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视角的现代诗学习路径探索

2022-05-17 14:43黄海娟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藤萝现代诗现代诗歌

黄海娟

现代诗作为一种最精粹的文学样式,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现代诗意蕴丰富,感情真挚,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音韵美,其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和其他现代文类相比,现代诗尤显飘渺神奇,常常令读者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因此,学生遇到现代诗,往往最快读完,却最难讀懂。以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为例,三首诗歌在教材选编的现代诗中尤显特别,短小精悍,结构简单。但细细咀嚼,无不流露着诗人冰心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读三首短诗时,读得很快,读得很浅,很难走进文字深处,更难引发阅读共鸣。现代诗应该怎样阅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文及情,感受现代诗歌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意蕴、真挚的情感,从而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积累阅读现代诗的方法,轻轻叩开现代诗歌的大门。

一、深度朗读:在层层递进中实现情感共鸣

诗歌的本质属性是抒情性,现代诗歌也不例外。而朗读是朗读者运用有声语言来表达作品内容与情感的一种方式,抒情性文本尤其适合朗读。诗歌的美往往尽在不言中,通过朗读可以为后续的诗歌理解、情感体验奠定基础。因此,要读懂现代诗歌,可以从朗读入手。课标也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现代诗的语调、韵律、节奏,其实与诗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息息相关。在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读出韵律、节奏之美,亲近诗歌,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关注到朗读对于诗歌学习的价值。但是有的教师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有的教师缺乏有层次的指导,致使学生的朗读浮于表面,并未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因此,这里所提到的深度朗读,并不是泛泛地读,而是有层次、有梯度地朗读,学生需要通过几个回合的朗读实践,不断推进对诗歌的认识与理解,最终实现借助自己的有声语言,有效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短诗三首》的朗读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经历了三个层次的朗读。一读,读出节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诗歌分行排列的特点,感受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尝试在分行的地方停一停,读出节奏感。二读,读出韵味。诗歌是有韵味的,可是《繁星(七一)》这首小诗并不押韵,为什么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呢?学生观察发现,这首诗的后三行,句式整齐,节奏相仿,所以读起来一样富有韵味。如此一来,学生惊喜地发现无韵之“韵”亦是如此美妙。三读,读出画面。诗歌之美还在于画面之美,如何透过文字让学生看到画面呢?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诗的画面与生活的画面相关联,加深体会和感悟。教学中,读到“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时,笔者借助音乐和画面等辅助手段唤醒学生和母亲在一起的温馨场景,再迁移到诗中,最后通过朗读来表达。

通过三个层次的朗读,学生初步认识了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诗歌是分行排列的,句子的字数没有严格的限制,有些现代诗没有韵脚的约束,但由于句式整齐,所以读起来仍然和谐动听。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阅读诗歌的方法,在初学诗歌时,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分行读出节奏、关注形式读出韵味、再现画面读出感受。从文字的表面读到文字的背后,将短短的小诗读得意味悠长。

二、深度想象:在角色置换中达到心临其境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课标对诗歌学习提出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不难发现,“想象”是诗歌学习的重要路径。深度想象策略运用于现代诗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读懂蕴含在文字之外的深意,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在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想象时,借助景物想象画面,借助画面触摸情感,在边读边想象中潜入文字的深处去,走进情感的深处去。

结合《短诗三首》的特点,笔者尝试用“角色置换”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想象。例如在教学《繁星(七一)》时,学生经历了三个层次的想象。

第一层次:想象画面,走进回忆。

师:同学们,《繁星(七一)》这首诗,开篇就说“这些事”,究竟是哪些事?诗人具体写了吗?

生:诗人没有写具体的事情,而是写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师:这些都是深藏在诗人记忆深处的画面,读一读,在脑海中勾勒出来,你看到了吗?

生: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在那月光铺洒的小园中,有一株郁郁葱葱的藤萝。

师:藤萝架下还有一把小小的竹椅呢,竹椅上坐着一个人,那是——

生:妈妈。

师:母亲的膝头还伏着一个小女孩呢,那

是——

生:冰心。

第二层次:角色置换,移情想象。

师:一轮明月,一个小园,藤萝叶下,树影婆娑。就在这样的小园里,如果你是小冰心,你会和母亲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和妈妈一起在小园中赏月。

生:我们会说悄悄话。

生:妈妈可能会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我可能跟妈妈说白天的趣事。

……

第三层次:揣摩情感,心临其境。

师:现在你知道在冰心心中“永不漫灭”的究竟是什么了吗?

