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17 14:30李作芳张凤英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支架习作目标

李作芳 张凤英

一、研究背景

2019年9月,统编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教材在全国使用。在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在习作的编写上有诸多变化:无论是低年级的“写话”,还是中高年级的“习作”,都非常重视为学生提供习作的素材,为学生“写什么”提供支架;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怎样写”提供支架。这些支架,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学习作、教师教习作提供帮助。

但是在课堂观察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支架意识,难以发现习作支架,更难以有效运用。因此,全面梳理教材中的习作支架,深入研究支架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引导教师充分理解并运用习作支架,提升习作教学效益,提高学生习作质量,显得非常必要。

二、理论基础

(一)支架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及其同事在研究母亲如何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母亲给予幼儿的支持与建筑上使用的支架有极其相似的地方——既是必要的,又是暂时的。后来,根据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进一步将母亲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这种支持作用扩展到教学领域,1976年正式提出了“支架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

展区,适时地搭建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地穿越最近发展区,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二)“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观

20世纪40年代,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家泰勒在“八年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的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学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后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创建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清晰地陈述目标”“测验如何与目标相匹配”等重要论述,试图建立测评与目标的一致性问题。20世纪70年代,布鲁姆创立“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试图解决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该教学模式重视及时反饋等形成性评价,将教学与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师生及时了解教与学目标完成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受到进一步关注。美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基于标准、追求质量”的改革措施,“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逐步建立、传播、推广。

在教学活动中,练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支撑点,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要确保学生学足学好,在减负的同时提质、增效,不仅要推进教学评的一致性,还要重视练习,因此,我们提出了“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观。“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观,强调教学目标的统领作用,教、学、练、评各项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同向而行,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搭建习作支架,为习作教学助力

学生习作难,主要难在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基于支架理论,我们可以为学生在“现有写作经验”与“本次写作任务所需要的写作经验”之间搭建习作支架,帮助学生开阔习作思路,提供习作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攻克习作难点。

教师习作教学难,主要难在不知道怎样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怎样有效指导学生习作。基于支架理论,我们可以为教师搭建习作教学的支架,帮助教师有效解决学生“现有写作经验”与“本次写作任务所需要的写作经验”之间存在的矛盾,填补这两种经验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帮助教师精准定位习作教学目标,有效实施习作指导与习作评价,从而突破习作教学难点。

基于国内外支架理论研究,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的编写特点,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搭建习作支架。

(一)表现形式维度

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以为学生习作搭建范例支架、图表支架、建议支架、问题支架及演示支架、解释支架等。

1.范例支架,是指符合习作目标要求、适合学生习作需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习作示例。范例支架常用于习作教学之初或任务布置阶段。在习作评价环节,适当的范例支架还可以作为习作评价的标准参考。如为三年级下册习作一《我的植物朋友》搭建的范例支架:(见表1)

槐花图片和“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还可以(尝一尝)”等文字,是学生制作观察记录卡的范例。教材中也有观察记录卡,但教材中的文字是“样子、颜色、气味、其他”。这些文字上的差异,其实源于不同的设计理念,教材强调的是不同方面的观察结果,我们强调的是不同的观察方法。最下面的一段文字,是引导学生借助观察记录卡,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把植物朋友写清楚的范例。

2.图表支架,是指用图式或表格等直观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述。图表支架尤其适合支持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启发学生多向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如为三年级下册习作二《看图画,写一写》搭建的图表支架: (见图1)

此支架意在引导学生分别从整体观察、重点观察和局部观察三个角度看图画,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

3.问题支架,是指递进式或选择性的几个问题。问题支架可以帮助学生分解习作要点或难点,引导学生思维的进程,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习作。如为三年级下册习作三《中华传统节日》搭建的问题支架:

按时间顺序写清楚过程

可以按过节前、过节时、过节后的顺序写过节的情景。

过节前:家人做了哪些准备?

过节时:一家人做了些什么?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大家在一起说了哪些祝福的话?

过节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此支架意在引导学生按照过节前、过节时、过节后的时间顺序,借助几个问题回忆过节的过程,帮助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4.建议支架,是对学生习作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一种引领。建议支架可以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学生习作提供较为直接的方法支持。如为三年级下册习作七《国宝大熊猫》搭建的建议支架:(见图2)

几个方面,清楚介绍

(二)功能价值维度

从功能价值上,我们可以为学生习作搭建目标支架、内容支架、方法支架、评改支架。

1.目标支架,呈现全面、可达成、可操作的习作教学目标。如为三年级下册习作四《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搭建的目标支架:

(1)动手做一项小实验,借助图表整理实验的主要信息。

(2)写清楚做小实验的经过。

(3)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以及实验中有趣的发现。

(4)自评互评习作,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从目标支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第1条是本次习作的任务要求;第2、3条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第4条是基于本学段习惯养成的基本目标。

2.内容支架,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多角度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如为三年级下册习作五《奇妙的想象》搭建的内容支架:

《孙悟空大闹天宫》《哆啦A梦的“百宝箱”》都是我们熟悉的想象故事。这些故事的题目,吸引着我们去一探究竟。下面这些题目,也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

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手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

“最好玩的国王”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国王应该是不苟言笑、无比威严的,最好玩的国王会有哪些好玩的举动呢?

星星为什么不在天空中,而要“躲在草丛里”?

