即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建,始建于1994年,1995年建成。纪念碑高37.77 m(寓意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顶端屹立着挥枪冲锋的游击队员铸铜雕像。碑体中央是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背景是花岗岩铺就的枕木50根(寓意抗战胜利50周年),竖立起铁轨造型,寓意着铁道游击队驰骋于百里铁道线上的战斗场景。

铁道游击队将军碑廊,以纪念碑为中轴,分布南北两侧,共有24块碑文,其中上将以上领导题写的碑文有14块。

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核心工程——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开馆。纪念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崔恺教授设计,是新时代弘扬铁道游击队精神的生动实践。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外观像一列蒸汽火车,长158 m,总建筑面积11 500 m2,展陈面积约6 000 m2,共分序厅、火车主题大厅、六部分展厅及胜利大厅。

枣庄人民英雄纪念园,于2019年4月4日开园。纪念园占地1.8 hm2,由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崔恺院士团队设计,建筑风格打破传统英烈园的布局,采取公园化形式,通过开放式下沉椭圆形纪念空间,强化纪念、缅怀、希望的主题。

铁道游击队英雄墓,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南侧100 m,自西向东依次安葬着鲁南铁道大队第二任大队长刘金山、副大队长王志胜、第四任政委赵明伟。

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是薛城区委、区政府在原薛城区临山广场的基础上,重修扩建完成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占地约10 000 m2。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现已成为周边地区纪念革命先烈、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和附近市民游览、休闲的必到场所。

(一)梳理红色文化主线,深入挖掘“铁道游击队”英雄事迹、重点人物、经典场景和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思想、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先进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在“三次伟大飞跃”的成功实践中汇聚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红色文化印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史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百年来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开创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景区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断整理铁道游击队慷慨激昂的斗争事迹,挖掘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思想内涵,展现铁道英雄的革命斗争精神。其中,红色英雄(人物个体)有洪振海、刘金山、王志胜等代表性人物;斗争事迹(典型事件)有截军列、打洋行、扒铁路、炸桥梁、沙沟受降等;红色内涵(教育价值)有不灭的理想、永恒的信念、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的英雄主义等。

(二)情景规划、体验设计,突出党性教育核心功能,做好红色传奇、做强红色体验

对于体验设计,奥列格·谢佐夫在其所著《体验设计》中给出的定义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整体设计中,让企业把所能提供的服务作为舞台,所能提供的产品作为道具,体验者所处的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的体验过程。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以消费体验为核心,恰恰对应旅游规划中的设计理念,最终使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美好体验[3]。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中心,在进行党性教育的过程中,加入情景规划、体验设计环节,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使景区“模拟再现”一个革命英雄生活、斗争的氛围,如铁道、蒸汽机车、沙沟站、受降地等实景的展示。“体验设计”突出场景的现实教育功能,利用现代技术,设计多种体验性、互动性的旅游活动,使游客在游览全过程中能有一种亲身“回到”革命战争时期的全方位感受。比如,增加铁道、铁轨、火车车厢等场景,利用车厢等空间载体,做特色餐厅、主题客栈;同时,把红色场景做成舞台表演,尽可能增加游客体验环节。

(三)文旅融合,红、绿、文统筹开发,以红色文化为魂打造主题型、综合性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文旅融合成为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如果去掉文化元素,单纯地依靠景区、景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会降低游客体验,所以作为景区,要结合自身历史背景、人文特点,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学会讲“景点故事”,才能吸引更多旅游者,尤其是外地旅游者[4]。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再经过《铁道游击队》小说和电影的宣传与渲染,更有红色卖点。在日常工作中,景区要将红色旅游与度假旅游紧密结合,突出“红色”底蕴,做好“绿色”功能,全力打造、红色传奇、绿色度假、民俗体验旅游产品。实施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开发,以“红色旅游”树形象,以“红色传奇”做特色,以“民俗风情”做载体,以“休闲度假”为功能,多种主题和特色有机融合,充分挖掘枣庄本地地域特色和铁道游击队经典故事特点,打造国内著名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山东全域全域旅游示范省。

(四)开发文创产品,打造“铁道英雄,红色传奇”旅游品牌

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作为红色旅游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红色旅游体验、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独特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不仅可以提升红色景区的品牌形象,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红色旅游景区的传播范围。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核心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体现革命精神内涵、传承红色文化精髓[5]。以“铁道游击队”为主题文化,突出铁道游击队革命事迹的传奇色彩、特殊个性,打造精品铁道游击队文创产品,专题营销,做大“铁道英雄,红色传奇”的旅游品牌。

(五)加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推动红色经典旅游区强强联合

每一个旅游景区不是单纯的独立个体,要与周边景区联动发展,实现自我吸引和“引流”相衔接。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周边散布着各类红色旅游资源,有机整合每一个分散的点,实现利益共享。一方面,与周边铁道游击队红色旅游结合,枣庄-临城-沙沟-微山湖一体联动(枣薛沙微),整合枣庄的洋行,薛城的临山、临城、水塔、货场,沙沟的受降地,微山湖的争夺战,全面展示铁道游击队的战斗历程;另一方面,积极纳入山东红色经典旅游线路。

(六)城旅一体化开发,带动社区发展

按照“景区即城市、城市即景区”的愿景,景区要充分发挥薛城主城区的城市优势,借助市场机制的催化作用,有效整合城市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打造集旅游经济、城市休闲、高端住宿、夜间旅游、特色购物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业态和旅游吸引物,实现现代城市与旅游发展一体化。要促进旅游开发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建设薛城核心主题功能区,形成城市文化标志区、城市景观标示区、城市功能创意区,实现“文旅一体、景城一体”,将旅游开发与城市发展、社会繁荣、居民素质、水平提升相结合,带动周边社区的优化提升。

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红色旅游必将迎来更为光明的前景,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的发展思路也将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希望现阶段的一些探索,能够给其他地区红色景区的发展或者红色资源的挖掘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共同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用红色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不断奋发向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红色精神动力和源泉。

[1] 中国文明网.中办、国办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EB/OL].(2012-02-22)[2022-01-26].http://www.wenming.cn/ziliao/wenjian/jigou/ zhonggongzhongyang/201202/t20120222_513800.shtml.

[2]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7-05)[2022-01-26]. http://www.gov.cn/fuwu/2021-07/05/content_5622568.htm.

[3] 魏小安,魏诗华.旅游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设计[J].旅游学刊,2004(4):38-44.

[4] 依丽非热,詹绍文.统筹文旅融合,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20(11):251-252.

[5] 李枝秀,渠悦.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品牌设计理念创新研究:以J省R市为例[J].企业经济,2021(11):136-141.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西藏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红色旅游——革命精神的传承——重庆“红岩联线”的一点思考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