生:是和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生:是温暖她童年的亲情。

生:是妈妈对她的爱。

现代诗歌含蓄而丰富,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把含蓄凝练的文字转化为丰富直观的艺术形象。在上述片段中,学生首先通过对画面的想象,穿越时空,来到冰心童年生活过的那个小园,学生脑海中看到了一轮皎洁的明月铺洒在静静的小园中,婆娑的藤萝叶,影随风动,小冰心轻轻地伏在妈妈的膝头。再运用角色置换,移情想象,丰盈诗歌画面,唤醒了学生与自己妈妈在一起时的温馨记忆。最后,回到情感原点,揣摩诗人心中“永不漫灭”的是什么,通过三个层次的想象,学生对诗中的“母爱、亲情”便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深度发现:在探秘“移行”中感悟作品构思

有评论家指出:“诗行,确实蕴含了比诗本身更深刻的东西。” 现代诗歌的诗行建构在讲究建筑美的时候,其实也暗合了內在意蕴美。诗行的排列是诗人情感外化的方式,折射出诗人诗心独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特别容易忽略形式里的秘密。仔细观察三首短诗,学生不难发现,每行诗句的首字不全都是对齐的,我们称之为“移行”,诗人这是随意之举还是独具匠心呢?有了这样的发现,如何引导学生再深入一步探究,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师:诗人永不漫灭的回忆是什么呢?读读后三行,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最后三行,每一行都往后移动了一个字。

师:同学们,这就叫“移行”(板书),诗人这样做是有想法的,你读懂了吗?和同桌讨论。

生:诗人可能是想表示情感的加深,往后移动一格,表示情感更深一点。

师:(追问)是什么情感呢?

生:对母亲的爱。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发现了“移行”与情感关联的秘密,原来《繁星(七一)》中后三行的递推式排列,也是诗人对母亲的情感渐深渐浓的表现。有了这样的发现,笔者引导学生迁移到《繁星(一五九)》的学习中,这里的移行与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关联呢?

学生不难发现,第三行和第五行在移行后都往后缩进了一格。形式是情感的外显,情感通过形式的变化来传达。学生很快发现“躲”与移行的关系,诗歌的形式似乎也在向我们传达鸟儿躲在妈妈的羽翼之下,而“我”躲在妈妈的怀抱里,那些风风雨雨都有母亲为“我”遮挡。

通过对形式的解密,学生在深度发现中感受到“移行”和表达情感相结合的巧思,深切感受到诗歌背后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

四、深度思考:在创造性阅读中形成独立见解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及文本对话的过程,在阅读中,有时我们需要置身语言文字中与文本对话,有时我们可以跳出原有思维进行创造性阅读。小学生在阅读现代诗时大多数采用的是前者。其实,我们不妨从一个读者视角出发,进行一些创造性的阅读。例如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独特的观点,甚至提出批判性意见,而这样的视

角更加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在《繁星(七一)》中,诗人回忆童年时,写下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但是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看法,他认为按照方位逻辑顺序应该这样表达:“母亲的膝上,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笔者抓住这一资源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文本对话,和同伴交流,让学生走向思维深处。诗歌表达时,往往会把最深层的情感放在最后面,在这里,诗人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宁静的月下小园让冰心心驰神往,小园中藤萝摇曳更增添了一份朦胧之感,营造出回忆之境,而“母亲的膝上”更值得玩味,慈爱的母亲,可爱的孩子,呼之欲出,冰心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对话,与同伴对话,读懂了诗人的表达,走向了小诗情感的纵深处。

现代诗是跳跃的、灵动的,是丰富的、真挚的。在现代诗教学中,有效运用深度阅读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自由徜徉中朗读、想象、发现、思考,体悟现代诗歌的言意之美,最终逐步建构起现代诗歌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培养起欣赏现代诗歌的素养与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藤萝现代诗现代诗歌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农家即景
藤萝架下的童年
一不留意(二)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一弯藤萝月
以“朗读、鉴赏、审美”三维提升现代诗教学水平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