你也能想出这样有趣的题目吗?试着想一想,写一写。

此支架意在借助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或童话故事的题目,以及教材中列举的题目,激活学生的多向思维,并引导学生自己试着想一想、写一写这样有趣的题目,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习作的内容。

3.方法支架,为学生习作提供必需的、适合的方法或策略上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有效提升习作质量。如为三年级下册习作六《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搭建的方法支架:

妙招一:所写内容与人物的这个特点要紧密关联

你会选择哪些内容写出“小书虫”的特点?

(1)只要邻居有困难,都会热心提供帮助。

(2)连吃饭都顾不上了,一头埋在书本里。

(3)逮着谁都问:“这是为什么呢?”

(4)课间总是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

妙招二:用一件事情或一些表现,写出人物的这个特点

妙招三:取个好题目,文章更增色

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给文章取个有趣的题目,一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如“猫爸老李”“灌篮高手”等。

4.评改支架,是学生评价习作和修改习作的依据。如为三年级下册习作七《国宝大熊猫》搭建的评改支架:(见表2)

四、构建“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整体提升习作教学效益

基于“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观,我们强调习作支架的功能价值:目标支架是靶心,统领内容支架、方法支架和评改支架,习作内容、习作方法及习作评改,紧紧围绕习作教学的目标展开,努力做到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让教、学、练、评形成合力,整体提升习作教学效益。

教有目标。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研读教材,立足单元整体和全套教材的编排系统观照语文要素,准确把握学生习作起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搭建有效的目标支架。

学有抓手。紧扣目标支架中的教学目标,搭建适合的内容支架和方法支架,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提供方法指导,突破每次习作的重难点。

练有重点。紧扣目标支架中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内容支架和方法支架,练说练写,多效并举,提升效益。

评有方向。紧扣目标支架中的教学目标,搭建相对应的评改支架,引导学生借助评价支架,自评互评习作,修改完善习作,实现促学促写;同时引导教师对教学进行诊断与反思,改进习作教学。

下面以三年级下册习作八《这样想象真有趣》为例,对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加以说明。

(一)目标支架

1.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想象它变化后的主要特征。

2.想象这种动物奇特的经历。

3.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4.自评互评习作,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这是为本次习作搭建的目标支架,一共有4条。其中,第1条是完成本次习作的前提,第2、3条是本次习作的重难点,第4条是第二学段每次习作共同的目标,意在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让学生养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的习惯。目标支架统领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指南。

(二)内容支架

1

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

借助表格梳理一下,这些动物的主要特征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的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有的动物的主要特征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

2

请你选择一种动物,想象它变化后的主要特征。

这是为本次习作搭建的内容支架,旨在帮助学生调动习作积累,打开习作思路,丰富习作内容。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借助表格梳理教材中四种动物主要特征的变化。表格下面那段话,是梳理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想象动物变化后的主要特征的方法。第二部分,是根据上面的例子和方法,选择一种动物,想象它变化后的主要特征。这里,重在体验想象的方法,开阔思路、丰富内容,不要求学生当时就确定一种动物主角。

(三)方法支架

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发生變化后,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想象它的主要特征变化后的经历,编一个童话故事。

妙招一:遇惊喜

当这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失去或变得相反后,它以前日思夜想、无法实现的愿望,会不会轻而易举就能够实现了?它会不会遇到一些令它意想不到的惊喜?

◎母鸡终于可以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了。它看到了广阔的天空、大地,以及城市里来来往往的人群……

◎蜗牛终于可以健步如飞了。它飞快地登上了山顶。哇!……

妙招二:添麻烦

当这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失去或变得相反后,这会不会给它的生活增添一些新的麻烦呢?

◎蚂蚁变得个头比树还大,它进不了家门……怎么办?

◎乌龟终于不在水里游,而是在天上飞了。突然,空中电闪雷鸣,它吓得从万米高空直掉下来,眼看就要落到大海里……可是,它已经不会游泳了!怎么办?

妙招三:加配角

如果在故事中加上一些配角,那一定更加有趣!

◎母鸡周游各大城市之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家里。看到它的孩子们,母鸡从空中俯冲下来,想拥抱孩子们,可是它的孩子们……

◎老鹰胆小如鼠,不敢飞了。有一天,它遇到了一条大蟒蛇……

这是为本次习作搭建的方法支架。每个妙招,都是完成本次习作必需的一种方法。综合运用这些妙招,学生的习作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

名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佳作也可以为本次习作搭建方法支架。我们提供了两篇名家作品:《拇指姑娘》(节选)、《面包房里的猫》(节选)。提供了两篇同伴佳作:《健步如飞的蜗牛》和《会飞的小丑鱼》。在名作和佳作中设计精要的“旁批”,针对本次习作的重难点进行评点。名作后可以设计“赏析”,倾向于综合性评价,供学生学习、欣赏,在名作的阅读中揣摩习作方法;佳作后可以設计“简评”,倾向于整体的横向比较,供学生参考、比较,在阅读佳作中进一步感悟习作方法。

习作修改文也是为本次习作提供的方法支架。可以分栏呈现原稿、修改提示和修改稿。修改提示,主要针对本次习作重难点落实情况,不泛泛而谈。学生可以在原稿与修改稿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习作方法,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四)评改支架

这份评改表格是为本次习作搭建的评改支架。评改支架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自评、互评、师评。强调评价方法的趣味性:不同评价主体根据习作目标落实的情况,涂上不同数量的星星。强调评价依据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评价依据中,第一条是关于习作题目的,意在引导学生养成重视拟题的习惯;其余四条,则与本次习作教学目标一一对应。

评改支架,旨在引导学生对照目标开展自评、互评和修改,促进学生习作;引导教师针对学生习作进行诊断与反思,改进习作教学。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支架习作目标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习作展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