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化肥厂建设始末

2022-05-16 16:50姜炜钰
文史月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太原生产建设

姜炜钰

太原化肥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简称“156项”)中重要的工业项目之一,是太原乃至山西最早建立的现代化化肥生产基地。在筹备与建设中,太原化肥厂不仅面临着资金、人力、材料等短缺的问题,还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但即使困难重重,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建设人员仍发挥出极大的热情,以不畏困难的精神,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使该厂建成投产。太原化肥厂在建设、生产中所涌现的事迹,是千千万万劳动者在新中国工业建设中所谱写的英雄赞歌,也是值得当代人铭记的重要精神财富。

多方之力筹备建设

作为“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太原化肥厂,其选址与建设是经过长时间的商讨与筹备才確定下来的。早在1950年5月,党和国家就已经决定在太原建设硫酸铔化肥厂,并开始收集资料,进行调查与设计。1951年3月,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对厂址提出异议,暂停了项目。12月,党中央决定委托苏联对工厂进行设计,并对选址与产品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1953年5月,中苏双方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苏方援助156项重点项目的初步协定),太原氮肥厂(该厂在建成前称太原肥料厂,代号202厂,1958年7月改称太原氮肥厂,1965年改名为太原化肥厂,为方便读者阅读,全文统称太原化肥厂)项目以书面形式正式确定了下来。同年9月,太原化工区筹备处便开始协同苏联专家进行实地勘测,并将数百万字的资料翻译成俄文送交苏联,对苏方开展规划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之后,该项目的任务书经双方多次讨论修改,到1955年3月31日,化肥厂的初步设计正式通过国家批准,化肥厂项目才最终落定。

1956年开始,太原化肥厂建厂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调动国内各种力量积极参与。首先,在队伍建设方面,由于大型化工厂建筑高大、设备型号复杂、化工管道纵横交错、管道内高温高压且多数为危险化学品,对建设与安装的工艺要求很高。化工部克服重重困难,从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所属的第八机装公司和第一建筑公司及兰州、黑龙江等地抽调了专门从事化工建设的队伍;其次,在人员配置方面,从各地抽调干部与技术人才,组成建设领导核心。太原化工区筹备处处长武玉涵便是革命时期的老干部,曾担任过太原市副市长等职务。化工区下属各厂厂长也多由经验丰富的干部兼任;厂中的技术人员除从国内化工厂抽调外,还选派了本厂一些人员前往各地参加学习培训。如太原化工区总工程师凌大琦,1956年吉林化工区建设任务刚刚结束,便立即前往太原继续参与建设筹备。1956年7月苏方的设计图开始陆续交付到厂,技术人员围绕施工图纸展开学习,为建设做好扎实的准备。此外,在厂区主体尚未正式开工前,化肥厂的设备仓库、工人宿舍、铁路专用线等的规划与建设已经初步完成,保证了设备物资的运输、存放和工人们的居住,逐步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化工部在1958年3月召开的基建工作会议中指出,要集中力量建设太原化肥厂,艰苦奋战一年半,1959年10月1日投料生产保证产出硝铵。1958年4月1日,太原化肥厂正式破土动工。

克服困难迅速投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整体上仍较为困窘,工业基础也很薄弱,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经济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全国范围内同步推进的项目有很多,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也都极为紧缺。1958年7月25日《太原肥料厂关于确保一年半建成肥料厂当前几个问题的报告》写道:“下半年尚缺钢材1.4万吨,铸造铁管1300吨,木材不足9800立方米,水泥尚缺1.1万吨……下半年尚缺技工4000名。”面对这种情况,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和书记处书记王谦亲自在化肥厂主持现场协作会议,邀请省内100多个厂矿的负责人参加,其中90多个厂矿在自身生产任务同样繁重的情况下,仍派出本厂工人支援建设,最多时达4500多人。1959年11月5日,中共山西省委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太原氮肥厂建设工程的通知》,就化肥厂工程所需要的配套设备,给分布在山西省各处的49家承制单位作了具体要求。同时,厂区附近罗城、金胜、开化等村村民也大力支持建设工作,支援建厂劳力超过百万工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极大地缓解了太原化肥厂面临的困难,加快了化肥厂竣工的进度。

同时,太原化肥厂内部也掀起一股建设热潮,工人们发挥出高度的建设热情和奋斗精神,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攻克难关。他们与技术人员一道展开生产竞赛,提高生产效率:在两小时15分钟内,耸立起高100米、重近100吨的不锈钢硝酸尾气排气筒;85分钟就整体吊装起了45吨重、46米高的硝酸吸收塔……如此高效的施工,得到了国内外技术专家的称赞。不仅如此,建设人员们还将装设备的木箱改为模型板、小块的木材拼凑成定型模板,使木材利用率达到90%左右,大大节约了物资资金;在全国钢材紧缺的情况下,化肥厂的工人们自行动手用水磨石代替钢材制造仪表盘,并试制成功,大大节约了原材料。负责建设的职工们经常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即使遭遇困难时期,工人们仍努力克服饥饿和疲劳,在工作中保持忘我的精神。从1959年11月开始,经过三个阶段的试车,到1960年4月25日,该厂正式投产。太原化肥厂在两年左右的时间便顺利建成投产,该速度在当时来讲,属于国际水平。之所以能创造如此卓越的成就,与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工业建设者与生产者艰苦奋斗,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是分不开的,这不仅是太原化肥厂发展历史上崇高的荣誉,也是新中国工业建设史中难以磨灭的成就。

援助农业全面发展

1960年第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后,太原化肥厂在苏联援助撤走、生产尚未稳定的情况下,坚持执行“边建设边生产”的方针,到1962年前后,随着生产制度的完善和生产设备的增加,产品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其中合成氨年产量为5.7万吨左右,硝酸铵年产量为12.5万吨左右。该厂生产的化肥有力支援了这一时期全国农业的生产,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收入、使农业更好地支援工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原化肥厂在此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扩建、改造与开发,不仅产量较建厂时有大幅度的提升,品种也更加丰富多样,逐渐发展成为以生产合成氨、硝酸铵、精甲醇、甲铵、铂网、硝基腐殖酸、复混肥等20余种产品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产品质量优异,多次获得优秀产品的称号,所注册的“吕梁山”商标驰名中外。产出的化肥、化学原料推动了各地的农业工业生产,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到20世纪90年代,该厂总产值突破了32亿元,并上缴利税5.6亿元,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太原化肥厂除在生产上获得优秀的成绩外,作为全国化学工业的领头企业,在培养优秀人才、支援其他企业方面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据统计,该厂先后为全国40多个化工企业输送了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1233人,培训生产技术人员达5500余人,这些技术人才在各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建设生产的中坚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百废待兴,围绕“156项”工程为主体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作为该项目之一的太原化肥厂,在各方的支援与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筹备、建设、生产等一系列的任务。可以说,太原化肥厂见证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举全国之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决心,见证了千千万万工人投身国家建设的无上热情,见证了新中国化学工业一步步的发展与成长,是新中国工业建设与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缩影。

猜你喜欢
太原生产建设
阿宽的生产小组
寒露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食品与水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